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暄妍,长溪东注,水澄如练。遮雨廊桥,碧虹天落,行客登临惯。观前古渡,又来夕照,曾送千帆天远。记当年、繁忙枢纽,惟有白荻如幻。
晦庵大雅,江郎神笔,多少风流云散。霞客三游,放翁听雨,山水当初见。白鹅戏水,幽篁生翠,丹桂飘香消懒。异时对、无边胜景,依然醉眼。
注释:
南浦溪:南浦溪,又称浦城溪,上游也称柘溪、大溪,福建闽江支流建溪上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发源于北部武夷山脉和仙霞岭支脉处的浦城县忠信镇雁塘村苏州岭(柘岭)。南流,纵贯浦城县、建阳区东部、在建瓯市西北部徐墩镇长源村与建溪上游大支流崇阳溪汇合为建溪干流。至汇合点较崇阳溪长,确定为建溪正源。南浦溪上游地区湖潭、瀑布分布很广,既是南浦溪重要的补给,也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南浦溪流域面积4018平方公里,干流长199公里。
解放前,南浦溪自浦城城关以下,可通航2.5吨木帆船,经建瓯、南平直达福州,全程417公里。在没有通车公路之前,为福建进出中原的主要航道。唐代日本空海法师,宋代蔡襄、陆游,明代徐霞客,清代梁章钜、林则徐,民国期间蒋介石都经过此航道。1970年代后,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河坝增多,水运量日减,航运衰落。
新石器时代,先民在南浦溪主支流两岸聚居。西汉时,浦城为闽越活动中心。浦城建城早于置县,因西汉中期东越王馀善筑城临浦得名。东汉建安初年(约在196~200年间)置县,称汉兴,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三国称吴兴,唐称唐兴,武周称武宁,武则天去位后复称唐兴。唐天宝元年(742),以东越王馀善曾在此临溪筑城,定名浦城县,简称"浦",别称"南浦"、"柘浦"。为当时福建省三个“紧”县之一。民国23年8月至民国27年6月(1934年8月至1938年6月),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福建省浦城县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浦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古闽越文化发源地。评为2005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猫耳弄山商代古窑群遗址,为中国早期陶器制造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浦城于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置县,至今已有1811年,历史上出过8个宰相、20个尚书、4个状元、172个进士。县境内山水秀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浮盖山、匡山、九石渡等为著。历史名人江淹、陆游、朱熹、徐霞客、林则徐等曾在浦城工作和生活,谱写了大量广为流传的佳作。
暄妍:气候温暖,景物鲜明而美丽。南朝 宋 鲍照
《春羁》诗:“暄妍正在兹,摧抑多嗟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林峦深处,风日暄妍。”
遮雨廊桥,碧虹天落,行客登临惯:写镇安桥,位于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是闽北保护最好的古廊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原先旧名临江桥,明正统一十一年(1446年)更名为镇安桥。连接水东,水西两村重要通道,是木石结构廊桥,桥基4墩,3孔,方石砌成,墩上游尖,下游平,呈船形,以利导流,同时增加美观,墩上用圆木,井字形平铺叠涩为拱,再平放巨木为梁,墩头有神鸟,形石雕雄立,相传以镇水魔。
观前古渡:浦城南浦溪畔的水北街镇观前村古渡是仙霞古道南端陆路交通的终点也是闽江航运的起点,观前村在南朝就得到开发,已有航运业,唐代就比较繁华。自宋以来,已是浦城至建瓯一带的重要水运码头,为商贾仕宦北上中原、南下福州的必经之路,也是物产集散的重要码头。想当年闽江上游南浦溪,浩浩荡荡,一望无垠,江面上千帆竞发,船上轻歌曼舞,沿岸纤夫的号子,悠扬、雄壮。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空海法师经此北上长安,驻足于此,大为惊叹;那一年,清嘉庆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林则徐福州省亲期满赴京上任,身临其境也是称赞有加。
观前位于南平市浦城县水北街镇境内,南浦溪中游,核心区域约50公顷,海拔258米。现辖上、中、下坊3个建制村,有3300余人,因在对岸小武当山上的金斗观可俯瞰全村,故名:观前。
旧时,观前村是仙霞古道出入福建最靠北的一个水陆交汇码头,古埠民俗风情独特,是闽北最具代表性的农耕历史文化村落,周边山水人文景观历史上归为“观前八景”:北有太平湖、
南有九十度,前望金斗山(小武当山)、
背靠金山、银山、龟山。南浦溪和临江溪绕村而流,自古有“三山秀丽,二水交流,诚南浦之名区”之美誉。是历代商贾仕宦北上中原,南下福州的必经之地,街市甚为繁华。南朝江淹,宋朱熹、陆游,明徐霞客,清林则徐、琉球(日本)使者程顺则等历代中外名人都曾往来是乡,并留下珍贵诗文。现村中还保留一排沿溪而建的吊脚楼,二座老寺庙,三条古街道,四座姓氏宗祠,五座古凉亭,六处旧码头及几十座明清时期留下的古民宅。1999年5月,观前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等部门联合确认为“中国传统村落”。
晦庵: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子的浦城“三亭诗”,就是他一生中对少年侨居之城的美好留恋之地。淳熙3年(1176)三月中旬,一个春光弥漫,百花齐放的时日,朱熹在蔡元定的陪同下到浦城。蔡是建阳人,师事朱熹,但朱视他如友。同时,浦城的友人闻悉,和朱熹一起攀了将军岩,游了南浦溪边的周氏溪园。
周氏溪园,是宋户部侍郎、浦城人周嗣武所建的园林,在迎远门下大西门街的附近周厝。周嗣武,字功甫,以祖荫补官,廉洁民声,绩能朝赞。其祖周因,绍圣四年进士,官任荆湖转运使,升至中大夫致士。其叔公周固,崇宁四年,释褐第一,即状元。因此,周氏家在浦城极有声望,方临溪建园,筑亭三座,其名:一曰“溪亭”,二曰“雪亭”,三曰“嫣然亭”。见此人文胜第,碧溪彩亭,东风春光,谁能不观赏?应邀入园的朱熹,兴致勃勃,诗趣连连,对景三亭,赋诗三首。
江郎: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人
。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公元474年,江淹被贬到浦城(当时称吴兴)当县令。
浦城山水的文化魅力首先体现在,浦城的山水流传着许多美丽而神奇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一方面,增添了浦城山水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为浦城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两个成语是人们所相当熟悉的,一个是“梦笔生花”,一个是“江郎才尽”,这两个成语的诞生地就在浦城的梦笔山。一座山能诞生两个成语,这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也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了。
梦笔山可以说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最佳标本。梦笔山,位于浦城城关西面1.5公里处,相对高度仅20几米,原来名叫孤山。根据《建安记》中记载:“孤山在环障之中,其地平坦,悉是沟塍阡陌,此山挺然孤立,因名”。就是说,这座山坐落在平坦的田野之中,孤然挺立,像茫茫大海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岛,所以人们就称它为孤山。
孤山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无名小山,让它名声远扬的是南朝的大文豪江淹。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江淹被贬到浦城(当时称吴兴)当县令。一天傍晚,江淹来到孤山,他看到山上丛林茂密,古树参天,山前河中流水湍湍,晶莹碧透。江淹被这秀丽的风光迷住了,于是便夜宿于此。晚上,江淹在朦朦胧胧中,忽然看见两位白发老人踏着祥云,从天空缓缓而下。来人自我介绍道:“在下张景阳。”“在下郭景纯”。两人说:“我两人奉命前来,特地借两件东西给你。”说完,张景阳拿出一匹彩锦,郭景纯拿出一支五彩笔送给江淹。
江淹自从孤山梦笔后,才思如涌,下笔如有神,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后来,由于江淹在孤山梦中得神笔,山以人名,孤山便改名为梦笔山了。
讲到梦笔生花,自然不得不讲到江郎才尽。因为这两个成语就好像是小说的上下集、电影的姊妹编。
江淹离开浦城后,到了晚年的一天,江淹处理完公务后,带着手下来到一座禅寺游览,由于时间迟了,他便在禅寺住了下来。就在他迷迷糊糊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来到跟前对他说:“在下张景阳,从前有匹彩锦放你处多年,现在应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中取出仅仅剩下的几尺还给老人,那老人很不高兴说:“我那么长的一匹彩锦,怎以只剩下这么一点了?算了,这么一点我也不要了,就留给你吧。”几天后,江淹在一个驿站休息,朦胧中,看见一个老人走到跟前说:“在下郭景纯,我有支笔在你处多年了,现在应该归还我了。”江淹从怀中取出五彩笔还给老人。自从还锦还笔后,江淹的文章一天不如一天,再也写不出好的诗文了。所以后人称之为“江郎才尽”。
霞客: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
(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徐霞客曾三次游历浦城。第一次是1620年,这时徐霞客35岁,他此次出游的目的地是福建仙游的九鲤湖,是年五月二十三日,抵达浙江江山,逾仙霞岭下闽,途经浦城。第二次是1628年,当年徐霞客43岁,他先游闽,南至罗浮,先后来到九牧、仙阳、水北街等地,并写下《游金斗山记》。第三次是1630年,这次他除游历外,还访漳州任推官的族叔日升。八月初二进入浦城,八月初五离开,并写下《游浮盖山记》。
放翁: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曾三度宦游福建,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任福建宁德主簿。次年,调任福州次曹。宋淳熙五年(1178年)他从蜀东归来,受命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这时,陆游已54岁,赴任途中夜宿渔梁驿。严冬天气,寒气袭人,天又下着毛毛细雨,留宿在这“无衣无裳莫过杉坊渔梁”的驿馆,他旅途劳累,力尽精疲,长夜难眠,只好转着篝炉取暖,想起了世态炎凉,即挥毫写下一首《宿渔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忆从南郑客成都,身健官闲一事无。
分骑霜天伐狐兔,张灯雪夜掷枭卢。
百忧忽堕新衰境,一笑难寻旧酒徒。
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
丹桂飘香:浦城是公认的中国丹桂之乡,文献中记载浦城种植丹桂历史已有2500多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来到这里不能不去临江镇水东村杨柳尖自然村一睹九龙桂的风采,它的树龄在1100年以上,堪称“地球丹桂王、中华第一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