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译文】
江南产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到了冬季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成。
【出典】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
注:
1、
《感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2、注释:
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岂伊:岂唯。
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荐:进献。
嘉客:嘉宾贵客。喻指朝廷中的贤人。
阻重深:喻阻力深重,不被皇帝重用。
运命:运气,命运。
树:种植意。
阴:同荫。
http://ybzz.1bzx.com/images/201505/goods_img/2942_P_1432339043965.JPG
3、译文1:
江南产有一种结红橘的果树,到了冬季还是一片苍翠的绿林。难道是因为地气温暖?自然是不畏风霜的本性所成。这红橘可用来款待贵宾,只可惜被阻隔在深远之地。命运如此仅因蒙受着被阻隔的遭遇,这被阻隔的遭遇如同时令往复不可寻觅。人们只说要多栽种桃李,这橘树难道没有绿荫?
译文2: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译文3:
生长在江南的红橘树,历经寒冬仍终年碧绿苍翠。难道这是因为地气温暖的缘故吗?关键所在是它自己有抗寒的本性。这样的嘉树佳果本可用来款待贵宾,无奈何道路却被重山深水所阻隔。命运如此仅因蒙着被阻隔的遭遇,这被阻隔的遭遇如同时令往复不可寻觅。人们只说多栽种桃树和李树,难道橘树就不能成绿荫吗?
译文4:
江南一带生长着一种奇异的丹橘,经历严冬橘林依然枝叶苍翠,郁郁青青。难道这是因为那里地气和暖使然?原来是这种橘树自有凌寒傲霜的本性。款待贵宾与亲朋,这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当之无愧,怎奈一路上山高水深,运送它交通不便。唉!这大概就是命运了。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无法追寻。世人都喜欢栽种桃李,其实这丹橘的果实不但可以款待宾客,而且四季长青,终年绿荫葱茏,哪一点不如桃李呢?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06/b494a9d0ec724c99b902eeb97ff0104a_th.png
4、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又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姚崇不满,这年秋天,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张九龄回到岭南,住了一年多时间。他并不闲居,而是想为家乡办点实事。甫到家中,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开元年间的唐王朝,经贞观以来近百年的励精图治,社会繁荣。岭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贸易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广州已成为中外海上交通门户的大商港。在这种情况下,开凿梅关古道,改善南北交通显得非常迫切。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路修成之后,张九龄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记述大庾岭开凿后,公私贩运“转输不以告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由于梅关古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张九龄居家时间,与曲江县尉王履震、韶州王司马来往密切,诗酒唱酬,结成知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之前,安禄山曾入京朝见,拜见过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张九龄颇有识人之道,明察秋毫,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断定日后此人必会作乱。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此次适逢安禄山干犯军法,被押送京城,奏请朝廷判决。张九龄毫不犹豫在奏文上批示,为严肃军纪,将安禄山斩首,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不明华夷之辨,看了批文后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唐玄宗没有最终批准,却为示皇恩,将安禄山释放。最终安禄山反叛,重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五月七日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由长安称病南归,返故里孝养其母。
相传,张九龄返故里不久所患瘴疠就是日喝两碗金银花、淡竹叶、罗汉果、甘草等药用植物熬制的凉茶得以见好。从此,人们为了表达张九龄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命此凉茶的为‘张九龄’凉茶。后者称之此凉茶为: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凉茶。
http://img2.imgtn.bdimg.com/it/u=764406477,2417283829&fm=214&gp=0.jpg
5、《感遇十二首》为唐朝大臣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这组诗托物寓意,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是其五言古诗的代表作。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https://ss0.bdstatic.com/70cFu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758023293,1801712373&fm=27&gp=0.jpg
6、张九龄前辈一名博物,字子寿,唐中宗景龙初平进士,玄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在朝敢谏直言,是开元盛世贤相之一。晚年官场失意,屡遭谗毁诽谤,后被李林甫等排挤出朝。从古代文人墨客之经历可感悟到一条生活经验,只有在官场失意之后才产生出对名利之淡泊,不然的话是难以写出托物言志,情致深婉,感慨气昂,朴质简劲的作品的。
他之《感遇》之第七首,就是在受到官场排挤嫉妒诽谤时期的作品。他以歌颂橘树“独立不迁”的特性与骨气入笔,以橘自比。“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荫?”江南有一种橘子树,它在冬天依然翠绿。并不是因为南方的气温高,而是因为它的天性就具有像松柏那样不惧严寒的品质节操。本来这些甘美的橘子可以呈敬给远方尊贵的客人,无奈山关重重道路阻塞。作者感叹到一个人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看来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让人难以捉摸出来。人们只知道歌颂桃树李树,难道说橘树不能遮荫吗?桃李之树它在冬天也有光秃秃无树荫的时候。诗篇中的李暗喻李林甫之类的奸诈小人得到圣上的宠幸,呐喊像自己这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愤愤不平。
《望月怀远》是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望月怀思的名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乃千古佳句,作者望着皎洁的明月从海上慢慢地升起,照着我也照着远方的亲人。大概此时此刻有怀念之情的人,难免对月相思通宵难眠,不由地怨恨起漫漫的长夜。屋里月光明亮于是灭了烛光,披衣步出门庭感觉露水湿衣寒意袭人。多么想掬一捧明亮纯洁的月光献给远方的亲人,但是月光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屋再睡觉吧,也许能在梦里和亲人相会。诗小而格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如自言自语,随着思念的想象而层层深入,语言明快亲切,细品如尝名茗余味无穷。

7、我的故乡,是民间传说中的鲁班修的采金城。那里不仅盛产油桐、青麻,而且还是丹橘的故乡。我对丹橘总是怀着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
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诗云:“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丹橘,一年四季青翠常绿,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她无惧风霜雪雨,从不变色弯腰,颇有松柏之节操,腊梅之精神。他的枝干遒劲,枝条长有棘刺,连叶子都是硬的。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丹桔橘林,好似碧波荡漾的大海,十分壮观秀美。
丹橘,主要生长在我国江南一带。既可嫁接,又可育苗;或房前屋后,或田边地角,或漫山遍野,皆可种植。大量种植丹橘,不仅能绿化大地,美化家园,也是一项很好的保护生态的环境工程。据《晏子春秋》记载:“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诚然,这是“水土异也”。屈原在《橘颂》诗里也写道:“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我想,也许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丹橘,春末夏初开花,花色洁白秀雅。花儿小巧玲珑,可与桂花媲美。清晨,尤其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花开期间,嘤嘤嗡嗡的蜜蜂,飞来飞去忙着采蜜,那种热闹非凡的情景,真叫人赞叹不已。
秋末入冬
,丹橘渐渐成熟起来,那累累果实便从枝头上显露出黄红色的笑脸。这时,山村中那种丰收喜悦的劳动场景,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我曾写过一首《丹桔丰收曲》的诗歌:“碧绿的树,红黄的果。翡翠的大海呀,泛起了一层层金波。挂满枝头的丹橘呀,醉红了圆圆的笑脸,为山里人唱起了丰收的歌。
山欢、树笑,车跑、人乐 ,一担又一担,一箩又一箩。金波涌成了金山,金山变成了黄河。”
丹橘,不仅给山里人带来了欢乐的劳动情趣,而且为脱贫致富也带来了光明的希望。有的家庭,一年就可收入上万元。
丹橘,不仅是人们喜爱吃的一种水果,而且是“全身是宝”。橘皮,中医学上又称“陈皮”,或“橘红”。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能治感冒。橘络,能疏通经络,顺气活血,可治虚劳胸痛。“橘核”,有理气散结之功效,能治疝气。未成熟的果子,叫“青皮”,能破气散结,舒肝止痛,能治肝炎。就连“橘叶”,不仅是美味佐料,而且也能入药。有舒肝解郁之功能,可治乳痛肋痛。
我素来崇拜丹橘,因为她不仅仅是硕果累累的水果树,也更是一种生命长绿的风景树:因为她不仅仅是全身是宝的“摇钱树”,也是毕生奉献的英雄树:因为她不仅仅是生长在神州大地的“万年青”,也更是一种坚强不屈、充满民族气节的伟丈夫。
唉!丹橘呀,我由衷地喜爱您!也更喜爱生我养我的故乡!
http://5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12/3/13/8/u134534206_12d61b228b0g213.jpg
8、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出生在新余,成长在新余,对新余的蜜桔再熟悉不过了!
小的时候,我家旁边有大片大片的桔子园,每到金秋的这个时候,看着桔黄色的果实在枝头晃动,我们的心也开始晃动了!…
当时家里不富裕,对水果最大的期待就是家门口的桔子园了……
每到春天,桔子开花,花瓣漫天飞舞时,周围全是桔子的香味,我喜欢这种香味,有的时候常常一个人静静的站着,不愿离去。我迷恋这种花香,真想用屋子装满它,独自享受。可是来不及放下这种想法,时节就一天天过去了!随着桔子花的凋零,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果实来,于是,我我就忘记了先前的幻想,又去盼着快快结出果子来。每天放学回家,经过桔子园时,都舍不得望上一眼,期待着….
终于等到了,在秋雨洗刷的日子里,桔子也慢慢变了颜色,由青色变桔黄色的时候,我的心都飞了起来。一筐一筐的桔子被大人抬放到院子里,我们这些小孩,不等大人们转身,就抢着去抓几个来,拿到了手上,心里的那份喜悦,比捡到钱还高兴,这是最幸福的时刻了!抢着剥桔子,饱满的桔子皮常常溅出桔子汁来,一不小心弄到眼睛里,酸的眼泪都流了下来,这时,大人们看到我的狼狈样,都笑了起来。顾不上眼睛了,扯一瓣桔子,使劲塞到嘴里,顿时一股清凉香甜润入心田,好爽!桔肉红嫩而滑润,香甜而不酸涩,皮薄而无籽。一瓣吃下去,立即就引出了我的口水,咬着嘴唇,吞着口水,实在忍不住了,就又扳一瓣放嘴里,狼吞虎咽了下去,那种酸甜的感觉,实在诱人!很快,我手上的桔子就都被我吃的精光!手上,衣服上,全都留有桔子的清香。这是我最美好的一段回忆了!每当想起这一幕,心里还有点冲动。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搬家了,远离了那片桔子园,告别了童年的记忆,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满屋桔子清香的感觉,牢牢定格在我的印象中!
以后的这些年,为了出外求学,我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日子也少了许多,慢慢的对桔子也很少儿时的好奇。在外吃的水果多了,不知道怎么,总感觉还是家乡的桔子好吃,时常想念童年时的事情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家里总会打电话叫我回去,说桔子红了,家里都给你留了呢!......
喜欢桔子酸甜的味道,那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享受!
喜欢桔子挂在枝头的感觉,那是一种收获,是一种充实!
喜欢桔子香飘四溢温馨,那是一种奔放,那是一种热情!
……
家乡的那片桔子园,这时应该是桔子满园了吧!……

9、其实物本无情,因人赋情,人物一体,源远流传。人文内涵因此而丰富,民族精神由此而完善。一到春天,风中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看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就印在心中;一提到菊花,品行高洁在头脑中就油然而生;至于经冬的柑橘,冷雾严霜下一片葱郁,甚或迎霜而开的寒梅四季常青的松柏……这些意象都已深深烙入脑海。然考其赋情缘由,似觉多少有些矫情。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深赞荷花,认为其“中通外直,亭亭静值,出淤泥而不染”;西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乃至北宋王安石“墙脚数枝梅,临寒独自开”……试问他们中有几人不是仕途受阻抱负难伸而发感慨,寄情于物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而余独清。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操守,也就是俗语讲的“清高”。然而这种清高却是难以说服人的,陶渊明的醒悟,是在“误入尘网中”而且“一去三十年”以后。孟浩然“归卧南山陲”也是在“不才明主弃”以后。所以这种标榜的清高是一种气--酸气。
其实这也不能怪读书人,因为儒家的宗旨就是要积极入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理想与现实有了矛盾,就要寻求另外的出路,但不外乎都是在名缰利锁中抉择,近亦忧退亦忧。书上说:三代之后没有不好名者也。其实好名者何尝三代之后。尧打算把将九州长的位置传给许由。许由听到后就跑到颖水上游去洗耳,以听到这个消息为耻辱。在下游饮牛的有巢父感到奇怪,问明原因后,说,你怎么不躲起来,用洗耳来获得好的名声。我要将牛牵走,怕你的洗耳水污了牛嘴。所以大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真正清高的人,有的只是迷途知返者。
造化弄人,自然钟情,中途醒悟,为时未晚,只要不沽名钓誉就好。于秋高气爽之日,与自然相亲,净化心灵。化作小小桂花一朵,物我为一,听檐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
http://img3.wutongzi.com/2015/4/28/r_0-0_1_b3f55ae8-f1e5-492a-81ff-cb51ea3be927.jpg
10、在脐橙生产基地,那山连着山的脐橙树让我兴奋不已。成片成片、漫山遍野、蔚为壮观。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青果缀满了枝头,山风微微送来淡淡的橘香,沁人心脾。我贪婪地闻着橘香,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优质的土壤、适宜的气候让这片橘林大放光彩。或许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遇上花期和金果压枝的季节。如果赶上花期,那白色的花在绿枝间会是一副多么美的画!那飘万里的花香不把人醉得不知返才怪。如果在脐橙成熟的时候,看那满山金灿灿的果实压弯了树枝,看那农民乐滋滋的笑脸,那又会是一副怎样动人的画面?
苏轼有诗将橘的美景描述得淋漓尽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唐朝张九龄为橘树的傲霜斗雪精神深深折服,诗句《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一方山土养一方人。
http://img7.ph.126.net/leVt0heCiuv4mJyB5Yvwdg==/47850746057967277.jpg
11、用象征的手法表现感情,创造情境,是古今中外诗歌创作中常见的。诗人为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心中之情寻找一个对应物,这个对应物可以是外界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虚幻的形象。他不是把感情融入对应物,一般也不去着力地描写对应物,只是向对应物抒情、发议论,或者让对应物为他代言胸中之情。这等于是诗人把一束感情射向对应物,通过对应物再把感情折射出去,姑且又称它为“感情折射法”。
黑格尔说,象征“主要起源于东方”。我国《诗经》中确实有不少运用象征手法的诗歌作品。象征物往往是在“兴”句之中,如以“桃之夭夭”象征青年男女新婚生活;以“彼粟离离,彼稷之苗”象征失家流浪之人忧愤的心情。《诗经》里多局部象征,发展到汉诗,出现了整体象征:
下面我来读读班婕好的《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辆飚夺炎热。弃捐筐笥中,恩情中道绝。”这是她在后宫失宠的怨情吐露,通过夏用秋弃的团扇折射出来,这是明显的写情的诗歌作品,而不是咏扇诗歌作品。
又如曹植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表现了诗人在兄长曹丕欲加害他的紧急时刻,满腔的怨怒之情。在那杀机四伏的宫廷里,直言怨怒会立即伤生,曹植使用了感情折射法,终使曹丕震惊而未敢下毒手。
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作的《感遇》诗,《唐音注》评曰:“感遇云者,谓有感于心而寓于言,以虑其意也。”虑其意,就是将心中之情“舒散”出来,既通过所遇之物折射,如“江南有丹橘”一首,以丹橘象征贤者,亦是自况:“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最后以“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荫?”把诗人求用于世的情绪折射出来。
象征,作为一种感情的对应物,这种“感性事物或形象,很少让人只就它本身来看,而更多地使人想起一种本来外在于它的内容意义。”(摘自黑格尔《美学·象征艺术》)象征一折射,西方象征派兴起之后被大量使用,只是被弄得更神秘了。
http://pic.58pic.com/58pic/13/16/08/16z58PICTgE_1024.jpg
12、湖光山色,橘树孤生。细叶繁枝,永葆翠绿。低檐短枝,让人心生爱怜。盈盈枝上的朵朵素花在风中微微扩散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到了秋天,硕果累累,金光灿烂,果香四溢,秀色可餐,但那脱俗的气质却让人的崇敬之情油然生起。诗人娓娓道来,橘的美好形象自然流露,美到极至。
丹橘,经冬犹绿,有耐寒的本性和坚贞不屈的情操。于是有诗人托物言志,借橘喻己: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丹橘如此美好却因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其实是映衬诗人遭排挤的境况。无可奈何间,张九岭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用桃李的受宠反衬丹橘的不被重视,影射自己的怀才不遇。虽诗歌本身不是纯的写物,但是字里行间还是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橘的推崇与喜爱。美好的事物你没有理由不喜爱。
虽然张九龄如是说,其实橘还是颇受欢迎的。橘被请进庭院,大受人们的青睐:
庭橘
孟浩然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翠绿枝叶,生得纷繁茂盛。果实丰硕。好似黄金高悬。青黄交错,互相闪应,色彩绚丽。被采摘下来的果实在女子的纤纤玉手间流转。女子的娇憨,佳果的可爱。美女珍果,有声有色,相辅相成成一幅绝美的工笔画。
橘树,生来就习于水土,天赋秉性永不衰变。繁衍生长在南国的土地,难以迁移。意志专一,绝不改易。也不随寒暑改变坚贞之心,这样坚贞的气节也被诗人所称道:
游橘洲橘园
李绅
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朱实摘时天路近,
素英飘处海云深。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
怜尔结根能自保,不随寒暑换贞心。
诗歌语近寓言,蕴含丰富,耐人咀嚼。橘如君子贤人,不管在任何环境里,都能保持坚贞的节操。它傲然独立,坚定不移;它根深蒂固,难以变易;它远离世俗,独立不倚。横渡沧海,绝不随波逐流,让人钦佩爱慕。朱实素英在天路海云间迤俪而行,自有一方海阔天空的高远境界。橘乃真名士也!
南方佳木--橘
一直认为橘是真正的南方佳木,也特别很喜欢橘子清新的气息。那种清新深入橘的骨髓。从那绿色的血脉延伸到整个橘树。于是从橘叶到橘花、橘皮、橘瓣、橘核都带着一种独特的清香,渗透南方那片热土的苦心,馈赠给人的是美食与良药:
●橘叶
味苦性平、有疏肝行气,化痰之功,可降逆止呃。用法:取橘叶30克洗净,用水煎汁,饮适量即可。
●柑橘花苞
柑橘花苞性温和,老人和婴孩都能饮用这款茶类,长久失眠的人,可以喝这种柑橘花苞茶,再加些牛奶可以让镇定效果更佳。在法国,有些在夜晚里容易哭闹的婴孩,大人会在牛奶里加上一枚柑橘花苞,会让婴孩睡的非常安稳。
泡茶时观赏白色的花苞在沸水中舞动,喝一口花茶,再嗅着茶水飘荡而出的阵阵橘蕾的自然清香,怡然自得的舒适感便随之而来。
●橘皮
橘皮具有清热、消炎、化痰、开胃的功效。
橘香绿豆粥:
用料:小米50克、绿豆100克、冰糖30克、鲜橘皮适量。做法:1.将小米和绿豆洗净,一起放入沙锅中加清水1000毫升,先用猛水煮滚后改慢火煲一小时。2.煮至绿豆开花,米花尽碎,在停火前加入几片橘皮,加入适量冰糖搅匀即可。
姜橘椒鱼羹:
取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鲜鲫鱼1尾(250克)、食盐适量。制法:1.将鲜鲫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2.将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共装入纱布袋内,包扎好后填入鱼腹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煨熟即成。
食用时,除去腹中的药袋,加食盐少许,可单食。温胃散寒。适用于胃寒疼痛、虚弱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蛔虫性腹痛等症。
● 橘瓣:
去皮后的橘子含有丰富维生素C,是绝佳的美容圣品,除了直接食用外可以榨汁来除斑。
橘香甜汁:材料:橘子3颗、胡萝卜1根。做法:1、洗净材料,橘子去皮,剥成小瓣。2、胡萝卜洗净,去头尾、纵切成长条,放入榨汁机中榨纯汁。3、橘子放入果汁机中打成汁,加入胡萝卜,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
对于皮肤容易晒黑的人来说,橘子里的矿物质“硒”更是抗氧化美肤的关键,30岁过后更应特别留意硒的摄取量是否足够。准备材料时,记得别把果肉瓣表皮的上维丝除去,这样才能摄取到可降低胆固醇的果胶。
鲜姜橘子汁:用橘子2个、鲜姜1块、苹果2个。做法:将鲜姜、橘子去皮,苹果切成小块,然后一起榨汁即可。可以健脾、开胃、除湿,对感冒初愈者恢复食欲十分有益。
●橘核
性苦,平。归肝、肾经。可以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每次用3~9g。
橘的全身都是宝,它囊括了苦与甜。用它完完整整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一份甘甜,一份美丽,一份健康!给我们的是诸多的感动。
新年赠橘
在我国的广东地区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橘子的风俗,这个风俗是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的。在民间,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
http://cache.shufa.com/UD2009/30510/Picture/2014116161913.jpg
13、今春气温比往年高,推开窗门,又提前闻到沁人心脾橘花香……
说来也难为情,白吃了四十多年的蜜橘,只知道蜜橘的香甜,却不晓得橘花的素颜。那年乔迁新居,先看到翠溜溜的橘子,第二年再瞧见枝叶间隐隐约约的小白点,这才认识橘花。
橘花不同于桃李芳菲,总是开的热烈繁盛,不是红霞满树,就是雪压枝头,绿叶,仅仅花海是点缀。橘花开得不起眼,零零点点犹如寒天的疏星,许多细小洁白的花朵,在叶子下隐隐藏藏,勇敢一点的冲出绿叶傲放枝尖,大多似含羞的少女,躲在叶底露出一点点雪颜浅笑。未裂苞的形同珍珠,掩映在绿叶之下,似露还藏,欲开还羞。忽然间一阵幽香飘来,似郁似淡,却是沁人心脾的奇香。
不想辜负玉润晶莹的橘子花,连续第三年了,喜欢钻到郁郁葱葱的橘树底下拍摄,只有近景,特写才有好的构图,才能捕捉到橘子花的质感,也捕捉到橘子花飘忽馥郁的芳香,随风拂过她顺赠你一头花雨,将你的发梢、衣襟染得香香的,似幽兰、似茉莉、更似栀子……这香味沁入你的心扉,这时你才真正体会到“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并不是梅花的意境,而是橘子花的情致!
可惜,历代文人墨客赋于橘子花的诗文少之又少,庆幸有千秋骚客屈大夫名篇千古:“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橘树是常青树,经冬犹绿,霜雪不掉!腊雪纷飞时,橘枝已经在孕苞了,小粒珍珠那么大,翡翠色,深藏于绿叶之中,若不用心留意,就根本不知道,孕期很长,到暮春或初夏时节开花,端午节前后涟涟凋谢,随后,翡翠色的圆点果实展现满枝碧叶之间,到秋季变得金黄金黄,橘者--屈大夫知音也!!
写到这,不禁想起了张九龄的《感遇》: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非也!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
洁白的橘花,馥郁的芳香,没有艳丽的喧哗,只有澹泊和宁静。无邪的橘花,结出绿油油的翡翠,孕育成橙红金黄的硕果。“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试问:满园蜜橘压枝头时,有几个人知道橘花的馨香?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