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墙(登西安城墙)》庄灿煌
苍垣四面客悠悠,
灿灿高城射斗牛。
随处绿苔添物色,
无穷豪杰写风流。
眼前忽觉战旗展,
意外如何清泪酬。
独立千年烽火地,
兴亡百姓不胜愁。
注释:
2024年7月22号早晨9点多从永乐门登上西安城墙。
题目原来是登西安城墙,写着写着,后来就改为泪墙。有一个原因,因为那天太热,戴老花镜拍照时,汗水将老花镜湿润好几回,就像流泪一样,还有写诗时,感受到西安城墙承受了太多历史的光荣甚至是杀戮:二虎守长安、李自成(长乐门),黄巢(韦庄《秦妇吟》: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野色徒销战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安史之变……
最后写了两个题目。
西安城墙: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城垣建筑
。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现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为名单中唯一的古代城垣建筑。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现仍保存完好。
2004年初,西安市含光门段城墙道路工程施工,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今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受有关部门委托,配合工程,对该处暴露的城墙断面展开考古调查,认定它结构复杂,时间跨度从隋唐至现代,历经五次大的修筑而成。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千米。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四角各有角墙一座,城墙外有城壕。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最初的西安城墙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垣:本义:矮墙,也泛指墙。垣,墙也。——《说文》
周垣之高八尺。——《墨子·备城门》
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
北周 · 庾信 《哀江南赋》
踏雪携琴相就宿,夜深开户斗牛斜。 唐 · 贾岛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诗
物色:指风物;景色。
《西京杂记》卷二:“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
眼前忽觉战旗展:西安城墙上有很多旗子,所以会有战旗的感觉……
兴亡百姓:元朝张养浩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