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沌读论语之朱熹《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2012-05-30 08:03:52)
标签:

杂谈

分类: 论语笔记


老沌读论语之朱熹《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老沌读论语之朱熹《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老沌曰:其道家无为之解矣。想那时期,道家思想未必就是孔儒思想的根基。何用道家后生之心思去揣摩孔圣之道?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蔽,犹盖也。思无邪,鲁颂駉篇之辞。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老沌以为,历代儒子均不发经之根本而一味谬赞,经虽无邪,儒子已偏离经之原道,坠入思邪深渊。一言以蔽之,诗思无邪,世已思邪矣。思,有人解为无意义的语助,错矣。我就纳闷,为什么一不好解就说是语助呢?诗经里这样的错误还少吗?读而不思则罔也。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感通于天,天帝是格也。是古老的祭祀用词。老沌理解:‘若民以政令引导之,以刑罚统一之,则民虽免除错误罪恶却不知耻也。若以德引导之,以礼统一之,则民知耻而感通上天也’。朱熹: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古者十五而入大学。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所疑矣。知天命,穷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从心所欲,不踰矩,则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进德之序如此者,圣人未必然,但为学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耳。胡氏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二以示学者当日就月将,不可半途而废也。老沌:踰矩,超越法度。优游涵泳,指从容求索,深入体会。躐等而进:越次躐等。逾越等级;不按次序。《礼记·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所谓‘生而知之’‘生知安行’,诸儒子吹捧孔子不遗余力。孔子七十尚知不踰矩,徒子徒孙们却如此不知羞耻矣。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夫子以(仲孙)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老沌:始终不明白,孟孙问孝于孔子,为何孔子对赶车的学生发飙?原来这里有个‘三家僭礼’的故事,‘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鲁大夫季孙氏’。 孟懿子便是故事中的孟孙,僭礼如此还来问孝,孔子自然不耐其烦,以‘无违’二字回之。不屑于答也。事后怒气未消,于是对着赶车的学生飙起‘礼’来,连说三礼来回击三家僭礼,意仍在谴责:三家既不知礼、礼、礼,何必问孝?诸儒子之解释实在大有汉儒之风,随意发挥,偏离原义多矣。以至于随意牵强,流传至今,原义全无踪影。这是今人读先汉古书所需注意的紧要处矣。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老沌:朱熹的解释显然有所发挥。旧说更近句意。武伯,懿子之子。显然孔子也没说啥好听的给他:‘父母只担忧你的疾病而不担忧别的什么事情,就是孝’。挺恶心人的回答,不是吗?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高弟,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踰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老沌:孝必赡养,但单纯的赡养并不是孝也。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旧说,承顺父母之色为难,亦通。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老沌:孔子这里好似在说师孝。可见,起码在孔子的心里,老师如同父母也。也可见,孝的含义,并不是专对父母,而是对所有长辈。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愚闻之师曰: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朱熹已解出字义范围。今译: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沌解:孔子说,视其所作之事,观其所做的理由,察其所安之心。人还怎能藏匿啊?人还怎能藏匿啊?廋,匿也。重言以深明之。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 老沌:廋,本义:隈曲处,山廋。隐语,如:廋文(廋词,廋语,廋辞。隐语) 廋人,养马之官。藏匿,隐藏,廋蔽(藏匿);廋隐(隐私;隐情);廋伏(伏兵) 。寻找,搜寻。通 廋索(搜索,寻查);廋疏(搜索)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老沌: 学记,《礼记》中的一篇。

 

2.12子曰:君子不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老沌:常听人说:‘这人不成器’。原来在孔圣眼里。不成器的倒是君子!当今社会,哪个不是为了成器而教而学?哈。不器,不为一器所囿也。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闲,而审其取舍之几也。老沌:比,朋比为奸之比。和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骄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老沌:罔,迷惑。殆,危险,疲怠。罔殆(迷惘模糊);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范氏曰: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老沌:程子说佛,入木三分也。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老沌:不要不懂装懂。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老沌:干禄,求禄位。《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又说,免税俸禄。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老沌:举直错枉,应是来自攻玉之法,举用平直之玉去错磨弯曲之玉。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沌解:季康子问道:‘用劝说的方式使人民敬忠,这样做如何?’孔子说:‘待之以肃穆庄重则民敬,待之孝道慈爱则民忠,推举善教风化而不能时,则才用劝说之法也。’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书,周书君陈篇。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老沌:孔圣式狡猾。《尚书 周书 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显然这里稍加改动。有政,政事,善政。奚,文言疑问代词,相当于“胡”、“何”。只是不知奚字是何时开始有此意的?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輗,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軏,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马氏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贤,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谶纬术数之学也。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老沌:谶纬之学,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是相对于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数术,又称术数,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后人附会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给古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老沌:不知孔圣因何事而感发?

 

 

老沌读论语之朱熹《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