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调歌头·赣州四贤坊》庄灿煌

(2024-05-22 12:44:21)
标签:

四贤坊

王阳明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水调歌头·赣州四贤坊》庄灿煌


福寿沟工程
刘彝



       《水调歌头·赣州四贤坊》庄灿煌

      四贤丰碑立,正气浩虔州。赣滩开凿,赵抃良政顺千舟。智慧水窗张罔,福寿千年可续,千古说风流。濂溪兴书院,宋瑞曜千秋。
      烟云改,四光焰,射斗牛。繁星璨璨,多少英杰展鸿猷。悟道阳明平乱,解惑阳明易俗,三不朽无俦。君看赣江水,滚滚不停留。
       注释:
       赣州:赣州市,简称“虔”,别称“虔城”、“赣南”,是江西省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型大城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章江、贡江在赣州合流为赣江,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
        四贤坊:走进江南宋城历史街区,有一座高大的牌楼——四贤坊。四贤坊始建于明代,现为原址重建,牌楼的青石立柱上镌刻着金漆楹联:“赵抃疏险滩,刘彝福寿惠千古;濂溪创理学,文山丹心昭四贤。”
       四贤坊,是为纪念宋代时对赣州有着重大贡献的忠臣名宦赵抃、周敦颐、刘彝、文天祥而立。明正德年间,赵抃被认为是赣州四贤之首。
        虔州:即赣州。
        赣滩开凿,赵抃良政顺千舟:赵抃(1008-1084年),今浙江衢州市人,字阅道,北宋景祐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资政殿大学士。史称赵抃弹劾不避权贵,针砭时弊,毫无顾忌,京师号称“铁面御史”。嘉祐六年,赵抃出任虔州知府。他工诗善书,是位清官,也是一位钟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性情中人。作为宋史中有列传的赵抃,为政简易,体恤百姓,政绩显著。在虔州任职期间,除了组织民众开凿赣江十八滩之外,他一直致力营造一种属民“自耕其田、自得其乐、岁丰无盗、狱冷无冤”的太平世界。
赣州到下面的万安水路,在以前号称小三峡,很凶险,经常翻船。赵忭来了以后,在枯水的时候,安排人用火烤露出面的礁石,再用水泼,这样就清理了部分礁石,使得赣江水运通畅了,促进了南北交通的运行。这样,赣州也就更加繁荣起来了,才有钱修砖的城墙。
       智慧水窗张罔,福寿千年可续,千古说风流:刘彝修建福寿沟之事。
       刘彝(1017-1086),福州人,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宋之前,赣州城(古称虔州)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刘彝出任虔州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又“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至今约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老城区居民的排水排污功能。
        张罔:张设罗网。罔,同“网 ”。《战国策·楚策三》:“今山泽之兽,无黠於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 明 刘基 《郁离子·瞽瞶》:“张罔以逐禽,使无所逃而获,非不知而不避者也。”
        水窗是一项极具智慧的设计,原理却很简单: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下水道的水力就将水窗冲开,水排入江中。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在水压作用下水窗自动紧闭,以防江水倒灌。
        福寿沟是宋城赣州最引以为傲的地下排水系统,这套北宋时期的下水道系统水路走向似篆文“福寿”二字,被称为福寿沟。这套“千年不涝”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砖石结构支沟纵横,设计还包括分区排水、自动调节水量、自动闭启水窗等。
        濂溪兴书院:周敦颐(1017-1073年),湖南道县人。“因家居庐山莲花峰下,所居曰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以志清白。北宋嘉祐元年,周敦颐调任赣州通判。在任四年,周敦颐兴办书院,传播理学思想,赣南的理学传播与教育蓬勃发展,著有《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易说》四篇著作,《养心亭说》《爱莲说》《拙赋》三篇短文,史截“豫章理学节义,为海内师表,而赣郡尤著”,则完全得益于周敦颐。赣州城因周敦颐而文化昌盛,教学成风,也因此成为宋理学之祖地。
       宋瑞曜千秋:宋瑞指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1236-1283年)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咸淳十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知州,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德祐元年正月,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迅即在赣州组织义军奋然起兵勤王抗争,入卫临安,在赣州作《正气歌》,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表达了他对家园与国家的赤胆忠心。赣州是文天祥政治起步的原点,文天祥对赣州城也赋予了诸多的豪迈与情感。他描述赣州城的诗句“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如今成了验证赣州城在南宋已形成“六街”之重要史料依据;他离别赣州时的诗句“虎头山下路,挥泪忆虔州”,更是把他爱恋赣州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悟道阳明平乱,解惑阳明易俗,三不朽无俦:
       为什么四贤里面没有王阳明?因为四贤坊是明代王阳明那时候立的,古人讲究盖()
棺论定,所以就没有把王阳明列入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