《“米”的一家》——巧记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2015-10-10 19:15: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趣味数学-做游戏,玩数字 |
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平时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特别是对这类比较抽象的概念缺乏认识。而在学习千米之前,更小的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换算就已经让学生们头疼。在这里通过一首儿歌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
具体如下:出左手,手心向内,叉开五指。从食指起,用4个手指依次代表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并在指肚上写好长度单位名称,以便使学生尽快建立起两者的关系。(为了方便之后学习“千米”,将大拇指留着代表“千米”)四指叉开后,各指间自然形成三个“V”形开口,每个“V”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进率10,结合儿歌《“米”的一家》更能帮助学生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还可以配上一些动作。)
《“米”的一家》
米的一家排大小,
笔画越少他越大,
笔画越多他越小,
不信你就仔细瞧。
米、米、米,是老大,
分米分米是老二,
厘米厘米是老三,
毫米毫米是老四。
米就要比分米大,
大多少?是十倍;
分米要比厘米大,
大多少,也十倍;
厘米要比毫米大,
大多少,还十倍。
相邻两个是十倍,
隔开一个是一百倍,
隔开两个是一千倍。
例如:要计算1分米=(
同理,计算1米=(
利用儿歌巧记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繁杂数据的记忆困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和“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的思维,形象直观,简便实用。
如何感知千米呢?
1、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
2、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用手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