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走八仙山》庄灿煌
云墨山萧瑟,
微光暗菊寒。
雌雄风一路,
我影月三单。
冰魄荣枯淡,
高秋眼界宽。
清欢何处觅?
无梦漫凭栏。
注释:
八仙山:指晋江八仙山公园,八仙山公园面积辽阔,是晋江第一个山地公园,也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综合性公园。山上有八仙湖,位于八仙公园中心地段,三面环山,面积约25亩,汇水面积达14公顷。
雌雄风:《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敝开)襟而当之(受风吹拂),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清清泠泠,愈病析酲(析酲,解除酒病),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音wng,忽起的样子)然起于穷巷之间,……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人生病伤于寒,转而为热)……此所谓庶人雌风也’。”
宋玉借“雄风”、“雌风”的叙说,婉转地表达出古代统治者和人民之间,身份上高低贵贱悬殊,生活上也因而苦乐相差天壤,以至于同是风,其作为祸福竟因人而异,在阿谀的言辞之中,隐寓讽谏之意。后指威猛之风或清爽之风称为“雄风”。
宋.苏轼《水调歌头》词:“堪笑兰台公子(指宋玉),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词在这里正借题发挥,吟咏“雌雄风”的故实。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事楚顷襄王。宋玉好辞赋,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出自他手。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宫,或游于云梦泽。
一次楚襄王在兰台宫游览,让宋玉、景差随侍。这时有风飒飒吹来,楚襄王便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爽快啊!这是我和平民百姓共享的风么?”宋玉回答说:“这只是大王您一个人独自享有的风罢了,平民百姓哪里能与大王共同享有它呢?”
楚襄王说:“风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种气流,普遍而畅流无阻地吹送而来,不分贵贱高低吹到每一个人身上。现在你单单以为是我一个人享有的风,难道有什么理由吗?”
于是,宋玉巧舌如簧,牵强附会,无限铺展,说出一番道理,证明吹入宫中正殿的清凉之风,是大王独得的雄风,而刮过肮脏陋巷的秽风,是平民百姓的雌风。
风没有生命,本无雄雌之分,但王宫空气清新,贫民窟空气恶浊,这乃是事实。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对风的感知不同,生动、形象、逼真地描述了“雄风”与“雌风”的截然不同,反映了帝王与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前者骄奢淫逸,后者凄惨悲凉。寓讽刺于描述之中,意在言外。
宋代苏轼有一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其中有道:“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兰台公子就是指宋玉。苏轼说宋玉不理解庄子所说的天籁,是天风吹万窍之鸣响,那有雌风与雄风之说。其实宋玉是懂的。苏轼也知道宋玉懂,只不过为作诗而如此说也。
我影月三单:唐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影成三人,三人是指李白、月亮、李白的影子。这种比喻似乎挺奇怪,影子本来就是虚幻的一种自然现象,诗人又把月亮也当作人来看待。虚虚实实的想象确实是诗人的思维。
冰魄:指月亮。 元
钱惟善
《八月十五夜风雨见月有怀》诗:“玄云忽开黄道明,顾兔涵秋抱冰魄。”
冰魄荣枯淡:意思是月亮淡然看世上的荣枯。
高秋:深秋。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隣。”明 邵璨
《香囊记·闻讣》:“荒凉凉高秋时序,冷萧萧清霜天气。”
清欢:清雅恬适之乐。唐代冯贽 《云仙杂记·少延清欢》:“
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宋代苏轼《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庄灿煌晋江八仙山诗词
庄灿煌秋天诗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