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标签:
教学设计生活中全班同时点数 |
分类: 教案、反思 |
课后反思:
1、简单的内容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
(1)一一对应的思想
(2)数形结合的思想
2、简单的内容却能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问题
附教案:
教材解读:1—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材中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法穿插编排,适当结合,加强数概念的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可利用的资源有教材提供的各种情境,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图形卡片口算练习卡,计算圆盘,计数器,绒板等。
学情分析: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但学生掌握数学的水平不同,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但多数是在唱数,对数的概念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有的计算加减法只是在背数。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在教学1~5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
课题: 1~5的认识 |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
|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
|
教学课时:1 |
|
教学过程 |
创意增减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16 1、2
|
|
作业布置: 1、练习三1、2、4 2、指导丛书P5 |
|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
|
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