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慢·游胡雪岩故居》

(2024-01-17 09:00:40)
标签:

胡雪岩故居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轿厅
御风楼是芝园里最高的建筑,其名来自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这座楼也是当时杭州最高的建筑,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来此一览城景,楼下的假山之间还隐藏着一座国内最大的人工溶洞。
            《扬州慢·游胡雪岩故居》

       繁盛河坊,空存元宝,短街见证风光。看华堂深院,得旧事悠长。轿厅丽、曾经熙攘,亭台楼阁,处处辉煌。百狮楼、紫檀金眼,人却何方?
      芝园如梦,入迷宫、山水张扬。望溶洞长龙,“御风”“晴雨”,流韵铿锵。点赞新疆收复,宗棠友、劳苦奔忙。算年年归燕,伤心一片斜阳。

      注释:
     扬州慢:扬州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朗州慢”。以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为正体,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代表作品有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郑觉斋《扬州慢·琼花》等。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的元宝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值胡雪岩事业的颠峰时期。当时豪宅工程历时3年,于1875年竣工。落成的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又颇具西方建筑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第,整个建筑南北长东西宽,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5815平方米。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都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
       经浙江省林业厅及北京相关专家对原有老建筑的木料取样化验鉴定,发现原有建筑均以银杏木、楠木、酸枝木、紫檀木、南洋杉、中国榉木等名贵材料来建造。故居当年的确切造价不详,据说应在50万两白银以上(当年单是堆砌芝园内的假山,据说就耗银10多万两)。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国徽商代表人物。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并做情报工作,常将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报告左宗棠。备受欢迎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胡雪岩是个乐善好施的商人。其旧居里有史料为证——
      1864年(同治三年),左宗棠在杭州设赈抚局收受难民,由胡雪岩主持善后事宜,诸如设粥厂、难民局、义烈遗阡、善堂、义塾、医局等。同年,胡雪岩捐银十万两,在钱塘江设义渡,方便百姓出行;1871年(同治十年),胡雪岩因直省水灾,捐棉衣一万五千件,同时捐赠牛具、种籽、银两一万;1872年(同治十一年),因甘肃冻灾,捐棉衣裤二万八千件;1877年(光绪三年),陕西省旱灾,胡雪岩共捐银五万两、捐江苏沭阳县赈务制钱三万串,山东赈银二万两、白米五千石、制钱三千ー百串、棉衣三万件。捐河南银一万五千两;1878年(光绪四年),胡庆余堂无偿为左宗棠的西征军及陕甘豫晋等灾区提供了大量的诸葛行军散、避瘟丹、神曲、六神丸、治跌打损伤的膏药、金疮药等。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繁盛:繁荣兴盛。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扬州 为 淮甸 一都会,自 唐 已名繁盛。”
   河坊: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河坊街自古就是杭州的商业中心。杭州闻名的“五杭”(杭剪、杭扇、杭粉、杭烟、杭线)就出于此 。
    河坊街为杭州历史文化街区,街上最具影响的有胡雪岩故居和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成为此街的一大亮点。
     河坊街位于吴山脚下,是清河坊的一部分,属于杭州老城区,东起江城路,向西越过南北向的建国南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至南山路,路长1800多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 这里特色小吃、 古玩字画、商铺云集。老字号、杭州特色各类店铺约有一百余家。

       空存元宝,短街见证风光:在河坊街上,距离鼓楼不到十米远的地方,有一条石板小路。这是杭城惟一保存至今的古石板路,不足三米宽的青石板巷,两头凸起,中间凹下,颇似一个元宝,人们就称它作“元宝街”。“元宝街”既窄且短,入口极不显眼,大约210米长的巷子。在元代时,“元宝街”曾是省府宝藏所在地,相传这条街可以汇聚四方财气,胡雪岩在此选址建宅,想必也是得到了哪位高人的指点吧!
      在牛羊司巷与元宝街交会处,看到了路中央的“银元宝”——保留着水泥本色;继续往东走,一直走到金钗袋巷,就能看到一个金灿灿的“金元宝”。元宝街两头地面的石板上,还各印着一个大大的元宝。

      轿厅:进得故居门来,是高高大大的门楼;过了门楼,是宽宽绰绰的轿厅。轿厅,是客人停轿等候接见的地方。五开间的轿厅,十分敞亮,两个八抬大轿束之厅堂。厅里,在那里停了下来,放下了轿子。特别需要介绍的是,这里的木材是银杏木。因为银杏木生长非常缓慢,差不多十年才长1cm,所以这些柱子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百狮楼:正厅百狮楼是待客、迎宾、议事的主要活动场所,又是胡雪岩母亲与大太太居住的地方,是全宅最重要的建筑。二楼栏杆上用紫檀木雕刻了一百只小狮子,100只狮子的眼睛,都是用黄金镶嵌而成。小狮子的眼睛全部用黄金镶嵌而成,因而得名“百狮楼”。这里的砖细墙有葫芦形、梅花形、立体几何形、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多种形式全国少有。
    
     芝园:“芝园”,在整座宅院中轴线的西侧。“芝园”是胡雪岩为了纪念父亲胡芝田而命名的。如果百狮楼是胡宅的议事厅,那么芝园就是胡宅的大花园。
     入迷宫、山水张扬:峭壁假山,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仿佛进入了一座巨大的迷宫。
     溶洞长龙:园中假山下,建有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曲折迂回,巧夺天工。走进去,即使在夏天也感觉寒意阵阵,溶洞就像一条蜷缩的长龙般蜿蜒盘旋。
     “御风”“晴雨”:溶洞之上,是“御风楼”。“豪放派”苏轼有诗云:“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御风楼”之名,便起于此。“御风堂”更曾是当时城中的最高建筑。
     “晴雨”:园子中共有三个水池,其中最大的一个,有石桥跨越池上。这座石桥颇精致,它的两头连着两个院落,桥中间最高处,坐落着一个玲珑有致的亭子,这可算得上是一座真正的桥了!桥上双重檐八角攒尖顶的亭子,据说当时是给伶人们演出用的。亭子不大不小,恰到好处,八个角像鸟的翅膀,呼之欲飞!亭子叫“晴雨亭”,取自苏轼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点赞新疆收复,宗棠友、劳苦奔忙:提起胡雪岩,都会冠以“红顶”二字。一方面指他是“官商”,这也是后人对胡雪岩的褒贬不一的原因。另一方面,胡雪岩也确实被赐“二品顶戴”。这是胡雪岩事业达到顶峰时,却也是国家内忧外患时。清廷的国库空虚到拿不出银子抵御外贼内寇,朝廷到外国银行借贷竟借不出来,胡雪岩便以自己的产业为抵押用个人名义去向汇丰银行去借贷,靠着他先后借贷的一千八百多万两白银,左宗棠才得以西征,发兵伊犁平定新疆叛乱。左宗棠取得胜利后,极力在慈禧太后面前为胡雪岩请功,胡雪岩被封为三品候补道台,赐二品顶戴,他的母亲也被封为诰命夫人。
     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胡雪岩在官商两道纵横驰骋,无往不胜。也许是一次次的成功与财富的积累,让胡雪岩的胆子更大了。
  在与洋人做生丝贸易时,他发现生丝被洋商把持了定价权,洋商联合起来靠资本优势将当地商人与丝农的利润挤压得所剩无几。为了获得生丝定价权,胡雪岩与洋商打起了价格战,斥巨资大量吃进生丝。这下不仅得罪了洋商,还把自己的身家全部压在了这一单生意上,其实已经犯了大忌。同时,他太过相信自己的靠山,以个人名义用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到汇丰银行借贷以充军资。有了胡雪岩的贷款资助,左宗堂率领的湘军屡立战功,势头一时盖过了淮军头领李鸿章。胡雪岩作为一个商人,深谙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在商场上游刃有余。可他却未能勘破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政治倾轧,对潜在的危险和即将到来的祸端丝毫没有察觉。
  果然,李鸿章出手了。眼看贷款到期,李鸿章一边密令筹集的军资压着不放,一边让银行紧急催贷,同时向市场放风,说胡雪岩生丝收购失败,资金周转不灵,钱庄马上要倒闭,制造挤兑潮。在三方相逼之下,胡雪岩果然资金链断裂,回天无力。不得已出让各地商号,进行资产盘点与债务清偿。这还不算完。李鸿章又在慈禧太后面前进言,说胡雪岩为政府借贷时吃了洋人的回扣,应该予以严惩。慈禧便下诏查抄胡雪岩的家产。因执行者对胡雪岩心存同情,这道诏书在路上走得很慢。待到达杭州时,胡雪岩已经在忧惧交加中撒手人寰。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胡雪岩最后资不抵债,散尽家产,胡庆余堂易主。但当地百姓都念及胡雪岩往日的善行,接任者仍然给胡家保留了百分之十的股份,以资胡氏后人生活所用。这也算是这个薄情世界里的一点温情吧!而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子孙的则是:勿近白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将白银视为猛虎告诫子孙不要接近,这就是一代“商圣”在红尘深处摸爬滚打后的警世之言。
      看完胡雪岩旧居后,我心情沉甸甸的。胡雪岩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先锋,他经历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进程,他积极应对当时国内的时代变革及国外资本的大举入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外国资本对垒及其抗击外国入侵时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是永远值得推崇的。
     虽然他人生最后以破产作结,并在穷困潦倒中去世,但他虽败犹荣。从某种角度而言,他是一位爱国商人。他的红顶荣誉,不是搞腐败用钱买来的,而是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是朝廷的奖赏。综观胡雪岩的一生,凸显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创立的胡庆余堂,至今还在造福中国人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