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出典】 五代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注:
1、《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注释: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3、译文1: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译文2: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译文3:
春花秋月年年岁岁都有,何时才能终了?可是如今还有多少往事存在呢?昨晚囚居的小楼上又飘来阵阵东风,凄清的月光下,哪堪回忆故国的旧容!
雕栏玉彻的亭台楼阁想必依然存在,只是宫女妃嫔如今独居深宫,人老颜衰无人理会。问您能有多少怨恨呢?就像那一江春水滚滚不息向东流去!
译文4:
春花和秋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往事纷纷不知有多少!小楼昨晚又吹了东风,怎么能在明月下回忆故国!
雕花的栏杆、玉石彻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青春容颜已经改变。问我心中能有多少哀怨,就如同那一江春水东流无尽。
4、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
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李后主的仪态俊美,天资聪颖,精通音律、能诗善画,又浪漫多情,他与大、小周后,两位绝世美女间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传颂一时,而在文学艺术上,又是一个奇才。可惜他生在帝王世家,一生从九五之尊,沦落到成为极尽屈辱的阶下囚,所历经的大起大落、苦难无常,使得他的文学生命也峰回路转,因而落尽繁华,更显出动人的力量。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风流了半世又哀伤了半世的李后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了李后主的词,我也被这无尽的愁思淹没了……
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祖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以致作者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歌》)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作品。
名家点评
陈师道《后山诗话》: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国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尔。
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后山诗话》载王平甫子游谓秦少游“愁如海”之句,出于江南李后主之意;又有所自。乐天诗曰:“欲识愁多少,高于艳濒堆。”刘禹锡诗曰:“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愁”。得非祖此乎?则知好处前人皆已道过,后人但翻而用之耳。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洪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云:“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陈郁《藏一话腴》内编卷上:太白云:“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江南后主曰:“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略加融点,已觉精彩。至寇莱公则谓“愁情不断如春水”,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俞文豹《吹剑录》:诗有一联一字唤起一篇精神。李颀诗:“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八:徐士俊云:只一“又”字,宋元以来抄者无数,终不厌烦。
董其昌《评注使读草堂诗馀》:山谷羡后主此词。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尤为高妙。”
尤侗《延露词序》:诗何以“馀”哉?“小楼昨夜”,《哀江头》之馀也。
王士禛《花草蒙拾》:钟隐入汴后,“春花秋月”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种,较长城公煞是可怜。
沈雄《古今词话》: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当以此阕为最。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引《词洁》:王介甫问黄鲁直,李后主词何句最佳。鲁直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介甫以为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介甫之言是矣。顾以专论后主之词可耳,尚非词之至也。若总统诸家而求极致,于不食烟火;不落言诠,如女中之有国色,无事矜庄修饰,使当之者忽然自失,而未由仿佛其皎好,其惟太白“膜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乎,惜乎今之才人、动而不静,往而不返,识此宗趣者盖寡。
谭献《词辨》卷二:二词(谓此阕及“风回小院”阕)终当以神品目之。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常语耳,以初见故佳,再学便滥矣。朱颜本是山河,因归宋不敢言耳。若直说山河改,反又浅也。结亦恰到好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庭,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澦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依愁”,为后主词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轾《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6、再举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虞美人》,这首词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他的绝命词。因为在七月初七晚上,他唱这首词,宋太宗赵光义非常生气,你还唱词,你还唱这样的词,你还怀念你的雕栏玉砌,还“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让你回首不成,于是用毒药把他毒死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也可以这样说,是他的生命换来的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词一开头,作者说“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代指过去的岁月,那过去的岁月,是什么时候完的呀。“了”就是完结了,了结了,那种生活,那种岁月,什么时候就完了呀,像梦一样,糊里糊涂,怎么一晃,没了,一晃,我就成了俘虏,怎么回事呢?生活的这种变故,哪怕他被关了几年了,亡国已经几年了,还没有清醒过来,怎么回事?所以这个人,我们说他好像是清醒,他实际上想清醒,还是糊涂的,是不是呢?“春花秋月何时了”,既是对过去岁月一种怀念,也是一种无奈,也说明他还是糊里糊涂地,怎么就没了。“往事知多少”,多少往事涌上我的心头,那么这句说明,还是我前面讲的,还是“剪不断,理还乱”。这种心态,他还回首往事,多少往事都涌上我心头,但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什么往事让人最牵肠挂肚呢?那就是“故国”,“小楼昨夜又东风”,我住的这个小楼,昨天晚上刮了一晚上的东风。“东风”,大家知道金陵在汴京的东边,也就是李煜的故国,那风从故国吹来的,但是我国在哪里呢?家在哪里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那故国已经没有了,想起故国的这个事情,我怎样亡国了,我怎样丢弃了,我的祖父,父亲的基业,我怎样使得我这个国家没有了,就是政权没有了。那么这些事情都不堪回首,特别是月明之夜不堪回首,为什么月明之夜不堪回首呢?因为月明之夜,所谓“月明”就是月圆,月亮是圆的我是缺的,国家没有了,不但是缺的,简直是月蚀了。我没有了,不团圆了,缺了,所以一个不团圆的人,一个有缺憾的人,最怕看那种圆圆的事物,最怕看成双成对的事物,这就是所谓“多情却被无情恼”,因此“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尤其在月明之夜不堪回首,然后下去说,说是不堪回首,但是证明他还在心里面,放不下吧!放不下故国,想起故国,想起他过去的宫殿,那“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
雕花的栏杆,玉砌,玉做成的台阶,这是指过去的宫殿大概还在吧!我那过去的宫殿,那旧址,那些房,那些宫院应该还在,“只是朱颜改”,这句写得很伤心。在大概还在,但是已经是斑驳了,已经是破败了,因为它的主人已经被撵出来了,它已经改姓了,已经不属于南唐的政权了,所以“只是朱颜改”。虽然那个房子还在,但是它永远不属于我了,永远失去了它的过去的主人了。
所以想起这一切,最后作者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就是问他自己,“君”就是指他自己,你要问我有多少愁,我要告诉你,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那样宽、那样广、那样深、那样地浩浩荡荡、无穷无尽,那样地奔流不息。“愁”之多,像春水向东流那样地无穷无尽。因此这首词,我们说它是用生命换来的,它所表现的这种悲哀、这种悲痛,以及在词里面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悲哀,对亡国的这种仇怨是非常有感染力的。那么这是他当时内心的那个情感一种真实的写照。(李敬一教授
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播电视系系主任。)
7、窗外,小鸟欢快的鸣叫,把我从酣梦中惊醒。一束束金灿灿的光线透过窗户射进来,我沐浴在暖暖的,柔柔的晨光里,感到心旷神怡。我伸了伸懒腰,揉了揉仍有睡意的双眼,已耐不住寂寞的心跳着蹦着喊我,主人快起床快起床!我要去蓝天里飞翔,白云里散步,青山里追逐,大海里遨游……
我雀跃着的灵魂拉起散懒的身子,走进卫生间打开淋浴,让流水冲去一周来所有的疲惫和烦恼。身子变的轻盈。飘逸,将地板家具擦得光洁照人,东西摆放的井然有序。我的心很平静,我享受着这份特有的宁静,远离了浮华的都市,嘈杂喧闹的人群。冲一杯淡绿的清澈的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茶,放一首悠扬的婉约的激发心灵的曲子,懒懒的躺在藤椅里享受着生命的真谛。我的灵魂追随者优美的曲调,像挣脱缰绳的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飘在悠悠的白云里。有关孩子的教育,自己的职称,工作,老公的工作事业;有关亲朋好友的生活。事业,我都轻轻的将它们抛在脑后,我的灵魂什么也不想,尽情的沐浴在大自然的风光里,寄情于山水,寓意于天地,愿我的灵魂能领略到山的雄伟,水的深渊,天的博大,地的宽厚。让自然风光洗涤我已被世俗。虚伪腐蚀的灵魂,回归于自然。远离烦恼,欲望,和攀比,平平淡淡才是真,博古通今以致远,淡泊明志自高雅。
我觉得静静地躺在藤椅里,慢慢的,慢慢的摇呀摇,让我的灵魂放飞,感觉很惬意。可以飞向远古,去品味皇帝诗人李煜的孤寂离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可以飘向代去感受席慕容的欢快愉悦的爱情诗篇。
我放飞的灵魂清晨沾满露珠,伴着泉水在山间歌唱;晌午穿透烈日,随着农夫在田间辛勤耕耘;傍晚踏清新的风,带着浓浓的绿意,旺盛的精力回家。
星期天,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躺在藤椅里,慢慢地。慢慢地品着淡淡的茶水,我的心灵很满足————-
8、春天的水啊,凉丝丝的,睡着平滑的青石板缓缓的涌动,心也滑在里面。在这思绪飘飞的季节,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幻。抛开烦恼吧,抛开繁琐的往事吧,一心一意的与你交往,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咏一曲小调,弹奏一曲古筝,看唐宋诗人们华丽的章节来将你赞美。尊严与耻辱,共鸣与利害,一切的一切都抛在了脑后。泛舟江上,春满人间。
抛却繁琐的羽翼,只是一心一意的把身心忘却,荣华进入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春意阑珊。南唐后主,因为思念古国,作词到: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是这离愁满腹,招致了杀身之祸。但他难分纯净的乡愁,纯真的眷恋,却伴随着千古悠悠,飘然至今。快的总会让人沁怡的厌倦,悲伤的总会让人轻易的忘却,只有那酸甜苦辣杂糅的记忆飘飘悠悠,在这春日,化作了纯真。爱啊,这千年不变的话题却在心头久久的挥霍不去,于是想忘却于是爱意满怀,爱人爱己爱天下。爱让这世界变得美好,爱让天下都没有羞辱,没有了伤害。仅是这华丽的自由的美妙的放任的天空,任由青鸟自由自在的飞翔。
9、“叶的离开,不是风的追逐,而是大树已不再挽留……”这是一位网友给我文章的留言,让我沉默了很久,思索了很久,挣扎了很久,心痛得如刀割般的难受,看到自己的鲜血流淌在每一笔每一划的文字中,刻画着情深缘浅,不明就理的伤感。
很多的话因为位置的不同都深深的隐藏,很多的字因为彼此的感受都在不经意中躲避,很多的事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因为彼此有自己的沉重,不想给对方丝毫的负担。有一种想念是在想忘记时却又在无意中深藏,有一种痛苦是在想转身时却又在心头挣扎,有一种拥有是在想放手时却又明白其实是另一种的得到。凡人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常在简单直白的答案中进行了复杂的思索过程,这就是作为人类自相矛盾的特有思维吧。
如生命中的过客,来往于虚拟世界,飘若如风,静若夕阳,梦若兰草驻留深谷,在美丽的追忆中,凭风遥寄幽香一缕,飘过那曾流连的窗口,抚过那曾熟悉的笑容,弥漫那曾悸动过的心海,淡淡的缭绕,让那颗心不再徘徊,不再忧伤,不再孤独。一段若有若无的情愫呵,美丽但却伤人,心痛但却心酸,只能远之观赏,却不能近之采摘,这美丽的情怀何时才能让彼此心不再让忧伤深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春天的脚步就这样匆忙的远去,初夏的温馨弥漫了落日余晖,烟雨红尘路跋涉着那些不知疲倦的旅人,心儿轻醉,在暮色浓浓的月光里。把心悄悄的绽放,让心头的那抹清香弥撒。氤氲着暧昧的气息,这一刻心头凝聚起你那深邃的目光,想起你那充满爱意的抚摸,想起了你给的那个梦,伴着潺潺的流水,浸入心脾。
扯一片绿叶含在唇边,想起了你窗前的那抹新绿,想着你思我时抬眼可见的那片绿意,想着你案头的那本诗集,里面藏着我的倩影,你说你会把我放在心底,放在你眼睛所能触及的世界里,那样你心头就会永远有丝暖意,来自远方我的惦记
。
漫步草坪,不急不缓的思绪,
握住摇摆的柳枝,轻轻的倾诉自己的心思,问枝叶你们为何总是能够这样形影不离,共渡人生的风风雨雨?枝叶起舞仿佛告诉我因为本是同根生,一种前世今生修来的默契!尽管我们可以一起风雨,却抵挡不住季节轮回的交替,等到秋天来临,也是我们最凄楚最伤心的时节,但我们在分手的那一刻,会约定明年的相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周旋在这无奈的红尘更替。
曾几何时,独自漫步在青草地,做一个遥远的梦;曾几何时,把身躯平放在那透着清新气息的青草地,仰望天空中那朵朵的白云,看浮云远去,看云卷云舒带来的神奇。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朵,仿佛置身于仙境,仿佛自己变成了那翩跹起舞的白衣仙女,忘却了世间红尘的烦扰,忘记了那些恼人的故事,忘记了那些纠纠缠缠的牵绊,忘记了自己三生石上十指相扣时的誓言,那一刻心好惬意,那一刻才找到了一个真正本真的自我,那一刻才明白人生只不过是一场轮回谢幕的戏,那些醉在戏中的人,也只不过是陌路风景.一个过客而已!
回转身躯。遥望走过的,路过的那些故事。喜怒哀乐、苦辣酸甜皆游戏,
“一场游戏一场梦,”梦醒才明白,曾经的撕心裂肺也只不过是繁华落尽后的一抹伤,一抹痛,淡定过后,安然离去!
淡淡的愁绪里,总也少不了你的声音,耳畔总是回想着你呢喃的语丝,你说你淡薄了世间的名利,浮躁的心早已经在岁月沧桑里磨砺的失去了光鲜,习惯了乡村质朴的环境,也习惯了这个充满了泥土气息的小城,不奢求大都市的繁华,不羡慕大都市里的纸醉金迷,固守着小城那一片纯洁的天地,圆自己心头那个刚刚启航的梦,我说我也陪你!
你欣慰了笑了,眼睛里转动着晶莹的泪滴,你说你成了我情感世界的俘虏。我的每一次心碎都能打动你的心,都让你心头泛起隐隐的怜惜,你说以后不让我在伤感,再有迷茫的思绪,可你怎么会知道,你那不经意的许诺正是我心海起雾的原因,圆不了你我牵手红尘的梦,我们情无所依,只能把那份情赋予鲜活的气息,用文字把这份淡淡的忧愁传递,放在彼此骚动的心里。
弹掉心头的阴霾,重新收拾残破的心碎,石榴花悄然开放的夜里柔情细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这一江春水向东流!
11、穿越了千年的岁月,我们在聆听。聆听李煜古老的悲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千古一问,一字一泪,一声一泣,“草木含悲,风云易色”。然而,历史终究还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历史匆匆,是不会为某一个人停留下她急促的脚步的,她大浪淘沙般的气魄也不会对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亡国诗人”产生半点的同情与怜悯之心历史的前进与更迭必然是以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一个君王的悲剧性的命运为代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也只是历史的必然与个人命运的必然。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李煜词名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二)
李煜
《清平乐》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浪淘沙》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
《浪淘沙》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
《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二)
李煜
《浪淘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
李煜
《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
《相见欢》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煜
《蝶恋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 《乌夜啼》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 《乌夜啼》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 《望江南》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
《破阵子》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李煜 《渔父》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李煜
《渔父》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 《渔父》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 《乌夜啼》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李煜
《子夜歌》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
《清平乐》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李煜 《菩萨蛮》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李煜 《浪淘沙》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 《望江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