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二)

(2018-05-14 12:14:43)
标签:

王观

江南

宋词里的春天

杂谈

分类: 宋词名句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二)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如果来得及在春天赶到江南,可千万要和春天住在一起,好好地享受那美好的春光啊!
   【出典】 北宋  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注:

   1、 《卜算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王观,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宋仁宗朝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神宗时官至翰林学士,因所赋《清平乐》词忤怒太后而被罢职。有《冠神集》,已佚,仿存词十六首。《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眼波横: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眉峰聚:形容双眉蹙皱,状如二峰并峙。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3、译文1:
    水是眼波闪动,山是眉峰攒聚。要问行人去哪里,是去眉眼盈盈之处。 
    刚刚送春回归,又送你归去。如果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和春同住。 
    译文2: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眉相聚。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千万留住春天。
    译文3: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译文4:
    绿水像是女子那横流的秋波,青山像是那蹙额的眉峰。要问远行人到哪里去,要到那山明水秀的浙东。
    才刚把春天送走,今天又把你相送。如果到江南还赶上春天,千万同春天再住上一段,共度好光景。
    译文5:
    盈盈绿水似少女眼波流动,簇簇青山象少女攒聚的眉峰。敢问远行的人到哪里去?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地方去。
  刚刚送走杨柳依依的春天,现在又要送您(鲍浩然)走了。如果日夜兼程,到浙东还能追赶上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千万不要辜负那大好时光,一定要把春天留住。
   4、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词人。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于次日将其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为民至老。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王观的词集取名《冠柳集》,表示高出柳永之意,后失传。
    其词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构思新颖,造语佻丽,艺术上有他的特色。他的词集取名《冠柳集》,表示高出柳永之意。其词虽不能说凌驾于柳永之上,却也有所独创。如[天香]把“穷冬”写得欢腾热烈,[庆清朝慢]描绘早春物候及青年女子的踏青情态,在当时即脍炙人口。又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情思婉转而清丽,特别是上片把江南绿水青山比为女子的“眉眼盈盈”,一变以物喻人的传统方式,十分动人。王灼说:“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碧鸡漫志》卷二)有理有据的。  
    宋代有长沙书肆《百家词》本,早佚。近人刘毓盘、赵万里均有辑本。《全宋词》录词16首,断句1则。《全宋词补辑》又增补12首。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意》。  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名家点评
    “诗贵缘情。这首小词正是用它所表现的真挚感情条打动读者的心弦的。且不必问题目云云,它那从民间营养吸取来的健康情调、鲜明语言、民歌的艺术技巧引起读者的美感和共鸣,使它臻于词的上乘。”——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陈迩冬等  
    王灼评曰:“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碧鸡漫志》卷二  
    唐圭璋等说:“以眉眼盈盈之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唐宋词选注》  
    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断章云:“今日一杯愁送君,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6、用什么比喻江南呢?什么词配得上江南的薄雾波光?“杏花春雨,碧桃春草,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够了么?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是谁在殷殷地嘱咐?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又是谁在吟唱?

    “江南柳,花柳两相柔,花片落时黏酒盏,柳条低处拂人头,各自是风流。”柳是江南的腰,杨柳春风里,翠径花台,红袖满楼,软语巧笑,蝶舞莺啼,处处迷人心眼,铮铮刚骨化为绕指柔,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怎能抵挡的住这风情万种的美丽,终究沉醉在这缠绵旖旎的温柔乡里! 

    花是江南清丽的貌。竹外桃花三两枝,红杏枝头春意闹,平畴远畈万树梨花开,蓠笆墙外菜花豆花,一畦畦的紫云英绿得肥厚,迎春花垂在粉墙难收难管。风晴日暖慵无力,自有啼莺言语,唱着“桃红梨白,斜日杏花飞,孤村芳草远。”

    雨是江南的风姿。绵绵如絮语,在春潮晚来的涧雨,在家家蛙鸣的黄梅雨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看远景,模糊一片,屋舍、行人、树木、山影,影影绰绰,迷迷濛濛。雨敲打着江南特有的青瓦,一声声,叮叮咚咚,密密匝匝,那声音,疑是白居易在夜船上听的那曲琵琶还没有收场。沾衣欲湿杏花雨,到底是杏子林里落花成雨,还是雨催落了片片杏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长长的小巷里走来了一个江南女子,媚媚还湄湄,行行且行行,雨一样的轻轻,雾一样的盈盈,伸展出月下抚琴与七月采莲的素手,江南,它霎时展开如一匹水墨绸缎,铺陈似万顷荷塘。暮春时节,因为结一段美丽的尘缘,轻轻一挥手里的油纸伞,下了一场爱情的甘霖,从此江南多了一座断桥。

     很多手握一管豪笔的诗人来了,又走了,他们的长句短句掉在了江南平静的湖水里,滟滟随波千万里,然后被莺燕衔起,飞过吴山越水,江南从此伸出了触角,很长很长,一直勾到人的肺腑。也有的来了就再也不走了,湖岸的暖风一薰,醉卧紫藤下,杳不知南北。“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样的句子放在心里就是了,那七郎偏就写了出来,招来了那么多人为之竞折腰。

    在水一方的江南,烟雨迷朦的江南,杨柳依依的江南,杏花梨花桃花樱花的江南和紫燕剪春雨丝竹弄管弦的江南。沈从文说,美丽是叫人愁人的。去过江南的人说,美丽也是叫人沉溺的。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二)
  7、江南的春天,似乎是从荠菜花上走过来的。

  在你的身边,在溪旁,在地边,偶然发现几粒细碎的小白花,那便是春之信号了。 

  寒气依然袭人,流水依然无声的冷,却有了这细细碎碎微不足道的春天的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诗人在久远的宋朝就已曾经看见溪边这白花了。 

  春之端倪,竟绽放在这小小的荠菜花上,你或许会怀疑,或许会认定古人那诗词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但只要你留意观察,当那小白花绽开之后,随之而来的不就是那漾漾然无边的草色? 

  实际上,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寒冬依然漫长。然而,春天正在一步步走近,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只是很难看到它在加快步子罢了。 

  江南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大地像刚睡醒的样子,舒展着僵硬的身躯。南风多起来了,河水涨起来了,太阳暖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摇晃着一个个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柳树如美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桃花在枝头上笑靥迎人,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那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眨巴着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的针,密密地斜织着。有时,春雨更像是团团飘荡的雾,又像是片片低流的云。雾罩处,云过处,地湿了,草长了,花开了…… 

  我喜欢在南湖烟雨楼的雕花木窗旁遥望春雨。和风吹着密密的细雨,细雨凝成团团的烟岚,好似水乡人家窗前挂上的纱帘,使窗外的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而堤上那些在雨中萌发的柳叶,盛开的桃花,轻轻吻着河岸的碧波,还有对岸那些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小楼、老屋,以及撑着各色雨伞的来往行人,都仿佛被雨水溶化了,缤纷的色彩于无处不在的雨气中浸润、渲染,渗化为一块块相互交织的光晕和色斑。湖面上几艘游船拨开迷蒙的雨帘,剪开绿绸样的河水,慢悠悠地从眼前驶过,渐渐地消失在烟岚之中。这时,你自然会想起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是美好的。春天有春燕的呢喃春莺的传情;春天有杜鹃的描红翠鸟的鸣声。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篇;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起始。拥有春天,就拥有一份清明;拥有春天,就拥有一份温馨。所以,过了年我就开始思慕春天了。我想,这种思春的心情,是任何人都会产生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大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 

  其实,我对春的认识,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最早,还在儿童时代,光盼望过春节,对春的概念很淡漠。因为春节就是过年,过年有鱼肉吃,有新衣穿,还有压岁钱可拿。到了稍大以后,对春有了新的了解,感觉最深的,是她的气温。那时缺衣少穿,冬天感到特冷,“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春天一到,天就渐渐暖和了。再大一点,除了她的温暖以外,还感觉到她带来的那股馨香。在天空中,在大地上,在哪里都能闻到春姑娘的气息。再后来,就觉得人们如此热烈地欢迎春,总有它深刻的含义。除了春是一年之首,大家都巴望有个良好的开端外,恐怕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经历了冰封雪冻的严寒之后,对温暖,对绿色,对灿烂的阳光,对缤纷世界的无限期望。所以,我喜欢思春的那种心境。思春,并不是文人墨客的单相思长相思;思春,也并非才子佳人的见花落泪见月伤情。思春,是一种感情的复苏,也是一种精神的复苏。思春,是对春天的一种表白,一种情结,一种记挂;思春,是对春天的一种信念,一种憧憬,一种向往。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一生之计呢?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怪不得有位文人一再提醒人们:“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8、平生最爱宋词,常在宋词的意境中独自沉醉。时值春天,寻觅宋词里的春天,心情美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的《鹧鸪天》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将我们带到充满生机的初春的乡村。桑芽新萌、荠菜生香,春的气息弥漫乡间,令人向往。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东坡的《蝶恋花》隽永深情,回味无穷,春光短暂,令人惆怅,但是不必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希望在人间。墙内的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这便是——烦恼皆因情字生,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的《卜算子》深情款款、诗意盎然。在作者眼中,山水如同美丽的少女,眉若青山、眼似秋水。作者送好友去江南,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候,于是对好友说,如果日夜兼程赶到了美丽的江南,千万不要辜负大好春光,一定要与春同住,将春留住。在所有的诗词中,凡提及送别,大多都落寞无比,毕竟分别不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但这首词与其他送别诗词不同,它温婉深情、欢快明朗、乐观积极,让人感受到了快乐的气息。也因此,这首词千古传颂。

     宋词中的春天,温馨而美好。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二)
   9、有些想念江南的春天了,想念这未曾谋面却相识已久的朋友。想念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时节。携上一本诗词,在红绿相映的繁华中,在温暖惬意的阳光下,在高处山坡的古亭里,愉悦而饱含热情的大声朗诵:“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爽哉!


  有一次,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谈到江南的气候时,师姐说:“等到春天的时候,你看吧,一根草上顶着一朵小花!好看的不得了。”一句话逗乐了在场所有的人。“一根草上顶着一朵小花!”多么形象而又生动的比喻,将这江南的春天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绵延不断的春景中,徜徉于春光烂漫的百花丛里。而那同我怀着一样希冀的师姐,也同春天一般的可爱。
  10、春天,多么美好的字眼。

  告别萧索单调的冬季,风情万种的春天就会如期而至。在这深情的期待里,盼着她的草长莺飞,绿柳拂堤;盼着她的碧树琼花,绿波涟漪;盼着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着她的春色满园,春光潋滟。

  如今,春天就在眼前,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湿润的发梢,感受到她温暖的呼吸。可是春天,是我能够读懂的吗?

  春,有着水般情怀?“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惊蛰到了,春雷一响,绵绵细雨,在和风中斜斜飘洒。“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使寂静的夜间,也忘不了润泽万物。天为酥手,物为琴键,恰如佳人在轻柔抚弄。于是,“草与水同色”,山朗润了,水也涨了,褪了萧索枯槁,绿了紫陌红尘。

  也有着如花般的容颜?“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这个季节,“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梨花淡白柳深青”,“闹媒蜂,纷使蝶,菜花繁”,万紫千红中,最是那“一枝红杏出墙头”的惊喜和“到处十枝五枝花”的赏心悦目。

  春属乡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破壳而出的小鸭,忙着跑向水里,春天的水,暖暖的,嬉与其中,欢欣无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回来了,穿梭着撷泥搭窝,呢喃着新春里的心情,希冀着春天里的繁华。

  也属闺阁?“芳树无人花自落”,片片落红,如蝶飞舞,萎地无声,任青春飘零,孤寂满怀。“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恰似美人别后的相思,追逐着她的芳踪和履迹,一路而去,难以割舍。“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波”,满怀幽怨,伤春感春,无法释怀。

  春是伤怀的?“花褪残红青杏小,多情总被无情恼,”满枝艳丽的海棠,怎又舍得一夜之间变得绿肥红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虽然明媚,终是无法留住这纤弱的美丽,个中情怀,谁来释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光易逝,人生苦短,终是挽留不住。

  还是情意切切?“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似在月光如水的夜里,独对绣帘而作的清幽美梦,又似扬州路上,十里春风,一片柔情,满怀浪漫……

  春,是一介凡夫的我所能读懂的吗?千古文人骚客在吟诵她的可爱可怜可叹与可惜,可是谁又能一语道破她的天机?

  等满眼翡绿,春便悄然而去。只想在春天里,“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留住春的芬芳,慰聊此片心意。  
 11、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季节,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春花。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的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草色遥看近却无”,“碧苔几点”,暗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柔风拂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午;晚春四月,芳菲渐尽之际,远山幽径,柳暗花明,辉煌着黄昏的执著,这是晚晴的暮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夏、秋、冬只属于肉体,心灵之树是常青的,生命便春色永驻。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勾践卧薪尝胆的城府坚志。

    德是高的,心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永远是绿色的。刘禹锡身置秋色,却有绿色心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雪满天山,心有春天,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岁及暮色,但心野春色不褪,苏轼临西流溪水,吟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海伦 凯勒坚强乐观,暗夜也绚烂;贝多芬坚毅创造,无声更悦耳永恒;从飞顽强奉献,平凡也伟大、质朴也撼人。

    季节的斑斓和诱人,来自自然的造化;芸芸众生的春景,源于创造。用生命去实践“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

    一生的春色,需要一生的装点。

    拥有绿色的心,生命春色永恒,我们便会拥有一切。   

   12、春雨绵绵,飘飘洒洒的雨丝如绣似织。又到了清明时节,宋人晏殊说:“梨花落后清明”,而吴惟信却说:“梨花风起正清明”。不管怎样,江南雨意正浓,乃应合了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真实写照。

  这天早晨,蓦然发现了架上月季绽开深红的花苞,竟有说不出的欢愉!那年冬天,我从街上买回了这盆月季,绿叶葱茏,几朵花蕾,至今仍不减迎春的姿态。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雨潇潇时,总带来莫名的快活,因为春雨,毕竟驱除了冬的寂寞。雨后大地返春,万物苏醒,使我们想起了春日里嬉戏热闹,三二伙伴,童趣盎然,或到田埂边摘蒲公英,或到田里摸田螺……这时候,叮咚的檐前雨滴,仿佛是童年心灵上的欢鸣。

  春雨如酒,唐朝诗人韦庄甚至在南方避乱时,面对秀丽的江南春色,写下了自己的生活实感:“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其情景该是十分令人沉醉了。

  绵绵的春雨,在人们眼里,化作丝丝缕缕的向往,萌发起深情的畅想。春天是美好的象征。难怪北宋时王观要发出这样的呼唤:“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春是一首隽永的诗,是一支委婉的歌,是一帧立体的画。疏疏雨帘,编织潮汐般的情景,当我走进故乡的春雨里,目光如轻捷的飞燕穿过斜风细雨,一种美好的情致从心底里滚滚涌起。这儿有几株高大的柏树,我曾经爬在上面捣过鸟窝,尖硬的柏树枝划破过我的手脚;那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我们曾光着屁股在水里学游泳……一切成了远逝的梦!沿着平坦的水泥马路,两边高楼鳞次栉比,玻璃橱中花团锦簇,咖啡馆里飘出流行音乐。还有那条狭窄的田埂小路呢?那座古老的石板小桥呢?以及那个曾经挎着蓝色小书包走起路来喜欢蹦蹦跳跳的小男孩呢?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一路吮吸着浓厚的乡情,任一腔童趣在路面上徜徉……故乡的变化给了我多深的慰藉啊!

  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故乡在风雨中一步步挺过来,并一步步前进。如今张开双臂正在迎接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钟一凡)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二)
     13、今年的早春,江南的梅花山的梅花因几日高温催发得特别灿烂,淮北的古镇却迎来的是漫天飞雪,一夜风雪山河白,偶见红梅庭中开,也许因为气温太低,春天停下了她匆匆的脚步,只让早梅占春色,太单调,万紫千红才是春,何时“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信。”东风遵守着诺言,暗夜悄悄地光顾人间,你看,那遥遥的草色,万条垂下的绿丝绦,万紫千红的繁花,是百般红紫斗芳菲,又是一年踏青时,陌上仕女如云,游人如织,寻芳客好逑,即使寻春去迟,也无须惆怅怨芳时,年年岁岁花相似,赏春须及时。或者换个角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千山万壑藏春色,学学白居易,融入大自然。要不,追逐春天的脚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现在的交通太方便了,二月的罗平油菜花是漫山遍野,四月的婺源花正俏,八月雅鲁藏布江的油菜花正进入全盛期。

    春且住,已是春色满园关不住,还等什么,让我们乘着歌声翅膀,踏着欢乐的音符,浴着明媚的春光,蜕去冬日的慵懒,去和大自然做一次亲密的接触,在春的盛情邀请下,去做一次心灵的牧放,去拥抱春天的浪漫!
  14、江南二月,东风转绿,江水如兰。

  春,款步迎我而来。隐隐约约看到她的仙姿妙影,一如往年。走得再近些,便能看清她在笑着与你招呼,恰似小别情人,情深意浓。那笑里却似在说,我来了,你眼神何故这般的凝重,象是看一副沉睡不醒的梦容,快把你的新房收拾好,让我入住。“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春在近前,恰好相逢。

  何须刻意的理由与规定的契约,何须用心的召唤与细心的收藏,何须精心竭力去准备迎接仪式与架构长篇贺辞。春,总归是会在这个时候来与你约会。她会当着你的面,揭去你手掩的一段属于你自己的相依时光,轻易的就如同翻过一页纸张,迅捷的不让我看清那只伸过来翻转光阴的手。她又似乎很不乐意你与除她之外的光阴产生恋情。

  还有几天几个时辰乃至更短的时距,春就走到近前。她应该会翻看你古老的心事,惊诧于去年与之作别后你经历的沧桑。她问,这都是什么呀?我来了,不许你留着这些破烂。我这里的宝贝够你收藏的。之后,她会将她背着的那只精致的背篓放在你的面前,篓里装下这个世上所有的新鲜愿望与梦想,春会让你挑选,每年都是这样的程式。想说,春,你来了,你可知于你之前的光阴在我的岁月里已不再生动,不再喘息。你来了,你可细看我尘霜乍起的面容,不似往昔。你来了,你会在我的生命里驻足多久?在这迎来送往中,你不变,可我却是千变。

  忙不迭收拾着心情,匆促地修饰表情,总得给春一个应和的姿态。可是思想犹疑,动作迟缓,没有跟上节奏,心绪未经整叠,乱糟糟地堆在一起。慌乱的神情引得春一阵嘻笑。

  年夜饭已经准备就绪,爆竹已经准备好,千缕万丝的心情也终于才理出一个头来,就静等着那一刻春跨进门槛,就静等着那一声凌空的礼炮霹雳巨鸣,就等着春一个箭步地把这最后的冬春间的距离给飞跨过去。

  即将,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江游春路。即将,四顾富丽春色,眼见寻香脚步踏来步去。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香草在脚下,春风在脸上,微笑在周遭。不会有人看到,我站在春前和煦的阳光里内心的肃穆。也许我也会露着笑,笑的同样灿烂如花。又有谁知我唇齿间默念:暖絮乱红,也似知人,春愁无力。我独不能在这春光里放任心情快活地自由地游来荡去,我独不能把这个恣蔓于春色里的小情小趣收拾一点,温存心间。我的心正倚在墙角,看身外的世象。

  凝眉冷眸,还带着冬的未消的寒绪。对于文字的那点奢好,影响着思想的单纯,无端地在心里豢养着愁伤的字眼。看作是理性的思索,看作是多愁善感的性情。总是归结到一声嗟叹。

  春潮带雨,风景不殊,相思烟水,长是人千里。在网络这个世界里,让我结识了身在北方城市中的你。在文字的烟波世界里,我们一起捡拾过几多人生精炼的感悟与时光消磨的感慨。文字,陈述着你与我的心情,文字,承载着你与我友情,文字,呈送着你与我的真情。只是天各一方,你在那端,而我在这端,没有一条可供想念的源水。

  我问,春天就来了,你那里还下着雪吗?你说,嗯,屋外积起了厚厚的雪呢。这让我想起了唐诗中的绿螘新赔酒,红泥小火炉。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的身影可以穿越这冗长的网线,瞬间站在你的窗前。把你叫出来,就在这银装素裹的天地间,你我也效仿古人,相对而坐,在酒中沉醴浸醉,在红泥小火炉的微光里感受宽绰的温暖。用手指在雪地上写上我们的诗行,那将是何等快慰?也许这样,我可以暂时忘却这临春之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路人。你在的地方,那会是我心里的另一个故乡,我同样不问你再多,不敢无端地撩拨你的心绪。因我知道,你与我一样,畏惧这光阴的流转。相对电脑,表情沉默,我已经感知你内心里的独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此句用在这里用在你我之间不知是否合适?既然古人是为相交至深的情谊所作,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在书中捡得这样的语句,不经历人生大的变故,只能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偶然猜想墙内的动静而已。那么我此时,诸多的心事与心思在心里已经积蓄成山,隆突成峰,又算不算是经历着精神层面的一种变故?

  流水无情草自春,真的是好羡慕春,容颜依旧,而凡胎俗骨的人却鬓丝浸染几多霜白。华事散,青春渐已逐香尘而去。常在夜晚的时候,心里回旋那凄婉的音符,将心底里沉睡的凄情给唤出来。在静的夜里,在黑的眼里,纷纭尘世,尽在虚幻之中。虚幻出一个神灵的微笑,一折完美的歌调,一朵宇宙的琼花。害怕夜滑过去之后,待等天明时,睁开眼睛,虚幻景象被一天一地的日光驱散,现实依旧。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若是妙龄青春,若是光阴辗转又回,我又岂会如此的枉然多愁。香如雾,红随步,我又何故默念“远路应悲春蜿晚,残宵犹得梦依稀,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春常好,梦佳期,何故小园香径独徘徊?拥衾无语,抱影无眠。何故愁苦?愁旋释,还似织,泪欲拭,又偷滴。此时再读这些前人留下来的词句,管它是意指何人何事何物何景,统统都被无理地拿来赋这个“愁”字。

  一支牧童短笛声在繁花锦织的田径间脆声声响起,怎又想起“笛凄春断肠,淡月黄昏”的词。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象,都被镀上一层寒冷的灰色。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落花犹在,香屏空掩,青春知何处?

  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春,迂的是我,争甚么!纵有太多的不称意之处,总不至于明朝散发弄扁舟。冷静的思索一番,逼着我如此快意的抒发,嚼出几分苦滋味。人有时需要冷静坐下来面对自己的灵魂,与灵魂做一番彻心的交谈。

  青春去也,不乐如何?一番穷周腾,权当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好好好,说罢这番,愁烟已散尽。此刻,当去欣赏星海的灿烂,听到大千世界的音籁,感觉到真生命的洪流,灵魂在瞬间瞥见了澄明。甩甩头,把烦恼丢去,走出阴霾,仰起笑面,牵手这个春天。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王观词名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   《卜算子》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   《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二)   王观   《卜算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