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心安处是吾乡(二)

(2018-02-19 09:26:31)
标签:

苏轼

内心安静

静谧

人生如茶

杂谈

分类: 宋词名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 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 北宋   苏轼   《定风波》

  注:

  1、《定风波》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注释:

      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缀词:作词。

      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男子青年。

     天教分付点酥娘:又有本“天应乞与点酥娘”。

     天应(yīnɡ):上天的感应、显应。

     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皓齿:雪白的牙齿。

     炎海:喻酷热。

     岭:这里指岭南,即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梅香:梅花的香气。

     试问: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应:应该。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当是受其启发。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w=268/sign=db09fa08b351f819f125044ce2b44a76/622762d0f703918f42f741e9523d269759eec4eb.jpg

   3、译文1:

  我经常羡慕人间那些英俊的男子(这里指王定国),上天应该乞求到美丽的女子和他作伴。清脆的歌声从洁白的牙齿中传出,起风了,再热的大海也会因为飞雪而变得清凉。

  从岭南回来一定会变得更年轻,微笑着,笑的时候还好像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说岭南这个地方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这里是令我心安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译文2:

   我经常羡慕人间的琢玉郎,就是上天也怜惜他,把美丽的女子赐予给他。人人称道那好清歌从洁白的牙齿中传出,一阵风起,雪花霎时飘落使炎热的大海清凉。

   从万里之外回来愈发变得年轻了,微笑着,笑的时候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岭南应该不是个好地方吧。她却说:这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译文3:

   常常羡慕王定国英俊潇洒,如玉琢成,而美貌的柔奴就是上天赐予你的。人人都说柔奴歌喉美妙,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变而为清凉之乡。

   你们从遥远的宾州归来,柔奴却显得更加年轻貌美了,微笑的时候,仿佛能让人体味到大庾岭上梅花的清香。我问柔奴岭南的生活是不是很艰苦,柔奴回答:只要是心情平静安详,就如同在家乡一样。

   译文4: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王定国),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指寓娘)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指寓娘)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4018176610,280742894&fm=27&gp=0.jpg

   4、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苏东坡传(林语堂著))

http://p4.qhimg.com/t018f0eefbe1621669f.jpg

    5、此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移黄去汝途中。以轻快的笔墨,富情趣与理趣为一体,写得空灵清旷。

  上阙总写歌女柔奴。先从其主人"琢玉郎"写起,然后引出"点酥娘"即柔奴与之相对,誉美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句的"自"字紧承上句而专写柔奴:"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其"清歌"所到之处能使"雪飞炎海变清凉",能使人由苦闷、浮躁变得恬静安详。此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下阙写柔奴的北归,重点叙其答话。前三句先总的勾勒了柔奴北归后的神态容貌及精神状态:"年愈少"、"微笑"、"犹带岭梅香"。意在赞美其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面的答话作了铺垫。词的结穴之处也即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回答,具有深刻的意蕴,既是歌颂柔奴也是在寄寓着自己。

    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该句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意思是说,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全词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http://2img.zhuokearts.com/images2/2016/8/8/fu_00000000002292423ohatxv.jpg?r=0.1576069078873843

 

    6、阔别多年,我又回到了故乡。坐在列车上,寻找多年丢失的味道。那是一种浓浓的乡土情结。我的故乡是个落后的小乡村,那里没有繁华锦绣,但多年以后的我仍然念念不忘我的童年往事,明知道别回忆,因为回不去。可这乡土情结如烟袅袅,藕断丝连,颇有几分委婉缠绵。明明如月,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暗香……

  我喜欢漂泊旅行,天涯羁旅客,一路沿途风景,终抵不上故乡的亲切温馨。在天涯海角四处游荡,身世浮萍,终究落叶归根,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好生触景生情,秋风落叶,尽收一隰宿命感的凄婉悲凉、、、

  那熟悉的小山村,冬天早上升起的袅袅的烟雾,像远方游子的愁绪,不绝如缕……家乡的小路依然泥泞不堪,当柏油马路修到家门口时,再也寻不回从前那种熟悉味道。

  再也找不到童年童真,原来我们都长大了,燃烧殆尽的青春,我爱故乡的秋,那是一幅大丰收的欢乐气象。从春耕到收获,那需要经历几番风雨几多苦?

  雁归来时,我心还在。我是秋的宠儿,把心柔和进这秋的祭奠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在跟着四季辗转,慢慢伤春怀秋的老去……

  青春年少的已慢慢老去,永远追不上心苍老的速度,活力四射的脉动少年从我记忆的脑海里渐渐忘却,有时产生幻觉,转眼在我的视线中虚交无形。

  岁月是一条长河,此岸是我不堪回首的回忆,彼岸是我追不回的似水流年,而中间漂流的是片片残红落水的曼珠沙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过得多好,其实,一切都是邂逅的风景,都会被浓浓的乡情所涵盖。故乡,我剪不断无尽的思绪万缕。

  曾经熟悉的风景,已无踪影。找不到从前,寻不回来世,森林已成为枯木,溪流已化为冰岩。流年……

  千万别伤流年,流年只是曾经的记忆符号,除此之外,别无含义。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每逢吉日佳节,亲朋好友会各聚一堂。其乐融融。

  就这样孕育了乡亲人情。童年的发小,随着时光的滴答,渐渐的产生了隔阂,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岁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是一颗滑溜石,被打磨的无棱无角。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寄倾心与明月,月圆代表我乡心。净净手,捻三根香,拜于青山绿水外。此心安处是吾乡。点一根烟,倾一壶酒……

http://file27.mafengwo.net/M00/BD/D0/wKgB6lSwjLKAafD5AANnpMicHk861.groupinfo.w680.jpeg

   7、苏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事实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在这一点呢?故乡总是和父辈和儿时联系在一起,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记忆里,就算时过境迁,也无法改变,这就是现代人灵魂深处的乡土情结。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故乡的魅力无不如影相随。因为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有收获思想与智慧的可能,唯有故乡才会给人以灵魂和血肉。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580/sign=75b3d4f1db33c895a67e9873e1127397/484a2c9759ee3d6d2f6c24ad41166d224e4adea1.jpg

   8、我们从哪儿来?我们从来处来。少小离家在外求学,长大了独自漂泊闯荡打拼。儿时的记忆不时浮现脑海。那是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情的眷恋。孤独寂寞时眺望故乡,只将一杯清茶聊慰乡愁。

   我们将往何处去?我们往去处去。都说近乡情更怯。踏上故土,那熟悉的乡音,那久违的乡村令人倍感亲切。深深呼吸那熟悉的稻花香,品茗小憩在盛夏的荷塘,溪边洗去旅途的疲惫,故乡,远行的游子今又归来矣。

   莫说人生身不由己,少欢聚多别离。人生如茶,初尝苦涩,细品香甜。我喜欢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名句。笑对人生,让生命绽放如莲,方能尽显人生的美丽。

此心安处是吾乡(二)

   9、冬夜踏月归来,躲进书房,桌灯亮起。窗外,一片萧瑟,飒飒寒风催木叶。灯下,我一卷《乐章集》在手,伴柳永在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一天的疲乏,此时便可烟消云散。


   不知不觉中夜已深了。我放下手中的书,顺着桌灯的余晖,瞥见案几边的一盆月季,于暗淡的光辉中,她正冲我嫣然浅笑。我心中一阵惊喜,俯下身来仔细地打量她,霎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浓香扑鼻而来。像是吃醉了酒似的,我一阵失神。她那娇嫩的花瓣,红白相间。在扶疏绿叶的掩映下,愈显得妍丽多姿,娇小可爱。她娇媚却不浓艳,犹如一位淡妆素服的美人,仪静体闲。又像是谢灵运的诗篇,清丽雅洁。这种恰到好处的娇美,即便是在阳春三月的旷野里也是不常见的。她就这样安详的睡在我的书桌旁。夜,这般温柔。她的温柔要胜过这夜色,仿佛就是我所钟情的恋人,正含情脉脉地陪伴在我的身边。"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今夜,我也算是重温了一回古人的美梦吧……


   是怎样的音乐响起在窗外?始而淅淅沥沥,转瞬之间就弥漫了整个天际。在这个寂静的夜里,雨声并非是打破这种宁谧的不速之客。她像是一曲婉转缠绵的箫声,悠悠的奏起在天地间,让这夜色更添了几许温柔。像是情人耳边的私语,又像是挚友之间深情的倾诉。这样的夜里,这样的情景,我的思绪不禁恍惚起来。想那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欧阳修正灯下读书。忽闻窗外风声,雨声。其所感所思应亦如是。千载之下,犹有一篇《秋声赋》为证。不过,欧阳修感叹的是人生失意,世事无常。而我,恐怕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摩挲古人的情怀罢了。


   细雨无声,夜色沉沉。试问,这一生又有多少个这样的雨夜?这样静谧的心境,在如今纷扰的尘世中,怕也是一种奢侈。终日忙忙碌碌的你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美丽的韶光正悄悄的溜走。当我们有一天蓦然转身回顾,会惊讶的发现,憔悴的如你已非昔时之从容。沾满风霜的心灵再也无法安宁。我庆幸,能于这欲念杂生的城市里为自己留下一片明净,芬芳的角落,让我倦怠的心得以片时栖息。“此心安处是吾乡。”夜深独语,也是一种难得的意趣。


   窗外凄凉的雨声让这方小天地显得格外温馨恬静。今夜,让我忘记一切忧心的凡尘琐事,让心在这夜的静谧中沉沉睡去。


   人未眠,心已醉。


   夜更深了,一切都仿佛归于寂灭。


   只有案旁那株月季,花香正浓……

http://dimg07.c-ctrip.com/images/100u0a0000004qf9t06E7_R_1024_10000_Q90.jpg

   10、窗外,寂静无声。远处人家的点点灯光,像是有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夜深了。此时,绝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冬天,虫子的叫声也听不见了。唯一的声响是,是来自手指断断续续敲击键盘。


   尤其喜欢这样的时光,一个星期的忙碌结束,只有这个时段,时间才仿佛真正属于自己。也只有在这时候,外面所有的声嚣被夜色融入,思绪在这个时候没有一点重量,自由的游荡。看着灯下袅袅升起的茶烟,想到一个词语:安然。


   安然,念着这个词语,宛若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荡漾开的涟漪,触及天涯海角。在夜色的外衣下,并不是那么祥和。大街上,开车的司机仍然在拉着客;卖烧烤的摊子,寒风吹着火红的炭,将那烧焦的味道飘到寒夜的每个角落,像是在饲养一只漆黑的猛兽;小巷里昏黄的路灯下,一个佝偻的背影刚推开家门;那门极不情愿的发出一阵刺耳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在深夜被打扰的不满;一只老鼠闯出来,机灵的眼神里,像是在膜拜。


   “此心安处是吾乡”来自一代文豪苏轼的诗句,我更愿意叫他苏东坡或东坡居士。说的是“乌台诗案”之后,受牵连的驸马王诜王定国被贬到蛮荒之地的岭南,虽然东坡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但是不得不承认,那时的岭南确实是荒凉的。定国三年北归之后,东坡见其问:“岭南风光,应是不好?”没有想到的是定国的侍妾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感慨,遂挥笔写下《定风波》。心安,则无论哪里都是归宿。


    可是,仅凭一句话如何能安?也许禅宗的两位智者能给世人一点启示:有一天,慧可心绪紊乱,于是找到师傅达摩祖师:“吾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吾与汝安。”良久,慧可对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笑对:“吾与汝安心竟。”禅宗讲究顿悟,慧可是顿悟了。无心,自然不必安。可是释门中人能顿悟,又有多少世人能做到无心呢?佛家虽然讲究缘起性空,但是拈花一笑的禅宗祖师摩诃迦叶却正是心怀世界,才悟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正是因此才得涅槃妙心。手中拨着念珠,但却也慈悲地拈尽红尘。因此,安心是内心充盈的结果。


    写到这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喜欢夜的理由:夜的美好在于包容。无论美好或丑恶,夜总能在此刻将其纳入怀中,让星光送这凡世入眠。那些画面此时又重新回放:司机那幸福的眼神和不慌不忙的动作神态;烤摊旁,火红映着那微微皱纹却相视而笑的一对夫妻;门推开后,一个“埋怨”的声音:怎么这么晚啊,下次在这么晚就不让你进门了。水已经烧好了,赶紧洗洗去;老鼠后面,一直猫正在和它捉着迷藏。


    世界万物,轮回不息。天涯海角,青灯茶烟。容,即心安。

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220/sign=ef8b96f660d0f703e2b292de38fb5148/37d3d539b6003af35f1f1c81372ac65c1138b6ae.jpg

   11、“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每每携一身疲惫归家,沙发上,那两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安静地趴着,在等我回家,乌溜溜眼睛惹人怜爱,我颇喜这些柔软的布艺动物,有种温暖的感觉。虽然,这已是我第三次搬家了。


  新搬的家,离郊区很近,虽然楼房有些破旧,墙壁有点剥落,但一角可以望见绿油油的田野,喜欢那种阔寂的安静。远处一轮落日,给林荫深处的静穆,涂抹一幅金粉幕帘,如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恍惚残旧。


  夜晚,望一弯清凉月,高悬在天际,无所依靠,一种空灵的超然。心中了无牵挂,不愿沦为房奴,生活倒也自由自在,随处即可是家。不禁想起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是的,身之安处不一定是家,只有心之安处才是家!无论海角与天涯。


  记起,一日我刚背上包包,从办公室出发,同事在背后悄悄说论,不知她的心住在何处?


  我的心住在哪里?我也想得到问题的答案,希望有人能留住我的心,不再漂泊。这让我想起一电影境头:女主人神情若失,外惑内困,行色匆匆中,似乎她在寻求什么,她忽而等待,忽而追寻,人生的倥偬看来如此的突兀和漫无目的,然而又并非如白云空飞……有时,自己好像也不想寻找什么,但又有一个声音在说,人在世上,总要寻找点什么。


  喜欢这样一句话:心安即是家。希望遇到一个人,有家的感觉,一颗漂浮的心,尘埃落定。不会再有那种深深地凉,在那一偶然睡去的下午,醒来已是黄昏落日,昏暗无边扩展,只有大片大片的孤独相伴。


  午后,听一曲温凉的音乐,灵魂渐渐沉淀。融和着山水的气息,岁月的沉香,令人清和明净。想起,丹霞禅师曾问一器宇不凡老人:“公住何处?”老人用手一指上下,答:“上是天,下是地。”意思是说宇宙之内皆可为家。


  是啊,让内心安静的地方……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苏轼诗词名句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 苏轼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苏轼  《琴诗》

   好竹连山闻笋香。                苏轼  《初到黄州》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苏轼  《纵笔三收》其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题西林壁》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 《望湖楼醉书》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赠刘景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  《赠刘景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春宵》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苏轼  《观潮》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     《海棠》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苏轼  《游金山寺》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  《东栏梨花》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苏轼  《洗儿》

  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苏轼   《醉睡者》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苏轼  《陌上花》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轼  《有美堂暴雨》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苏轼   《澄迈通潮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惠州一绝》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苏轼  《溪前堂》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苏轼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  《水龙吟》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  《西江月》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轼   《浣溪沙》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江城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江城子》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念奴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    《临江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念奴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   《浣溪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苏轼  《洞仙歌》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  《洞仙歌》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苏轼  《望江南》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鹧鸪天》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    《蝶恋花》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  《鹧鸪天》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   《永遇乐》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   《永遇乐》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苏轼  《虞美人》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苏轼  《满庭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临江仙》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苏轼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苏轼  《西江月·平山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苏轼  《南歌子》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苏轼  《昭君怨》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苏轼《行香子》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苏轼  《贺新郎·夏景 》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  《贺新郎·夏景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二) 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二)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二)  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苏轼  《蝶恋花·春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二)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二)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二)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二)  苏轼   《江城子》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二)  苏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苏轼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   《定风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二)      苏轼   《定风波》


《念奴娇·洛阳桥怀古(步东坡先生韵)》  庄灿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