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019-06-16 08:53:39)
标签:
范成大忙杂谈 |
分类: 宋诗名句 |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使金途中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他们的民族感情。爱国情感激昂悲壮。其《催租行》、《后催租行》、《缫丝行》、《劳畲耕》等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表现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这类诗在南宋末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前期作品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的说法。如其中《夏日》一首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亲切、淳朴,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也写了一些应酬唱和、山川行旅、叹老嗟悲以至讲论佛典禅里之作。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说:“(范成大诗)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生平详见《宋史》卷三八六。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范成大的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其代表作,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他同时还是著名的词作家,或许还可说是一位地理学家。有《石湖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揽辔录》、《骖鹭录》、《吴船录》、《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儿时家在乡村,左邻右舍多为农家,朝夕与农家子弟为伴。一句“也傍桑阴学种瓜”倒让我想起那“捕鱼捉蟹少年时”——与小伙伴们干过的钓泥鳅、捕黄鳝、捕鱼那些事。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难道不是对新生的颂扬,孩子的呓呀学语,难道不是大人听不懂的处女作。青年男女的眉目传情,少女的娇羞,难道不是隐藏在心底的情诗。老年人对往年回忆的絮语,难道不就是叙事的长篇?奶奶在孩子睡前念叨的旧时的儿歌,不也是从历史的长河中传来的千古绝唱吗?那“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不也是一幅绝美的诗配画?
当我们因生活的劳累而烦闷之时,当我们为生计而烦恼之时,当我们因病痛而烦躁之时,只要我们走出家门,一股股清新的、来自自然的氤蕴诗气就会扑面而来。
初春枝条那点点嫩芽,是春的诗句;那渐渐泛绿的杨柳,是阳春的诗行;那探暖的早鸭、报春的迎春、芳草之下破土而出的小草、那出泥不染的春荷的尖尖碧角,是诗集的酝酿;那出墙的红杏、映红人面的桃花、那悬挂枝头的花蕾,不就是自然界的诗稿吗?那返青的冬麦、滟滟碧波不也是诗的沃野与流动的诗行吗?
夏来,那遍地的翠绿,那莺歌燕舞,那鸟唱蝉鸣,那电闪雷鸣,那奔流的江河,那狂风骤雨,难道不是雄浑的诗魂?绿荫下,古井旁,村妇的嘻戏与家长里短的诉说,难道不是生活中诗意的深淀?
当金风乍起,那累累硕果,那遍山的红叶,丰稔的五谷,肥硕的鱼虾,不是劳作的颂诗吗?那如洗的夜空,高悬的明月,秋蛩的吟唱,飘零的黄叶,不都是令人涕泗交流的送别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不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吗?
当冰雪覆盖,那盛绽的红梅,觅食的鸟雀,狂舞的银蛇,原驰的腊象,不是天成的诗句?老翁的墙隅话旧,离女的倚门盼归,难道不是世间真情的凝结?“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怎如满炉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不也是对生活的感悟与感叹吗?
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总是五味俱全的。但从来也没有缺少诗意。诗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古往今来,一切的诗,都产生在我们的紫米油盐中,产生在乡村僻壤中,产生在自然万物中。那豪华的大楼,坚硬的地面,飞奔的汽车是长不出美妙的诗句来的。诗是人的灵魂的亮光,是生活的积淀,是人生的醒悟。生活是诗的不竭的源泉。诗是美的化身,美的写照。如果我们有了诗一样的心情,人人都可成为诗人,而生活一旦有了诗的相伴,便永远也不会寂寞。请撂下生活的重负,去寻找如诗的生活吧!
亲爱的朋友,虽然我们素昧平生,偶然只是在网络上“见见面”,我也想在这里问你一声:“最近你忙吗?”
在闲谈今天这个话题前不妨先说说昨天。随便翻翻历史,你会发现我们老祖宗也是很忙的,忙啥我没时间细说,但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过去最忙的人莫过于贫苦百姓了。你看他们:“昼出耘田夜绩麻,乡村庄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人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重新上湿到胛。”随便百度一下,有关描写百姓忙的诗句不胜列举。他们虽然一直很忙,在没有人身自由或及不占有生活资料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却是最清苦的。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基本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了,忙的成果归劳动者所有了,这确实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但在资源匮乏、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以及金钱、个人利益至上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同行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等不免产生激烈的竞争,其直接的结果是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间接带来的是人们生活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了,一言蔽之,现代人总感觉到比以前更忙了。试问忙是为了什么?俗话讲“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虽然这句话在那些“高尚”人的眼里被认为是没理想,苟且偷生的生活方式。但对付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是最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忙着,还不是为了衣食住行吗?不忙,你看物价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你吃啥?喝啥?穿啥?住啥?总不会等着叫天上掉馅饼吧。
国人忙的形式五花八门。有些人忙得坦然,有些人忙得充实,有些人忙得委屈;有些人忙是为了显现自己的存在,有些人忙是为了不让别人闲着;有些人忙于整人,有些人忙于算计人;有些人忙于穿着妆扮,有些人忙于脱和露。有些人忙着辟谣,有些人还忙着如何制造出什么花边新闻呢。上面提到的多是些敏感话题,我这里就不举具格式子了。
其实忙是相对的。你看农忙时期的老百姓,再看看工作在流水线上的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确忙,由于农民错过播种或收割的节气,一年下来会颗粒无收的,工人想偷懒现代化的机器不允许。还有,有些人赶完这个场子赶另一场,剪完这个彩后剪另一处的彩,搓麻搓到天亮,摇骰子摇着遗忘夜昼;有些人上班后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他们还口口声声说忙,其实真的忙吗?
有时你忙了,他(她)却闲了。前些天请一个朋友吃饭,本来是提前约好的,但到约定的时间打了多次电话给她,没接。心想可能她在忙吧?她忙了,我其时就闲下来了。很无聊,一个人陪着手机玩起来,写了个上面的短消息发出去:
“亲爱的,你为什么那么忙?你看那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为什么不出去感受一下它的暖和和明亮?难道它曾经给你的皮肤和眼睛带来创伤?//亲爱的,你真那么忙吗?你看那五色斑斓的朝霞,是不是很像盛开的玫瑰花,难道你还拒绝恋人对你的邀请吗?//亲爱的,你不还再忙吧,你看那天上的繁星,眼睛在不停地一眨一眨,它不会向别人讲述你连饭都顾不上吃的笑话?哈哈,亲爱的,孙悟空的瞌睡虫找你啦,难道这是你一天乃至一生的生活吗?”
两小时后得到的回复:“真不好意思,今天我确实很忙。改天我请你。”
谁知道,改天我就闲吗?这不,话题“聊”到这里,我的手机响了,朋友问我:“你吃了吗?如果没事赶紧到歌厅来。”明知去后就是喝酒、唱歌、跳舞,还能有啥事。但我还是不假思索地应了一声:“你们先唱吧,我有个小事忙完后就来。”朋友以前已经约我好几次了,前几次确实因有事没去成,今天我总不会因我在“闲话聊忙”这个无聊话题而拒绝朋友的好意吧,如果次次拒绝,朋友不会又有什么想法吧。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后一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