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店市遇雨》庄灿煌
参差古陋漫来寻,乍听檐前溜古音。
雨落叮咚盈古屋,谁携天籁作闲吟?
注释:
好的,这首《五店市遇雨》是一首意境清幽、富有古韵的七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和评价它:
1. **紧扣主题,渲染氛围:**
*
题目点明地点(五店市古建筑群)和事件(遇雨)。全诗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
“参差古陋”开篇即描绘出古厝群落的视觉形象——高低错落、古朴甚至有些简陋破旧。“漫来寻”则点出诗人闲适的探访心态。
*
后三句聚焦于“雨”带来的听觉感受(“溜古音”、“叮咚”、“天籁”、“吟”),成功营造出一种在古老建筑中聆听雨声的独特、宁静又充满历史感的氛围。
2.
**巧用“古”字,强化意境:**
*
诗中三次重复使用“古”字(“古陋”、“古音”、“古屋”),这是非常大胆的写法,稍有不慎就会显得重复累赘。
*
但在这里,这种重复却产生了**强调和深化**的艺术效果:
*
“古陋”:突出建筑本身的年代感和质朴(甚至破败)风貌。
*
“古音”:将当下雨滴从屋檐落下的声音,与遥远过去的声音相联系,赋予雨声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韵味。
*
“古屋”:点明声音发生的载体和环境,再次强调场所的古老。
*
三个“古”字层层递进,从视觉到听觉,从外观到环境,不断强化着“古意”,让整个意境沉浸在历史的回响中。
3.
**听觉描绘生动,通感运用巧妙:**
*
诗人敏锐地捕捉了雨落古厝的独特声音。“乍听檐前溜古音”、“雨落叮咚盈古屋”,用“溜”、“叮咚”这样的拟声词,生动地摹写出雨水从屋檐滴落、在古屋间回响的清越之声。
*
更妙的是“谁携天籁作闲吟”这一句:
*
“天籁”:将自然的雨声升华为最美妙的自然音乐。
*
“作闲吟”:赋予天籁之声以人的情态和动作(悠闲地吟咏)。
*
这里运用了**通感**手法,将听觉(雨声)转化为一种带有情感和动作(吟咏)的意象,仿佛是大自然在古老的空间里悠然自得地吟唱。这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此刻闲适、陶醉的心情。
4. **含蓄表达情感:**
*
诗中并未直接抒发诸如“多么惬意”、“多么怀古”之类的直白情感。
*
诗人的情感是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和意象的选择自然流露出来的:“漫来寻”的闲适,“乍听”的惊喜,“天籁作闲吟”的陶醉与联想。尤其是结尾的设问“谁携天籁作闲吟?”,既是对奇妙雨声来源的遐想,也暗含了诗人自己沉浸其中、物我交融的愉悦心境,含蓄隽永。
5. **语言简练,格律严谨:**
*
作为一首七绝,语言凝练,意象集中(古厝、雨声)。
*
符合七绝的格律要求(平仄、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押“寻”、“音”、“吟”韵(平水韵下平十二侵部),音韵和谐,余音袅袅,与诗中描绘的雨声意境相得益彰。
**综合评价:**
庄灿煌的这首《五店市遇雨》是一首成功的即景小诗。它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特别是对雨声的精彩刻画和“古”字的巧妙运用,在古厝建筑群这一特定空间中,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穿越时空的意境。诗人将自然的雨声升华为“天籁”的“闲吟”,既表达了对自然之声的欣赏,也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置身于古老环境中闲适、悠然的心境,以及对这份古韵的深深沉醉。整首诗画面感与音乐感兼具,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首富有传统韵味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