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二)

(2020-03-20 09:22:53)
标签:

罗隐

喜忧

时间

杂谈

分类: 唐诗名句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译文】 今天有酒就今天喝个够,明天有愁就明天再去发愁吧。

 【出典】  晚唐  罗隐  《自遣》

  注:


  1、     《自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2、注释:

    得:指得到高歌机会。

    失:指失去这个机会。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今朝:今日。


  3、译文:

     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今天有酒就喝个酩配大醉,明日有忧虑就等明天再愁。

   

    4、罗隐(公元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去世,享年77岁。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借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么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传说,地仙罗隐是“真龙天子”。玉皇大帝怕他当了皇帝,会捣乱乾坤,就派天兵天将换了罗隐的仙骨。当时罗隐咬紧牙关,浑身的仙骨都被换掉了,只有牙床骨没换得去,虽做不成皇帝,却留下了一张“圣贤嘴”。说来也怪,罗隐说什么就灵验什么,大家既想讨他说好话,又怕惹他讲坏话。关于罗隐的神奇故事,水地民间流传不少。

    唐末诗人罗隐流浪闽南,闽南一带留有他的许多民间传说。有故事说,罗隐流浪至同安汀溪窑。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次,到汀溪窑行乞。窑工不知这人是谁,便随手拿只裂痕的碗装饭递给他。罗隐不满,脱口而出:“你们汀溪窑烧制的,都是这种破碗吧!”说也怪,汀溪窑从此烧制的碗都是裂痕的碗。窑工觉得事有蹊跷,可老是查不出原因。一天,罗隐又到汀溪窑行乞,见窑工个个垂头丧气,不知何因。一问才知道,窑工们若再烧出一窑破碗,窑主就将停窑,窑工们就将卷起铺盖回家。……

   罗隐得知,觉得窑工可怜,便双手合十,对着窑炉祈祷说:“窑神保佑!让窑炉烧出的都是好的碗吧!”说也奇,经罗隐祈祷,此后烧出的碗都不再是有裂痕的碗,产多销快,汀溪窑的制瓷业日渐兴旺起来。

   晋江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谚:“罗隐公,何褴褛!乞吃骨,皇帝嘴!”意思是说,别看罗隐衣衫破烂,像乞丐一样,他说的话却“出语成谶”非常灵验!

   晋江罗裳山玉髻峰峭壁上,有幅刻马,人称“画马石”,寥寥几笔,就刻画出马的形象来。传说这是罗隐流浪到此地刻画的。这马一到晚上,就变成活马,从峭壁上冲闯下来,跑到农民的庄稼地里饱吃一顿。于是农人守夜,遇到马吃庄稼就狠命追赶,可老是追赶不着,不久马就撞入峭壁变成画马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后来罗隐怕这马糟蹋农人的庄稼,于是在画马的头部和尾部各刻了几笔,于是这几笔便变成了马的木栅栏,将这匹桀骜(jieao)不训的马给圈住了!

   罗隐在晋江深沪也有个传说。说的是罗隐流浪到深沪的“宝泉庵”住宿,夏日蚊子多,不堪其扰,于是他持扇叱蚊曰:“到那边去!快到那边去吧!”从此庵左无蚊,而庵右蚊子甚多,嗡嗡营营成群结队。

   明人何乔远《闽书》载云:“深沪有市心保(保:“角落“、“份头”),中有井,深可丈余,足一保汲,名宝泉,旁有宝泉庵,庵左无蚊,亦传罗隐所许。”


  5、 《自遣》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

   罗隐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败,抒发胸中的愤懑。《自遣》就是其中较有名的诗作。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这首诗先表现在诗歌形象性的追求上。乍看来此诗无一景语而全属率直的抒情。但诗中所有情语都不是抽象的抒情,而能够给人一个具体完整的印象。如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态,则给人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感受。情而有“态”,便形象化。次句不说“多愁多恨”太无聊,而说“亦悠悠”。也就收到具体生动之效,不特是趁韵而已。同样,不说得过且过而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更将“得即高歌失即休”一语具体化,一个放歌纵酒的旷士形象呼之欲出。

    先看第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在此告诉世人:失意无法排解时,可以以醉解愁。其实以酒消愁古已有之,曹操便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句。但这样的话从诗人的口中说出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如果真的时时刻刻有酒解愁,一辈子沉醉不醒也未尝不可。可诗人是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他不能天天有酒,两个“今朝”的重复,道出了所谓的解忧,也只是暂时的排解而已。看来面对人世间纷至沓来的忧患与失意,诗人也没有毕其功一役的解决办法。“明日愁来明日愁”,此句明显地流露出了穷愁潦倒的诗人的无奈与伤心,正因为“醉”的时间是有限的,酒醒之后又如何,尚未排遣的旧愁加上明日的新愁,那是更愁了。由此可见,正在劝解世人凡事看开些的诗人其实自己也没有解决“失即休”这个难题,虽然他对明日之愁采取的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但这恰恰体现了他以酒浇愁,得过且过、无可奈何的凄酸、潦倒。古之文人,生活在那争名夺利的官场社会之中,没有几个能达到如此境界。这,也就是此诗造成的总的形象了。仅指出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看到这一形象具有独特个性。只要将此诗与同含“及时行乐”意蕴的杜秋娘所歌《金缕衣》相比较,便不难看到。那里说的是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而这里取象于放歌纵酒,更带迟暮的颓丧,“今朝有酒今朝醉”总使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嫉之情。二诗彼此并不雷同。此诗的情感既有普遍性,其形象又个性化,所以具有典型意义。

    此诗艺术表现上更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重叠中求变化,从而形成绝妙的咏叹调。一是情感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先括尽题意,说得时诚可高兴失时亦不必悲伤;次句则是首句的补充,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四句则又回到正面立意上来,分别推进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至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二是音响即字词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重叠;次句是紧缩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叠,但前“愁”字属名词,后“愁”字乃动词,词性亦有变化。可以说,每一句都是重叠与变化手牵手走,而每一句具体表现又各各不同。把重叠与变化统一的手法运用得尽情尽致,在小诗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独到,宜乎千年以来一些穷愁潦倒的人沉饮“自遣”,陶冶情操时,于古人偌多解愁诗句中,惟独最容易记起“今朝有酒今朝醉”来。

    诗名《自遣》,是自行排遣宽慰的意思。解读此诗,关键全在于诗人将“愁’和“恨”排遣掉了没有。而诗人之“愁”和“恨”是社会之愁,家国之愁,这种愁是诗人自己难以解决的。上书,皇帝不听;劝说,皇帝不理;讽谏,皇帝会恼怒。那诗人怎样排遣,是采取了不理、不采、不合作、不发言的态度。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虽带有一定的消积成分,然而大多的知识分子都不发言,都不合作,那“此时无声胜有声”拥有很大的力量。


   6、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自遣》


    网络上、书籍里关于罗隐的文章很多,实在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大了。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句诗更是千古传唱不衰,这有类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亦类于“劝君持酒对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总的来说是--及时行乐,但我们都不能否定的是,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亦不失为一种洒脱。

   自古以来天生洒脱者少之又少,特别是天生洒脱的文人更是少,千古来,我们盛赞的洒脱豁达的偶像李白和苏轼,他们亦不是天生的洒脱者,说得不好听,他们的洒脱也是被逼出来的。我说的“被逼出来的”的意思是,人随着身世经历、阅历的增加获得的一种生活感悟、拥有的一种生活心态,从而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罗隐同样,他的洒脱也是被逼出来的,所以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一生恃才傲物、淡泊名利,可是他又无比热衷科举,他一生考了十几次科考,但没一次高中,史称“十上不第”,可事实他很有才,他自己认为自己有才,天下人也都认为他有才,不然何以才名天下知?试想,一个真正有才的人,但是考了十几次试却没一次考上,他要是不洒脱怎么活?怕是早就“自挂东南枝”了,所以在如今还有人因高考落榜而自杀者。

    我记得有一次逛街,听到一个男生高歌:“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之所以这么记忆深刻,只怪他唱得太让人痛苦了。那么现在套用这句歌词形容罗隐应该是:“我很丑,可是我很有才。”罗隐真才子呀,大多数的才子在女孩子心中总是文质彬彬、风流倜傥的模样,可是罗隐一回头,真能吓死三头牛,和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不相上下,温庭筠人称钟馗在世,钟馗多丑呀,不需要我形容吧?!罗隐也就是这样,所以罗隐和温庭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欺骗了还是少女的我的一颗芳心,读其诗,叹其才,心为其醉!可事实被他才情迷惑、打动的不仅仅是千百年后的我。

    相传,当时宰相郑畋的女儿很喜欢罗隐的诗文,并一直暗恋罗隐,还总想着见上一面。有一天郑畋为了满足宝贝女儿的愿望就差人找了罗隐来,让女儿躲在帘子后面观看。这不看不打紧,一看真要命,太丑了!一颗少女的芳心霎时像破碎的水晶。她对天盟誓再不读罗隐的诗文了,并且把手里有的罗隐的诗集等等都烧了,红楼里林妹妹“焚稿断痴情”说不定正是效仿于她呢(当然此为玩笑,莫太较真)。

    这个故事不管真假,至少说明了罗隐很丑是事实,而有意思的是,罗隐有一次落榜正是因他的相貌。没记错的话,那是他第四次应试。他考的次数太多了,所以有些考官都认得他了。说到此,不妨顺便说说他前几次的考试。

    罗隐第一次考试信心满满,走进考场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没过多久就答完了题,第一个交卷。罗隐这时初入“江湖”,单纯得很,他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只要自己有才还愁考不中?所以原以为不中个状元也是榜眼吧,不中榜眼也该是个探花,退一万步讲,好歹会有个进士头衔。但事实就是那么残酷,美好和黑暗总是对半的,罗隐落榜了,进士都没考上。原因很简单,他写的文章讽刺了官场的黑暗甚至是考官。说到此,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讽刺性散文是一大特色,在唐文学史上,是小品文中的一绝。

    就这样,罗隐第一次应进士第落榜了,这让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他如何甘心呢!于是第二次,罗隐再入长安,再入考场,又是最先交卷的。这次差一点就被录用了,唐昭宗看着他的试卷颇为满意,但是罗隐讽刺过的人太多了,最不幸的是,居庙堂之高的韦贻范也是被他讽刺过的。于是就在昭宗要朱砂笔一点的时候,韦贻范说:“皇上且慢!容微臣呈上罗隐诗一首。”昭宗好奇,拿起那诗一看:“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这是讽刺唐玄宗啊,唐玄宗是昭宗的曾曾曾曾曾祖父了,这“曾”了多少我还真算不清了,总之没谁乐意别人讽刺自己祖宗,于是昭宗一怒之下就把罗隐的名字画了个红叉,罗隐金榜题名的梦也就再次破碎。

    而第三次科举考试,罗隐更是犯了大忌,他讽刺谁都好,指责哪个官也无妨,可是这一次他在试卷中慷概陈词,义愤填膺,而“诚”加指责的对象正是当时的皇帝--唐昭宗。因那一年正好大旱,可是唐昭宗具备一切末代君王昏庸的秉性,他“不问苍生问鬼神”,向神灵求雨,老天不应他,雨一直没下,没得办法,唐昭宗便在这一年科考出题,向莘莘“举”子征求防涝抗旱的方法。罗隐一看这题目可激动了,这掉他饭碗里了呀,于是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几万字,把唐昭宗求神的荒唐骂了个体无完肤,且提出了一系列有用的意见。这个结果可想而知,唐昭宗可不是唐太宗,他不需要你像魏征一样的罗隐。所以罗隐再一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落榜了。

    这要说他第四次因为貌丑而落榜了,但不妨又延伸一点,因为这次考试除了证明罗隐是真的很丑之外还说明了他的另一个特性--他是无神论者。我们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记得罗隐,其实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他这个人一生太传奇了,可以说神乎其神。怎么个神法儿?神到罗隐说啥立马就应验。我讲个故事,相传有个财主为自己孙子办“对岁酒”,但是财主还想多添些儿孙,于是就想让罗隐说句“孙多”的话。财主好不容易想了个法子,命令厨子做了一桌子放醋的菜,真是酸(孙)多呀。吃饭的时候,财主就敬菜给罗隐,看着罗隐吃下就问:“这是不是酸(孙)多呀?”其他人都纷纷应是,财主当然是眉开眼笑,听到吉利话能不喜乎?但罗隐到底是个说实话的人,他大呼:“酸(孙)死了!”说来真神,宴席一散,财主家的孙子真死了。像这样的故事还真不少,我也就不赘言。罗隐的“神”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很大原因,也因此好像去研究他的作品的人反而少了。

    我前文已提到他的讽刺性散文是唐文学史上的一绝,那么诗呢?前人的观点我就不说了,我仅说说我的认识和看法。我觉得罗隐的诗其实和大部分的唐诗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注意,我此处说的唐诗是仅就时代作品特点而言的,是指狭义的唐诗。我个人觉得罗隐的诗更接近宋诗的风格,当然我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我脑子有毛病了,因为时代的先后问题,罗隐唐朝人怎么能说他像宋朝人是吧?这你可就不要误会了,那么我换个说法可能更好,这么说吧,他的诗是开某些宋诗流派风气之先。《诗词散论·宋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简单而言,唐诗与宋诗分别偏重的是“情”和“理”。显然罗隐的大多数诗作是以“理”胜的。这其实和他的散文是有些相似之处的,阐释精辟的道理,警醒世人。不然他也不会在考试中指责唐昭宗荒唐,他既然说皇帝荒唐自然是有道理所在的,只可惜唐昭宗不承认罢了。

    罗隐的《西施》是很多人知道的,我们不妨从这首诗里来看看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简单的四句话,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罗隐是个很会看事的人,因为他看得透彻,对于历史的变化规则也有深刻的认识。用我们现在说的话,他看事很科学,很符合马哲,因为他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那么这样一个科学的人他不信神就无可厚非了!但我上面说了他是一个被传得很“神”的人。所以这样来看他,会觉得他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一个本身被说成“神”的人却是无神论者。他指责昭宗求神荒唐已是无神论者的证明之一,而在参加第四次应试之前的一个小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想大多人要是做同一件事,做了三次,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多少会有些不想坚持下去。但是罗隐不是一般人,他很执着,其实也是不信邪,因为这一次考试前有个算命的给他算了一卦,说他此生都不可能荣登龙榜。可是罗隐不信,他一方面不在乎功名利禄,但他又非常想以此证明他的才学。所以这再一次说明他是无神论者,于是他全当算命先生放屁,勇赴考场,但依然惨烈而归。而这一次很戏剧性地证明了他貌丑的事实。因为有一个人给批阅试卷的考官打小报告说罗隐其丑无比,这样的人太对不起观众了,怎么可以让他做官呢!考官听后很是认同,于是立马把罗隐的名字叉了。罗隐到此是第四次落榜,但是这样的落榜原因让他有多愤怒,我们可想而知。

    就这样,罗隐屡败屡战,每次落榜而归,一连考了十几次,都没能考上,终身布衣。可见他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是多么的无奈,其实只是借酒浇愁,自我宽慰罢了。那么这样去看,我们在佩服他的那一分洒脱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体恤他背后的那一份心酸?

    黄巢起义后,罗隐一直隐居。说来黄巢也和罗隐有一点相似,那就是他有才华,黄巢五岁作诗曰:“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但是他也和罗隐一样不幸,科考落第了。黄巢有大志、但没耐心,所以皇帝不用我,那我就造反自己当皇帝。而罗隐却极有耐心,一次一次考,考了十几次才死了心。终于在55岁的时候,罗隐投靠了盘踞一方的吴越王钱镠,也担任了一些官职。这也算是遂了他一点心愿,终于有个人赏识他,重用他了。而那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诗句依然在昭示他曾经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无奈。试想今时于应试教育下的学子门,是不是如罗隐者也不在少数呢?


    7、读完林清玄的文章《我似昔人,不是昔人》,突然想起那首《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句诗看似消极,教人得过且过。但又何尝不是经历起起落落后,最豁达最开朗的心境,用洒脱的心态活在当下,不为未知的事物而烦恼。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更无法预知未来,唯一能掌控的,只有今朝,此时,此刻。

   岁月不会等待,风雪染指流年。翻开旧时的照片,终是感叹,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我没有哆来A梦的时光机,没有让时光倒流的能力,回忆也终究只是回忆。看着照片上天真无邪的我,那是我,但又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人终究在变。试图回想当年照相时的心情,已是不可寻了,但是回忆对现在并没有什么影响。林清玄说得对,这一顿晚饭比以前照片重要得多。

    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人都不会沉溺于过去,妄想于未来。

    如果勾践沉溺于亡国之君的耻辱不能自拔,又怎么能吞并吴国。他的成功在于每日的卧薪尝胆,慎重策划,牢牢抓住当下,招兵买马,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就大业。而吴王夫差则恰恰相反,抓住勾践使其成为阶下囚之后,便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中,不思进取,不会居安思危,一步一步走向灭亡,最终被勾践所灭。过去得失也好,成败也罢,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过去了,只能回忆,而无法回去,总是怀念过去,就只能沉迷在回味中,颓废在往事里。

   在守株待兔的故事里,,愚蠢的农夫整天白日做梦,妄想白白获得兔子,终究一事无成。假使他不妄想于未来,不怀着侥幸心理,脚踏实地除草,种田或带着弓箭、猎犬去狩猎,那么他一定会有收获。再美好的想法,不把握今朝也定会一场空,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要去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未来虚无缥缈,不可猜测,游离在你的手掌心外,为什么要去傻傻去憧憬呢?未来的梦只有靠今天的努力才能实现,只有把握住今天,才能抓住未来。

   再看看耳熟能详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每日不计较过去搬走了多少堆土,不计算未来还有多少堆土待搬。只是脚踏实地,活在当下。只要有力气便移土,王屋、太行两座大山也终究被移走。活在今朝,不是目光短浅,而是脚踏实地;活在今朝,不是忘记伤痛,而是努力进步。千里之行,终究始于足下。

   活在当下,及时珍惜身边的人,及时珍惜身边的事,今天胜却无数个昨天、明天。记得好莱坞珍妮弗?安妮斯顿曾说过:“我向来活在当下,一味把眼光放在终点,反而会错过沿途美景。”把握现在,才能活出精彩。活在今朝,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白岩松说过:“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

   活在今朝,意味着无忧无悔,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不作无谓的思维与计较得失,所以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

   因为时光的公正,我们在流年的齿轮中离最初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头张望笔直的轨迹交成一个黑点,总是模糊了视线。

   我是曾经的自己,却再也不是过去的自己。

   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林清玄写到:由于流逝的岁月,似我非我;未来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个今朝,尽其在我的珍惜每一个因缘,并且深化、转化、净化自己的生命。

   昨天,匆匆逝去,去而不返。给我们留下的只是美好亦或是痛苦的回忆。活在昨天的人像活在自己的影子里一样,是彷徨迷惑的。

   明天,水月镜花,犹如幻影。只能让自己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期盼。活在明天的人像活在自己的梦里一样,是不真实的。

   只有今天才是最实在的,坦然地接受今天,心中无忧无悔。活在今天,不是要我们及时享乐,也不是要我们无所事事,年华虚度。我们要珍惜今朝的所有,认真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不求完美,但求无愧。

   谁没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过去?谁又没有对未来满怀憧憬?然而生活之所以是生活,全然是是因为它就像流淌在我们脚下的河流,是正在进行时,是无法摒弃、无法延期、更无法逃避的。不沉迷过去,也不狂热地期待未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过好今朝。不要总问时间都去哪了,活在今朝,即是永恒。

   

   8、七夕浪漫后,复归平常日。 世上有很多浪漫的事情,也有很多浪漫的日子,但更多的是一件件平常的事情,一个个寻常的日子。一个七夕的浪漫,其实是我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享受人生的过程。

    人这一辈子,固定可知的东西,实在是太少。老寒知道,有两件事是可以预先知道的。一个是人的生。娘怀咱在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一点是知道的,特别是如今,预产期可以精确到天,甚至是上午下午白天夜间。一个是人的死。打从娘肚子里出来的那一天起,就知道咱这人肯定要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即使是生和死能够早知道,可哪年哪月哪天死、以什么样的方式死,也还是没人能知道,就是神仙也不知道。

    漫长人生之路,在“两个可知”之间,全部都是未知,充满着变数。有人说,不管什么人,横竖、早晚都是一个死,大家都一样。老寒并不这么认为。虽然人生终极的“死”是一样的,人死不能复活。但是,富贵着死还是贫穷着死,尊严着死还是屈辱着死、高尚着死还是卑贱着死、快乐着死还是郁闷着死、幸福着死还是潦倒着死,走向死的过程却是很不一样的。

   生与死之间,生命的过程决定着人生的品质。不是吗?要不,我们为什么拼命的工作,拼命的挣钱,拼命的想当官,拼命的往上爬,拼命地寻友情,寻爱情,寻真情;为什么孩子还在娘肚里就搞胎教,就给TA报这班报那班?就不惜一切代价考明牌大学,就动用各种关系求爷爷告奶奶地安排一个好工作。所有的这一切,就是要在生与死之间这段有限的岁月里,生活的更幸福、更安逸,生命更加的有意义!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话虽然听上去很颓废,很消极,很不像一个革命者,但是,它却有享受生命过程的紧迫感、责任感。

    对享受人生过程的急切,古代人一点也不比现在差。看看古来那些赫赫有名的文人们怎么说吧:“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空吹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的诗句老了去了,汗牛充栋,枚不胜举。朋友们都是有学问的人,不用俺老寒在此多列举了吧。

    抓住美好时光,在寻常中多制造点浪漫,尽可能多点“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尽情地享受生命过程吧!

   

   9、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拎酒少许,满朋高坐,谈笑间,所有愁思都遗失在那碗淡淡的琥珀光中,恍惚岁月模糊了隔岸的琴音,美酒搁浅了幽怨,心不由走远,独自聆听那一人一花一世界的烦愁,渐渐的我忘了那经年的忧愁。

    走远,已走远,渐渐的走远,回首处,眼眸中潋滟的深情在那葡萄美酒中荡漾,是否,就此,我可以忘记那我们共同走过的时光,忘记那该忘记的人,等待那该等待的人?

    醉里挑灯看剑,舞不了日月,舞乾坤,可拔剑时,心已茫然,是忧还是喜,只有心最知。

    独自等待在那枯村酒旗的驿站,有的笑的狂野,有的唱的无奈,有的说的豪爽,只有自己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杯,罢了,罢了,不停的追逐自己的梦想才是最好。

    回眸处,不该看,我们都已走远,不该想,失去的都已不回来,我们年少掌心的梦,随风飘远,当初说好了我们一起闯天下,可已走远,天涯海角谁伴我一起走天下,秋水落日,谁携我一起漂泊?我能不能忘记当初你心中的神话?请给我一个回答,让我渐渐消失在天涯,带走所有的忧愁。多少年的风霜,减不去心中的神话,只因心无法走远,把你独自流落在长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茫茫长夜,独自等待,独自漂泊,悲欢离合独自承受。曾向往骏马狂奔草原,横刀立马于万里江山,漫步在粗犷的河西长廊,可身处此境时,心却如江南梅雨,蒸发在那烟雨蒙蒙的江南小巷,等待着一夏的雨。也许我已不是我,那曾经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义气渐渐淡漠在点点墨痕里,消失在一纸流年中,如今我以习惯了与文字为伴,以文字为友,很早很早就将自己忘在文字中,与文字结下情缘,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吧!

   书画琴棋诗酒茶,如今件件不离它。也许世界在改变,也许我们在改变,不想再争,不想在闹,只想远离喧嚣,偏离在某个角落。

   曾经也认为自己两脚踏翻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可暗淡了岁月的光彩,经年了时光的忧伤,渐渐的我不是我了,也许我应该去真真寻找自己的梦了。

    看闲花静落,听禅院钟声,心不由很静,拎少许清酒,自饮自酌,忘却红尘世俗,独自漂泊,纵是千千心结无人可解,也独自把泪轻轻地弹。

    黑夜漫长,忧伤满腔,却怎么也走不出那忧郁的心,多想告别那伤痕点点的岁月,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个家。也许我今生注定与文字为伴,给不了那青春精彩的时光,罢了,罢了,既然选择了这个世界,风霜血雨我都面对,做一个明丽的女子!

   星光灿烂了夜空,明月照亮了大地,也许小小的我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有别样的价值。

   

   10、午夜微风,卷帘幽动,月影婆娑,窗扉轻掩。万物寂静,唯有星光在跃动,杯中的茗茶早已凉透,氤氲的茶香淡淡的,还在杯口徘徊。我细数回忆,终究还是似水流年芳尘去。

    有时候我在想,那年那时,如果换做我开口,日子还是会像现在一样细水长流么?但端的是生生的两端,彼此站在了对面。如果人生可以选择后悔的话,我愿握住苍老,禁锢时空,一下就能天荒地老。但人生总像未剪辑的胶片,没有后来的修饰,没有倒带,静静的默默的在历史的录影机上放映。如果有些事情可以忘记的话,我宁可选择不相识,又何妨。但还是看不破的镜花水月,指间云烟,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当年的自负年华,任铅华洗净,留下往日不堪的种种回忆,自是在世上走了二十多遭,回忆过去感到得到的总是没得到的,失去的总是没失去的。有时看看现在也是常有悔恨,为什么当初机会像雨水般打来,我却一一躲过。为什么当初没有刻苦,让梦从指间溜走。为什么我当初没有坚持自己的选择而是选择假装坚强,面对我不想面对的肮脏世界。任凭世人如何讽我讥我,厌我恶我,我当是一笑,可是终究还是断不了那三千飞羽暗鸦,又有谁真能谅我懂我,体我赏我,我当还是一笑,世间浮华只求光鲜而已,又有谁能聆听琴声悠扬,高山流水终究还是伯牙断了弦。

    我愿有庄周之志,扶摇鲲鹏于万里之上,笑那世人如水中草芥。我愿有陶潜之怀,远眺悠然南山,任他尘世浮夸,心灵归于净土。我愿居刘禹锡之陋室,屋外任由白丁往来,却不为案牍劳形,为自己写铭。可惜雾散,梦醒,我终于看清眼前的真实,那是千帆过尽后的沉寂。沉寂,像死了一般的世界,往来的高楼大厦像是乱葬岗,灵魂被水泥禁锢,灭了世人的喧嚣。我不知道当初鲁迅是怎样有勇气发出的呐喊,但是我知道只有乱世才能出一世的枭雄,我非英雄,但是我无限嚣张。

   有时候老是想有谁能引流觞曲水,赌我竭才,面对无聊的不懂似懂的看客总是没有半点兴致,可惜圈子大至如此。我虽意气,但韶华钦负,有时真想大声喊出来谁能与我斗酒之后诗百篇。我没有那枫桥夜泊的兴致,我也没有马嵬坡下的离怨,更没有金戈铁马的豪迈,有的只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习惯了一个人,一个人面对着镜子看着镜中的自己,令我感到恐惧,一个人的思绪一步步将我拖向悬崖的边缘,我在悬崖边上看到了梦里的花,圣洁且明亮。

    人成各,今非昨,秋如旧,人空瘦。心微动奈何情已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我的记忆不是活在长街的那头,而我的年轮死在长街的这头,面对误解嘲讽,冷眼观之。红尘消,消的是盛开在往日不羁的我。山河拱手,英雄冢,可笑我无君王命,脏我半世功名。褪尽风华,荡涤俗气,后世颠簸亦无悔。

    就这样吧,从此山水永不相逢。

   

   11、我们总喜欢说“时间过得真快”,“时间会带走一切”这样的话,然而我们对待时间又倾注了多少感情?我们在时间的把握上又做得怎样?是在兢兢业业地工作,还是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在打拼中忙忙碌碌,还是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是在亲人的唠叨中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在大鱼大肉的宴请中“随波逐流”?古人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曾给了我们多大的激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依旧有人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中枉度此生。

    我们知道,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累积而成的,珍惜时间就等于珍惜生命。善用时间的人能够做很多很多事情,而不会善用时间的人却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因此,人要懂得善用时间。比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年轻时为了生活,开着车到处叫卖三明治,他在车上设立实验室,一有空闲就埋头研究。英国著名作家史帝文生,不管去哪儿,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笔记本和一本阅读的书。曹雪芹为了完成红楼梦这部巨作,即使到野外游玩也要带着纸和笔,灵感来的时候,马上就把大石头当作书桌,一字一句的写下去!

    人都有好玩的天性,但玩中有学,学中可玩,只要我们珍惜时间、善用时间,就可以走向成功之路。学作文,可以成为小作家;玩乐器,可以成为小音乐家;学游泳,可以成为小运动员;玩电脑,可以成为操作专家。即使每天只利用五分钟的课余时间来学习另一种语言,长久下来,也能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国最著名的成功学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对年轻朋友发表演讲说:“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今天,因为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日子,也是我们在历史上唯一生存的一段时间。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不曾向你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也不曾向你们诉说悲惨的一面。我不会向你们灌输过度的乐观思想。只是要告诉你们,生活中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抓住“今天”,希尔告诉我们要心存这样的信念:“就在今天,我要开始工作;就在今天,我要拟订目标和计划;就在今天,我要考虑只活今天;就在今天,我要锻炼好身体;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恐惧忧虑;就在今天,我要让人喜欢;就在今天,我要让她幸福;就在今天,我要走向成功卓越。”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活生生的人们,我们每天都可以这样自问自答,或“吾日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在工作之余或休闲之中都干了些什么?给了家人多少关怀,给了孩子多少爱心,给了亲朋多少真情,给了他人多少帮助,给了社会多少奉献,给了自己多少激励。人都有选择的自由,我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可以重新考虑,但有些东西是身外之物,唯有亲情爱情友情才是最最宝贵的,值得好好珍惜,哪怕自己再忙,有些事都是可以重新去安排,更要懂得孰轻孰重的道理。须谨记的是,错过了时间,也许就会错过一生。

   时间不会倒流,时间更不会停留。我们只能把每一天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有质量,有品位。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时间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时间的宽度,让每一天过得更有意义。那些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当我们一天天老去的时候,我们就会对时间说,我们没有愧对自己的人生。

    关于时间,高尔基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告诉我们:“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朋友,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12、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得意的时候最容易忘形,眼睛被一时的荣光遮住了视线,就不可一世,不思进取,等到乐尽繁华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花开正浓的时候,离凋谢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人忧愁的时候也容易沉沦,落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陷阱,先不管明天怎么样,只要今天过去就行了,抱着一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信仰混世过日,一朝掉进水沆,就以为永世不得翻身,只能面对一身的泥泞怨天尤人。人生就像一场电影,如果全部情节都是高潮,那看起来也会很累,如果所有情节平淡如水,那也没有观赏的价值。就像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好人,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有两面,一面善一面恶,同样,不会有人欢笑总挂嘴边(如果他是个疯子,那还有待考虑一下),也不会有人一生眉头紧锁。昨日种下的因,今日结出的果,酸甜苦辣是自己那双手调出来的味。

    何谓喜,何为忧,何为是,何为非,诸如此类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君喜,人未必也高兴,君忧,人未必要哀愁。钱包丢了是忧,捡到钱包是喜,然而,君喜的时候,有一个人在愁,君忧的时候,另一个人在乐。有语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见,喜忧真的很难鉴定。

    历史总不乏为民之疾苦奋斗一生的人,昔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虽未明确的指出何谓喜,何为忧,但却给了我们更深的启示,人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自己,多为别人想想,多为这个社会想想;也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传遍天下;也有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们终其一生,忧国忧民,虽劳苦一生,然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快乐,人民敬仰他们。而现在那些高高坐在椅子上的呢?他们享用着人民的血汗,沉迷于N奶的大腿之间,不顾人民的感受,先乐尽人世繁华,在那些面对生活一筹莫展的人民面前标榜自己的业绩,能有一两个两袖清风的,就可以拉出来歌颂了。

     生活是一条路,没有岁月可以回头,喜怒哀愁是那沿途的风景,也是我们为人生渲染的画卷,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人,其人生只不过是一片单纯的黑暗,终将成为人民唾弃的废品,而为人民的的快乐而忧虑一生的人,其人生是那漫天闪烁的繁星,终是人民歌颂的圣贤。

  罗隐诗名句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  《赠妓云英》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罗隐    《筹笔驿》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一作《魏城逢故人》)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  《西施》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  《自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