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围头村》(步韵刘曙初老师)庄灿煌

(2025-01-08 07:34:02)
标签:

围头村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安业民烈士

            《围头村》(步韵刘曙初老师)
                     庄灿煌

           当年战地今风景,    拍岸声声盈海村。
           残破老楼凝旧事,    真情净水福金门。
           去来笑语波涛影,    明灭舟帆岁月痕。
           且向高碑留一拜,    忠魂英烈国深根。

           注释:
        围头村:围头村,隶属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地理坐标:东经118°34′,北纬24°31′,区位优势独特,东临台湾海峡,正面距金门岛仅5.6海里。由两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常住人口4300人,外来人口3000人,海外华侨10000多人。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围头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8月26日,围头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1年11月10日,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浓缩着1200多年历史的围头战地文化渔村,地理坐标东经118.34度,北纬24.31度,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围头半岛突出部,东临台湾海峡,西依美丽围头湾,北靠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南与大金门岛相距仅5.2海里,围头海角与月亮湾是大陆距离台中和大金门岛最近的地方。区域面积5.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500米,常住人口4300多人,外来人员3500多人,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乡亲近万人。
        围头历史悠久,英雄人物辈出,两岸情结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在一九五八年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中名闻中外,英勇的围头人民“爱国爱乡”支前参战,有六十六人荣获“二等功”、“三等功”,七人晋京受表彰,素以“英雄的围头”、“美丽的围头”著称。建国以来,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朱德、陈毅和迟浩田等一百七十多位将帅的足迹。
        如今,从海峡炮战第一村到两岸通婚第一村的围头村,见证了“围头新娘”演绎一个又一个“冤家变亲家”的传奇故事。从昔日的海防最前线到今日的对台最前沿,小小渔村成为了六十多年两岸关系冷暖变化的一个缩影。以“看金门、探炮洞、泡海水、吃海鲜、住民宿” 游围头的五大推介点,揭开“海峡第一村”的神秘面纱。
        刘曙初: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福建师大文学院刘曙初副教授。安徽宿松人,中国古代文学方向,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中国李白研究会、王维研究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
         残破老楼凝旧事:紧挨着围头村部的毓秀楼,是20世纪30年代旅菲华侨吴天敬修建的双层小洋楼,占地2000平方米。建楼所用的钢筋水泥是从菲律宾运来的,整栋楼采用灰雕、石雕等装饰工艺,构筑坚固,美观大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由于吴天敬全家住在海外,这里由族人居住。炮战发生后,围头居民都疏散到后方,毓秀楼成为战地西线海军150连的临时作战指挥所,里面还住着几十名支前的民工。毓秀楼周边构筑了坚固的地下防炮洞和作战室,作为防炮、防空的掩体。炮战一开始,毓秀楼成为射击的目标,先后有6发炮弹把门亭、围墙、房顶打穿了几个大洞。所幸炮弹都没有爆炸,住在楼里的人员没有一个伤亡,而这座弹痕累累的楼房则成了炮战的历史见证。
       真情净水福金门:围头是向金门供水管道的入海处。总长16.05公里的跨海输水管道从这里入海,通往金门。
       当年,围头是“八二三”炮战的主战场。如今,从“送炮弹”到“送好水”,从冤家变成亲家,围头村的沧桑巨变,让我们感叹不已。
       围头村里的月亮湾景区。这里立有一高粱酒酒瓶形状的雕塑,上面写着: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这是金门乡亲在纪念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一周年之际建成的。金门高粱酒是金门的特产,金门乡亲用这来表达他们对祖国大陆同胞无私奉献的感激之情。
       去来笑语波涛影,明灭舟帆岁月痕:围头港有着显赫的历史。早在宋元时期,这里作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卫星港口之一,大批的丝绸、磁器、药材从这里装船启运,东抵台湾,南达东南亚各地乃至印度、东非。光阴逝水。明清以来,当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不在时,围头自然也大受影响,海上贸易日渐衰弱。之后,是一段长长的静默。围头湾亘古不变的潮涨潮落,竟也唤不回商旅繁荣的从前。直到有一天,从夜幕中的围头港悄然卸下海峡对岸的音响、雨伞、手表等紧俏商品,围头港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1996年1月,围头港万吨级对台贸易码头正式动工,1997年10月主体完工。2001年8月27日,“长安109号”货轮满载晋江56家企业的2000多种名优特产品,2个多小时后停靠在金门港,正式拉开晋江名特优产品(金门)展销会序幕,围头港首次直航金门港。2006年4月18日,台湾力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通顺”轮承载着参加“4'19”鞋博会台湾客商的参展货物,首次直航围头港。2006年9月,围头港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今天的围头港,作为省特批的对台小额贸易口岸,更是一片商旅繁忙的景象。
        高碑:围头村安业民烈士纪念碑,与该村毓秀楼相距约50米。纪念碑前是安业民烈士生平事迹纪念长廊,碑刻朱德元帅1958年的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安业民是辽宁省开原县人,1939年出生于乡村教师家庭,195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岸炮兵部队。1958年"八.二三炮战"时,为保护火炮而严重烧伤,后英勇牺牲。

            原玉《围头村》刘曙初

       昔时烽火今时景,   海峡飞声第一村。
      天水高低看白鹭,   烟波远近辨金门。
      红墙绿树喧然市,   弹孔炮坑默尔痕。
      方丈蓬莱原不隔,   劫灰难掩本同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