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油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01届学生毕业作品
《如梦令·听华阴老腔》庄灿煌
荡气渭河情诉,琴乐悠扬古渡。好酒带泥香,快意激情如注。听取,听取,大雅高吟似土。
注释:
看完《二虎守长安》,接下来是华阴老腔表演。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以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秦观《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等。
华阴老腔: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市,久为华阴市双泉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非常追求自在、随兴的痛快感,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此类表演方式也被誉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
2006年,华阴老腔已入选首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谭维维因电影《白鹿原》与华阴老腔艺术结缘,和华阴老腔的老艺人们在央视春晚上为观众带来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
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是一个位于西岳华山脚下的小村庄,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村庄附近交汇,村子里代代相传一个老腔皮影戏班。皮影戏在陕西一带并不少见,但是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作老腔的独特唱法。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
老腔实在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指挥皮影)、副签手、前首(主唱)、后台、板胡。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的、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老腔,以这种最原始的风貌出现,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
就老腔的唱腔音乐而言,可分为两种:一为唱腔;二为吟诵调。人谓“慷慨悲歌”。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有“黄土地上的摇滚”之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