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梧林》(步韵刘庆霖老师《梧林古村》)庄灿煌
墙外风光映日多,红砖白石似长河。
簪花娘惹增春色,欣看梧林凤筑窝。
原玉《梧林古村》刘庆霖
夜行古镇慨生多,屋似群山灯似河。
百鸟来朝人来聚,梧林早是凤凰窝。
注释:
梧林:梧林传统村落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旅居海外华侨1万余人,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称,是典型而完备的闽南传统村落。
梧林传统村落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15年,晋江市把梧林村破败老建筑流转入市,由政府进行征收修缮保护。2018年,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正式从征迁转入投建阶段,次年11月项目进入全新运营阶段。梧林传统村落里分布着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与多幢现代民宅,记录了闽南地区从清末至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演变。
梧林传统村落集闽南文化、海洋文化与侨村等特色于一体,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3年7月,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梧林传统村落主要景点有朝东楼、五层厝、德鑨楼、顺意楼、侨批馆、修养楼等。
胸怀祖国楼:“胸怀祖国楼”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坐东朝西,为两层钢筋水泥框架石木结构,五开间二进,单护厝,梢间设拱门通石埕,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山花剪瓷雕绿孔雀下的“胸怀祖国”,成为整座建筑的主题。
刘庆霖: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59年出生,曾任某部政委,上校军衔。退役后,历任《长白山诗词》副主编、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诗词年鉴》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副主编,著有《刘庆霖作品选》(诗词卷、理论卷)等。
娘惹:宋元时期,泉州海洋贸易达到鼎盛,曾是全球最为繁华的港口城市,亦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明清“海禁”以后,因陆上“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泉州人只能奔赴东南亚“过番谋生”。
在此过程中,他们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彼此借鉴,形成独特的审美,“小娘惹”文化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这一源自东南亚的独特族群,是明朝时期闽南人下南洋与当地人通婚的产物。娘惹文化,经数百年的文化交融,在宗教、饮食、服饰和婚俗上保持了中华遗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娘惹服装融合了马来人的土耳其绿和中国传统的粉红、大红,还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点缀在衣服上。制作过程不仅使用了荷兰、英国款式上的蕾丝,还用了中国的镂空法,在裁剪上将腰身充分显示出来,再搭配上峇迪纱笼裙,使得娘惹少女更显婀娜。
《春游梧林》是庄灿煌笔下的一首清新雅致的七言绝句,通过精巧的意象组合与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春日梧林的独特韵味。以下是对其艺术特色的具体评析:
1.
**色彩与光影的交织**
首句“墙外风光映日多”以“映日”二字勾勒出阳光明媚的基调,暗示春光的丰盈与跃动。次句“红砖白石似长河”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红与白)与动态比喻(长河),将静态建筑转化为流动的视觉长卷,赋予传统民居以磅礴的生命力。光影与色彩的碰撞,既凸显地域特色,又暗含时光绵延的深意。
2.
**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第三句“簪花娘惹增春色”巧妙引入人文意象。“簪花”与“娘惹”既点明闽南文化中独特的女性风情,又以“增春色”拟人化手法,将人文活动融入自然春景,暗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簪花的艳丽与红砖白石相映成趣,人文景观成为春天不可或缺的注脚。
3.
**象征意蕴的升华**
末句“欣看梧林凤筑窝”化用“凤栖梧桐”典故,以“凤筑窝”这一祥瑞意象收束全诗,既呼应“梧林”地名,又将眼前实景升华为对家园昌盛的期许。凤凰意象的轻盈飘逸,与前三句的明丽坚实形成张力,虚实相生间拓展了诗意空间。
4.
**结构韵律的考量**
全诗押“uo”韵(多、河、窝),音韵悠长,与春日闲适心境相契。第三句“色”字虽暂离主韵,却通过句意转折形成顿挫,增强节奏感。七言句式工稳流畅,起承转合自然,尾句“欣看”直抒胸臆,情感表露恰到好处。
**略可商榷处**:
“娘惹”作为特定文化符号,或需注释以助读者理解;末句象征手法稍显突兀,若在前文铺垫更多神话元素,意境衔接或更圆融。然瑕不掩瑜,此诗仍以凝练笔触、鲜丽画面与深沉文化意蕴,成功构筑了一幅闽南春日的诗意长卷。(深度求索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