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扎特 - D小调安魂曲
对于一些听众来说,第一次听到的《安魂曲》片段很可能就是在电影《莫扎特传》中,莫扎特在神秘黑衣人邀约下,和死神竞赛写下的那感人的音乐。
1791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
一位匿名使者造访了莫扎特,他向莫扎特高额订购一部《安魂曲》,却拒绝透露委托人姓名,并且规定要限期完成这部作品。生活潦倒的莫扎特为了能得到些收入,
还是答应了匿名使者。莫扎特当时正在夜以继日伏案创作歌剧《魔笛》,繁重的创作、贫困的生活更让他当时身体状况非常糟糕。莫扎特隐约感到了这是他自己临终绝笔,于是匆忙赶写。莫扎特完成这部作品绝大部分后卧床不起,这部《安魂曲》也成了他最后的作品,剩下内容交给他的学生斯梅耶尔完成。在莫扎特最为穷极潦倒之时,我们在这部作品里依然听不到痛苦,有的只是质朴和纯净。
视频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a411c7qm/
2、威尔第 - 安魂曲
威尔第(1813-1901)和曼佐尼(1785-1873)
1873年,威尔第的好友、意大利诗人及小说家曼佐尼逝世。威尔第对这位以小说《约婚夫妇》闻名的文学巨匠极为敬仰。他在给出版商利科尔第的信中写道:“我明天不能去米兰,我无法承受参加他的葬礼,我要过些时候独自一人去他的墓地……”正是在曼佐尼墓前,埋藏在威尔第心中的创作愿望再度燃起:他将以一部伟大的《安魂曲》来追念这位不朽的民族英雄。他立即致函米兰市长,吐露了这一心声:“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一种迫切的需要——以我的全部力量向这位伟大的人物表示敬意。作为一位作家,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而作为一个人,我对他衷心爱戴,他是真正的爱国精神的典范。”
1874年5月22日,在曼佐尼逝世整整一周年之际,威尔第在米兰圣马可教堂指挥100人的乐队和120人的合唱队首演了他的《安魂曲》。这部表现着深刻人性,涵盖了人的不安、恐惧、忏悔、敬畏、虔诚、希望等情绪与情感,同时给人以心灵涤荡、鼓舞和激励的作品,获得极大成功。
在作曲家勃拉姆斯看来,这是部“只有天才才写得出的作品”。同时还说,“威尔第安魂曲是歌唱性的、优美的。这部作品是他作为作曲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名作,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威尔第,可以感觉到古罗马教堂音乐的阳光透过威尔第向我们投射,不是惊鸿一瞥,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事实上,剧院比教堂更需要威尔第,悲伤与祈祷、畏惧与忠诚,他用多愁善感的语言与独特的凄美曲调使我们听到了平时在教堂里听不到的东西。”
视频网址: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3732590188813137799
3、福雷 - 安魂曲
在众多的《安魂曲》中,福雷的这部作品显得有些独特。没有震撼的音响,没有阴冷的曲调,整部作品清澈宁静,有着法国音乐特有的典雅精致,仿佛天国的摇篮曲。
福雷说:“我的安魂曲被批评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这正是我对死亡的看法,快乐的救赎希望,一种能触及永善的未来。我不认为不需要为逝去的人哀伤,而是想改变惯例,想写一些不同于以往惯例的东西”。
虽说有人认为福雷写《安魂曲》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他的双亲,不过,福雷本人却说“我创作安魂曲没有任何理由,只是自己喜欢而已”。1888年这部作品首演,以纪念刚过世的著名建筑师雷梭法赫;此后,又经过了作曲家多次调整,1901年正式出版。1924年福雷逝世,为了纪念他对于法国音乐的贡献,大家就是以这首《安魂曲》的演奏向他表达心中最高的敬意。
视频网址:https://v.qq.com/x/page/x0172x1yk13.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