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05.10】海州刘志洲山访古

(2015-05-18 21:10:49)
标签:

连云港

文物保护

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

刘志洲山

户外运动

分类: 连云港驴友驴行记录

连云港驴友姓拉名登字灭倭原创作品。

(为自己群做个小广告:港城访古探幽小分队QQ群,群号538377533,主要宗旨:将访古活动和户外活动合二为一寻找周末最大的乐趣,每周末活动一天,多以周日为主,偶尔改到周六,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

刘志洲山,位于锦屏镇内,为锦屏山南部一独立山体,据说山体因人而名,不过对方究竟是何人,正史却不见记载,我们只能从民间传说中探寻蛛丝马迹——有人说,刘志洲是位除暴安良的侠客,有人说,刘志洲是位不畏强权的清官,有人说,刘志洲是位引领农民起义的领袖,总之,刘志洲是正义的化身。神话脱胎于现实,在正史上,刘志洲山,的确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那便是宋金交战时期,李宝水师,大刀魏胜,这些轰栋当时的名人纷纷在刘志洲山驻足,纵使阵地多次沦陷,他们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也从未泯灭,他们始终战斗在了最前线。九百余年过去,当年的英雄和烈士们早日化作一抔黄土,但他们留下的诸多古炮台,古岩画,古石刻,默默地为我们讲述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新世纪以来,硝烟又一次席卷了刘志洲山,伴随着开山采石的轰鸣声,一大堆人为此暴富,与此同时刘志洲山的面积却愈来愈小。忘不了,多年之前高伟老师的那篇文章,《炮火声中的刘志洲山》,从那时起,对于刘志洲山的历史遗迹,我愈发关注,对于文保专家们工作环境的艰辛,也愈发钦佩。2008年11月6日,曾由平顶山沿山脊游玩刘志洲山,沿途看到了炮台遗址以及汉代的石刻苑囿图,不过当时手机像素过低,没能留下照片。重返刘志洲山的念头,从自己踏入户外圈开始便已出现,不过,多年以来,我早已看清了形势——山体本来就不大,如今又炸了十分之七八,残存面积,几可和墟沟西小山相媲美,我们驴友怎么可能穿越这样的地方,唯有文保活动,方能满足我的愿望。成为文保志愿者第四年,加入市文保学会第三年,2015年5月10日,跟随高伟所长领衔的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多年的期盼终圆梦,刘志洲山,我回来了!

早晨,提前半小时赶到文保所,没曾想郁州布衣、苍山梧桐这些人来得更早,他们已经在高所长的办公室里闲聊多时。临近出发时间,走下楼去,一辆七人座的面包车,一辆小轿车,无法坐下15人,布衣等三人决议骑着摩托车前往刘志洲山。炎热的天气中很想坐着布衣的车子兜风,不过我的体重摆在了那里,最终,我只能灰溜溜地坐上了面包车。

车过三路车终点站,拐入通往新坝的公路,行驶约一里地远折入水泥路,向东飞驰而去。车子停在了一处采石场内,前方不足百米远,一座仅剩半截的青山很是触目惊心。这附近被开采到如此程度的山体,除了刘志洲山还有谁?文保所今天的任务为石刻拓片,据高所长介绍石刻分布的很是零散,故而除了上山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我们需要分组作业。将水桶灌满水,拎着水桶,拿着喷水壶、刷子以及其他工具,背着包走向山林。

出师不利,面对山脚下的一处水塘,多走了好几步冤枉路才走了过去。“上次来这里还没开采,这才多久就变样了?”高所长等多人自言自语道。毕竟是座人迹罕至的荒山,树林茂密,灌木杂乱,遍地找不到一丁点的生活垃圾,依稀之中有了些原始森林的味道,只是,采石场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震醒了我的遐想。

天气酷热,拔高不多久便已大汗淋淋,然而这山总共不过105米高,即便这样的拔高需要坚持半小时,我又有何惧?挺过去,前途一片光明。一座高崖底下,临近悬崖边,高低差几近一米的地方,大家停了下来,原来,就在临近采石场的悬崖边,有我们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郁州布衣和朐阳外史留了下来,大家继续往山上走去。临行前,看了看他们说出的位置,离崖边最宽位置似乎不足一米,而路外便是高达四五十米的悬崖,此刻,自己离崖边尚有三米远便感觉到了后怕,果如布衣所说,这里根本就不是我能呆住的地方。

贴着崖边行走,头脑不时感觉眩晕,好在自己没有失去平衡感,高度紧张的自己已经失去了时间和距离概念,我终于站在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平台上。愈往上行,立面平整的山石愈多,仔细望着石面,很快,看到了一幅葫芦岩画。大家并没有在这里停留,追上前去,询问高所长,那幅岩画似乎不在他们掌握的范围内。今天的任务繁重,大家没有过多研究葫芦,依旧往前走去。距葫芦岩画直线距离不足百米,来到了我们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目的地——船石岩画。

和文保所石峰等人一道,我们被留在了这里。但见岩面上刻着一幅面朝天的“香蕉”图案,线条清晰的很。拿出喷水壶和刷子,我们热火朝天的投入了工作中。拓片的第一步为清洗石刻表面的浮渣,之后依次为上纸、扑水、风干、上墨,揭纸,清洗石刻表面最没技术含量,上纸和扑水则需避免纸面褶皱,风干最耗时间,上墨事关拓片质量,揭纸看似简单但也得有所讲究,不慎撕坏拓本的话便前功尽弃。很快,我们为轻视付出了代价,面向采石场而又背阴的这里苔藓层既厚实又牢固,难以清除。三个人两把刷子,来回清理,用去了一桶水,一小时过去也没能将作业面清洗出来。

“在旁边刻上一棵香蕉树,过个几百年,大家要说了,谁说这里是船画?明明是是掉地的香蕉嘛”“刻上嫦娥和猪八戒,这明明是月亮……”其他组此刻早已上了纸,互相走动的大家来到我们身边时和我们打趣道。用掉了一桶半的水,终于清除了岩画表面的残渣,依稀之中石哥有了新发现,船尾立着一个风向标,顶部刻着一个小小的十字架。石面上岩缝较多,这不会是天然形成的吧,我嘀咕了一句。“十字架怎么可能是天然的?”想想,的确如此。

作为一个酱油党,清洗完了石刻表面,除了在他们贴纸的过程中喷点水,毛手毛脚的自己只能当个看客了,待石哥轻轻地敲打掉拓片的气泡,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场休息”的时刻。漫长的时间内坐在地上干等有什么意义,别人能参观我们的作品,我们又岂能不看看他们的成果?抱定想法,吃了几块点心填填肚子,循声往前走去。

最先看到的是高所长以及文保三女侠的身影,高所长拿着拓包正聚精会神地上墨,走近仔细观赏,原来他所拓的也是一副船画,只不过老将出马一个顶仨,比起我们那组船画,他的速度快了多。望向整幅岩画,船尾所在的岩面有所缺失,船身所在的岩面有一道二三十公分宽的岩缝,不过这丝毫影响不了它的美观,船锚,桅尖,刻得十分清晰。

草根姐呆在船画右上方的崖石上,一块方形而深色的岩面无声的揭露了她们刚从这里取下的拓片。来到崖石跟前,眼睛几乎凑到了石刻,也没能认清上面所有的文字,“周XX玉军”,,回头望向高所长等人,船画对面亦有石刻,不过这次凑到跟前一个字也没能认识。这些字迹总体上刻痕浅薄,必定当年驻军中的普通士兵随意刻写的吧。四下张望,六七十米外稍显一角衣衫,走至跟前,原来是谢云峰正在工作中的场景。他的任务是拓一幅人像岩画,画像全身线条粗糙,面部肥头大耳似乎为涂鸦之作,唯有头顶官帽的样式,一眼让人看出宋代的风格。人物岩画上方30米远,贴在岩石上的白纸很是醒目,走上前去,皂角树、海阔天空、韩老师、祝老师等人正呆在一块探讨着知识。这一面光滑的巨岩前后竟有三块石刻之多,细看之,和“周XX玉军”石刻一样,“汪东”、“孟曹”等,明显是古人的随意涂鸦。

除布衣老师所呆的崖边之外,观赏了各个小组的业绩,回到石哥的身边,纸张仍然湿润的很,简单的吃了一顿,而后在崖边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小憩了一会,当然,每每要入睡的时候,总会被摔落悬崖的担忧惊醒,一个不安稳的午觉就此度过。文保三女侠们第二张石刻的拓片任务也完成,听从高所长的建议,她们跟随苍山梧桐欲图前往山顶调研防御工事,截止此刻,我也没能看到七年之前游玩刘志洲山时所见到的风景,在山顶我应该会有惊喜吧?二话不说,卷起背包跟了上去。半路上,海阔天空等人劝住了我们,他已经先于我们上了山顶,不过防御工事中的草木过于茂密,无法深入,他只能返了回来。此刻,他一个人蹲在地上刷着岩面,这里大家之前似乎都没注意到?“皂角树记得这里有‘天下太平’的石刻,我们就过来找了找……”当他清洗完岩面,果然,“天下太平”四个大字出现在眼前,不过,其下方还有字,“天下太平上下三四月太平三月日”三月日的时间另起一行。“古代条件有限,这么多字不会是同一天所刻,所以只写月份没写日数……”苍山梧桐为我们讲解道,这还算好理解,但是,“上下三四月太平”又做何解,尤其是它还和“天下太平”几个字连在了一起。布衣老师的崖边拓片工作已宣告结束,他们转战此地,对葫芦岩画、太平石刻进行拓片,而伴随着他们工作的展开,原来太平石刻旁边不到两米远的地方还有石刻,“天……武……两军占石”数个字迹无法辨认,看了很久没能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闲逛于周围,待再度回到太平石时,上午开工的各个拓片工作君已宣告结束,太平石刻附近的狭窄道路上,拥挤了我们所有人。这其中,只有少数人在干活,我们多数人只是在休息或者探讨。布衣老师和高所长先后起身顺着崖底一路摸排,果真又看到了字迹,不过,只能辨认其中一个“怀”字,至于其他字,早已风化不清。最终,大家放弃了这里。

下午三点多钟,太平石刻的拓片任务宣告完成,深入太平石旁的崖根小道,原来里面尚有另外一块石刻,大家刚刚取下拓片,“招信军”,简短的三个字已交代了石刻的背景,这是宋代由涟水人组成的部队的番号,在南云台山和刘志洲山等地,存有多处含有这些字眼的石刻。

顺着原路返回山下,再度来到崖边,又把自己吓得心惊胆颤,步伐迈的很是小心,来到山脚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为了队伍的最后一人。回到采石场,在水龙头前盥洗了一下,终于在高温中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上车前,最后一次望向刘志洲山,感慨良深。畅想当年,山下波涛汹涌,金戈铁马,两国对峙,看今朝,山体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我们在和时间赛跑,据说如今刘志洲山尚余古石刻岩画24块,未开山的时候,山中古石刻岩画番两倍也不止吧,也许,再过几年,刘志洲山将走上连云钓鱼台、朝阳烟墩山、灌云小伊山、东海牛山的老路,永久消失在这个星球上,港城,我们的家乡,宝贵的历史文化便如此飞灰湮灭,此等暴行,如同新浦后街改造大量文保单位在区市领导的默许下被破坏一样,非我们文保人士所能制止……呜呼哀哉,向这座反应我大汉民族面对异族侵略时展现威武不屈精神的圣山致哀……

http://s8/mw690/002ad328gy6UQbEkdyD17&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SmZ3brlU72&690

http://s5/mw690/002ad328gy6SmZ3vUMIc4&690

http://s10/mw690/002ad328gy6SmZ3QIhH69&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SmZ4iz115b&690

http://s1/mw690/002ad328gy6SmZ4HAVW60&690

http://s15/mw690/002ad328gy6SmZ5adDUbe&690

http://s16/mw690/002ad328gy6SmZ5vtUj4f&690

http://s4/mw690/002ad328gy6SmZ5SC7Ff3&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SmZ6jNJz75&690

http://s14/mw690/002ad328gy6SmZ6Euvz1d&690

http://s2/mw690/002ad328gy6SmZ724xj61&690

http://s6/mw690/002ad328gy6SmZ7lA3P25&690

http://s2/mw690/002ad328gy6SmZ7L3hL31&690

http://s1/mw690/002ad328gy6SmZ8aUOA30&690

http://s12/mw690/002ad328gy6SmZ8msJR3b&690

http://s4/mw690/002ad328gy6SmZ8IZzB93&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SmZ93bEe42&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SmZ9p5bI92&690

http://s2/mw690/002ad328gy6SmZ9GYDf91&690

http://s7/mw690/002ad328gy6SmZa4Iuy76&690

http://s5/mw690/002ad328gy6SmZdcWzyd4&690

http://s8/mw690/002ad328gy6SmZdkAAL87&690

http://s9/mw690/002ad328gy6SmZdBUPSf8&690

http://s15/mw690/002ad328gy6SmZdVApUbe&690

http://s16/mw690/002ad328gy6SmZed8jJ3f&690

http://s3/mw690/002ad328gy6SmZeBQ2u02&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SmZf9wcI1c&690

http://s1/mw690/002ad328gy6SmZfztYIe0&690

http://s2/mw690/002ad328gy6SmZgh1W971&690

http://s14/mw690/002ad328gy6SmZgwmlf5d&690

http://s15/mw690/002ad328gy6SmZgN27s2e&690

http://s11/mw690/002ad328gy6SmZh6yVk2a&690

http://s11/mw690/002ad328gy6SmZhqD6a3a&690

http://s1/mw690/002ad328gy6SmZhP4fC30&690

http://s11/mw690/002ad328gy6SmZiaLKa9a&690

http://s13/mw690/002ad328gy6SmZixKyw0c&690

http://s9/mw690/002ad328gy6SmZiWBRKc8&690

http://s8/mw690/002ad328gy6SmZjcWFxa7&690

http://s1/mw690/002ad328gy6SmZjn04w7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