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二)

标签:
王观江南春宋词里的春天心杂谈 |
分类: 宋词名句 |

刚刚送走杨柳依依的春天,现在又要送您(鲍浩然)走了。如果日夜兼程,到浙东还能追赶上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千万不要辜负那大好时光,一定要把春天留住。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于次日将其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为民至老。

在你的身边,在溪旁,在地边,偶然发现几粒细碎的小白花,那便是春之信号了。
寒气依然袭人,流水依然无声的冷,却有了这细细碎碎微不足道的春天的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诗人在久远的宋朝就已曾经看见溪边这白花了。
春之端倪,竟绽放在这小小的荠菜花上,你或许会怀疑,或许会认定古人那诗词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但只要你留意观察,当那小白花绽开之后,随之而来的不就是那漾漾然无边的草色?
实际上,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寒冬依然漫长。然而,春天正在一步步走近,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只是很难看到它在加快步子罢了。
江南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大地像刚睡醒的样子,舒展着僵硬的身躯。南风多起来了,河水涨起来了,太阳暖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摇晃着一个个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柳树如美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桃花在枝头上笑靥迎人,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那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眨巴着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的针,密密地斜织着。有时,春雨更像是团团飘荡的雾,又像是片片低流的云。雾罩处,云过处,地湿了,草长了,花开了……
我喜欢在南湖烟雨楼的雕花木窗旁遥望春雨。和风吹着密密的细雨,细雨凝成团团的烟岚,好似水乡人家窗前挂上的纱帘,使窗外的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而堤上那些在雨中萌发的柳叶,盛开的桃花,轻轻吻着河岸的碧波,还有对岸那些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小楼、老屋,以及撑着各色雨伞的来往行人,都仿佛被雨水溶化了,缤纷的色彩于无处不在的雨气中浸润、渲染,渗化为一块块相互交织的光晕和色斑。湖面上几艘游船拨开迷蒙的雨帘,剪开绿绸样的河水,慢悠悠地从眼前驶过,渐渐地消失在烟岚之中。这时,你自然会想起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是美好的。春天有春燕的呢喃春莺的传情;春天有杜鹃的描红翠鸟的鸣声。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篇;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起始。拥有春天,就拥有一份清明;拥有春天,就拥有一份温馨。所以,过了年我就开始思慕春天了。我想,这种思春的心情,是任何人都会产生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大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对春的认识,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最早,还在儿童时代,光盼望过春节,对春的概念很淡漠。因为春节就是过年,过年有鱼肉吃,有新衣穿,还有压岁钱可拿。到了稍大以后,对春有了新的了解,感觉最深的,是她的气温。那时缺衣少穿,冬天感到特冷,“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春天一到,天就渐渐暖和了。再大一点,除了她的温暖以外,还感觉到她带来的那股馨香。在天空中,在大地上,在哪里都能闻到春姑娘的气息。再后来,就觉得人们如此热烈地欢迎春,总有它深刻的含义。除了春是一年之首,大家都巴望有个良好的开端外,恐怕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经历了冰封雪冻的严寒之后,对温暖,对绿色,对灿烂的阳光,对缤纷世界的无限期望。所以,我喜欢思春的那种心境。思春,并不是文人墨客的单相思长相思;思春,也并非才子佳人的见花落泪见月伤情。思春,是一种感情的复苏,也是一种精神的复苏。思春,是对春天的一种表白,一种情结,一种记挂;思春,是对春天的一种信念,一种憧憬,一种向往。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一生之计呢?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怪不得有位文人一再提醒人们:“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有一次,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谈到江南的气候时,师姐说:“等到春天的时候,你看吧,一根草上顶着一朵小花!好看的不得了。”一句话逗乐了在场所有的人。“一根草上顶着一朵小花!”多么形象而又生动的比喻,将这江南的春天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绵延不断的春景中,徜徉于春光烂漫的百花丛里。而那同我怀着一样希冀的师姐,也同春天一般的可爱。
10、春天,多么美好的字眼。
告别萧索单调的冬季,风情万种的春天就会如期而至。在这深情的期待里,盼着她的草长莺飞,绿柳拂堤;盼着她的碧树琼花,绿波涟漪;盼着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着她的春色满园,春光潋滟。
如今,春天就在眼前,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可是春天,是我能够读懂的吗?
春,有着水般情怀?“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惊蛰到了,春雷一响,绵绵细雨,在和风中斜斜飘洒。“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使寂静的夜间,也忘不了润泽万物。天为酥手,物为琴键,恰如佳人在轻柔抚弄。于是,“草与水同色”,山朗润了,水也涨了,褪了萧索枯槁,绿了紫陌红尘。
也有着如花般的容颜?“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这个季节,“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梨花淡白柳深青”,“闹媒蜂,纷使蝶,菜花繁”,万紫千红中,最是那“一枝红杏出墙头”的惊喜和“到处十枝五枝花”的赏心悦目。
春属乡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破壳而出的小鸭,忙着跑向水里,春天的水,暖暖的,嬉与其中,欢欣无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回来了,穿梭着撷泥搭窝,呢喃着新春里的心情,希冀着春天里的繁华。
也属闺阁?“芳树无人花自落”,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任青春飘零,孤寂满怀。“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恰似美人别后的相思,追逐着她的芳踪和履迹,一路而去,难以割舍。“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波”,满怀幽怨,伤春感春,无法释怀。
春是伤怀的?“花褪残红青杏小,多情总被无情恼,”满枝艳丽的海棠,怎又舍得一夜之间变得绿肥红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虽然明媚,终是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个中情怀,谁来释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光易逝,人生苦短,终是挽留不住。
还是情意切切?“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似在月光如水的夜里,独对绣帘而作的清幽美梦,又似扬州路上,十里春风,一片柔情,满怀浪漫……
春,是一介凡夫的我所能读懂的吗?千古文人骚客在吟诵她的可爱可怜可叹与可惜,可是谁又能一语道破她的天机?
等满眼翡绿,春便悄然而去。只想在春天里,“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留住春的芬芳,慰聊此片心意。
这天早晨,蓦然发现了架上月季绽开深红的花苞,竟有说不出的欢愉!那年冬天,我从街上买回了这盆月季,绿叶葱茏,几朵花蕾,至今仍不减迎春的姿态。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雨潇潇时,总带来莫名的快活,因为春雨,毕竟驱除了冬的寂寞。雨后大地返春,万物苏醒,使我们想起了春日里嬉戏热闹,三二伙伴,童趣盎然,或到田埂边摘蒲公英,或到田里摸田螺……这时候,叮咚的檐前雨滴,仿佛是童年心灵上的欢鸣。
春雨如酒,唐朝诗人韦庄甚至在南方避乱时,面对秀丽的江南春色,写下了自己的生活实感:“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其情景该是十分令人沉醉了。
绵绵的春雨,在人们眼里,化作丝丝缕缕的向往,萌发起深情的畅想。春天是美好的象征。难怪北宋时王观要发出这样的呼唤:“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春是一首隽永的诗,是一支委婉的歌,是一帧立体的画。疏疏雨帘,编织潮汐般的情景,当我走进故乡的春雨里,目光如轻捷的飞燕穿过斜风细雨,一种美好的情致从心底里滚滚涌起。这儿有几株高大的柏树,我曾经爬在上面捣过鸟窝,尖硬的柏树枝划破过我的手脚;那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我们曾光着屁股在水里学游泳……一切成了远逝的梦!沿着平坦的水泥马路,两边高楼鳞次栉比,玻璃橱中花团锦簇,咖啡馆里飘出流行音乐。还有那条狭窄的田埂小路呢?那座古老的石板小桥呢?以及那个曾经挎着蓝色小书包走起路来喜欢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呢?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一路吮吸着浓厚的乡情,任一腔童趣在路面上徜徉……故乡的变化给了我多深的慰藉啊!
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故乡在风雨中一步步挺过来,并一步步前进。如今张开双臂正在迎接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钟一凡)

春,款步迎我而来。隐隐约约看到她的仙姿妙影,一如往年。走得再近些,便能看清她在笑着与你招呼,恰似小别情人,情深意浓。那笑里却似在说,我来了,你眼神何故这般的凝重,象是看一副沉睡不醒的梦容,快把你的新房收拾好,让我入住。“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春在近前,恰好相逢。
何须刻意的理由与规定的契约,何须用心的召唤与细心的收藏,何须精心竭力去准备迎接仪式与架构长篇贺辞。春,总归是会在这个时候来与你约会。她会当着你的面,揭去你手掩的一段属于你自己的相依时光,轻易的就如同翻过一页纸张,迅捷的不让我看清那只伸过来翻转光阴的手。她又似乎很不乐意你与除她之外的光阴产生恋情。
还有几天几个时辰乃至更短的时距,春就走到近前。她应该会翻看你古老的心事,惊诧于去年与之作别后你经历的沧桑。她问,这都是什么呀?我来了,不许你留着这些破烂。我这里的宝贝够你收藏的。之后,她会将她背着的那只精致的背篓放在你的面前,篓里装下这个世上所有的新鲜愿望与梦想,春会让你挑选,每年都是这样的程式。想说,春,你来了,你可知于你之前的光阴在我的岁月里已不再生动,不再喘息。你来了,你可细看我尘霜乍起的面容,不似往昔。你来了,你会在我的生命里驻足多久?在这迎来送往中,你不变,可我却是千变。
忙不迭收拾着心情,匆促地修饰表情,总得给春一个应和的姿态。可是思想犹疑,动作迟缓,没有跟上节奏,心绪未经整叠,乱糟糟地堆在一起。慌乱的神情引得春一阵嘻笑。
年夜饭已经准备就绪,爆竹已经准备好,千缕万丝的心情也终于才理出一个头来,就静等着那一刻春跨进门槛,就静等着那一声凌空的礼炮霹雳巨鸣,就等着春一个箭步地把这最后的冬春间的距离给飞跨过去。
即将,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江游春路。即将,四顾富丽春色,眼见寻香脚步踏来步去。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香草在脚下,春风在脸上,微笑在周遭。不会有人看到,我站在春前和煦的阳光里内心的肃穆。也许我也会露着笑,笑的同样灿烂如花。又有谁知我唇齿间默念:暖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我独不能在这春光里放任心情快活地自由地游来荡去,我独不能把这个恣蔓于春色里的小情小趣收拾一点,温存心间。我的心正倚在墙角,看身外的世象。
凝眉冷眸,还带着冬的未消的寒绪。对于文字的那点奢好,影响着思想的单纯,无端地在心里豢养着愁伤的字眼。看作是理性的思索,看作是多愁善感的性情。总是归结到一声嗟叹。
春潮带雨,风景不殊,相思烟水,长是人千里。在网络这个世界里,让我结识了身在北方城市中的你。在文字的烟波世界里,我们一起捡拾过几多人生精炼的感悟与时光消磨的感慨。文字,陈述着你与我的心情,文字,承载着你与我友情,文字,呈送着你与我的真情。只是天各一方,你在那端,而我在这端,没有一条可供想念的源水。
我问,春天就来了,你那里还下着雪吗?你说,嗯,屋外积起了厚厚的雪呢。这让我想起了唐诗中的绿螘新赔酒,红泥小火炉。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的身影可以穿越这冗长的网线,瞬间站在你的窗前。把你叫出来,就在这银装素裹的天地间,你我也效仿古人,相对而坐,在酒中沉醴浸醉,在红泥小火炉的微光里感受宽绰的温暖。用手指在雪地上写上我们的诗行,那将是何等快慰?也许这样,我可以暂时忘却这临春之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路人。你在的地方,那会是我心里的另一个故乡,我同样不问你再多,不敢无端地撩拨你的心绪。因我知道,你与我一样,畏惧这光阴的流转。相对电脑,表情沉默,我已经感知你内心里的独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此句用在这里用在你我之间不知是否合适?既然古人是为相交至深的情谊所作,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在书中捡得这样的语句,不经历人生大的变故,只能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偶然猜想墙内的动静而已。那么我此时,诸多的心事与心思在心里已经积蓄成山,隆突成峰,又算不算是经历着精神层面的一种变故?
流水无情草自春,真的是好羡慕春,容颜依旧,而凡胎俗骨的人却鬓丝浸染几多霜白。华事散,青春渐已逐香尘而去。常在夜晚的时候,心里回旋那凄婉的音符,将心底里沉睡的凄情给唤出来。在静的夜里,在黑的眼里,纷纭尘世,尽在虚幻之中。虚幻出一个神灵的微笑,一折完美的歌调,一朵宇宙的琼花。害怕夜滑过去之后,待等天明时,睁开眼睛,虚幻景象被一天一地的日光驱散,现实依旧。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若是妙龄青春,若是光阴辗转又回,我又岂会如此的枉然多愁。香如雾,红随步,我又何故默念“远路应悲春蜿晚,残宵犹得梦依稀,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春常好,梦佳期,何故小园香径独徘徊?拥衾无语,抱影无眠。何故愁苦?愁旋释,还似织,泪欲拭,又偷滴。此时再读这些前人留下来的词句,管它是意指何人何事何物何景,统统都被无理地拿来赋这个“愁”字。
一支牧童短笛声在繁花锦织的田径间脆声声响起,怎又想起“笛凄春断肠,淡月黄昏”的词。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象,都被镀上一层寒冷的灰色。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落花犹在,香屏空掩,青春知何处?
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春,迂的是我,争甚么!纵有太多的不称意之处,总不至于明朝散发弄扁舟。冷静的思索一番,逼着我如此快意的抒发,嚼出几分苦滋味。人有时需要冷静坐下来面对自己的灵魂,与灵魂做一番彻心的交谈。
青春去也,不乐如何?一番穷周腾,权当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好好好,说罢这番,愁烟已散尽。此刻,当去欣赏星海的灿烂,听到大千世界的音籁,感觉到真生命的洪流,灵魂在瞬间瞥见了澄明。甩甩头,把烦恼丢去,走出阴霾,仰起笑面,牵手这个春天。
前一篇: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后一篇: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