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2020-02-29 08:57:53)
标签:

马戴

明月

月亮的诗词名句

澧水

杂谈

分类: 唐诗名句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译文】明月从广阔无垠的湖泊中徐徐升起,苍茫的山色中夹着条条凌乱的水流。

 【出典】 晚唐  马戴   《楚江怀古》其一

  注:


  1、  《楚江怀古》马戴

   

   露气寒光集,   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   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   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   竟夕自悲秋。


  2、注释:

    微阳:落日的残照。

    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

    木兰舟:船的美称。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

    竟夕:整个晚上。


  3、译文1: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译文2:

    江上露气蒙蒙凝聚着寒光,夕阳落向楚地山丘。在洞庭湖畔的树上猿猴啼叫,人坐在木兰舟上缓缓飘游。宽广的洞庭湖上升起明月,苍山上夹着泉瀑分泻乱流。可惜我看不见天上云中君,整夜里唯有独自伤感悲秋。

    译文3:

    露气越来越重,寒光也开始凝聚,光线微弱的夕阳已经沉浸在楚地的山丘。暮霭沉沉,洞庭湖树上的猿猴开始啼叫,我还在江面上泛着木兰舟。明月从广阔无垠的湖泊中徐徐升起,苍茫的山色中夹着条条凌乱的水流。我的忧思无法排遣,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不可复见,屈子的精魂也难以寻求,在这冷清萧瑟的傍晚,悲秋的愁绪一直笼罩着我的心头。


   4、马戴(799—869),字虞臣,唐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进士。在太原李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终太学博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擅长五律。《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马戴工诗属文,其诗凝炼秀朗,含思蕴藉,饶有韵致,无晚唐纤靡僻涩之习。尤以五律见长,深得五言律之三昧。善于抒写羁旅之思和失意之慨,蕴藉深婉,秀朗自然。

   宋严羽《沧浪诗话》、明杨慎《升庵诗话》、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等,咸推马戴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叶矫然至称“晚唐之马戴,盛唐之摩诘也”(《龙性堂诗话》续集)。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四、《金华子》卷下及补、《唐诗纪事》卷四九、《唐才子传》卷七。《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马戴集》1卷,宋以后以《会昌进士集》之名行于世,有《唐百家诗》、《唐音统签》、《唐诗百名家全集》等本。


   5、《楚江怀古》是唐代诗人马戴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初年所创作的组诗,一共三首。这三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美好风光,抒发了诗人贬谪远地的抑郁哀伤之情。全诗借景抒怀,凝练深挚,情真意切,平淡而有韵味,是借物抒情类诗的一个范作。

   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初年,原在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省常德市)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追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楚江怀古三首》。

   三首诗中,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举《楚江怀古三首》第一首诗的艺术风格,确实别具只眼。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调却有明显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田同之《西圃词说》),“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三首》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问花楼诗话》:《楚江怀古》一首,柳吴兴无以过之。严羽推为晚唐之冠,信哉!

   

   6、天地玄黄之时,澧水酝酿成诗,破空而出。素颜韵脚,散落在山涧谷里,怡然成行。澧水有八条支流,并称“九澧”。温水,水若汤沸;渫水,漏石分沙,水流清澈,长波浃渫;黄水,亦称黄溪,因雄黄而得名;茹水,源自龙茹山;道水,相传昔有浮丘子者,黄帝时人,种苦荬于浮丘之岗,洗药道水之上,丹成得道,道澧之名始此;溇水,即溇江,是澧水的最大支流。澹水,源流分南北两支;涔水,源自石门。

     那时,天地分野,含混不清,澧水之下有云梦大泽,如云如梦。水泽之旁,群山崔嵬,盘纡曲折,森林参差,交错纠纷,下蔽日月,上干青云。其土分五色,沃野千里。春阳之下,蘅兰芷若,江蓠菖蒲,香弥四野。山泽交集之处,平原旷野,一览无余。鸟兽散行,怡然不惊。偶见天人,絺衣綌裳,结绳记事,一垣土墙,隔开苍茫;一火如豆,烧破蛮荒。初始畋猎,继而耕作,驯养禽兽。上山猎虎豹,下水捉鱼鳖。男耕女织,采药种桑。偶于沼水之中采撷野稻而食,继而人工繁殖,终成人间第一田。而沼泽水湄之处,蒹葭丛生,雕胡遍泽,菱藕芦笋,郁郁葱葱。蓼花枫叶,秋生天籁。真有“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之象。

    那时,一切就如《易经》里说的简易一样,天地之间万物都归于简单。简单地生存,简单地变化,简单地交往。几个人在烧制陶器,正制陶坯时,旁边有人提着一串鱼经过,制陶人就随手将鱼形画在制好的陶坯上,几千年前的一个念头就这样被固定,被格式化在陶器上,成为人类最初的文化元素。那个人的随手一划,就无心地划出了后来的文字。由于有了文字,才有后来的谎言、诡计、欺诈、争斗。这是人类文化悲哀的一面。正如现代人发现核能,却又被人制成可怕的武器,回过头来毁灭人类自己,这是人类文化之殇。所以,古人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叹。

   那时,天蓝地静,水清木秀,万物各施其职,各归其位,物竞天择,默默无为。澧水边,一只野山羊在吃草,一只野狗在窥视着,野狗不知有一只豹子在盯着它,豹子又成了一支老虎眼中的猎物,老虎又在一群猎人的包围圈里,猎人们又正面临着一场大洪灾的威胁。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无始无终,自生自灭。所以,佛能悟出“色”和“空”,万物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自然始终不变。所以,《易经》又说不易。我敬畏天地,源自《易经》的道理和自己在天地间的一瞬之见。《易经》的简易、变易、不易,通通透透地道出了色的世界里万事万物的所以然。

    而唯一能改变世界的只有不可知的自然之力。这不,4000年前左右史前的一次自然的不明因素引发了大洪水,有可能是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某个地方,也有可能是九大行星之一绕行到近地点产生的强大引力。还有可能是地球自身或月球的一次意外变轨,等等,很多未知原因,致使华夏属地“雨血三朝,龙生于庙。地坼及泉,犬哭乎市”。而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就是澧水流域。人类有最早文明遗存之一的地方,就这样一夜之间毁灭了。澧水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至此戛然而止。“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的澧水,从此蜕变为一条普通的河,她的灵魂夭折在4000年前的某一天。

   看透了山水的古意与今释、过去与未来,嶙峋的岩石 露一角的峥嵘;潺潺的山溪自顾自的卑下,其实它们的源头都是一团火,来自地心的一团火焰。五千年才在山口开一朵花。

   这样的顿悟能让人超凡脱俗,了无牵挂。因此,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宇宙,能包容眼中的任何小天地。生死、荣辱、富贵、贫穷、美丑,只是心灵世界里的山花野草,值不得一提的。

   眼中到处是虚无与假象。谁说雪花是白的,水是绿的,天空是蓝的,灵魂是行动自如的。荒荒油云,漠漠大块,只给我一个空空的承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历史从来不缺主角,只缺细节和过程。谁问过一江春水中的一滴水是怎样消失的或是怎么流走的?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人事的代谢与流水一样,水在海天的轮回,周而复始。人以尘土与生命的更迭,延续伤心。可是我现在就伤心什么呢?我不爱真理,真理有时太无情。人类是循着真理的路径一步一步找到原子弹的,原子弹的无情仅仅只是那一瞬间的云烟吗?

   我曾经埋首在古书堆里,醉心于过往,但却不知不觉失去了很多鲜活的现在。事业、家庭、前程,往往是有悖于心灵承载的,大多时候它们都是心灵的负累。当我明白这些的时候,已经是“昨日之日不可留”了。可是心灵还是不肯在现实面前俯首称臣。这或许就是我的悲哀吧!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满园的鲜花开得放肆的自在,其实它不过是世俗的颂歌。玫瑰以喻爱情、牡丹以喻富贵、兰花以喻高洁、梅花以喻忠贞。可鲜花终要萎去,只有心灵永在。

   这世间真正让我敬畏的,只有自然。“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只有真正纯美的心灵可以与它比美。世间的任何事情莫不遵循自然的规律。人类自有意识以来,就一直在找自己的源头,至今还是一无所有。我认为不必找了,人类心灵的智慧无论如何伟大和久远,都是在自然规律里打圈圈。埃及的金字塔、玛雅文明的所有遗存、中华文明里的《易经》、《黄帝内经》,其实都是上一个文明里的遗存。而上一个文明的毁灭,又恰恰是人类自我的意识和行为造成的。你看今天人类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享受,利用自己优于其它一切物种的聪明智慧,以所谓“人道”的谎言,剥夺和侵占其它所有物种的生存空间。掠夺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人为地打破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譬如人类为了找到代步的工具,从最初的利用水力和牲畜力到现在的汽车、飞机、火车等等。而这些现代交通工具又恰恰要依赖地球的血脉——能源。一方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能源不可再生,一方面,在消耗这些能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衍生品,又是人类与自然的天敌。这样,久而久之,由人祸造成的天灾不断,有毒气体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使太空的一切有害物质轻而易举地穿过臭氧层来破坏地球,这样的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人类自我走向毁灭,因为人类自身的原因,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进入下一个冰河世纪或人类无法预知的下一个恶劣环境,一切生物因此灭绝,这样的轮回,就只剩荒凉与空寂。极为幸运的是,整个世界各种物种总有极少数幸存下来。就人类而言,上一个文明的种子,只能以宗教或神话的方式得以传承。同样,出于人类对自身无知的强烈好奇,人类智慧以渐进的方式一路追寻,追到现在,找到了决定一切物种之间差别的基因,通过基因技术可以复制出牛、羊、马,那么,同样也可以复制出人类,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类的伦理秩序也将被自己的智慧搅得支离破碎。还有核技术,其它生物技术,与人类与生俱来的贪婪的劣根性一旦结合,也是人类自我毁灭的开始。什么诺亚方舟、女娲补天都挽救不了人类自身的命运。只有纯净的心灵才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一方净土,可惜这样的心灵只能在人类所有宗教的源头里才能找到。所以,我前面所说的不可知的自然之力之外,或许还有人祸也未可知。

    悲哉,澧水!澧水之殇其实是人类文明之殇!我为澧水及澧水流域的所有唏嘘不已(chuhan58)

  

   7、一次在厦门举行的全省诗歌座谈会上,笔者遇到文学评论家、著名诗人舒婷的丈夫陈仲义教授,装出无限遗憾的口气:“陈老师,你当年写情书的那间泥房已被淹没,你当年与女知青散步的那条峰市街,已成水乡泽国。你有没有写过诗怀念怀念啊?” 陈老师笑笑。

  是的,棉花滩水库埋掉了许多人的梦想,埋掉了许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生活的哲理往往就是这样,没有埋葬就没有新生。

  离永定县城20公里的闽粤边陲小镇峰市,就是棉花滩水电站所在地。原来的峰市老街被淹没在百余米深的水底下,昔日喧嚣的石阶如今静静地品尝着无边无际的宁静,那条被无数情侣倚靠的铁索桥,“千寻铁锁沉江底”,如今只有鱼虾优哉游哉的在一旁绕过。一些多情男女眼望迷茫的水面,发出感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汀江两岸石壁耸立,河道狭窄,狭小处仅10米宽,状如壶口,江水如箭穿越“棉花滩”礁岩,直泻而下,素有“十里棉花滩,江水自天来”之称,假如唐朝诗人马戴见到这个情景,必定会写下类似“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这样的句子。多少年来,峰市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双峰秀丽欲耸天,一排街店半山悬。货船渡船如梭织,棉花险滩把船拦。”棉花滩高高筑起的大坝拦住汀江,形成了64平方公里的“龙湖”,颇有“高峡出平湖”的景观。汹涌湍急的汀江伸展为万顷碧波,像一头被人工驯服的猛兽。湖面烟波浩渺,岛屿星罗棋布,水环山抱,相映成趣。

  站在龙湖边上,面对“湖上春来似画图,乱风围绕水平铺”的景色,不禁让人抚今追昔。眼前的这个水电站,经过了多少挫折,耗费了多少水利工作者的心血,有多少人为了建立它奔走呼号,又有多少人头发熬白了也没看到棉花滩水电站挺立起来。从1956年上海水电勘测设计院提出建站建议到2000年12月电站建成下闸蓄水,足足45年,近半个世纪。当人们锣鼓喧天庆祝电站建成时,是否会想到,最早提出建站规划的工程师有的已经长眠地下,有的已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当我们今天在大树下乘凉时,可曾记起前辈们栽树的艰辛、筚路蓝缕的艰辛? (林忠成) 

   

   8、秋是容易引发诗人无穷诗意的,色彩斑斓的词汇在秋日诞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孕于秋季。

    秋到底有着何种的魅力呢,何以引起如此众多的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是它的萧瑟?清冷?还是它的累累硕果?萧萧黄叶?柔漫细雨……

    孟浩然轻吟“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日落西山勾起他藏于心间的淡淡轻愁,清秋佳节却又让他意兴盎然,格外兴致勃发,在他看来,秋是淡愁浓兴的。在王维眼中,秋景却是无比轻灵冲淡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景况,皎洁明月静静倾泻在松林中,清澈的山泉潺潺流过山石,他在山林中寻找空灵的梦幻。山水月松交相辉映,明净洁灵。

    秋,是性灵清寂的。

    羁旅生涯中,愁绪自然涌上诗人心头,不管是“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碧萝”的清郁沉冷,还是“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的郁结沉闷,或是“夕阳依旧事,寒磐满空林”的萧瑟凄寒,都蕴涵了诗人在秋的凉意中所思所想。

    秋,是悲冷凄迷的。

    在风流才子小杜眼里,秋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好时候,正是美好爱情产生的时令;同样不甘寂寞的柳三变也醉眼惺忪到举杯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才华横溢的李后主也道“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秋,是浪漫多情的。

   也许正是由于秋的性灵清寂,悲冷凄迷,浪漫多情,才引发诗人如许的诗情吧。

   

   9、月色下的江水,像一泓天河远远而去,漫步江边,对面游离的灯光在月亮下显得那样的无力,江边有好多烧烤摊,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当然也就生意不断了,重庆人素来就懂得享受生活,随便找个空闲时间,约几位好友,打打麻将,吃点烧烤,喝点啤酒,就已经算是一种享受了,不用刻意去追逐那种奢侈的物质享受,要得只是一种心情,一份痛快罢了。

     婵月当空,似水非水,月下在江畔徘徊,聆听风的呢喃,水的絮语,思绪万千;对岸的灯火稀疏,远处的缙云山黑魆魆的,像一位智者,在夜的孤寂里沉默不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今夜,在这山下水边,我也做了一回闲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这样一个乾坤清朗的夜晚,不经意间已是忧从中来了,记得苏轼有一首小词:“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的月亮总会勾起许许多多的感伤,尤其是远在异乡的游子,“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在这样皎洁的月光下,不得不感慨时空的浩瀚与自己的渺小,月下江流静,再望望眼前的江水,她依旧淼淼东去,或许她也在窃窃私语,可惜我却听不懂。

    马戴的《楚江怀古》中有这样一句“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而今夜,眼前的这一切不正如诗人在千百年前的所见吗,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望着江心那艘泵船上“江枫渔火”的字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彳亍在江边,忽然记起以前高中考到的熊绍政先生的那篇《饮一口汨罗江》,竟也有一种想要喝一口江水的冲动,在这种冲动的指引下,像一位虔诚的朝圣者,觅一处自认为还比较干净的水域,捧一抔嘉陵江的水,猛吸一口,虽然也有一点涩涩的味道,但却没有作家饮下汨罗水的那般难受,于是也便一饮而尽,就在这一刻,我也算真正的饮了一口嘉陵江吧。

    沿着江岸走着走着也就不想再往前走了,于是找一块江边的石头坐了下来,小心翼翼的把脚探进去,随即一股清凉钻心而来,踩在这流经了千年的鹅卵石上,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裹挟着江水与细沙在脚底慢慢前去,下一刻她将飘向何处又有谁能知晓。伸手下去,在水底随意摸出几块卵石,如水的月光洒在手心,像玉一样的石子静静的躺在手心,宛如一种隔着皮层的抚摸,惬意如电击般渗入到全身的每一处血管,心情也渐渐的好了许多。古人云,静坐收心,去欲养心,悟理明心,为此涌现出了好大一批前圣先贤,格物致知,穷通物理,皓首悟道,拈花礼禅。而此刻,我也坐在这江边,望着这轮嘉陵江的月亮,竟也渐渐理解了古人“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清”的真意了。


   10、月朗风清,月夜蔚蓝“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抬头看。”世上不看月的人是不多的。智者云:“雅人赏月,闲人玩月,诗人吟月,痴人知月,幸福人谢月,伤心人叹月。”又云:春月娇,夏月媚,冬月妖娆,独秋月皎皎兮似冰翎滴玉之玲珑,莹莹兮如水光潋滟之流漾。

    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望月怀思。

   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花下独酌冷落情景。

   千古咏月佳句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被张九龄的描写的意境雄浑豁达。

   更有苏轼《水调歌头》,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饱含了人生哲学与诗人的美好愿望,顿使余词尽废。

    明净的 秋月更是多情,这一袭风清月白的芳华 ,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透出温馨、宁静。 沐浴在这片银白的月辉之中,银色的月浪载你飘向秋的梦乡。

    今夜,我牵着秋的衣裙,擎一盏星月的灯光,裹一袭湛蓝的夜色,御着清风,漫步在郊外的小河边。

   碎银似的月光,洁白晶莹,铺就一径的圣洁,满地的幽寂。这一刻,已不是文字能够描述,心情也化为一抹月色,一片清凉。

   明月驾着清风茬苒升起,一切都像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银纱,轻柔而飘拂,仿佛凝滞着,又仿佛流动着。怎当风的那一剪月亮的霓裳滟滟无助的碎了一地的秋香 。  

   路边偶尔在发黄的草丛中还能看到几朵秋天的野花,在月光下发出淡紫色的光,我弯腰贴在花朵上,深吸一口气,那紫色的花儿竟然还有馥郁的芳香,秋天的夜晚有了一丝凉意,田野寂静的让人觉得凄然。

   小河的尽头有个硕大的荷塘,月光掠过荷塘,水平如镜,夜色氤氲。荷叶正退去它的绿色变的发黄,败过的荷花只剩下孤独的茎杆,微风一吹,轻轻的摇摆着,好象在像人们诉说着她曾经的美丽。   蒲草丛中偶尔有沙沙响动,那是不眠的在鱼儿跳跃,搅的水面荡起了涟漪,于是又有几只水鸟被惊动,扑拉拉的贴着水面在翩翩起舞。  

   远处的杨树林已开始沙沙的落叶,身旁柔软的柳枝也在无奈的摇摆着,好象告诉我秋天来了。月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在地面点上了无数斑斓的亮点,一阵风吹过,亮点呈现出各种变换莫测的图案。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任清冷流泻于步履之中,绵绵密密,遍布心间。  

    还是这片月光,还是这片荷糖,还是这片树林,在这一刻如潮水般无遮无拦地弥漫……只有飘拂些遥远的思绪,守这温馨恬静如幻的月色。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描写月亮的诗词名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二)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  《赋得自君之出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  《古朗月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  《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关山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三)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           《鸟鸣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竹里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二)        杜甫    《旅夜书怀》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月夜》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二)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别后惟所思,天涯共明月。           孟郊  《古怨别》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李商隐 《月》
        月光如水水如天                                 赵嘏  《江楼感旧》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  《江楼感旧》
      月光如水水如天(二)                    赵嘏  《江楼感旧》 
      月光如水水如天(三)                    赵嘏  《江楼感旧》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   《鹊踏枝》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寓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      朱淑真    《生查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生查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    欧阳修或朱淑真   《生查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三)   欧阳修或朱淑真   《生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二)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二)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四)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二)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三)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四)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 《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吕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张孝祥   《念奴娇》
        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 《贺新郎》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陈亮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  《扬州慢》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