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小学一年级学生怎么带?这位老师有方法(转载)
(2020-09-28 16:25:34)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
首先从课堂入手,依据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而我要做的是,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例如,教学在日字格中书写10以内的数字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握笔姿势和书写笔顺比老师演示得还好,课上就选他们上台范写,实物投影展示。孩子们自己教自己,并让他们来评价谁写得最好,好在哪?一下提高了孩子书写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课堂上大胆让孩子去操作、去活动,就不能怕吵,不能怕费时间。以前我总以为一年级孩子小,没有合作、交流、讨论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包办”有理。说穿了,是为了课堂上好组织、对孩子好控制;课堂上怕费时,怕知识学不完,怕影响了成绩,等等。让急于求成的心弱下来,我的教学节奏也慢了下来,课堂上学会了等待,不再急着赶一个个知识点,不再用分数衡量孩子的能力,引导孩子经历学习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教育教学反而进入了“无我”状态。
例如,教“9加几”,如果不让学生摆小棒来感知算理,一节课可以让全班学生速算学习,成绩绝不逊色,但这种教学是违背课标要求的,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必须让学生先摆小棒,摆出9根后,再摆4根,问一共有几根时,观察学生怎么放,是采取什么办法得出13的?通过摆小棒引导学生体会4根中拿出1根给9凑10,剩下几就是十几。让学生在摆、说、想、看、填的活动中架起“凑十法”的桥梁,这样学的知识才会牢固。
把幼儿园教法请进一年级课堂
常带五六年级的老师对一年级孩子的认识常常是不科学的,无论在体力、精力还是学习能力上都会拔高要求,把孩子管得过严,教学形式也过于单一。因而,有的学生产生不适应感,哭喊着要回幼儿园。
实际上,6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约10—15分钟,小学一节课40分钟,他们能坚持吗?课堂上我们应如何调控他们,以保证课堂质量?
我把幼儿园的一些教法改良后引入一年级课堂。如多采用学生喜欢的儿歌、小口令来提醒学生怎么做,就非常见效。我常用一二三——我坐端;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不说话;请你跟我来写字——我就跟你来写字;第一第一在哪里——第一第一在这里……前半句老师说,后半句学生跟,用孩子喜闻乐见、直观形象的口令提醒他们,使我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孩子们说着说着就规范了起来。
孩子小,喜欢鼓励。课堂上,我常常给孩子发奖,既奖励了那些做得好的孩子,又能激励那些做得不到位的孩子。奖品不要单一,善于变化,时时调动孩子的兴趣。如小五星,表示爱学习;小笑脸,发给会听课的;大拇指,发给会回答问题的;小苹果,发给会合作的。还有多种小奖状,奖给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孩子们喜欢这些可爱的图片,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努力争取。在这些努力中,孩子们认真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表达……一学期过后,孩子们成长记录袋中,花花绿绿各种奖励图片贴满了厚厚的一册,这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笔自信财富。
上好一年级的课,教学设计也很重要,设计形式要新颖有趣,我多采取故事、游戏、比赛等形式,孩子们爱听、爱做。在一年级上学期,我的数学课堂几乎每节都要有一个环节——轻松5分钟,或游戏,或故事,或唱歌等,不要怕重复,有些游戏、韵律活动学生是百做不厌的。
抓住这些幼小衔接的好方法,让一年级课堂有弛、有张,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爱上课堂,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让孩子们爱上我
早年教学时,我经常提醒自己要爱学生,既要爱努力学习、懂事的学生,也要爱成绩不好、易闹事的学生。但现在,我更重视要让学生爱上我,不能是“我爱你千百遍,你却不愿看我一眼”。只有学生爱上我,崇拜我,他们才会跟我学!
为让学生爱上我,入学第一天我特意打扮一番,尽量美一点、可爱些,最起码不能让孩子看第一眼就讨厌我。然后,多与孩子们接触,下课后与他们聊天,听孩子们说话。有些孩子与你说的也许你不喜欢,但要认真听,不能打击孩子,否则就会失去一个“粉丝”。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对学校环境和同学不熟悉,产生陌生、孤独感是难免的,所以这段时间老师更应陪伴新生。
记得有位刚满6岁的女孩报到后,她妈妈把孩子交给我说,孩子内向、很胆怯,不愿来上学。我说:“别怕,我保护你。”结果,她妈走后,孩子就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上课她在位子上坐着,我不上课她就扯着我的手跟着。不听其他课还不行,我就和她一起听语文、科学、音乐课,一周后她才慢慢能独立上课。
我的讲桌里始终放着两种东西:卫生纸和一捆削好的铅笔,救急那些上厕所没带纸、写字找不到铅笔的孩子,还有课堂上的突然呕吐、不知不觉鼻子出血等突发事件。孩子的一举一动在我的视线里,哪个鞋带开了,哪个水壶打不开了,哪个铅笔尖断了等,及时帮助、提醒他们,能自己干的自己做,做不了的再找人帮忙。就是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中,我慢慢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他们喜欢上了我。
下课后,我不是急忙去休息,而是提醒他们:“人走小凳放回,去厕所后再喝水,最后回座位去找上课的课本。”我说,孩子们也说,边说边做,在不停的提醒中、比赛中规范他们,时间长了好习惯也就养成了。有些好习惯并不都是在强制中去形成,往往是在经常说、经常做、经常表扬中自然培养起来的。
一年级的孩子像幼苗,需要老师的呵护和引领,才能画出自己美丽的图案。一年级是教学的新起点,我会努力地教他们,也默默地变化、成长着。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