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庄灿煌
庄灿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0,792
  • 关注人气: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律】《春游南天禅寺》(步韵施育煌老师《南天寺》)庄灿煌

(2025-04-16 08:20:08)
标签:

南天禅寺

施育煌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春游南天禅寺》(步韵施育煌老师《南天寺》)
                             庄灿煌 

            寺静山花闹,        晴光草木生。
            云流禅性在,        鸟约梵音鸣。
            知足自欢喜,        放心常满盈。
            泉南观石佛,        谁与共闲情?

                 原玉《南天寺》施育煌
          
         泉南真佛国,      石上异光生。
         星月古今照,      鼓钟晨暮鸣。
        四时香冉冉,       千树翠盈盈。
        禅悟知谁我,       红尘遁世情。

       注释:
       南天禅寺:南天禅寺是晋江市东石镇许西坑村寺庙,位于晋江东石镇许西坑村岱峰山南麓崖壁兀立处,因崖刻石佛又称石佛寺。南天禅寺原建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后时废时修,现存为清代土木建筑。
       南天禅寺石佛和摩崖石刻,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僧人守净依崖镌佛三尊,现为泉州最大石雕佛像。
        在800年的历史长河里,南天禅寺传播着佛教文化,明朝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将佛法传向扶桑,福泽苍生。南天禅寺以弘法、教育、慈善为宗旨。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佛法讲座及共修;培养义工团队护持道场,进深入社会关怀弱势群体,于2017年9月经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批准,成立“福建省南天普门慈善基金会”,成为泉州地区佛教寺院首个省级佛教慈善机构。
       南天寺在秉承最小干预,还原325年前古建巧思的基础上,对其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进行保护修缮。而该修缮项目也在2022年11月27日获得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这是今年中国唯一一个修缮类获奖项目,也是继2001年泉州中山路获优秀奖21年后泉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再一次获此殊荣。
      施育煌,字磊盦,号夷堂,别署行余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香港分会理事,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特聘书法导师,香港西泠学堂特聘书法导师,白云堂艺术研究会顾问,晋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龙湖诗书画协会会长。
      放“心”:自在佛殿内石壁上一个特别的“心”字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与以往的“心”字不同,“心”中的一点竟落在了下端。正当要陷入冥思苦索之时,底下的注释瞬间揭开了来访者的疑惑:“放下全无事,提起万般生。” 学会抛开名利、是非、矛盾所带来的负担,才能在这浮躁的世界中觅得一份从容与自得。
      “云流禅性在”这一短语蕴含着东方哲学与禅宗美学的深邃意境,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解析:

      1. 意象拆解**
       **云流**:云的无形聚散、随缘舒卷,暗合《金刚经》"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流动智慧。如宋代禅师偈语"云在青天水在瓶",喻示万物各安其性。
- **禅性**:指向"本来面目"的觉性,即《六祖坛经》中"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的终极真实。不同于实体化的概念,更接近维摩诘"不二法门"中的不可言说之境。
        **在**: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中的"Dasein"(此在)与此有微妙呼应,强调当下即是的在场性。禅门所谓"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日用功夫正契此理。

         2. 结构张力**
"流"与"在"形成动态平衡:云之无常流动(诸行无常)与禅性如如不动(涅槃寂静)构成二重性,实则揭示《中论》"动静不二"的中道观。正如永嘉玄觉《证道歌》所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3. 美学投射**
        此语暗合宋代文人画"云山墨戏"的创作观——米芾作画"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正是将禅悟境界转化为艺术语言。云的自由形态成为禅者心象的视觉隐喻。

         4. 现代性启示**
       在存在主义焦虑弥漫的当下,这种"流动的安住"为现代人提供精神参照:既要保持云水般的适应性(应对无常),又需守住内在觉性的锚点(确立主体),恰如铃木大拙所言"禅是动的哲学"。

        理解此语不宜陷入概念分析,更应体悟其指向的"无住之境"——既不被云流的现象所缚,亦不执着禅性的概念,正如百丈怀海禅师示寂前所言"去住自由"。

       将心字的一点放在下面”的书法,实为一种深具禅意的文字机锋。这种写法打破“心”字常规结构(末笔点画居中),刻意将末点沉于底部,恰似一炷香灰垂落,又似水滴归潭,暗合禅宗“摄心归寂”“歇即菩提”的修行哲学。

         字形之变,禅机三昧**  
         破相显性**:通过解构汉字固有形态,暗示破除对文字相、概念相的执着。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字形的非常规处理,恰似禅师喝断学人惯性思维的棒喝。  
          降伏其心**:末点下沉如巨石镇海,象征将躁动妄念沉淀归寂。与诗中“放心常满盈”形成互文——唯有让狂心顿歇(放下末点),方见真如自性(心体空明)。  
        倒影观照**:倒置的点画宛若水中月影,暗喻《楞严经》“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的禅观。当文字镜像颠倒时,恰是照见本心的契机。

          与诗歌的禅理呼应**  
        诗中“云流禅性在”对应书法打破常规的流动性智慧,“谁与共闲情”的叩问,正需通过这般“降心”功夫方能作答。书法的空间重构与诗歌的时间叙事,共同构成“文字禅”的双重维度——前者以形破执,后者以境指心。

         这般书法装置,实为可触可观的公案:当观者驻足揣摩“心”字变形的深意时,已然在不经意间踏上“明心见性”的禅修之路。
        庄灿煌的《谒南天禅寺》是一首意境空灵、禅意盎然的五言律诗,通过动静相生的意象与虚实交融的笔法,生动勾勒出南天禅寺的清幽禅境。全诗在格律对仗与意境营造上呈现出以下艺术特色:

        一、动静相映的禅寺图景**  
       首联"寺静山花闹,晴光草木生"以"静"与"闹"的辩证手法破题,佛寺的幽邃与山花的烂漫形成张力,晴光下草木生长的动态更显生机。颔联"云流禅性在,鸟约梵音鸣"赋予流云以禅性,将鸟鸣拟作梵音,自然声响与佛门清音浑然一体,创造出"溪声尽是广长舌"的玄妙意境。

       二、工稳蕴藉的哲思表达**  
        颈联"知足自欢喜,放心常满盈"由景入理,对仗工稳而不失灵动。"知足"与"放心"构成因果逻辑,"欢喜"与"满盈"递进式深化禅悟境界,将佛理转化为平易的人生智慧。尾联"泉南观石佛,谁与共闲情?"以问句收束,石佛的永恒与诗人的闲情形成时空对话,余韵绵长。

        三、音律考究的古典韵味**  
        全诗严守平仄格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中二联"云流-鸟约""知足-放心"对仗精工,动词"流""约""观""共"的选用精准传神。韵脚"生""鸣""盈""情"押下平八庚韵,音色清亮悠远,与禅寺的澄明之境高度契合。

       若言可商榷处,颈联的哲理表述稍显直白,或可融入更多意象化表达。然瑕不掩瑜,此诗以简淡笔墨勾勒出物我两忘的禅悦之境,堪称现代人创作传统山水禅意诗的佳作。(深度求索之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