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连云港赣榆赣马中学赣榆县城文峰塔 |
分类: 连云港驴友驴行记录 |
百度网友姓拉名登字屠倭原创游记,转帖请写出处,谢谢合作。
————————————————————————————————————————
————————————————————————————————————————

赣马高中的牌楼,虽然是仿造的,但是可以看出其古色古香的气氛。如果我要对赣马有什么负面看法的话,就在这图了,我已经很下意识的寻找拍照的方位了,但是到处都是乱搭乱接的电线,大煞风景啊!

这就是为我带路的张姓美女背影照,其实我主要是要照学校大门的。一天下来,发觉赣马镇的美女和帅哥还真是多~


盖子下面居然是建于1957年的防空洞,比赣马高中的建立还早一年,很大,但是目前被铁丝封锁了,现在是赣榆县的国防教育基地。

学校的华表至少有四个。这里是个高地,是教学楼和教师楼的所在地,民国之前是赣榆县衙的所在地,所以地面很高。

赣马高中的每个楼都有好听的名字,包括亭子,这是敬梓亭。是纪念吴敬梓的。吴敬梓,写了儒林外史,我知道他小时候在赣榆县度过了一段时光,但是二锅头和我说,儒林外史就是在赣马写的,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话,连云港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小说之乡了,西游记在连云港的花果山写的,镜花缘在连云港的板浦镇写的,红楼梦借鉴了镜花缘中的小蓬莱等东西,再加上这个儒林外史,据说兰陵笑笑生还是连云港东海人,只是这个观点不被史学界承认。

智贤亭,和敬梓亭一东一西相对。朱智贤,生于1908年,死于1991年,赣马镇土生土长的名人,中国心理学界的泰斗,貌似还是中国第一批教授什么的。



在赣马中学里,有两处龙山文化遗址。不过对于第一个图,我感觉很奇怪,貌似去年的时候还是土堆什么的,怎么今年就变成水泥了?之所以叫后大堂龙山文化遗址,因为赣马中学是赣榆县衙的所在地,在县衙大堂后面发现的,所以叫做后大堂了。

观看古石刻,是我来赣马中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金蟹泉石刻。从上图最下面可以看出,古代是插在一个石乌龟的身上的。金蟹泉,位于赣马镇驻地。传说泉中有一金色螃蟹,故称“金蟹泉”。清康熙四年(1709),知县李俊有把泉子改为水井,水仍甘甜,百姓受益不少,群众呼之为“李公泉”,并勒石作记。年久干涸。民国8年(1919),县知事王佐良进行整修,复名“金蟹泉”,并勒“金蟹泉碑”于井侧,碑由王佐良撰文,进士王思衍书丹。石刻上的内容如下(2013年3月19日注:发表在本博客里的原金蟹泉石刻内容有误,据赣榆县本地的乡土历史文化爱好者周东所说有多人因搜索到本人文章而前往赣马中学观览学习赣榆乡土历史文化,故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将本人博客里金蟹泉石刻内容换掉,以下内容由周东精心考证后提供):
治西二里玉帶河之坡有泉曰金蟹泉康熙間李令俊有浚為井因稱李公泉久湮碑僕他所縣治瀕海地鹵水惡西走河往復十餘里役夫苦為己未春續修縣志檢舊志得之刻即捐貲屬邑人祁相廷察故跡諜客淤還其舊深丈許愜原出積砂為甃土所侵反不得暢因擴而深之易以磚益增籍出於平地防夏秋漲澇為永改計事意三月仍題金蟹泉不敢效謝墩之事亦不欲踵李公之市也色白味甘舊志非誣爾
贛榆縣知事臨沂王佐良重浚記
辛亥後八年九月古蘭陵王思衍書丹並



“甘棠遗爱”石碑。“甘棠遗爱”对离去的人的怀念,或赞颂离去官员的政绩。后用"甘棠遗爱"来恭维地方官。

“后先济美”,和上图“甘棠遗爱”都是一九一二年的,我怀疑是歌颂同一人的.

大字写的是“儒学正堂胡老夫子……”再下面的字看不清楚了。

这块石碑,风化的很厉害,只能看见“李公泉”三个大字了。

“赣榆战役纪念地”的石碑,在是周围最年轻的石碑了。赣榆战役发生于1943年,入选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也作出了极大的评价。当时,赣马县城虽然小,但是却是日军固守连云港的卫星城。城内驻扎伪军2000多人,由于党派林立,中共成功争取到伪军141团的中立,又在内线的带领下,于1943年8月19日晚兵不血刃的打开了城门,战争爆发。20日,从青口赶来支援的日伪军被我阻援部队接连打退,但赣马伪军抓准“八路穷的没炮”的心理,死不投降,偏偏攻城部队有三门炮弹,均准确无误的命中了伪军指挥部,在洽谈投降过程中,八路军将重机枪盖上红布伪装成大炮,彻底击垮了伪军的抵抗意识,赣榆县城光复。此役活捉了伪旅长李亚蕃、伪团长张星三等1600人,缴获大量武器,自己则只牺牲三人。

此石刻的图案是二龙戏珠,四个大字是“碑阴提名”。

上图是两个什么动物我不认得,二锅头告诉我,应该是麒麟。




被分散了的石碑。由于再来赣榆之前,我看了10多天的资料,知道这是“重修重光寺碑记”的石刻,但是在现场观看了,我是有点怀疑了,寺碑的后面明显没有被分散的痕迹了,所以应该不会有“记”这个字了。



“明祀碑”石刻,民国26年所刻。


“匪靖民安”石刻,此石刻拍于2010年2月初,因2009年9月游玩赣马的时候粗心而漏看。四字中的“匪”恐怕指的是中共……

离开石刻群之时,望着花园里满地倒着的石碑,不禁伤感。

后面的塔就是文峰塔了,也是我此行的一个重要目标。文峰塔在摆放石刻的花园北面,按道理讲,应该是先玩文峰塔再看石刻的,但是塔前坐了几个没上课的学生,所以只好先逛石刻了的。


文峰塔,号称江苏十二塔之一。究竟是哪12塔,我也不知道,但是既然这个才100多年的塔都能入选,那么花果山的“东方比萨斜塔”阿育王塔肯定也能入选。文峰塔为砖木结构,八角四层,阁楼式,高14.2米,各层为琉璃瓦檐。底层塔门上方镶一块塔铭,上面的碑文仍然依稀可辨,记述着建塔的历史。碑文的撰写者为清朝光绪年间任赣榆县知事的徐树锷。1882年,他得知赣榆在当年竟无一人中举后,为励后人上进,改变全县文化落后现状,于清光绪二十七年亲自主持兴建了此塔,取名“文峰塔”。由于历经风雨的侵袭,文峰塔已破损严重。1984年,省政府拨专款进行保护性维修,使这座百年古塔重现雄姿。
文峰塔的大门也被堵了,唉!看赣榆吧里有人议论,说自己到过塔里的,还有人说到过地道(防空洞)里,还有将龙山文化遗址从大土包改为水泥结构,这都是在保护文物,但是无法进入这么有历史价值的地方,还是有点不好受。

中午酒喝多了,二锅头有事,于是我一人乱转了一会,就躺在敬梓亭睡觉了。

赣榆北站。2007年的7月12日,在连云港把赣榆吧聚会的时候,我来过这个车站,2年后,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这车站,物是人非,当年我只是大2刚上完,如今我却已经永远的不再是学生了,无限的伤感!

中午酒喝多了,二锅头有事,于是我一人乱转了一会,就躺在敬梓亭睡觉了。

赣榆北站。2007年的7月12日,在连云港把赣榆吧聚会的时候,我来过这个车站,2年后,我独自一人来到了这车站,物是人非,当年我只是大2刚上完,如今我却已经永远的不再是学生了,无限的伤感!
这次游玩,我其实还想看戴岭村的裴天佑墓遗址以及西关村的胡松年墓遗址,在去赣马的4路车上,我已经问到了裴天佑墓遗址的具体方位,但是戴岭在青口和赣马的中间,还要转车去看,所以只好不去了,准备下次骑车来看;而西关村,就在赣马高中的几百米开外,胡松年墓遗址二锅头一个办公室的土生土长的赣马张姓男教师知道,但是没时间带我去,在西关简单的问一下却没问出结果,只好算了。
MD,那天去赣马,兴奋之下话讲多了,下午回家的车上就不住的咳嗽,嗓子也哑,司机不住的向我看,貌似怀疑我得了传染病,而周六晚上通宵和好友去KTV,结果昨天上午睡觉起来后发现高烧39度3,打了针昨晚一量39度7,在医院的时候真怀疑自己得了猪流感,万幸,今天退烧了,目前37度3,下午还要去打针。
未来几个月里准备还要到赣榆玩一玩。暂时的打算就是10月到11月去金山镇徐福故里玩;明年春节去青口县城玩;明年四月去抗日山和夹古山游玩;并抽空去土城看古城墙遗址。
————————————————————————————————————————
2010年2月3日,本人与连云港旅游论坛网友金镶玉竹再次前往赣马高中游览,得到赣马高中一张姓老师的热情接待,主动为我们当导游,讲解了十分丰富十分生动的知识,在此表示感谢。
据张老师介绍,本来赣马有四颗石头坐成的龙头,现存两个,雕砌在赣马高中校园内玉带河上的一座桥上,不过本人似乎在石刻群花园里也发现一个龙头,不知道是不是一块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