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梧林近代建筑群》庄灿煌
历沧桑,铅华洗,放鸭梧林古。斑驳房群,有洋楼无数。《过番歌》诉辛酸,惹愁旧物,且回首、那时风雨。
感时遽。电梯未就楼空,念赤子高举。侨批楼中,少年弄章句。月夜灯火阑珊,咖啡静品,看独有、顽根榕树。
注释:
梧林:梧林古村落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民围塘而居,古有“三脚筐”的美誉。2016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10月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梧林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区,为旅菲蔡氏华侨在20世纪30年代回乡建造的西式建筑,由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组成。
放鸭梧林:梧林古村落的肇基者为石狮市祥芝镇山兜村丰田始祖蔡均用的第六个儿子蔡旺生。据传蔡旺生沿溪赶放鸭群觅食至此,准备返回时,鸭群无论用什么办法也赶不走,最后只好同鸭群露宿于此,当晚每鸭产蛋二粒,蔡旺生认为鸭群在此地盘桓不去是天意的指示,于是沿溪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村落,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梧林蔡氏起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
斑驳房群,有洋楼无数:在《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项目设计团队调查发现,梧林古村落的特色建筑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些建筑物有传统的闽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番仔楼等。其中,除了42座大厝以外,有11座西洋楼和22座番仔楼,村落整体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建筑群建造技艺精湛,凝聚着侨乡文化精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华侨建筑的遗存更是梧林人爱国、爱乡的例证。
《过番歌》诉辛酸,惹愁旧物,且回首、那时风雨:写梧林传统村落朝东楼里有侨史馆,陈列在橱窗中的早期花窗、花砖、滴水兽、竹篮、步枪等旧物,带你重返时光隧道。观赏中,一曲悠扬的说唱诗《过番歌》萦绕耳畔,倾诉着华侨下南洋谋生的辛酸苦楚。
遽:快,迅速。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刘禹锡《天论》
电梯未就楼空,念赤子高举:“德鑨楼”建于一九三二年,是梧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地标性建筑物。外部以钢筋混凝土夯墙,内部采用闽南大厝空间机理,加上饰有吉祥图案的拱券,及拱券连接的廊柱,罗马式与火炎形的山花,水泥宝瓶栏杆等点缀,堪称中西合璧的楼房。
可“德鑨楼”最有故事的地方不是这些。为了建造它,主人请英国设计师进行整体设计,从“上海租界派遣一百多名混凝土建筑工人分组日夜连班夯墙注筑而成。”建房所搭建的上下进出的架子长达百米,楼内还有先进于当时的自动自来水设备和抽水马桶设备等。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蔡德鑨家族也投身于抵御外寇的斗争,将拟用于楼房后期装修的钱用在了抗日救亡运动上。虽然房子整体没有建设装修好,但其慷慨大义也成为一股正能量,成为一段抗日的历史佳话。
在梧林,这种心系家国、支援抗日的义举蔚然成风。还有不少华侨建筑适逢抗战时期,梧林华侨们主动地停下建设和装修房子,把资金捐给国家。
侨批楼中,少年弄章句:生于光绪乙未年(公历1895年)的蔡顺意先生在菲从事钢材、布业、雨伞等多个实业,经营有道家境颇为殷实,尤以勤俭朴素,爱国爱家为人所乐道,曾历任华侨善举公所董事。民国20年,曾联合地方绅商集资10万银元承顶泉州电灯股份公司,为家乡的早期建设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抗战期间更是不遗余力慷慨解囊,深受社会各界拥戴。当年兴建这栋洋楼的初衷就是开办“批馆”连接乡情,为海外华侨与本地侨眷提供书信投递和货币汇兑服务。只是正值大楼内部装修时,日本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侨道封锁,侨汇生意日渐萎缩,蔡顺意遂将用于继续装修洋楼的钱银捐给国内政府,支持抗战,草草结束这栋“侨批馆”。解放后他更是无私地将这栋楼用于兴办学堂,发展教育,由他牵头创办的梧林第一所小学——铭仁小学,就是在这座红砖洋楼开始的,一用就是近50年,直至1987年新小学建成后才迁出。可以说,这小小的洋楼不仅凝聚了侨胞蔡顺意的一片拳拳爱国之心,更是两三代梧林人的启蒙开智摇篮。直至今日,这栋番仔楼仍被全村人亲切地唤为:旧学堂。
少年弄章句出自唐孟浩然《南归阻雪》: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月夜灯火阑珊,咖啡静品,看独有、顽根榕树:两间古厝都将被改造成咖啡厅,在古厝有两株见证生命顽强不息的传奇的“鸟粪榕”。
“鸟粪榕”是村人对它们的戏称,两颗经由鸟儿偶然携带来的种子,偏偏把家安在了蔡德鑨和蔡德卫这两兄弟相邻的大厝上,并以各自坚韧的成长,撑开一片独特的天空。
蔡德鑨宅的榕树长在右侧崎头的房顶,距今有多少年,我不清楚。据资料介绍,三十多年前,它迅猛地生长,把生长处的屋顶压塌,并占据固有的阵地,沿着梁、柱、墙面等不停地延伸,“垂穿地面,树冠覆盖整个大厝门庭。”正面两堵墙、入口门罩和右侧墙体上的砖石上,榕树的根如此决然,有的干脆窜出根来蔓延,有的则从墙里面把墙砖往外推,其中右侧的墙面被推出近十厘米。
另一株“鸟粪榕”倾斜着身子向前,碗口粗的根须纵横交错,四处攀爬,几乎盘踞了半个顶落,留下边房、后轩、后房的几个柱石和几条石板安分地卧着。据说这榕树也是寄居在屋顶,后来长至屋顶无法承受,就塌陷了下来。这掉落的生命非但没有消逝,反而更加自由地生长了起来。我在心里暗暗念着“落地生根”,也对这株植物油然地敬畏,它把生命随遇而安和奋发敢为的状态,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鸟粪榕”是晋江人乃至闽南“爱拼才会赢”顽强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