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09.13】再上刘志洲山访古记

(2015-10-02 07:02:13)
标签:

连云港

户外运动

文物保护

刘志洲山

宋金交战

分类: 连云港驴友驴行记录
连云港驴友姓拉名登字灭倭原创作品。
(为自己群做个小广告:港城访古探幽小分队QQ群,群号538377533,主要宗旨:将访古活动和户外活动合二为一寻找周末最大的乐趣,每周末活动一天,多以周日为主,偶尔改到周六,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
四个月前,跟随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我来到刘志洲山的西北角,看到了十来块石刻后原路返回,虽然增长了很多知识,不过却难以打消我心中的一丝遗憾:2008年自己曾从平顶山附近攀爬刘志洲山,看到多个古炮台遗址等历史遗迹,可惜当年手机像素低,没能捞到留影纪念。周四,得知今天文保所将重回刘志洲山,我再次满怀希望的报了名:这个已经被开采至少百分之七八十面积的小山头,我们这次可以前去平顶山以及石刻苑囿图的附近了吧?
满腔热情早在前天便已被一泼冷水浇灭:据郁州布衣告知,他们前往的地段仍然是山体西北麓。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我最终还是决定跟上队伍,兴许,他们是从西北麓上山之后走向平顶山附近呢?一辆面包车,一辆小车,明显坐不下17人,布衣等人打的,我坐上高所长的小车,由文保所启程,一路风驰电掣,往山体西北麓的采石场开去。
果然还是出租车厉害,明明是最后一个出发,他们却最先到达了采石场门口。采石场大门没开,好在门口的民宅亦有水龙头,灌满拓片工作所用的十桶水,带上其他工具,沿着上次的老路往山上走去。做拓片的时候除了清理石刻表面这一简单活外其余的工作我无法帮忙,唯有在拿工具的时候尽份力气,拎着两桶水上山,意外发现自己的平衡感增加了不少。除了一处连续拔高10米左右的土质陡坡,其余地方自己走的很是轻松,站在坡顶上,赫然发现我们不知不觉中绕过了上次路线中遇到的光秃陡崖,我说怎么对于这个土质陡坡毫无印象呢。
来到一处平坦而开阔的山坡上,我们离海船石的距离已不过四五十米,队伍进行了分流,得知其中一路人对海船岩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路人对上次未看到的石刻进行拓片,简单思索了会,我决意跟上后者,虽说两者我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前者的工艺我还不曾见过,但毕竟熟悉未见过的风景要紧嘛,指不定什么时候整个山头便将彻底被夷为平地,届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宝贵的石刻自己可就再也无法看到了。
高所长带着三人前往海船石,我们多数人则由骆所长带队。临别之际,高所长要求我们走一路留数人,只要沿途发现石刻便分组进行拓片。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我们的分流地不远处,便有一处“安淮军”石刻,骆所长的威信比起高所长来也逊色了多,最终,跟随骆所长沿着南侧小路前行的人不过五六人而已,“石刻应该就在这附近啊?……”一路上,对于那些不遵守队伍纪律私自脱离大部队的人我很是无语,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太不给骆所长面子了吧。然而当骆所长来回寻找石刻而不得的时候,我总算理解了那些人的做法,这些对刘志洲山无比熟悉的老驴,应该从一开始便发现我们走错道路了吧。
“十多年前我跟高所长常常来到这里的啊……”骆所长自言自语道。眼下可是夏季呀,别说十年,就是今年冬天来过这里,所看到的风景也大不一样。平坦的小道走到尽头,骆所长孤身一人顺路上山寻找石刻,我们则找了个较为宽阔的平地休息着。山上传来皂角树等人的喊声,草根姐和玉簪姐带着拓包等物循声走了过去,眼见周边只剩棋子姐的同学巨风一人,我连忙跟在了她们的身后。费劲攀爬上一面坡度极大的巨石,视线里失去了大家的踪迹,左顾右盼,发现身边有数个土坑,莫非这是古炮台遗址?还没待我久别重逢的欣喜念头蹦出,猛然发现土坑的对面有一个锥形土包,瞧其外形和规模,这分明是至少二三十年之久的坟墓呀,顿时间胆小的自己被吓得不轻。向四周大声疾呼,听到北侧传来的说话声,我赶忙冲了过去。
骆所长等多人正站在一个钢筋混凝土建筑上,定睛一看,这里居然是一个暗堡。就在暗堡下方两三米远的低矮山石上,刻着“元石匠三人在此……”等多个汉字。石刻自然是宋元时期所刻,暗堡最早当为民国时期,不知暗堡的所在地,曾经是否也有石刻?文保所近来采用了新工艺,拓片流程省却了干纸这一工序,只需将石刻表面清理干净后贴上宣纸喷水敲实,便可以采用特殊的墨水直接进行上墨环节,哪怕纸张湿润的再厉害也无须担心跑墨的危害。这可大大节省了等待纸干的时间,话说如果碰到那些阴暗无风的角落,光是等待纸干,就得花费个好几小时吧。远距离传话的效果大打折扣,棋子姐她们拿上来的只是普通墨水,没辙,留下一人返回巨风身边拿好墨,其余人跟着皂角树顺路前往更高处看热闹吧。
元石匠石刻北侧十五米远处,紧密排列的土坑少说也有一掌之数,每个坑里都有一个小石块,不知是何意,我愈发怀疑这些土坑并不是迁坟后的遗址,它们应该就是古炮台遗址吧。只有一件速干衣,留到今天穿的策略经实践证明无疑是走对了,虽说昨天双臂被蚊子咬了十几个大包,但除了手指,手臂始终没有被树枝和荆条划破嘛,今天,以元石匠石刻为中心的上下各百米路程,灌木丛茂密的程度简直可和石观音黄谭庙那边的情形相提并论,不过有了长衫,纵然不时的横穿荆棘丛,我仍旧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山顶一片视野开阔的地方,一个倒塌了的地堡下方五米远,山崖底下一处蹩脚而又狭窄的石缝里刻着招信后部等几个大字,光看石刻外围的方框就已很是板正,不过,石刻的大半已掩埋在了泥土里。据海阔天空所述,两年前其和苍山梧桐等人在这里休息的时候无意中触摸到这里的字迹,从而发现了这块书上未记载的石刻,当年石刻虽然也掩埋在土中,不过为了防止石刻遭到破坏,他们临走之际填埋上了更多的泥土,且将那里夯的结结实实。这真可谓自作自受,如今,在没有铲子的前提下,光是开挖山土,工程量已经不小。
请示高所长,得到继续开挖的命令,朐阳外史等待布衣或是其他人送小铲子,等不及的我们顺着来时的道路返回了元石匠石刻的所在地。高档墨水似乎还是没有等来,那里的拓片工作还没有结束,坐在地上看着电子书,半个多小时过去方跟随大家起身开路。疑似坟包的那个土丘旁边有一条路影明显的小道,其他地方没有路影,我们自然沿着这条路走了下去。
愈往下行,小道愈宽,跨着大步疾速跑下,到达了一面光秃山石坡上。据骆所长告知此地有两块石刻,一为“招信前部”石刻,一为“金国”石刻,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很快来到了“招信前部”石刻所在的山石上,石面上,不仅写着多个大字,此外尚有一个古钟图案,不知作何解释。待清理完石刻表面,贴上宣纸并湿润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字迹,并不是“招信前部”,而是“信部帐前”,当年驻扎这里的军人来自招信军,这四个字自然也和那里有关,不过为何不像其他石刻写明“招信前部”或“招信后部”,自己很是奇怪。
海阔天空等人想起不远处的其他石刻,不过他们无法过去,因为大家现在共用一套拓片工具。分配任务的时候终究还是没做好交接,此刻,巨风所看着的大包里,恐怕闲置了三套工具吧。这一次总算做到了一气呵成,没有等待纸干,刚敲实宣纸骆所长便火速开始上墨,惊险的很,石头表面不吸水,纸张无法黏住,多人用手按牢了宣纸,这才没有功亏一篑,圆满完成了拓片任务。
毫无休息时间,在“信部帐前”石刻上墨的过程中,多人已跑到金国石刻的跟前对它的表面开始清理和上纸。来到金国石刻跟前,但见岩石上布满颗粒,这种容易风化的岩石应该是砂岩吧。瞪大眼睛凑近查看宣纸上的字影,“金”字还算好认,隔了老远看到一个歪歪斜斜的“匠”字,它们的中间应当有其他字,不过看起来并不像“国”字。待至揭下宣纸后,石头上的字迹更为模糊。
午饭是玉簪姐所带的小饼,在场的人每人一块,爬了这么久的山,中午首次吃的这么寒碜,不过,怪谁呢,我们缺食物,海船岩画那边的人缺水呀,文保所的每次活动都提前买了水和食物,队伍之际大家也许认为中午会走到一起,连拓片工具我们都没有仔细分配,更何况吃喝的食物呢?高所长忙完海船岩画的工作,他指着我们一涧之隔约五十米外的光秃山坡,“那里也有石刻……”他和骆所长带着布衣走了过去,拎上一桶水,我跟了过去。
轻易地找到“招信后部”石刻,高所长留下做拓片,布衣凭着记忆欲图寻找其他的石刻,似乎就是今年,高所长曾经将这里的石刻一一指给了布衣。好马配好鞍,良将配宝刀,仅仅数分钟的功夫,高所长便完成了这块石刻的拓片。腾出手来的高所长和布衣两人联袂对四周进行搜寻,却始终没能找到他们曾经看过的石刻,大家唯有遗憾地返回“信部帐前”石刻所在地的平地上。
海阔天空等人寻找其他石刻还未归来,高所长欲图和他们会合却也寻不到他们的踪迹,我唯有坐在了“信部帐前”石刻上方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着。此地三面树林,唯有东南方向可以眺望,不知宋金时期,这里是否也是如此,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在战事还未波及此地的平静日子,是否也如我这番坐在石头上眺望着远方?只不过,如今,我看到的是云台山脉,当年他们所看到的是苍梧海岛。望向山下的田地,遐想非非:某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一艘孤舟摇摇晃晃地飘荡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始终没有倾覆;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多次遭受异族侵略而山河大地变得满目疮痍,但始终屹立在了世界东端……
完成了拓片任务,没有等待谢哥等海船岩画那边的工作小组,我们顺着小道直接往山下走去。时隔三年,又一次看到了哑巴山的全貌,一直以为石刻苑囿图所在地是哑巴山,直至今天才知晓我已经错了八年之久。从高速公路边上绕回上山地点,一天的活动圆满结束。
http://s13/mw690/002ad328gy6VSyNp4nOdc&690

http://s5/mw690/002ad328gy6VSyNrBu4d4&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VSyNurgt49&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VSyNxx9Yb6&690

http://s2/mw690/002ad328gy6VSyNzYlze1&690

http://s9/mw690/002ad328gy6VSyNCJAY48&690

http://s14/mw690/002ad328gy6VSyNFAh73d&690

http://s5/mw690/002ad328gy6VSyNKeMY74&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VSyNMWYbcb&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VSyNPLGl35&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VSyNSHaA5c&690

http://s5/mw690/002ad328gy6VSyNVzG4c4&690

http://s5/mw690/002ad328gy6VSyNYrS474&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VSyO1MEq62&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VSyO4BXTd5&690
http://s14/mw690/002ad328gy6VSyOLJMNed&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VSyOOz7tab&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VSyORkw44c&690

http://s11/mw690/002ad328gy6VSyOUbWy7a&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VSyOXaqCa2&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VSyP012272&690

http://s16/mw690/002ad328gy6VSyP2W5N2f&690

http://s1/mw690/002ad328gy6VSyP6n0420&690

http://s5/mw690/002ad328gy6VSyP8DOc74&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VSyPbTjr29&690

http://s8/mw690/002ad328gy6VSyPftYj8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