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韵吴松茂会长<安平桥怀古>》
庄灿煌
信步春桥染蕙风,
凉亭伟阁画图中。
波心好鸟千层水,
堤岸繁花五彩虹。
自古涛声长不断,
于斯丝路远相通。
当年明俨此操练,
收复台湾亦有功。
注释:
吴松茂:晋江诗词学会第四届会长,德高望重、领导有方、温文尔雅、宽厚包容,晋江诗词学会在吴松茂会长的领导下,已经成为泉州市、福建省的一面旗帜。
安平桥:安平桥(Anping
Bridge),曾用名五里桥、西桥、安海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桥竣工投入使用;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民国17年(1928年)1月,因安平桥毁坏,踊跃募捐,重修安平桥;1981年2月,安平桥依原状进行全面翻修开工;1985年5月,安平桥翻修竣工;2007年底,安平桥抢险加固工程开工;2009年7月24日,安平桥抢险加固工程验收投入使用。
安平桥地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 24°30' ~ 25°56
,东经117°25'
~119°05',该桥东起兴安路,上跨安海湾,西至水头街,桥梁全长2255米。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安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蕙风:指和暖的春风。晋 左思 《魏都赋》:“珍树猗猗,奇卉萋萋,蕙风如薰,甘露如醴。” 宋
周邦彦 《看花回》词之二:“蕙风初散轻暖,霽景澄洁。”
波心好鸟千层水:指燕子点水,激起一圈一圈的波浪。
明俨:指郑成功。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当年明俨此操练:
清朝初年,郑成功曾在安平桥一带建立抗清基地,操练水兵,并从对面金门东渡,将侵略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赶走。他们骁勇善战,率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南征北战,收复宝岛台湾。
原玉
《安平桥怀古》吴松茂
涛声樯影卷天风,远浦梯航颠雾中。
阀石随潮悬玉练,横梁压浪贯银虹。
千帆烟雨春波涌,万里海天丝路通。
古渡乡关萦客梦,长桥浩气载丰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