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 甫田》,曾孙成王为农田生产所做的系列工程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经漫谈 |
《小雅甫田》,曾孙成王为农田生产所做的系列工程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注释】倬(zhuō):大,广大宽阔。甫(fǔ)田:大田。十千:表示很多。陈:陈粮,往年积存的谷米。有年:丰收年。适:往,去。南亩:向阳的田地。东西向的田垄叫东亩,南北叫南亩。耘:除草。耔(zǐ):用泥土或粪肥壅(yōnɡ,培植)禾苗的根部。薿薿(nǐnǐ):草木茂盛。攸:乃。介:大,长大。止:停止。烝(zhénɡ):进。髦士:英俊之士。齐(zī):本字“齍(zī)”,粟米或谷类的总称。六齍,谓六谷,黍、稷、稻、粱、麦、苽(ɡū,即“菰[ɡū]”,菰米,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原产我国,长江以南低洼地区种植最多)。齐(zī)明:亦“明齍”,放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洁净谷类食物。牺:古代祭祀用牲的通称,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社:指土地神,祭祀土地神。方:祭名,祭四方之神,以迎四方之气。御(yà):迎迓,迎接。田祖:农神,管田地之神,最早发明种田的人,即神农。穀(ɡ
诗名‘甫田’,《小雅》有《甫田》,《齐风》也有《甫田》。而甫田到底是什么?康熙字典:‘又《爾雅·釋詁》甫,大也。《詩·小雅》倬彼甫田。傳甫田謂天下田。多数人都从此说,我起初也从此说。毕竟历代权威解释如此,谁敢不从?然而,紧随着这篇《小雅甫田》的就是《小雅大田》。我就又迷茫起来,既有大田之说,为什么还要有甫田之说?还要称甫田为大田呢?显然这里有矛盾。那么只有一个解释,即,大田与甫田应是两个概念。也即甫田非大田也。那么当时的甫田不是大田又指什么呢?我们从字义解释,甫,所有字典都有‘刚刚,起初,开始’之意。康熙字典更有‘又《玉篇》始也’的解释。我就想,甫田会不会是刚开垦的新田?根据两诗歌的意思,解释得通。只是不知那时有没有这说法?
笺云:‘甫之言丈夫也。明乎彼大古之时,以丈夫税田也’。意思是税田,要按种田人数抽税的田地。甫,丈夫,丈夫,种田之人,种田之人,税之。虽是一说,但解释的意思太绕弯子,也似不符《齐风甫田》‘无田甫田’之意。因此我以为有些勉强。
《毛传》:‘《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又是一首思古复礼之歌。看来周幽王时期是思古复礼思潮的高潮期,连记载国家大礼和大事的雅颂都深陷其中。这也是这一时期《小雅》作品不断的主要原因吧?否则,国家正乱谁还有心思去打理那些要不了人命的诗歌礼乐?按毛公意思,歌颂从前就是讽刺当今,故谓刺幽王。实则诗歌只是怀古,并没有直接讽刺幽王的意思。此诗歌主要歌颂和重申盛周时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有关农业的祭祀劝农活动之礼仪,以达到鼓吹思古复礼之目的。
我参考了《毛诗正义》,贵州文史丛刊‘《诗经》之“田畯至喜”句再考’,河北大学学报‘“田畯至喜”新解’等材料,再经自己仔细解读分析后得出以下看法: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那明显的新田啊,年税庄稼十千株。我取官库的陈旧税粮,给我的农人们吃,自古丰年之时都是如此。这里讲的是自古来明君管理粮食的方法,即,每年收税粮,然后把库存陈粮拿出来吃,把新粮库存,以备来年不需。目的在于陈述理粮古理,重申现在还是运用此理粮方法。倬,高大,显著。岁取十千,意思是新开垦的天地的岁税是十千株庄稼。十千株庄稼的税收,比起《小雅楚茨》中提到的‘我庾维亿’的收成,可谓低税了。低税养农,这对农人和国家的农业管理是很好的事情,是千古大计。倬,高大,显著。意思是明显可看出是新田。说明了自古的作法,下面是说明现在的作法: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如今大都适用用南亩方式种地,加之或除草或禾根培土等先进技术,庄稼都很强壮茂盛。正义曰:收获既多,国用充足,所以成大功,所以自安止,又得进我民人成为髦俊之士。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一句,历来争论颇多。我疑与种地技术有关,莫非攸介攸止是指间作和轮作?髦士,莫非像田畯一样,也是田之俊士之意?但目前还没有更好解释,暂从毛诗正义之说。南亩,采用南北向的田垄,易于通风和阳光。这里的总的意思是现今又使用了现今农业技术,收成更好。
收成好,应感谢神灵。本章是讲述祭祀事宜。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以我的洁净贡粮和祭祀用的纯羊,来祭祀社土之神和四方之神。我的天地既然有好丰收,也是农夫之福庆。这里应是秋天丰收后祭祀活动,以谢丰收也。社土之神为后土。四方之神:正义曰:言迎四方之神於郊者,《下曲礼》云:“天子祭四方,岁遍。”注云:“祭四方,谓祭五宫之神於四郊也。句芒在东,祝融、后土在南,蓐收在西,玄冥在北。”共有五祀也。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敲鼓奏乐,迎接田祖,祈祷甘雨,以助我庄稼生长,以使我人民有五谷也。这段应是指春天的求雨活动。正义曰:《郊特牲》注云:“先啬,若神农。”《春官·籥章》注云:“田祖,始耕田者,谓神农。”
光感谢神灵还不够,天子诸侯还要进行劝农活动(这是我研读之结果)。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笺云:曾孙,谓成王也。曾孙成王来到地里,让君妇和儿子们送饭到南亩。田畯致喜,命其左右先尝好不好吃。通过仔细研读和查阅有关材料,发现这里是君王劝农活动的程序。君王劝农的一项活动之一,是要让其后妃们和儿子们将酒食送至地头,由田畯为此致辞讲话,然后命左右尝酒食,以表明酒食没有问题,最后分与众农夫享用。用以鼓励农夫。这种活动在《豳风七月》和《小雅大田》中也有提及。在我的博文‘《豳风七月》读书笔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2ec4ab0100uggn.html 中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是那里涉及的不明显吧,也可能我把注意力放在了别处,总之,完全忽略之。这里我是完全弄明白了。田畯,都解释为农官。字面真正含义是田地之俊士也。到底是不是一个官位,尚不清楚。也许是专管劝农的官员呢?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后,禾苗就会容易在地里生长,最终会庄稼善好,且收成有矣。这样,曾孙成王就不会发怒发愁,农夫们也勤勉能干矣。
最后的总结。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曾孙成王之庄稼,有如茅屋木梁(壮也)。曾孙成王之粮囤,有如小山(多也)。求之千仓,求之万箱(车)。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各种稼粮,农夫之福庆。苍天报之以大福啊,我王万寿无疆。
这里实际上是天子在田地管理时所要做的事情。旧说以为现今的幽王做不到,所以为刺也。然而我认为主题还应是怀古,以复礼。这样理解似乎更符合历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