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颂.駉》,通过赞马赞扬了鲁僖公之养马国策。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经漫谈 |
《鲁颂.駉》,通过赞马赞扬了鲁僖公之养马国策。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駵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鲁颂.駉
【注释】駉駉(jiōnɡjiōnɡ):马肥壮的样子。坰(jiōnɡ):遥远的郊野。《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駉者:肥壮的马。驈(yù):胯间有白毛的黑马。皇:黄白色,通“騜(huánɡ)”,黄白色相杂的马;栗色毛中混生白毛的沙栗毛马。骊(lì):纯黑色的马。黄:黄骍色,黄而杂色的马。彭彭:稳健有力的样子。疆:极限,止境。臧:善,好。骓(zhuī):毛色苍白相间的马。駓(pī):毛色黄白相杂的马。骍(xīn):赤色马,今之红栗毛或金栗毛马。骐(qí):青黑色有如棋盘格子纹的马。伾伾(pīpī):有力众多势盛的样子。才:通“材”,材质,本质。驒(tuó):有鳞状黑斑纹的青毛马。骆(luò):尾和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毛黑色的白马。駵(liú):亦作“骝(liú)”,赤身黑鬣的马。雒(luò):白鬣的黑马。绎绎:善走的样子,有耐力。斁(yǐ):厌,厌弃。无斁:不厌弃,不倦怠。作:振作,精神抖擞,神气十足。骃(yīn):浅黑带白色的杂毛马。騢(xiá):赤白色的杂毛马;赤毛中混生白毛的沙骝毛马。驔(diàn):脚胫有长毫的马;黄色脊毛的黑马。鱼:眼眶有白圈的马。祛祛(qūqū):强健的样子。徂(cú):往,到,行。
好长的颂。看来后世的颂有所发展,至少篇幅长了,字数多了。这篇颂虽字数不少,但联章复沓重复使用的意思很多,因此还不难记。颂歌多用短篇的道理也正是此原因。显然,诗作者想以这种形式减弱人们在咏唱时的记忆困难。这样既掩盖颂歌太长的缺点,同时又取得一唱三叹、余音不绝的歌咏艺术效果。
这是一首歌颂鲁僖公发展养马种马政策的颂歌。朱熹‘独閟宫一篇为僖公之诗,无疑耳’之说怕是有问题。毛传:‘《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穀,牧于坰野,鲁人尊之,於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毛亨将诗歌的意思宽泛至‘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穀’似有不妥。汉儒举一反三的能力实在是令人瞠目呲舌。
百度百科说:‘此诗重点是写马,通过写马来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诗分四章,可能与古代一车四马的驾车制度有关。有人说“《礼》: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作者因马有四种,故每章各言其一”(孔颖达疏);也有人说每章各写马的一种品性,第一章是写“马之德”,第二章是写“马之力”,第三章是写“马精神”,第四章是写“马志向”(方玉润《诗经原始》),这却不免让人感到穿凿附会。’同意其说法,只是‘赞颂鲁国的国君鲁僖公’说的太笼统,应是歌颂鲁僖公的‘大力发展养马’正确国策。
诗歌分为四段,每段描述一种马匹,以拉车的表现来以区分,显然这是有针对性的。《礼》有马四种的说法,但将马匹分四个种类来培育养育怕是鲁僖公的杰作。这应该是诗歌想向人们传递的信息,即,鲁僖公改进了养马的方式方法,使养马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也可以这样说,鲁僖公做到了马匹的批量生产和针对用途的有目的生产。马匹的多少是当时国家强弱的衡量标准之一。有马,就有军力,就有民力,就可立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地位,可见僖公选择大力发展养马是个多么正确的决策。从鲁颂谱中看,好似鲁僖公花十几年的时间做这件事,这才有了后面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不易啊!让我们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的:
第一段:肥肥壮壮的公马啊,在遥远的郊野。不要说其肥壮者啊,有黑间白的驈马有黄间白的皇马。有纯黑色的骊马有纯黄的黄马,以拉车稳健又有力。思念无限哎,思念这马呀臧好优良。駉駉,《诗集传》:腹干肥张貌。駉,壮马为駉。薄言,在前已解释,是北方方言‘别说,不要说’之意。薄,北方方言,别,不要之意。只是‘薄言’出现在鲁国的颂里有些意外。一般在陕西山西河北和河南西北部才会这样说。不清楚山东有没有这种说法。以车彭彭,表示马拉车有力稳健,是上等的良马。
第二段:肥肥壮壮的公马啊,在遥远的郊野。不要说其肥壮者啊,有乌骓马有黄骠马。有赤色骍马有青黑色骐马,以拉车快速又有力。思念无期哎,思念这马呀好材料。伾伾:众多势盛的样子。伾,原义有力。这等马匹是冲锋略阵的好材料。
第三段:肥肥壮壮的公马啊,在遥远的郊野。不要说其肥壮者啊,有斑纹青马有青鬃白马,有赤骝马有乌雒马,以拉车善走又耐力。思念无厌哎,思念这马呀好作态。驒(tuó):《诗集传》青骊驎曰驒。色有深浅斑驳、如鱼鳞。今之连钱骢也。绎绎,毛传:“绎绎,善走也。” 绎,连续不断。是大田耕作之马。
第四段:肥肥壮壮的公马啊,在遥远的郊野。不要说其肥壮者啊,有浅黑骃马有浅赤騢马,有黄脊黑马有鱼眼公马,以拉车无病又强健。思念无邪哎,思念这马呀能走行。《诗集传》:阴白杂毛曰骃。阴、浅黑色。今泥骢也。祛祛,强健貌。毛传:“祛祛,彊健也。”祛,祛除病灾也。我意,无病强健。毛传把无病意思隐藏起来。思无邪:别瞎想,不要想邪的歪的。这里似有不要要求太多之意。后来被孔子拿去使用。《诗集传》:‘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多被人解为无有邪念之意。根据这里意思,孔子的初衷怕是‘读完诗经,就再也不会思想其它书’之意。也或许孔子利用汉字多意之特点,使‘思无邪’的意思更加隽永多意,但我觉得每个人的初衷却未必那么复杂。
朱熹《诗集传》曰:‘此诗言僖公牧马之盛、由其立心之远。故美之曰、思无疆、则思马斯臧矣。卫文公秉心塞渊而騋牝三千、亦此意也’。这里恰好是《礼》所说四种马:良马,戎马,田马和驽马。驽马,杂役马也。可见分类十分清楚。鲁僖公养马有方矣。诗虽写马,实则通过描写马赞颂马反映并赞扬了鲁僖公的养马国策。真是别有用心,别开生面,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题外话:
动不动就把一个原字诂训成别的什么字,这种做法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如有人把绎绎诂训为‘驿驿’‘怿怿’等等。古语中确实是有借字假字现象,那也是有一定之规的,不能漫无原则地见字就诂。今人把个诂训用滥,以至我一听到诂训就呕吐。所以,所谓‘某字通某字’‘某字同某字’的解释不可滥用。古人没有那么多白字先生,特别是在有如国家文件一般的《诗经》国风,雅和颂之中,随意用字的现象一定不会太多。不要解字一遇困难就用偷字换字的卑劣技法,那样非但不能显示您的文学素养,反把您自己的人品文品弄丢。
生就的脾气老天给,我就那么喜欢骂人,我知道,这辈子是没有善终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