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重五祭屈原》庄灿煌

(2020-06-25 09:18:08)
标签:

屈原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重五祭屈原》庄灿煌

    年年楚粽九州香,   千载沉冤万古伤。
    竞渡龙舟欢皱水,   悬垂艾叶静流芳。
    怀沙绝笔乾坤窄,    骚赋遗音日月长。
    何处江山寻屈子,    汨罗溟色浪茫茫。


     注释:
      重五:读音chóng wǔ ,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即端午节,又称重午。最早见于宋人王楙的《野客丛书·重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楚 粽:即粽子。相传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汩罗江 死, 楚 人哀之,于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水以祭,后因称粽子为 楚 粽。唐 沉亚之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诗:“蒲叶吴刀緑,筠筒楚粽香。”
       九州:古代分中国 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 冀 、 兖 、 青 、 徐 、 扬 、 荆 、 豫 、 梁 、 雍 ;《尔雅·释地》有 幽 、 营 州而无 青 、 梁 州;《周礼·夏官·职方》有 幽 、 并 州而无 徐 、 梁 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全 中国 。《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宋 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艾:艾,又名艾蒿、家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含挥发性芳香油,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艾绒可用于针灸。艾草还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菖蒲作用类似,民间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故自汉晋以来,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民间为“蒲龙艾虎”。京有以艾束为人形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为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注:“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流芳:散发香气。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宋 王安石 《新花》诗:“汲水置新花,取慰以流芳。”
      怀沙: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此诗写作时间大约可以定位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
      骚赋:骚体作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集之名昉于 楚 乎, 屈 、 宋 、 唐 、 景 皆 楚 也,非骚赋无以有集。” 此处指离骚:《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遗音: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汨(mì )罗:汨水,诗人屈原曾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名句                  【五绝】《屈子泪》 庄灿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