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1】黄窝—高公岛穿越纪行

标签:
连云港户外运动黄窝柳河文笔峰高公岛 |
分类: 连云港驴友驴行记录 |
连云港驴友姓拉名登字灭倭原创作品。
(为自己群做个小广告:港城访古探幽小分队QQ群,群号538377533,主要宗旨:将访古活动和户外活动合二为一寻找周末最大的乐趣,每周末活动一天,多以周日为主,偶尔改到周六,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
上周末就已知道老达本周不放假,2016年第一爬选择哪条路线,自己很是为难。前天晚上,沧海联系自己——1号3号有活动没?3号上班无法爬山,不过1号既然有他的陪伴,我们何不参加东海动起来户外群黄窝——柳河穿越的活动?黄窝水库白宝山石刻的位置,我找寻了四年也没能如愿见到,而沧海哥曾连续搜寻三天而成功找到了目标,据其所云,石刻附近还有民国别墅遗址,借着这次穿越的机会,自己正好可以在他的带领下瞧个新鲜。当然,大老远麻烦好友专程带路的事情我可做不来,动起来下山的路线,无论是我还是他,都未曾走过,本次活动,倒也可以熟悉一下新路线。
八点十分,在天然居门口会合沧海哥,乘坐着他的小车,我们径直到达了黄窝森林公园门口的广场上。桥前,六个佩戴袖章的青年人正聊着天,眼下正是防火季节,出动这么多防火员守在山下,莫非他们想采用强硬手段阻止游人登山?内心暗暗叫苦,硬着头皮走下了车,其中两人见势走了过来,“上山不要生火。”对方的语气极为平淡,仅仅说了六个字后,便转身返回了桥头。他们的做法如此文明?我很难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幕,不过仔细想想,我在现实里遭遇过的阻拦统统发生在南云台山脉,所谓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古人所说的确无误。
电话联系他山之石,他们还在连云老街等候迟到的人,自首次游玩黄窝以来至今路过这里不下15次,今天总算挤出了寻找门口石刻的时间。2009年12月初,在封其灿老师的带领下在景区门口的民宅墙后,我们看到了一块全真庵石刻,以及一处多字石刻,此后,一直没能找到机会重新游览石刻所在地,如今除了大方向,它的确凿方位自己已然忘却。跑到防火员们的跟前询问石刻的信息,“你们从那个巷子里进去就行……”毕竟是在山下长大的人,对于自家门口的东西的确熟悉的很。告谢而去,走进巷子里的第一间民宅,多块岩面平滑而稍有熟悉感的巨石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沿着墙根走上一遭,轻松地找到了“全真庵”三字石刻,但另一块石刻,沧海哥爬上爬下,找遍了裸露的石坡也没能找到。盯着石头西南角的三垛柴,莫非石刻在柴堆的下面?绞尽脑汁也无法想起当年的所见所闻,我俩只能遗憾地离开了这里。返回巷口,第一间民宅的老主人正在门口砍木头,不死心之余和他攀谈了起来。“你们找对了人,跟我来!”他放下手头的活,带着我们返回了他家的墙根,“我说的不是全真庵石刻啊……”“我知道,就是这里!”他停在了岩石一处凹槽的跟前,手指向了一处小洞。“哎呀,果然是的……”沧海哥首先叫了起来,我定睛望去,原来,石刻在不起眼的洞顶门楣上。
老人主动向我们讲解了很多知识,估摸着东海驴友此刻应当已经到达了黄窝门口,只得草草告别了老人。返回桥头,回望广场,果然,仿古牌坊附近的墙根下有六七个背着登山包的人。不一会,随着另外两辆车的来到,人齐了的我们走上了景区的台阶路。沧海哥涉猎极为广泛,不仅对历史文化知识研究颇深,对于旅游景点人为编造的故事也极为熟悉,根据他的讲解,我头一次知晓了景区中三个小水潭的名字。
走过黄窝二张石刻,站在山坡上,四周尽是一片枯树,视野开阔了多,雪道寺的山门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山门跟前,几个人影掠过,“平时来这里没见它开过门啊……”沧海哥自言自语的声音传进了站在他身旁的我,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面对这个常年紧锁大门的庙宇,今天我们怎能错过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顺着一条成色较新的石板路,我们绕到了山门跟前。门口奇形怪状的山石颇多,小的约有大半人高,大的当在三人高以上,如若不是石头之间的距离有些分散,这里可谓一片缩小版的石海。走入山门内,一块六七米长、两人高的巨石出现在眼前,虽然石体上大半为红布条所遮掩,但从极少数裸露的岩石表面上,我们看到了多个凿刻而出的小佛像。一个看上去八九十岁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跟了进来,根据她告知,这是一块天然长在这里的石头。以自然景观造就人文气息,这个还在建设中的寺庙,未来规模恐怕不会太小。
东海驴友们并没有深入游玩寺庙,就近横穿涧沟,往黄古洞走去。“好不容易来一次也不好好玩玩……那里明明有路,还走涧沟做什么……”沧海哥埋怨道。“他们应当是去黄古洞的吧……”“黄古洞明明在这里……”老驴也有失误的时候,石哥居然没有留意到黄古洞就在我们的身边。跟着沧海哥往回走了十来米,拐入一条石板路,我们站在了黄古洞的跟前。
走过情侣树不久,舍弃直通好汉坡的小道,石哥带着大家走在了一条遍地落叶的石板路上,这条小路有何景色,自己很是期待,不过最终我失望了,这条我们大家都没走过的路,只是石哥不慎走岔了的路,不仅没有任何风景,反而离山顶的距离更加遥远。在盘山公路上多行二三百米,这才来到了好汉坡上山路的山顶。
这个队伍少有人留影,大家行进的速度都很快,绕过水库入口处的大铁门,在大坝顶上也没有任何停留,大家继续赶路而去。白宝山石刻的位置应当快到了吧,开口询问沧海哥,“还远着呢,到跟前我会告诉你的……”走过水库尽头的杉树林,沧海哥还没开口,石哥已经通过对讲机叫喊了起来,他们在前方看到了一块文物保护碑。“陈调元小楼的水池遗址”,沧海哥提前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汇合进停留的人群,望向路边,枯枝丛里,一块窄小的长条形文保碑出现在视线里,和吕母崮石城等地的文保碑一样,它立起的时间不过一两年,我说怎么一直没有留意到这里有文保碑的呢。钻进树丛,看到了一个池壁由青石垒砌的水塘。多年过去,比起当年来这里已经大变模样,不过水塘旁边依旧还保存着一块平地,当是当年房屋的遗址吧。
大家已经远去,和沧海哥两人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至少在乌龙沟之前,路线自己熟悉的很,纵然追不上大部队又如何,他们难道还能不吃午饭了?“白宝山石刻的跟前有一块石头像棺材……就是这里,你看……”一直以为石刻在山岩的根部,没曾想,它却凌空刻在了一面凸出崖体的山岩立面上,石刻面对西方,由东而来的大家自然无法留意身后崖石上的面貌。
大部队在老龙潭跟前停留时间也不过六七分钟,拍完合影,石哥再次带着大家近乎小跑地往山上爬去。此后,哪怕是进入乌龙沟内,大部队居然也没能停留休息,如秋风卷落叶般,始终呈高速运动状态。站在乌龙沟上方拐向船山的岔路口,石哥反向往山顶爬去,“这条路很少有人走的……”还要你说,我来过这里多次,始终没能发现这里居然是一条三岔路口。小道最宽处也不过一人宽,稍有不慎就会被灌木丛扎进衣物甚至身体,我们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站在山顶上的一处信号塔下,石哥迷了路,附近除却一条通往大龙顶且更加狭窄的小道,再无其他路影,“前面不能去啊,我前年去过的,到处是灌木丛,根本看不见路……”虽然没有去过大龙顶,但是结合文保所新闻贴里的文字尤其是照片,对于那个陌生驴友的话我深表赞同。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大家最终决定顺原路下山。主动将大家带回乌龙沟畔的岔路上,走过通往船山的岔路口,来到了柳河、三官顶的岔路口。队伍里的多人对三官顶仰慕已久,可惜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人曾经去过那里,一路询问多次也没人搭话的石哥,最终只能继续带着大家沿预定路线去往柳河,我和沧海哥,则站在了岔路口思索了好几分钟。很想再度游玩三官顶,沧海哥亦想见识那里震撼的山石风光,然而仅仅依靠我的轨迹图,我能够找得到那里嘛?望着沧海哥不信任的眼神,我的信念愈发动摇。此地不比它处,一路尽是茂密的灌木丛,万一偏离了轨迹,我们很难看到那么一丁点的路影。
将乐途的轨迹放大,清楚的看到多个路段如乱麻状交错,轨迹已是如此杂乱,现实情况唯有比这更加恶劣。最终,灰头灰脑地收起手机,加快步伐,尾随东海驴友,往柳河走去。虽然晚出发了至少五分钟,不过在山路的一处拐弯口上,我俩如愿追上了大家,他们中的多人,正仰头回望着什么。顺着他们的目光望去,柳河、三官顶岔路口所在的无名山顶上,奇石怪岩更加震撼,其中一块巨石犹如孔雀开屏,令人拍案叫绝。万物并不会十全十美,此时此刻,惟一的遗憾便是正当午时,面对刺眼的光线,纵然单反上场,也无法拍出满意的照片。
路边不时可见系在树上的红布条,这是近年来热心驴友们系扣的指路标志,它们的存在,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游人迷路的可能,不过,也有极少数的时候,它将带给人们适得其反的作用。站在一处光秃的山坡上,舍弃坡底往下延伸的小道,我们选择了对面那条平行而走的小路,它的入口处系着一团红布条。
这条山路,并没有通往山下,反而又拔高了近百米。沧海哥早上没有吃饱,已是中午十二点半,他终于彻底走不动了路,坐倒在地,稍稍补充了些食物。“你们快点哦,我等你们……”东海群的收队对我们说道,“你先走吧,我找得到路……”和其不熟,不忍让其等候我们,我们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五六分钟后,我俩沿着路影往前追去。
起初,还能听到前方一二百米外传来的话音,不久之后空旷的山林里便只剩下了我俩。一路没见岔路,我稍稍宽下了心,更何况我还有轨迹图呢?故作轻松地打开手机看了看,顿时间,被屏幕上的事实所惊呆——乐途曾经走过的轨迹,早在石坡上就拐下了山,简而言之,如果追不上大部队,我的软件只有确定自己方位这一用途了。快步跑向前方,路影愈加模糊,看到身旁三十米远便是山脊,沧海哥决定爬上高处望望动静。由灌木丛里硬走出一条道,站在山脊上,我们却傻了眼,眼前为一道至少四十米高的悬崖绝壁。
原路返回乐途下山的那处石坡?这一想法刚一冒出脑海便被自己否决,“先填饱肚子再说吧……”在石坡上找了个避风的地方,我俩吃了一顿简易的午饭。饭后,拿出手机,将黄窝、高公岛、柳河三地所有的轨迹图挨个带入软件,谢天谢地,乐途曾经来过这附近。悬崖下方不过100米远,便是乐途走过的路,不过,这条路我们明显走不通,原路返回二三百米,也是他曾经走过的路,就是这条,我做出了决定。
跟着沧海哥往回走,路上看到多个矿泉水瓶等不可溶解物,悬崖这边明显有人来过,除却这条路之外,其余路影都不甚明显,大部队恐怕也是走在了这条路上。站在一处山梁上,望着向北下山的清晰路影,我终于得知了这些垃圾物的来源,这条路,应当返回黄窝的吧,询问沧海哥的意见,他坚定地表示继续前往柳河,当我们的轨迹和乐途的轨迹重合时,地上出现了一条不明显的路影,对照着乐途的轨迹,顺路往前走去,一路丢失路影四五次,好在二三十米远后便能发觉而找对道路。
来到一处宽约二十米、长约八十米的光秃山坡上,小心翼翼地下到坡底,赫然发现不知何时偏离了乐途的轨迹,坡顶的路线明明还重合,这是怎么回事?目测我们路线偏差有十米左右,然而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真正的路影,两条轨迹也无法重合在一起,望向山下的村庄,一时意气用事,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强行开路往下走!一路碰到多处光秃山坡,面积大致和之前碰到的相仿,途中数次和乐途的轨迹交错,却始终见不到明显的小道,亦或者,沿着不明显的路影走个二三十米便钻进了灌木丛。
沧海哥又一次决定爬上高处看看动静,站在涧畔的一处高地上,“顺着涧沟下,只有这里灌木丛最少……”我无法拒绝他的提议,且不说自己早已慌乱的失去思维能力,单说在一处处茂密的灌木丛里,开路的只有他一个人,我心中已是万分愧疚。艰难地走进狭窄的涧沟,虽然让有灌木丛的阻扰,不过比起山坡上的遭遇,的确好了多。好景不长,三四块高达十多米的巨石将涧沟遮挡了个严严实实,看了看周围,沧海哥爬上高约两米的陡崖,将我拽了上去,我俩重新回到了山坡上。
乐途的轨迹突兀地出现在了这里,简单思索了下,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曾经来这里探路的话走到悬崖跟前发现没了路,便关闭轨迹回到了山下。仅仅一百米不到,又一次偏离乐途轨迹的我们再次找不到了路,只得又一次踩出一条通往涧沟的路影。如果说,上游的涧沟如一条小溪,这里的涧沟则是一处缩小版的峡谷,不足七米宽的涧沟两旁多是陡峭光滑的山岩,望向远方,一个犹如鸭子的奇石立在了山顶上。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鸭子石的下方,一处约有1.5米长的水塘横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无法一脚跨到对岸,纵然水塘中央有一块凸出水面四十公分高的石头。这条涧沟里少有石块,找不到石头搭桥,沧海哥没有办法,只能放下背包,轻装上阵,稍稍借力水塘中那块石头,安然落在了对岸,依靠登山杖将两个背包转移过去,体态笨重的自己怎么着也不敢像他这么跳跃过去,将落水的所有可能性做了比较,贴着崖底,以一只脚落水的代价狼狈到达了对岸,对于自己来说,这总比从石面上滑落水中至少湿身30公分的代价要好。
继续向前约40米,涧沟的落差突然加剧,上下垂直至少10米高,左侧的山坡和我们落差不过两米,山坡上有一条模糊的路影下往涧沟,难道山坡上有路了?趁着沧海哥休息的时机,我冲上了左侧的山坡上,三十米外一处高大的坟头以及它跟前的墓碑很是显眼。有坟的地方还怕没有路?我激动了起来。等来沧海哥,来到坟前,我又一次傻了眼,这里居然还没有路。“这里也有坟……”沧海哥目光四下望去,他确定我们来到了一片坟区,坚信路就在我们不远的地方。钻进山林里,绕过多个坟头,果然,我们看到了一条宽近三米的路,从柳河、三官顶岔路口开始,这条路是我们下山时候最明显的路影了。
沿着山路往下走去,山坡上到处都是奇石怪岩,看的我俩大呼此行过瘾。柳河附近多山石的山头,除了三官顶之外,难道我们站在了石龙头山脊上?愈往下行心中愈发肯定这一猜测。也许是兴奋过头没能留意,脚下的小道又狭窄了起来,横穿涧沟,由对面的山脊上演着一条宽阔一人宽的小道继续下行,我们离山脚的距离越来越近。
“这里不是柳河……”俯视近在咫尺的村庄,沧海哥斩钉截铁地说道,“那个岛应该是羊山岛,我们来到了高公岛……”走进村庄,看见三个嬉耍的儿童,询问他们此地名称,果然高公岛乡驻地,素闻高公岛附近多奇石怪岩,今日无意中居然得见,虽然没能去成柳河,不过自己的确没什么遗憾,毕竟高公岛我也没曾来过。
不顾双腿疼痛,听闻柳河距离我们仅有两里地,尤其文笔峰就在柳河村庄里,沧海哥执意走过去看看。走至柳河村头,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顺利看到了近在咫尺的文笔峰,询问对方钻螺洞和无底洞的信息,一年龄至少在80岁的老大爷说这两个洞就是扒山头仙人洞的别名,不知此话真假,据书上介绍,钻螺洞和无底洞两洞相连,靠近悬崖,深达20米,洞内巷道、天窗等分布明显,很是震撼。
弘越云海等老友下山经过了我们的跟前,想起东海驴友,询问老大爷等人下午可曾见过十几个身背登山包的人路过,答曰没见到。还在询问此地其他信息,眼尖的沧海哥发觉公交车即将驶动,连忙拽上我往车上跑去,我只得将一个个疑问埋在了心底。车至高公岛,两个眼熟的驴友上了车,和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你们今天跟哪个群爬山的?”我询问道。对方脸色一僵,约三四秒后才缓缓出口,“我们不都是跟动起来群的?……”晕,居然是同行的驴友,他们怎么在这里上了车,莫非也和大部队失散了?情况出乎我的意料,这两人始终没有掉队,我们双方的路线大致相仿,顺路走到悬崖失去了路影,下山时候也经过那处遍地奇石怪岩的山坡,只不过他们没怎么走冤枉路,当他们发觉没有路影的时候,仗着人多,四下探路,始终沿着山脊下山,比我们顺利了多,而后,大家一致前往羊山岛玩了玩,五分钟前,大家才回到公路上,此时,除了他们两个连云区的人之外,其余人正在徒步走回黄窝的路上。
还以为真的是我没在意迷路了呢,原来是领队的问题,事情至此,内心很是轻松。看向软件里的轨迹,全天行程10.23公里,其中山下徒步应该在1公里以上。车至黄窝,告别那两个叫不出名字的驴友,再告别东海群的先头部队,坐着沧海哥的小车,原路返回了市区。
http://s15/mw690/002ad328gy6Z8m0Bk0C0e&690
http://s11/mw690/002ad328gy6Z8m0EFgS3a&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Z8m0HdTT25&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Z8m0LrYF65&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0P6rfd9&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0Sekp39&690
http://s9/mw690/002ad328gy6Z8m0UDSUe8&690
http://s9/mw690/002ad328gy6Z8m0YejCd8&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Z8m11fjob6&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Z8m13FFY86&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Z8m16pLS9c&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19idP29&690
http://s8/mw690/002ad328gy6Z8m1dSVp27&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Z8m1gV0u52&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1jQa579&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Z8m1ncM3eb&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Z8m1pWVUf6&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Z8m1sOi71b&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Z8m1vBKla5&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Z8m1yz128c&690
http://s11/mw690/002ad328gy6Z8m0EFgS3a&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Z8m0HdTT25&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Z8m0LrYF65&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0P6rfd9&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0Sekp39&690
http://s9/mw690/002ad328gy6Z8m0UDSUe8&690
http://s9/mw690/002ad328gy6Z8m0YejCd8&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Z8m11fjob6&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Z8m13FFY86&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Z8m16pLS9c&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19idP29&690
http://s8/mw690/002ad328gy6Z8m1dSVp27&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Z8m1gV0u52&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Z8m1jQa579&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Z8m1ncM3eb&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Z8m1pWVUf6&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Z8m1sOi71b&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Z8m1vBKla5&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Z8m1yz128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