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是何时出现在天上?我手举金杯询问青天。
【出典】 北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注:
1、《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注释:
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宫阙: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形容瑰丽堂皇的建筑物,这里指月中宫殿。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刻有纹饰门窗。
雕饰华丽的门窗。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http://3img.zhuokearts.com/auction.pics/2013/6/4/zc-9427-502.jpg
3、译文1: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译文2: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赏着月下清影,这哪里比得上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月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长长久久,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3:
凝望着深蓝色天空中的明月,提出了疑问: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我本想乘风回到月宫里去,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里高耸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转动,天上虽然有琼楼玉宇,可它怎能比得上在人间幸福美满。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洒在雕花的绮窗前,照着屋里那些因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惆怅忧伤,以致长夜无眠的人身上。明月总不该会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偏偏要增添人们“月圆人未圆”的烦恼?自古以来,人世间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就有离别,这就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哀怨悲伤,只希望离人能够永远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享天上的明月。
译文4: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我手举金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仙宫宝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真想驾长风飞向月宫,又怕那碧玉楼阁太高,耐不得那里的严寒。还不如在月下起舞和影子嬉戏,天上怎能比得上人间呢。
看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轻轻洒落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得窗内人彻夜无眠。月儿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人别离时才圆?人生一世多有悲欢离合,那么,月有阴晴圆缺也在所难免,两全之事自古以来就少见。但愿人们能健康长寿,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婵娟。
译文5:
明月从何时才有?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年。我想要乘风回到天上,又怕居于月宫美玉砌成的楼阁中,禁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我婆娑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这哪里像在人间呢?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挂在雕花的窗户间,照着无法入眠的人。明月不该心含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自古以来莫不如此,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6:
天上的明月啊,你何时才把素辉洒向人间?我端起酒杯,深情地询问苍天。也不知天上的宫阙,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风飞去,又怕那里是玉的世界,到处是晶莹的楼阁,洁白的栏杆。在那云霄的高处,难以忍受凄凉。翩翩起舞只能对着自己的身影,又哪里比得上人间。
明月高高升起,渐向西偏。皎洁的月光转过红色的楼阁,斜射花窗的窗帘,照着失眠人的脸面。明月啊,你也不应该有什么恨怨,为何偏在我离别的时候你才圆。唉,想来这也是常情,不该把你埋怨。因为人间自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以来就难求百全,这也没有什么遗憾,只愿我们两人都能健康平安,虽然远隔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度这怡人的夜晚。
译文7:
朗朗明月何时有?具备仰首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里,今夜中秋属哪年?我想乘风回天宫,但恐在华美的月宫,禁受不了高空的严寒。对月起舞,戏影自乐,天上怎比得人间生气盎然!
月儿转过朱红楼阁,低低窥进雕花窗户,照着满怀心事失眠人。月儿啊,你不该有什么怨恨,何必总是在人离别时才圆?人生有悲欢离合,月亮有圆缺明暗,要人常团聚月常圆,自古以来难周全。只愿彼此永远平安,千里之外共赏美好的婵娟。
http://i2.sanwen.net/doc/1609/832-160910160348.jpg
4、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http://file7.gucn.com/file3/CurioPicfile/20160211/GucnP_U114162T414983401455197651984.jpg
5、这首词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词中之《天问》,又有李白之仙心。屈原《天问》洋洋一百七十余问;李白《把酒问月》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
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屈原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是因失意而怅惘而问月。
苏轼作此词时40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他既对朝廷政局深切关注,又期望重返汴京,心情复杂,时逢中秋,一饮而醉,醒后感慨弥深,遂作此词。
上阕主要表达政治失意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见月而问天,追月而迟疑,在"天上"与"人间"徘徊不定。这与苏轼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的思想特点是分不开的。所以据说宋神宗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乃有"苏轼终是爱君"的感叹,并以此量移汝州。(《岁时广记》引杨湜《古今词话》)。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所展示的语言方式和矛盾心态,曾一时为众人仿效,如黄庭坚之"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蜺。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赵秉文"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等等。
下阕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宕出,专写"人间"一路,小序中"兼怀子由"之意也随之拈出。换头三句实写月色照人之形。转、低、照三字写足月光移动之神韵。"无眠"二字始直接涉及中秋人事,"怀"弟之意隐约而出。接下五句又跳出个人思绪,由个人之离别联想到普天下人之离别,使词的境界陡然提升。不惟自慰,实兼慰人,意思愈转愈深。煞拍两句从谢庄《月赋》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虽然月圆人未圆,但明月千里,同此天空,则人若得生命长久,自有与月共圆之日。
全词情感数折,而意思层递进深,在矛盾中归于旷放。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苕溪渔隐丛话》)。
作此词六年后,苏轼(46岁,在黄州)又作了一首中秋赏月词--《念奴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其情景与前阕皆相仿佛,但意趣已自不同。前阕之矛盾曲折、境界开阖在此词中化为一股清旷之气。刘熙载曾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艺概·词曲概》)。
此词在今人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的著作《宋词排行榜》排名第4名。该排行榜以“历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唱和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互联网链接次数”五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历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2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15名、唱和次数排名第5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第7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2名。
http://img14.artimg.net/gallery/2015/0402/1427964040_897505.jpg
6、宽大的人生舞台中,乐曲骤然响起,舞者的使命就是舞蹈,毫无知觉地挪动脚步,随着音乐,缓缓地舞起来,舞出人生的喜怒哀乐,舞出世态炎凉,舞出悲欢离合。
在这月圆时刻,不禁感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凭栏远眺,谁在彼岸起舞弄清影?人生代代无穷已,圆月年年只相似。感叹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繁华落尽终有时,聚散离合皆由缘。月光下,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中秋月圆夜,心灵在飞舞。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f2ebab3f0f2442a7ae0efdade142ad95/8618367adab44aed42c92f58b31c8701a08bfb83.jpg
7、一直有一种痴念,蔓延在心底。想自己,该是那生活在唐诗宋词中的女子。守一池素荷,养几树如雪梨花,和自己的良人,在长满青苔的老时光里,煮雪、烹酒、问茶…
一卷诗书,一张闲琴,一盏香茗,幽居在山清水秀的乡村野地。不羡名利,不羡仙,只在秋至时节,南山下,去赏满坡的菊花。夕阳西下时,在梅苑内,醉赏西天的日落烟霞。
携一阙阙意境优美的小令,在红尘阡陌上前行。与你的相遇源于诗词。那是很久以前,偶尔看到了你笔下的墨章,一幅画,一个普通的节日,在你的笔下都能升华为美美的文字。游弋在你的诗词间,惊醒了我沉睡了多年的灵感。我拿起被岁月沉淀的生了锈的笔,在发黄的素笺上,填写着被称作小令的文字,书写着女子如莲的心事。
读我的文字,你说,我是个安恬、婉约的女子。读我的文字,你说,就像听陈瑞的《白狐》:一个若莲的女子,讲述着流传了千年的凄美故事。是谁“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是谁“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是谁《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谁《南乡子》中,“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静夜无尘,捧一卷诗书,把一盏香茗,把一颗心在文字里安放,只在唐风宋雨中,与你相见。
遇上你是一场美丽的缘,我把自己藏在文字间。与你邂逅,你读懂了我的心事。一句:我懂你,胜过了些许祝福。我的心与你在文字里共舞,雪花飘落,送来了你的暖。我在飘雪的北方,你在烟雨氤氲的江南。那种似曾相识的念,在你我的心底盘旋。今夜,我着一袭盛装,为你,飞舞翩翩。如果,有来生,我们见,还是不见?
你说,我是你心里最美的诗词。不问我的前生,不盼我的来世。只想,在这一刻,捧我在你的掌心,免我惊,免我扰,免我单薄,受苦。为我凝望,人世的烟云风雨。
一夜风起,吹散了谁的思念?一宵清寒,划伤了谁的心田?一帘幽梦,搁浅在了谁的眉弯?夜的孤城里没有了暖阳的普照,只有那冷风携着冬的心事在低低唱,浅浅念……
古有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今有你我诗词、小令遇知己。记得,今夜,我在唐风宋雨里等你。

8、每个人在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楚,甚至是迷茫,最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以前,我总是这是小时候遇到的问题,对孩子出现的迷茫也是百般提醒,现在看来,盘旋在我们生命天空的雾霭似乎没有消退,如同惆怅,遇到这秋天,就会不断地在心底蔓延。鼓励自己,鼓舞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眼前的路才不会被迷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这流年深处,我们就在这样的追问之中走过!
一个人,一条路,一段情,一个梦,不论是孤单的走来,还是在喧嚣中前行,只要我们在生命的起点起航,使命早已成为我们必须的选择。我们是流年里的一个过客,像青草一样在花开的季节释放自己的绿意,我们就可以无愧于心的对自己说,我努力了。
今天又是年过中秋,蓦然回首,那一段再走过的季节,除了几许平淡,所剩的就就只是在额头上划过的一道皱纹,那一份滞留在额头深壑里故事,岂肯是一段文字写完?
一切都将在这收获的季节里见分晓,红澄澄的苹果,金黄黄的玉米,如同是这秋天母亲分娩的孩子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结实!
站在这季节的路口,我听到是收获的笑声,看到的是收获的笑意,我的惆怅早已被这收获的文字占有,这是一道多么值得欣慰的风景呀?
就在我正出神于这收获的时刻时,街道远处传来一阵汽车的鸣叫声将我来回现实。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静悄悄的在键盘上敲打着我心中的文字。
我在这中秋月圆时分,寻找一份怎样走失的心情呀?
http://img2.imgtn.bdimg.com/it/u=445968707,1945421489&fm=214&gp=0.jpg
9、万籁俱寂,夜空明净,一轮圆月。
一抬头,苏轼的《水调歌头》耳熟能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确,在这最美妙时刻,最想邀约一帮朋友,莫使金樽空对月,海阔天空,对酒当歌,清风徐来,意欲乘风归去,想之所想,遥寄一片痴情,忆往昔,峥嵘岁月,天下谁人不识君?怕只怕,此时惟恐远方的琼楼玉宇,长寂不胜寒。
一年一度,中秋又至,日月真的如梭,光阴确是似箭。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就如对着日子随口啃去,月已然不再圆,再啃,还是不圆,沿着边缘啃下去,还是不很圆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月明,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轮明月我在猜想是不是中秋月呢,但至少可能说明一点的是这轮明月也是相思之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李白对明月情有独钟,清醒时把酒当歌,酒醉时邀月共舞,妙曼弄清影,何谓诗仙?这就是。
太阳是姐,月亮是妹,月亮就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衣袂飘飘,巧笑含羞,明月清辉,遮遮掩掩,即使是她最靓丽,最为青春的时候,明月也非常含蓄,不张扬,不娇饰,总是默默地,无私地,把自己最为清纯的一面向人们展示,几千亿年均如此,这是一种什么场境?夜行者披星戴月,远方游子望月倍思亲,年轻的母亲唱起月亮歌谣,分离恋人在月下遥诉相思之苦,边防战士明月寄情,慈祥老人在月下期盼游子归来,一家人团聚,和谐融乐,明月呀,明月,圣洁的明月,蓝蓝的夜空,高悬着相思之苦,中秋圆月,带着几丝伤情,几缕伤感,几许柔情,几多思念,穿越时空,穿越愁绪,从浅吟到低唱,从古照到今,从心里照到心里,遥望秋月,感时花沾泪,何似在人间?
我知道,唐宋月最明,最亮,好多诗词里那一轮玉盘,映照着长久清辉,遥对明月寄相思。“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高山草木枯,兵衰孤月凄,家在远方;“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恨,即是思,千古离愁,伊人倚楼望,明月也怅然;“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这是一句怨诗,伊的心思只有自知,夜深人静之时说与月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美,美在这种朦胧,美在黄昏;“美人和泪辞”,心有不舍,由不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月明不堪再回首,无言上西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必说唐寅的花月“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的确不寻常,花与月,相映成趣;更不必说苏东坡一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问尽世事,酒樽对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月就成为千古之月了,先生望之月,还是今天的这轮明月。
月夜之下,有花只见影,花美似人,月似镜,照得美人月笼纱,明月如水银流淌,闪烁的光亮静静地照在花香之上。只有沉醉在花香之中,这月就如酒般醉了,醉酒赏月,月更亮。
历来,月亮寄相思,半个月亮爬上来,小河淌水,月亮代表我的心,彩云追月,二泉映月,月满西楼,月亮走,我也走,我陪阿哥到西口,月光下的凤尾竹,月朦胧,鸟朦胧,等等,听着这些舒缓的曲子,望着圆圆的月亮,天上云追月,地上风吹柳,躲进竹楼,聆听小河的潺潺流水,与心上人互倾衷肠,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意境呀。
一个网友的QQ签名是这样的:云在青山月在天,人生如歌花似梦。云在飘,皓月当空,青山永在,而人生哩,如歌,如诉,如花,如梦。
月圆,月亮,离不开周围星星的光辉,灿烂星空,群星闪耀,相互拱卫,相互映衬,相互思念,这样的天空才是最完美的星空,这样的星空才是最和谐的天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圆之时,正是思念之时,以前的那些人,以前那些事,已经深深的印入心底,永世不忘。
http://www.sh1122.com/upimg/2013/0207/112978_0_1360234151.jpg
10、夜已经很深很深了,我在窗边月光下静静地站立,一杯红酒,一份孤独,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情。明亮的月高挂在那繁星闪烁的夜空,它的身旁点缀着闪动的星星,我凝望着,夜的尽头空蒙幽婉,让我感到美丽而忧伤。红酒举到眼前,透过红色的汁液望月,夜,有些迷茫。想起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滚滚红尘中,谁等待了谁,谁又苍老了谁,在风花雪月的浪漫里,谁又辜负了谁。满满的一杯酒化不开滚滚的一滴泪,我对你深深的爱,挡不住你匆匆的脚步,漫漫的长夜里总也等不到要等的人。你真的走了吗?
思念已使我身心疲惫,我的爱在呼唤你,而你却不曾在我的梦中出现,我想把每个欢乐的瞬间留住,我想把对你的爱深藏在心中,你就属于我一个人,曾以为我们的爱能够相伴到永远,曾以为你是我生命中避风的港湾,曾以为我的泪能化解你所有的痛苦,曾以为我能和你地老天荒,生死相依,走过风雨,走过四季,在夕阳里写满我们的幸福。
回首往事,心中的爱像蝴蝶一样飞来飞去,现在我想告诉你所有的经历已经过去,在无奈中徘徊。注定没有结局的开始,感谢你的笑容照亮了我生命的历程,你的问候浪漫了我寂寞的夜晚,感谢你给了我那么多美好的时光,真的感谢你让我爱过你,在每个静谧的夜晚你为我点亮的每一盏心灵之灯,我会把你铭记在心,篆刻在生命之上,我会好好珍藏你曾经给过我的真心,我今天放开你的手,给你爱的阳光和光辉灿烂的自由,让你自由的飞。我会默默的祝福你,还会一如既往的想你,但只在心里。
我知道今生再无缘与你风雨同舟,真的希望你一路走好……不再去想天上的月亮,也不去想遇上你的情缘。缘深缘浅,不再去寄希望与你相聚,只知道在我的梦里有你,我的生命里有你,我的亲人里有你。不要管我一生的足迹在哪里,我只会告诉你,我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因为,你已经走进了我的心里——在今生。
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937282681,818565747&fm=27&gp=0.jpg
11、说不清什么缘由,每逢到了一年一度的月圆中秋之时,潜意思里总是反反复复地吟着苏东坡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不知别人是什么感觉,而我却是固执地认为,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我们的那些传统佳节,却似乎再难营造出早些年那种温馨的节日氛围。
记得小的时候过中秋,父亲总会在晚饭后拿出两个月饼,小心翼翼地把它切成八小块,再变戏法一般,端出一碟芝麻署片糖。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享受着这个难得的中秋之夜。而我总是傍父而坐,饶有兴致地听他说着古今故事。父亲似乎也很惬意这样的天伦之乐,他极力模仿着说书人的口吻,绘声绘色地把那些故事里的剑士侠客,文人才子,描绘得栩栩如生。有的时候,我正听得如醉如痴,悠然神往之时,他却突然冒出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然后指了指月上中天的夜空,催我上床睡觉。
二十来岁的时候,生活里有了自己的天空。那时的中秋之夜,父亲独自泡上一杯茉莉花茶,悠闲地躺在睡椅上,摇头晃脑地听着录音机里的京剧唱段,看上去很是乐在其中。充满憧憬的我,早已约上几个浑身发现三。二个文学细胞的好友,或傍水席地,或登高凭栏,煞有其事地学那古人遗风。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吟诗赋对中也会为各自的即兴“佳作”拍手叫绝。俨然一群诗文才子,觥筹交错,妙语连珠。只到一轮明月摩挲头顶,才意兴未艾地迈着谪仙诗步,摇晃着月下身影回到家中。在父亲抑扬顿挫的鼾乐伴奏下,酣然入梦。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而今父亲早已作古多年,年逾不惑的我也被岁月荡绦了往日的浪漫情怀,再也没有闲情逸致去聊发少年狂了。只是独自一人默默地,努力嚼味着记忆中那些属于父亲和我的中秋圆月。此时此刻,不知父亲那边的月亮是否也如我这边的一般圆润。(山风)

12、月光皎洁,明亮地照耀着大地,照进思乡人的心里。
-----题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千古绝唱的诗词令多少人伤感,凝思。
每当抬头望月,那皎洁的月光总会给人一种宁静与安详,正是这份宁静,才会让人们引起无数遐想。
那时跑在乡间小路上的我,天真,无忧无虑,与田野融为一体,在片片麦田里高声欢笑,偶尔我会停下来,在田边土堆里堆一个小塔,捏一个小人儿,闻着麦穗的香味和泥土的芬芳,我爱那故乡的土地。
每到了晚上,会和爷爷奶奶一起到屋顶上去乘凉,躺在屋顶上,天上的美景全映在眼帘,那星星均匀的散步在夜幕上,闪闪发亮,有大有小,似乎是以月亮为中心,围绕在它周围,这时想象主宰了一切思维,一颗颗星星组成在一起,有的像兔子,有的像小狗,还有的像个“m”,那时,惊奇的景象让我迷惑。
我爱故乡,不仅因为那里有我儿时的回忆。
在故乡,远离了城镇的喧哗,毫无声张却不失生气,植物茂盛的比这城镇仅有的树木要完美,生活在城镇,人间的冷淡会让人彻骨,但在乡间,处处繁衍着和谐,人与人都十分欢乐,没有那么多的心机与计较,人们朴实的劳作着,得到应得的利益而安心。
现在,随着生活的压力,与学业的沉重,很希望再到家乡田野里去释放心情。
每当看到月亮,总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田野和一望无际的星空。我爱故乡,所以我要改造家乡,从现在起,为自己的梦想加油。
http://img.ph.126.net/Ami9KU8yk5rW3lSXjlKnTg==/2560014913200350909.jpg
1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想当年曹操发出如此叹谓,与苏东坡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感叹如出一辙。浮生何求,世事沧桑,人生如酒,酒如人生啊!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一向信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酒不必奢求“家家扶得醉人归”,也不必奢求一醉方休不醉无归。只需与友人把盏言欢,酒随客便。酒饮微醺,花看半开。饮酒与做人一样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应注意掌握技巧与分寸。酒的确如月下美人一样令人匪夷所思,耐人寻味。
尘世间的人情酒,并非是在饮酒,而是在近人情,给人面子。饮酒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人生哲学,是人际交往润滑剂。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有仪狄杜康造酒醉刘伶之美传说。也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历史典故,也有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故事。也有贵妃醉酒戏唐明皇之传说。酒与普罗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连神话西游记孙悟空齐天大圣也偷蟠桃仙酒,还有山村野夫乡下自酿米酒,真可谓:浊酒一杯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饮酒狂放不堪,是酒鬼一个,无酒不成餐。但他以酒避祸,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却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借酒避祸,一连沉醉60多天不醒,真可谓千古奇醉。开创了醉酒掩盖政治意图的先河。最后靠着醉酒摆脱了人生困境。你看,酒能影响人的一生。劝君莫贪杯中物,凡事过犹不及,饮酒做人都要有一个度,要识时务者才为俊杰。酒能乱性,酒能误己害人,透过杯酒把人生看个通通透透,这才不愧为酒中知己,洒脱人生。?
http://www.kfzimg.com/G03/M00/F3/B5/pYYBAFUlao2AOg16AAY-4F7fhFY083_b.jpg
14、花好月圆的晚上,常坐在小窗前凝神望月,而那月亮也必定会在某个时段移近窗前凝神看我,那时间心中就充满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那些诗句也就在心中一遍一遍地想起:“月明还到小窗西,我思你,我忆你,你怎知?”
不觉间,光阴荏苒,去了一年又一年,那一样的月光,竟是照了我童年的孤单,少年的憧憬,青春的浪漫。如今,已走过多梦多雨的季节,却还是在有月的晚上,挣脱钢筋混凝土的桎梏,忍不住走出去看,在月圆月亏中,体味着人生百味,探寻生命真谛,而月亮也总像一双专著、宁静的眼睛,抚慰着你,让喧嚣纷繁中躁动疲倦的心归于平和、宁静。据说苏东坡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慨叹中感悟了人生。在月光的一次次洗濯中,自觉心灵也如那朗朗皓月,清明沉静,心中也多了些对世事万物的包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