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浣溪沙·永春祭祖》庄灿煌

(2025-05-21 07:35:50)
标签:

庄氏家庙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浣溪沙·永春湖洋庄氏家庙祭祖》庄灿煌

        碧草泠泠踏露行。梨花漫雪正清明。春风扫墓树青青。
       家庙深深寻远意,纸烟袅袅寄幽情。景和日暖继家声。

         注释:
      永春湖洋庄氏家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湖洋镇玉柱村。位于永春湖洋的鬼岫山后改名“锦绣山”,庄氏后裔以锦绣为名,堂号锦绣传芳,湖洋庄府也称“庄氏家庙”、“锦绣山庄”。2002年1月被列为永春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始建于清乾隆1736年。
       湖洋庄氏家庙据说是入闽庄氏开基始祖庄森故居所在地,也曾经是宁宗年少师庄夏府第。庄森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朝末年跟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后居住在泉州永春桃源里。庄氏第九世孙庄夏,是南宋孝、光、宁宗的三朝元老,官至兵部侍郎,封赠少师。其祖墓现今依然保存于锦绣山。

       时光飞逝,明朝年间,永春庄夏故宅已经破旧损毁。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吏部尚书庄钦粼等后裔子孙们合资重修永春府第,称“蓬莱堂”。

       清·乾隆元年(1736年),在旧址重新建祠,称为“庄府”也是“庄氏家庙”。同治七年(1868年)再次重修过,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毁于一场大火,同年原址重建。1948年,庄氏后人重加修葺。1985年,迁居外地的庄氏之派晋江青阳、惠安山腰的庄氏后裔孙再次集资翻建,一直保留至今。

        湖洋庄氏家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五开间,二进深,单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是为宋明官邸和清代宗祠混合一体的古建筑风格。

        庄祠大门前左侧墙壁上竖嵌有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修祠时所立《示禁碑记》,是当时甘肃西宁道台庄俊元撰写,碑文详细描述桃源庄氏家庙及先祖墓葬变迁情况。
       大门前石柱刻联写:“自唐代发祥以来,看鼎甲簪缨鹊起蝉联,灵钟锦绣无双地;由闽中著姓而后,任吴齐浙粤支分衍派,本溯桃源总一家。”
       正门两边的壁垛均是精雕花框型砌筑。墙中由细雕之白色花岗岩石板砌成,辉绿岩窗雕。两旁下为白色花岗岩麒麟。右边门额匾题写“御墨”,左边门额匾题写“锦绣”。
        大厅梁上悬挂着状元郎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的“状元”匾四面,庄奇显、庄存与“榜眼”匾二面。
        祠内大厅两侧壁书庄氏家训“忠孝”、“廉节”墨书大字。厅中柱联写:“赐第沐皇恩,前少师,后冢宰,五邑衣冠推锦绣;入庙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孙,一朝簪笏半云礽。”
     千年历史沧海,庄氏后裔繁衍昌盛,人兴丁旺,播迁至海内外,人数有数百万之多。英才辈出,其中五代至清登进士的有96人,文武状元4人(庄安世、庄际昌、庄有恭、庄培因),榜眼2人(庄奇显、庄存与),堪称泉州盛族,世人称之为“鼎甲世家”。 锦绣庄氏一族以忠孝传家,书香门第,受到后世敬仰。

       《浣溪沙·永春祭祖》以清明祭祖为背景,通过凝练的意象和典雅的笔触,展现了传统祭祀文化的庄重与家族精神的传承。全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意象系统的双重构建
       上阕"碧草泠泠""梨花漫雪"的自然意象群与下阕"家庙深深""纸烟袅袅"的人文意象群形成时空对位。前者以"踏露行""春风扫墓"的动态描写激活清明物候,后者以"寻远意""寄幽情"的静态观照勾连家族记忆。两组意象通过"树青青"与"继家声"的生态隐喻实现自然时序与人文谱系的有机叠合,暗合"天人合一"的祭祀哲学。

        二、声韵美学的时空张力
        词作严守《浣溪沙》格律,平仄转换间形成独特的声韵节奏。上阕"行""明""青"三个平声韵脚如涟漪扩散,模拟出扫墓仪式的空间延展;下阕"意""情""声"的韵部转换则形成时间纵深,尤其"继家声"的仄起平收,在音韵骤敛处托出家族文脉的绵长回响。这种声韵设计暗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的时空维度。

         三、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
        "纸烟"意象突破传统"焚帛"的单一指涉,通过"袅袅"的动态呈现,将物质祭祀升华为精神传递的象征符号。"景和日暖"既是对自然气候的白描,更是对家族伦理生态的诗意隐喻。结句"继家声"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将祭祀仪式从追怀先人转向文化传承的现代性思考,完成古典词牌与当代精神对话的创造性转化。

        该词在保持传统词体美学特征的同时,通过对祭祀文化的深度开掘,展现出古典文学形式承载现代精神诉求的可能性。若能在意象陌生化方面作更深探索,或可进一步增强艺术表现的当代性。(深度求索之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