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出典】 五代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注:
1、《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注释: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3、译文1: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译文2: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译文3:
春花秋月年年岁岁都有,何时才能终了?可是如今还有多少往事存在呢?昨晚囚居的小楼上又飘来阵阵东风,凄清的月光下,哪堪回忆故国的旧容!
雕栏玉彻的亭台楼阁想必依然存在,只是宫女妃嫔如今独居深宫,人老颜衰无人理会。问您能有多少怨恨呢?就像那一江春水滚滚不息向东流去!
译文4:
春花和秋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往事纷纷不知有多少!小楼昨晚又吹了东风,怎么能在明月下回忆故国!
雕花的栏杆、玉石彻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青春容颜已经改变。问我心中能有多少哀怨,就如同那一江春水东流无尽。
4、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
但是,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李后主的仪态俊美,天资聪颖,精通音律、能诗善画,又浪漫多情,他与大、小周后,两位绝世美女间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传颂一时,而在文学艺术上,又是一个奇才。可惜他生在帝王世家,一生从九五之尊,沦落到成为极尽屈辱的阶下囚,所历经的大起大落、苦难无常,使得他的文学生命也峰回路转,因而落尽繁华,更显出动人的力量。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风流了半世又哀伤了半世的李后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了李后主的词,我也被这无尽的愁思淹没了……
5、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6、水总是与春相连,与落花相联。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裘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纵然洗尽铅华,摆脱尘宿的浓妆艳抹,但后主的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不管岁月如何冲刷,却怎么也冲不走那东流至今的“一江春水”。世间有太多的无奈和不如人意,又怎能叹春来春去?唯有梦是真实的伴侣。
那个南唐后主李煜,文章华采,温柔多情,他的一生,充盈着浪漫,又写满了痛苦。他有着太多的才情,也有着太多的无奈。唐后主,被囚阶下,无限江山,只能在梦中相间。
花落有意付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谁有能挡得住匆匆太匆匆的光阴?谁又能拒绝花朵的凋零?谁又能唤流水回头?谁又能让爱情永恒?
俗话说“忧伤、愤怒出诗人”,那个李姓的后主,也只能叹落花流水,谈伤春逝春的无情。除了吟诗叹息,他还能做什么呢?天上人间,谁还在尽情地唱?
是后主还在尽情地唱。英雄无觅,他无奈的看着凄风冷雨,独自哀叹。他无奈的成为监国太子,无奈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死去。他无奈的登上皇帝宝座,不情愿的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无奈的肉袒降宋,成为他国臣虏。甚至,他的出生都变成了一种无奈。正如他的词中所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东流,流逝的是一心一意的深情;春水东流,流逝的是莫可名状的无奈……无奈,无奈,无奈的思绪。
7、窅娘情话:
金陵,没有李后主已经很久了,传说中有亮如春水的重瞳,脚带玉环的,温柔从容的后主从嘉。
但是汴京,多了一个违命侯,终日囚禁,无言读上西楼的违命侯吴王。
我是窅娘,在江南烟雨中为你跳舞的人儿,国主,你还曾记得?
那日江南岸,桃红柳绿。,烟雨霏霏,枯碟纷纷打着旋儿飘下,天地间升腾起淡淡的氤氲,还有那只属于江南的朦胧。我站在湖畔,浅蓝色的轻纱罩身,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回眸间,笑语盈盈,足尖轻踮,便踏碎了那片片飞舞的桃花。
你替我轻轻摘下它们,插在我的发间,白衣在微风中轻轻扬起,你笑语我的面容尤胜桃花几分。
江南岸的初见,烟雨霏霏,君浅笑,淡定中带着温柔。
为了你,我用白布缠足,忍痛而舞,为的只是,起舞绕珠帘的轻盈,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舞落你半身繁华。
曾经,我站在你面前指天为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江南的烟雨,见证了我的绝然。
多少个夜晚,你的大殿上灯火通明,我抱着琵琶,轻轻拨弦,琵琶弦上诉相思。多少个黄昏,你的眉轻轻颦起,我轻舞水袖,扭动腰肢。身影被厚重的黑暗吞噬,只要你回首,就可以看到我如弱柳扶风之姿。
可是,你没有,无论是什么原因,你终是没有在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也无妨,只要我可以永远为你跳舞就好。
宋开宝七年十月
宋兵攻城,硝烟漫漫。
你肉袒出降前,命人传话给我,你让我快点离开,说我只是舞姬,他们不会为难于我。可是,我摇头拒绝,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我的誓言,那么,我就再许一次,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决!
可是你还是走了,留下我离开了。
我站在珠帘后,红袖高卷,足尖轻点,翩飞如同蝴蝶。
我一直在为你跳舞,如同虞姬别了霸王,三尺素绫,轻绕颈项。
宋开宝七年十月,窅娘自尽于宫房。
可是,我的灵魂不愿离去,紧紧追随着君,见君被封违命侯,我深深明白,这对于你,从嘉,是多么大的侮辱。可是,我还是为你能够活着而高兴。哪怕明知,你是多么的伤心难过,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你站在高楼,依旧白衣翩翩,却日夕以眼泪洗面,你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见你的眼泪,我心如刀绞。
天空月色轻柔,却不复江南的朦胧,明天,又是七夕,你的生辰,恍然间,我似乎回到了那个遥远的下午。
我低了头,舒了水袖,去了腰身,嘴角,笑意缠绵。
我起舞绕珠帘,却舞不掉,你半生繁华。
可我不知,那赵匡胤竟会赐你牵机毒酒一杯,见你握起它,微笑的一口饮尽,脸上含着如释重负的轻松。我有霎那间的恍惚,既然你并不怕死,那为何,又要出降呢?
看着你靠着栏杆倒下,第一次,你笑得释然又平静,
宋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正值李煜生辰,宋太宗赐牵机毒酒一杯。死后,追封吴王,葬于洛阳邙山。
既然你已经离去,我的灵魂也渐渐消散。
意识的最后,又见那日江南岸,我站在河畔为你起舞,踏碎桃花一片。
而那句誓言,有那么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的心隐隐作痛。
从嘉,来世,我还要为你跳舞。
8、又是一年春来到。早春二月,和风细雨,多么的诗情画意。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春、歌唱春。
春,万物复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沁人心脾,“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稍纵即逝,“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悠然自得,“春水碧于天,隔船听雨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梦牵魂绕,“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情意切切,“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春,诗情画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生机勃勃,“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春,柔媚欲滴,“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春,愁肠百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柔情似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句句都抒发着春的情怀。
9、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声浩叹,让后世的诗人似乎从中获得了启示,于是“水”纷纷流进诗行,成了跟月一样闪亮的意象。“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水成了愁思、怨恨的最佳代言物。
我今天想说一说的是这“东流水”,虽然很多的“流水”等同于“东流水”,但有了这个“东”字,使得它从大量的“流水”中分离出来。我且先凝视这东流水,解读了它,也就解读了那汤汤的流水。
东流水是一个有着地理特征的意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西流向的河流大体上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们的古诗文中几乎找不到“西流水”这个意象。这一个“东”字,很有东方韵味,代表了某种归属。
东流水在唐宋诗词中很为活跃。试问它都流出了何种状态?何种情味?先从上游去问一问吧。于是我走进了汉乐府,看到了这首大家熟知的《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东到海的流水是不可能西归了,我们都知道这是比喻时光流逝、一去不回的。这东流水跟时光一样,都是倔强地始终只朝着一个方向,决不回头。任何事物只要到了没有回转的余地,便会留下唏嘘感叹。虽然东坡有词“门前流水尚能西”,但那只是溪水,是人生中的小流,挡不了大流那向东的趋势。有什么比拿东流水比时光更确切、更能够发人深省的呢?
岁月流逝,流走的又何止是岁月。苏东坡歌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岁月还流走了英雄和他们的行迹。这故垒西边,刀光剑影不见了,雄发英姿不见了,只有壁立数仞,只有惊涛拍岸,只有后人无尽的感叹。那句“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感叹着与东坡同样的感叹。李白的“古来万事东流水”,又扩大了感叹的外延,由英雄扩大到万事,感叹更为深广。不仅流逝了岁月,流逝了英雄,彻底地说是流逝了一切,这就近乎一种悲慨了。
以上感叹的情绪点集中在一个“逝”上,是这每时每刻的逝,让叹不能自已。我们且从诗篇中继续寻觅。李白的人生中有太多的告别,他是一股风,停留不是他的追求,而他又是个古道热肠、重情重义的人,所以每一次的告别也是辗转相送,别情依依。就看那次在金陵酒肆的告别吧。时节是暮春三月,柳花飞舞,酒店飘香,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里一个美丽的地方。吴姬殷勤奉酒,李白与友人频频干杯,千般挽留,千般不舍,但结果只有一个--离别。于是李白在诗中写道:“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是说这次离别是不得不的离别,就像水的流向一样没有选择,这离情别绪缠绵得比眼前的东流水还要绵长。我认为这种绵长里只有少许的愁绪,更多的是别时的畅饮和对别后的祝愿,正如李白说的是“离别的情意”,这是李白式的别离,豪放冲淡了感伤。我们可以想见这次饯行的场面,酒杯碰得很响,情意叙得很长,长过了东流水。
我们再去看看柳永笔下的东流水。“对潇潇暮雨洒西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这东流水竟是无语的,往日欢腾的气氛哪去了?因为面对这冷雨、凄风、惨景,它又如何能欢腾?与其说江水无语,不如说词人无语。长年的漂泊淹留,人生无着,有家难归,不是一个“愁”字可以了得的,更不是可以言表的。“无语东流”是一种深到底的水流,静水流深,唯其深才能静;更是一种深到底的归思之愁,这种归思浸透了他的人生落寞。
李煜写愁的句子,是我们很熟悉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一般的东流水,而是东流的春水,极写了愁之深重。李煜的愁不是闲愁,也不是人生失意,而是深深的耻辱与痛悔,无奈与无望。在另一首词里,他仍是借东流水写痛写恨。“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内心之恨就像“水长东”一样,绵绵冗长,亘古难绝。他的恨与愁似乎只有这滚滚的东流水才可比拟,于是他词中流水的意象频频出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古今哪个诗人的愁最重?是李煜,那是一江春水的重量。
这东流水啊,承载了太多的悲情。无论是逝去之感,还是愁怨之思,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东流水带来的或大或小的触动,它成了生命中必然的流动,蚕食着生命,也警醒着生命。
东流水还有另一种流声。辛弃疾写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对复国愿望的信心。无论青山怎样阻挡,无论怎样重重阻挡,这东流水都是挡不住的。在东流水面前,一切的阻挡只不过螳臂而已。这东流水何等有力量有气势,又何等执着有信念,这是难得一见的东流水的阳刚的一面。
又一个抗金名将陈亮,在章得茂奉命去金贺金世宗生辰时,他以词为章得茂壮行。其中有几句是:“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江水,依旧只流东!”意为像章得茂这样的堂堂使节,怎么会像过去派的使节一样屈膝于金人呢?犹如大江永远不变,依旧只流东一样。这里的东流水是一种不变的气节,是一股浩然正气,是浩浩乎流响的魂魄,磅礴于天地之间。
这绵绵的东流水啊,流着叹息与惨痛,也流着铿锵的精神。
10、又下雨了,我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听那淅沥的雨声,想为自己织一件梦的羽衣,又感到窗外透进丝丝凉意,却又无语,只好道:“天凉好个秋!”突然想起你说:“你为我写雨吧”是呀,正是雨季我曾几次写到雨,代别人,也代自己。记得你曾今无数次在签名写到雨,甚至加我为好友也是因为我的名字里带‘雨’,可见你对雨是情有独钟。还有一次签名是在三月,写到“等待下一个看雪的季节”这个签名好像呆了很久,记得鲁迅说过: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我想,在你的世界里雨应该是夭折的雪,是期望在心底未能完篇的童话,所以你等待下一个看雪的季节,又爱上了雨。
雨有时候真是不知道是谁在苍穹了哭泣,斑驳的岁月,回忆的画面时时变得模糊了吗?念念不忘的感觉浅淡了吗?,弦断,音乐无法演奏,断了爱,断了梦,一切覆水难收。偶尔想起呼吸都会变得痛吗?泪纵横,知你是惆怅客,渐行渐远也罢,依旧会几度清风散不尽,轮轮回回看晚霞凄艳。
累,下雨了,又下雨了,解开心的疲劳,泪随雨流到看不见的海洋,听着雨可以吗?不会是这种累依然覆盖着、席卷着身心泛酸,有一种被车轮碾压过的酸痛难耐,这种感觉在身体里疯狂叫嚣吧?尽管那场雪染过她的青眉。想遗忘却又偏记起,曾想一切在佛的国度里绽放,明镜也是台,身本是尘埃,不知取舍,可是它一如寂寞洒落,变成傻傻的月光。
一场雨,一场雨,梦里梦去,其实就犹如一场烟花,落在心房,开在对岸,放不下,走不开,有一天终究还会走掉。风凉狂夜,难吹浮云。月似缺,何怠照空明!阙歌扬,欢人谁晓看客愁……我要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还在下,躲避寂寞,终须回来,归来时,灯火阑珊,夜未央,人断肠……
11、释放,释怀,释然。释何人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昨说昨是,今叹今非。何以叹憾,何处尽欢。三杯两盏,晚来风急。今宵酒醒杨柳岸,依然晓风残月。花谢花又开,人去忧自来。霓虹月下空忏挽,镜月水花自怜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心曰,也只能似一江春水,任其自流了。
庄子携月,孟子论贤。云淡风轻,烟雨飘摇何人唱?日暮乡关去也无处觅归途,惟留烟波江水多情自流。尘土需归,花落有时。淡了那份执着,释了自己的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吾自曰,这该是一种"释"吧!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李煜词名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二)
李煜
《清平乐》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浪淘沙》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
《浪淘沙》
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
《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二)
李煜
《浪淘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
《相见欢》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煜 《蝶恋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虞美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 《乌夜啼》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 《乌夜啼》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 《望江南》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
《破阵子》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李煜 《渔父》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李煜
《渔父》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 《渔父》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李煜 《乌夜啼》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李煜
《子夜歌》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
《清平乐》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煜
《菩萨蛮》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李煜 《菩萨蛮》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李煜 《浪淘沙》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李煜 《望江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