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的太阳景色无限美好,只是已近黄昏,夜幕马上降临,美景行将消逝。
【出典】 晚唐 李商隐
《乐游原》
注:
1、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2、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只是:可是,可惜。一说可解释为“就是”、“正是”。
近:快要。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不适:不悦, 不快。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3、译文1: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译文2:
临近傍晚时心中怏怏不乐,便想早个能够排遣郁闷心绪的地方。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高处,站在那里向西方日落之处望去,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所以景物似乎都涂抹上一层金色的光晕。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景象将转瞬即逝,它们一会儿就会被夜幕吞噬得干干净净,大地将被漫漫长夜的黑暗所笼罩。
译文3:
傍晚时候心里觉得烦闷,驱车来到乐游原上观赏。放眼眺望夕阳无限美好,可惜好景不长已近黄昏。
译文4: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译文5:
黄昏之际心情不好,驾车登上乐游原。夕阳景色无限美好,正是太阳就要落山之时。
4、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亲叫李嗣
。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5、《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唐诗鉴赏辞典》:周汝昌:玉谿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谿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6、黄昏,一个伤感而又美丽的词,正是因为这样夕阳才变得如此动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很美很美的句子,带着一点点伤感。带着一点点对末来的幻想,
还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在夏天与秋天里一个人静静地去高处看夕阳,不知为何,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一丝丝的伤感,一丝丝的甜蜜,对人生的一点点感悟。很多时候看着看着,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不知为何,也控制不住,或许,人就是这样。触动了心灵的深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
曾经多少次幻想过,在以后能有一所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房子,把我的书房设在一个向西的窗台的房间里,一张书台,一台电脑,一个书架,一支笔,一盘植物,一个小小的鱼缸,简简单单,每天可以在这个书房里安安静静地读上几篇文章,听着一些温馨而带着一点点伤感的音乐,看着远处慢慢西下的夕阳,被夕阳映红而变幻的彩霞,任思绪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一直到永远永远。。。。。。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它追寻光明,不知道为何,我不喜欢白天,或许,我是一个孤独的人,不喜欢白天的热闹,不喜欢城市的喧哗,更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那种善变的面,
或许,只有黑夜才能包容一切,才能令浮燥的心冷静下来,做回真实的自己,
可能我真的是一个夜猫,喜欢在夜里学习、看书。或许,与工作有关,也或许是因为宁静的夜晚,思维格外
的活跃,带给我许许多多的灵感。有很多的问题,在晚上可以很容易就找到了解决方法或是思路。
有些事,随着人的渐渐长大,可能会慢慢地变得模糊,有些事,却会随着人的长大而变得越来越清晰,感觉依旧,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变淡,或许,是因为越长大越孤单,越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渐渐地学会了去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有谁能明白,或许,只能大笔一挥,把所有的开心的与不开心的全部记录下来,游走于文字间,把所有的情感全部都发泄出来。。。。。。。
彩霞的美丽,因为有夕阳的伴随,如果没有正午的烈日又哪来充满梦幻色彩的黄昏呢,人的一生也不过如此,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有为的时候不放手去拼博那来幸福的晚年呢。虽然,人生路上不可能一路顺风顺水,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意思,不经历过,怎样知道那是对与错呢。。。。
7、小时候我喜欢黄昏时的夕阳,只觉夕阳的美,橙色的光芒,微微的。照耀在我的脸上,暖暖的。在儿时放学回家的路上,总赶得上欣赏几眼,那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迎着夕阳的暖色残芒,奔走在回家的路上,偶尔会追着夕阳跑,赶在它下山之前回到家里,可惜没有一次跑赢夕阳的消逝,夕阳总在我还没回到家之前,就消失不见。
我还记得那条回家的路,从家的这边一直延伸到学校的那头,这条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多么漫长的路,在我现在的眼里变得好短好短。。。短到可以浓缩成极小印记的投射在我的眼眸。记忆就回到从前,那追着夕阳奔跑的少年,就在这条路上欢快地奔跑着,肆无忌惮的年纪,无暇,纯粹。。。
随着成长,慢慢地发现黄昏里的夕阳,除了夕阳的美之外,还有的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限伤感。那无限放大的橘色光斑,充实着我的瞳孔,那股忧伤的惆怅感就在那一刻,悄然而生。黄昏再美,终会天黑,夕阳的命运不过如此,在醉人的黄昏里,那晚霞映衬下的夕阳,无论多么辉煌繁华,都会被黑夜吞噬,只留下对它的留恋和惋惜。
现在,我还是由衷地喜欢夕阳,在寂静的地方一个人,倚在白色的围墙边看着西边下山的落日,在那一刻,退却了一天的喧闹与繁华,在华灯还没有点亮之前,只有那么一瞬间,摘掉虚伪的面具,面对真实的自己。觉得一切都那么美丽,什么都不想,只想静静的坐在台阶上目送夕阳消失不见,然后忘记了所有的彷徨与失落。
清晨与夕阳一样美丽,却永远不会带给人相同的感受,清晨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而夕阳带给人的是惆怅与感伤。
在夕阳之前,我们迈出健步去追逐金灿灿的阳光,当晚霞隐去她在天空中的最后风景时,我们又要披起皎洁的月光,奔向自己的下一个终点,迎接清晨。
春风料峭,一转眼,四月到了尽头,一斜斜咋暖轻寒的夕阳,慢慢的糅入心髓。无数个黄昏,行走在夕阳之下,感受着四季的轮回,感受时间从脚下流逝的无奈,不管你的脚步是轻快的亦或者沉重,踏下就是一生。人生很短也很长,行走在青春的迷茫之中,一步一步的向前,无需多想,只要你往前移动路就会在你的脚下慢慢铺开。正如四季轮回,冬往前走必然是春,春往前走必然是夏,人一生的轨迹都已确定。
人生忙忙碌碌终于还是如夕阳一样,走到最后时发现人生原来很美好,只是离黄昏很近。被风吹散的云彩,到处挥洒艳丽的色彩,想要留下什么,却终于只剩下一片黑色。
又是一日,太阳走了。天边的云彩被染成金色、红色、橙色……暮色迷人,只是即将被黑夜吞噬,美丽终将跟随万籁沉寂,淡淡的凉风吹过。。。
在醉人的黄昏里,望着天空的那一抹暖色残阳,由衷的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日落西山,夕阳如花一样的美,虽说我们错过了花期,夕阳正红正浓,那是爱的甜蜜。“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在人生的旅途中,享受了夕阳亮丽的风景,迟来的爱那才永恒!
夕阳西下,余晖绚丽多彩,火红的天空仿佛要夺取人的魂魄,然而在此逢魔时刻,霞光倾洒大地的是你我绵绵的爱意,何须惧怕,彼此搀扶,不停前行,走不尽的才是这条爱情路。
暮鼓敲响,夕阳再不孤独也不忧郁,因你我作陪,彼此抚慰,走过那山山水水,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们再没有了遗忘,不去想谁会忘记谁,记起得——让幸福相陪!轻吻夕阳走过余生,我们开心快乐,星星会为我们唱歌!
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少次的回眸,却依然那么让人沉醉。美好的风景仿佛定格在那一刻,一瞬间仿佛经历了个世纪那么漫长,任无限霞光布满整个天际。天上的夕阳,地上的人。
何时才能再去享受这一刻,也许以后不一定能有这样的心情去欣赏同样的风景。
独自站在某一高处,家乡的风景一览无余,有庄稼,有树木,也有小河。还有芦苇荡。总会看见三三两两的野鸭的叫声。显得惬意无比。也许受到周围的风景的感染。就随意的找一斜地,躺了下来。无尽的睡意如潮水般涌来。慵懒的眯着眼睛看看天边的夕阳,暗淡的日光透过自己的眼睫毛,略显刺眼。更让人昏昏欲睡。用手随意的遮挡着,慢慢睁开眼才发现,金黄色的夕阳洒在自己的村庄,不仅田野、树林,还是远处人家,都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格外的庄严神圣,那一刻,相信了书中说的美丽的风景总会在你不经意间流淌,细心的人总会发现那些美。总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愉悦。美好的夕阳总是会随时间而消失,虽然希望美丽的风景定可在这一刻。,但无奈的我是做不到的,能做的只有回味。
多年后的我再次回到这个地方,看着同样的风景,而却有不同的感受,物是人非,那个无忧的少年经历多了,看风景总会多出一些淡淡的愁绪,而现在的我看到夕阳时,忽然有一种沧桑的意蕴,美丽的总是那么短暂,那么容易消逝。就像人生路上的伤痛一样,无法让人拒绝,充满了太多的遗憾和无奈。离愁别绪,失败接踵而至,伤痕累累却依旧。生活的苦难却不能像夕阳那样绽放一样的美丽,有时却依旧坚持。想象一下痛苦也成为自己那刻骨的回忆。依旧能像夕阳一样美丽。义无反顾的想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遗憾也是一种美,无奈也是一种美,痛苦也是一种美。不一样的人生,却依旧有着同样的精彩。
醉夕阳,以前时沉醉她的美,是她给与我的快乐,给与我一个迷人而又惬意的傍晚。而如今沉醉她的美。是她给与我的遗憾,给与我一个痛苦而又精彩的人生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思是夕阳虽好,但时间短暂,难免有些伤感和无奈。
此时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滚滚的黄尘,摇曳的芦苇,颠簸行进的马车,车夫及车夫高高举起的马鞭,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了一幅光影斑驳的完美剪影。音乐声起,韩磊那带有磁性和穿透力的歌声“看夕阳,落下去,又回来,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此情此景能勾起了你一连串的联想,比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等等,但你肯定不会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或者“齐声唤,前边捉了张辉瓒”等等上联想。当然“情景、情景”,触景则生情,生情则有景,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也!
我喜欢夕阳,夕阳是彩色的,夕阳也是多梦的。当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幻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你看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一会儿是怪石嶙峋,一会是牛羊成群,一会又是棉浪滚滚,一会儿是高楼大厦,一会儿是万马奔腾,仿佛是人间万象的浓缩,像什么全凭你的感觉,传说中的“九马画山”你真能看出九匹马来?
在飞机上看夕阳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当飞机穿越云层,像一只大鸟趴在云层上,太阳依然是那么的耀眼,红红的甚至有些晃眼睛。云层叠起的形状和地面差不多,有起伏纵横的山峦,也有蜿蜒曲折的沟壑,有云蒸霞蔚烟雾缭绕的山腰,飞机似乎是静止的,云层也是静止的,只听见飞机马达的轰鸣声,从甲地到乙地感觉就是在天上趴了一会儿,天上才一日,地下已千年。天上人间有什么差别?七仙女应该最有发言权,因为她在两种不同的国度生活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完全是一幅人间景象嘛。
夕阳它还是一种力量的蓄积。“沉舟侧傍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好美好高尚的情怀,这些都是对夕阳的赞颂,昭示着一种力量的蓄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有失必有得。世界就这样,无绝对的好,也无绝对的不好,好或不好它既是轮回的起点,同时也是轮回的终点,起点即终点,终点也即起点,没有结束只有开始。
夕阳西下,东方的红日正准备喷薄而出,夕阳和红日只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就像水和冰。
11、黄昏仍然要走的。李商隐的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不正慨叹黄昏的不能久留吗?它也真地不能久留,一瞬眼,这黄昏,像一个轻梦,只在人们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
走了,真地走了。现在再让我问:黄昏走到哪里去了呢?这我不比知道它从哪里来的更清楚。我也不能抓住黄昏的尾巴,问它到底。但是,推想起来,从北方来的应该到南方去的罢。谁说不是到南方去的呢?我看到它怎样走的了。--漫过了南墙;漫过了南边那座小山,那片树林;漫过了美丽的南国。一直到辽旷的非洲。
然而,在这里,黄昏仍然要走的。再走到哪里去呢?这却真地没人知道了。--随了淡白的疏稀的冷月的清光爬上暗沉沉的天空里去么?随了瞅着眼的小星爬上了天河么?压在蝙蝠的翅膀上钻进了屋檐么?随了西天的晕红消溶在远山的后面么?这又有谁能明白地知道呢?我们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丝微
,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走了。--现在,现在我再有什么可问呢?等候明天么?明天来了,又明天,又明天。当人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又仿佛有什么东西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又渴望着梦的来临。把门关上了。关在内外的仍然是黄昏,当他们再伸头出来找的时候,黄昏早已走了。从北冰洋跑了来,一过路,到非洲森林里去了。再到,再到哪里,谁知道呢?然而,夜来了:漫漫的漆黑的夜,闪着星光和月光的夜,浮动着暗香的夜……只是夜,长长的夜,夜永远也不完,黄昏呢?--黄昏永远不存在在人们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季羡林《黄昏》)
12、那一刻,大厦露出了他那直直方方,无比单调的背影;那一刻,植物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光泽;那一刻,街头收拢了一天的喧嚣;那一刻,楼下小区闲聊的大叔大妈们各自回家了;那一刻,小宝宝们哭闹着要找妈妈;那一刻,大地陷入了沉寂,人们放松了身心……
那一刻,就是夕阳西下。
滚滚的江水正汹涌地泛着大浪与落日的逆流。划着道道波河的江面上荡漾着落日的光辉,霞光羞涩地笼罩在山头的那边,发出无光十色的黯淡,留存在温柔里的一点静谧,也显得不动声色,霞光依然美丽动人,隔着险峻的山丘,仿佛听到有点悦耳的音乐震撼着寂静的丛林,光朦胧着夕阳的余辉,迷惑着一幅神奇的面纱,滔滔的江水追逐着落日,越近越浓,在遥远的水与天交接的地方消失了,霞光伴着温存,却还顽强地汇合在天际的某个诱人的角落,朵朵自由飘逸的云彩却还唱起欢快的睡眠曲,动荡着心底的一丝甜蜜,娇柔多情的月亮仙子早已躲进波澜不惊的云层,发出灿烂的浅笑,围绕在大山的怀抱,那是何等的徜徉……
落日里,那团燃烧着的火球正悠闲地趴在大山的肩膀上。那灿烂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火红色把我的心狠狠地揪了过去,眼前仿佛徐徐降落下了一场玫瑰花瓣雨,粉粉的稚嫩,淡淡的清香,弥漫着山峦,诱惑着夕阳,沁人心脾,令人痴醉。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悲伤越来越多,心越来越沉,头越来越痛,涨的要溢出胸腔,似乎有久违的压抑需要释怀,似乎有沉浮的心态需要调节,刹那间,感觉人生真的好疲惫,长久以来,我们是否真的是要歇息了,我们的身心,仿佛此刻的一道残阳,强忍着睡意和疲惫,稀疏着杂乱和忧伤,却还争当英雄,若干年后,当我们倦怠了一抹夕阳,迷失了方位,理理思绪,清清大脑,再回首自己当年的一方阵地,那毕竟是一段悠久的历史,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卷,很值得欣赏,耐人寻味。绕回原位,我的思绪飘飞了吗,炊烟袅袅,徐徐上升,四处飞扬,弥漫全球,我不愿意,好留恋这份美丽,眼神依然牵引着夕阳的余辉,甚至不肯眨一下眼,唯恐疏漏了它瞬间的燃烧。
低空,团团白云被夕阳的火焰沾染了,玷污了,修饰了,武装了,暗红色的,在浅薄的云层由内到外逐渐稀薄,好似钢琴键很优雅地循序有高音降落到低音,找不出丝毫的不协调。那层次不齐的云朵好像一匹飘荡在粉色天空的柔软的东方丝绸,质感柔美的让你舒心,好像袈裟一样披在肩上,闭目养神,独坐大海的边缘,欣赏浩瀚的海寂,领悟大海宽广,博大的胸怀,静听海风的吹箫,遥望海鸥的翩翩起舞,那是一种释然的感觉,那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守候,然后,静静地聆听,默默地等待,芳龄年华,你曾经给我的那个许诺和永垂不朽的纷纷誓言,刹那间,双眼流漏出一种滚烫的液体,还伴着淡淡的咸味,湿润了粉红的脸颊,勾起了淡淡的忧伤,那时候情绪低落,思维消沉,内心仿徨,想面对大海呐喊,狂笑,可又真的不想失态,毕竟尊严好重要,于是,继续观望夕阳西下的美丽,那种云际的勾勒,飘飞,又好像暖暖春风中飘扬的一丛火色的奇异芦苇,又好比古代女子闺房中那悬挂着对爱情的憧憬的珠帘,丝丝的美丽,楚楚的动人,惋惜着,怜悯着,迷惑着,夕阳西下几时回,可惜黄昏不留名……
落日渐渐失去了光泽,越来越沉,那片曾经通红的云朵消瘦了几许,那曾经让我迷醉的红晕也被逐渐清晰的淡蓝所取代。山的轮廓又开始沉默,渐渐远行千里,万里,唯独剩下一抹淡蓝,仿佛温柔女子怀揣着的一丝含羞和阡陌,丝毫动荡不了的一份情怀,独守那种傲慢,坚守那份虔诚。
眼前闪着几点微弱的亮光。在大山的后面,仿佛一道微弱的彩虹艰难地跨越时空隧道,落日,是你在挣扎吗?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美的事物总有它生命历程的终点站。美人再美也会迟暮,时光再长也会流逝,鲜花再美也会凋谢,树叶在绿也会泛黄,这是一种推敲和逻辑,然而掌握在你手中的也只有短暂的一小部分。停留在你芳菲记忆的或许只是一个瞬间。落日似乎读懂了“现实”这个词,无奈地转身,留下了说不出的隐隐作痛--战败了。
巍峨的高山恢复了沉寂,恐怖的森林签收着夜幕的降临,歌喉轻扬的麻雀,百灵鸟,早已速归到了休憩的港湾,或许还在摆弄明日的扫,啦,西,刀,天际弥漫起一件墨黑般的外套,顿然徐徐展开一片夜幕的帐幔,隐身于水与天所相连的地方,只有万家灯火在闪耀,在舞蹈。玫瑰花凋落了……
但是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西边降落,犹如希望一样,虽然会被现实给击破了,仍然可以再次建立。
转身,等待明天的落日。可我久久不肯离去,是因迷惑夕阳……和逻辑,然而掌握在你手中的也只有短暂的一小部分。停留在你芳菲记忆的或许只是一个瞬间。落日似乎读懂了“现实”这个词,无奈。
13、夏风凉凉的拂面一掠而过,带走昨日的忧伤,留下今时的欢乐,远方的天边被初升的太阳映的分外迷人,独自坐在翠翠的竹林海洋,一缕香茗、一壶好酒、一畔青莲,坐看云涌,笑对沧海,乐享自然,生活随性而为,放飞红尘中早已疲惫的心,让它得到圣灵的洗涤,翱翔于自由天地。
白鹭从广袤的蓝天点过,崇山峻岭间碧溪潺潺向东,夏的炎热在这里消失的不剩一丝痕迹,只是听到百鸟和鸣,看到百花齐放,闻到百草清新,泥土的芬芳让人有种回归天性的美好,快乐的蝴蝶精灵来回穿梭于林间,美得耀眼。
夕阳西下,黄昏的晕环让大地生辉,照得乾坤星转,映的日月幻化,不喜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为它只会带来无限的惆怅,热爱它的壮丽、豪迈,虽近西下却尤美的不失气势,秀的心醉。
月光无限,银辉洒落一地,百幕静寂,疲惫的白天在夜的怀抱舒适熟睡,寒风阵阵,洗不掉心灵的悲伤,希望明天会更好。
14、秋日,绿更浓,因怕岁月蹉跎,将最苍翠、最浓厚的生机都展现出来;秋日,红更烈,因怕秋风扫过,将最火热、最灿烂的情怀都透露出来;秋日,黄更闪耀,因怕日出日落,将最温暖、最诚挚的情谊都表达出来。秋总是给人带着些“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感觉,因此秋在文人的笔下多了几分缠绵悱恻、多了几分离愁别绪、多了几分缅怀与思念,带着强烈的、浓厚的韵味不断撞击人情感的底线。
然闲暇读好友小文,却言“把自己栽进阳光里”,她说:“秋天的阳光是最美也是最调皮的。看!他把自己藏在屋顶上、池塘边、大树上;听!他偷偷又悄悄的挪移,简直摸不着他的踪迹;闻!衣服里、被褥里、空气里都有他的味道。这样清爽的阳光,怎能不叫人喜欢?这个周末,一定要出去走走,把自己栽进阳光里!”
突然间,面对秋,却不知道该怎样理解了,我又想到秋的天空,他如此高远、如此清澈;秋的风,他携着丰收、携着喜悦;秋的雨,却纠缠着离别、诉说着忧思……恍惚中,自己便走进秋日里,一会秋阳漫天、秋风送爽,一会凄风苦雨、愁绪缠绵……不知纠缠在自己的思绪中多久,有些倦了,便昏沉沉欲睡,却被一阵鞭炮惊醒。满眼的红,欢笑声、吵闹声混杂在一起,于他们而言,一生良缘,甜甜蜜蜜;于我而言,惊醒好梦,总是有些气恼。
我不由得笑了,秋就在那里,又何苦带着眼镜去苦苦探寻?尽情的享受秋日的阳光,把自己栽进阳光里……
15、夕阳西下,湖面又开始热闹,鱼船纷纷驶向湖中,开始夜晚的捕捞生活,留下水的棱角在红色的夕阳下,闪闪发光,只看见这里的日出,不看日落就不算一个完整的过客,天边的红日,带着人间一天的故事渐渐落下,像初升那样离开的瞬间也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火红映照着整个湖面,壮观极了,岸边的家园,树木,坐在门前编制鱼网的渔民,小孩子水中的玩耍,采荷的小船,把落日下的湖繁华起来,也把生活质朴的一面渐渐带来,这里是祥和的,安静的不容外界打搅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才明白是对日落的赞美,不是对即将流失的感慨,而是对它向往的开端,只有在近黄昏它的智慧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突然懂得看黄昏的夕阳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让我们对即将离开洪湖这个地方的感觉庄重起来。
1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黄昏不一定会出现夕阳,而夕阳绝对出现在黄昏,有夕阳的黄昏,使黄昏呈现一幅透明、半透明的画。
如果黄昏缺少夕阳的相知相爱,它的天空是阴郁的色彩,是苦涩和惆怅;如果夕阳缺少黄昏的衬托,它的世界无法展示光亮,空彷徨。望不尽黄昏时夕阳的感伤,散落的往事像夕阳的光芒万丈。黄昏被夕阳一次次化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季节,绘出了人们最浪漫的向往。
黄昏中的夕阳,像我在佛前点燃的一柱香,心静时的苦苦惆怅,将一个个梦境,爱的心痛,继续燃放。升腾的烟雾,像朵朵玫瑰乱坠时的花影,一种感伤从心底抽出,拉长,直到光束无法触摸的地方。
黄昏为夕阳短暂抚琴,让夕阳圆梦在它的身旁,虽然黄昏读懂了夕阳,让夕阳为自己舞红妆,让一种美丽的惆怅,渲染在天际,每个人都能欣赏到的地方,让人们感悟、感知,一起分享,这美丽的短暂时光。
夕阳的谢幕,让黄昏触摸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伤,这痛,隐藏在黑色的世界。或许,夕阳永远不明白,为什么黄昏,留给自己独舞的时间,是如此短暂和缠绵。夕阳,用足尖为黄昏舞蹈,那热烈奔放的激情,在足尖下,留下一路红色的足痕,此时,夕阳忘记了足尖的痛,只有妩媚的舞蹈,在夕阳的脸庞绽放,它要在黄昏,暗去之前,让黄昏还有许多美丽的期盼,期盼它们,下一次的相见。
黄昏,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总是用一种缄默,默默相盼、默默承担、默默陪伴,欣赏夕阳为它舞动的琴弦,感受在它心中静静流淌的眷恋。夕阳,多想看一眼黄昏的脸,记住瞬间黄昏的笑靥,所以,夕阳为黄昏,用自己的生命,跳着、唱着、快乐着,为黄昏赶走,天空阴霾的色彩。当黄昏,展露笑靥时,天边出现变幻莫测的光环,照耀人间。夕阳,哭了,流着泪继续舞蹈,它舞啊舞啊,根本无视夜幕的存在!仿佛,这个世界,只有它和黄昏,构成的世界。
世界,静默了,为这美丽而耀眼的娇艳,震撼心田。夕阳,在黄昏的怀中,继续舞蹈,愿为黄昏,失去美丽容颜。黄昏,为夕阳,在暮色中,殉葬,千古流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