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二)

标签:
孟浩然唐诗排行榜麻服美两样人生杂谈 |
分类: 唐诗名句 |
http://img3.imgtn.bdimg.com/it/u=3981268708,2199121921&fm=214&gp=0.jpg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译文】
1、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2、注释:
过:拜访。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邀:邀请。
至:到。
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
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3、译文1: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喝酒、赏菊花啦!
译文2:
老朋友宰了鸡,焖好小米饭,邀请我作客到他的田家。
走进村里像进入另一个天地,眼前好一幅幽美的图画——
浓密的绿树团团环抱着村庄,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主人亲热地把我迎进屋内,推开窗子也就打开了话碴。
面对着堆金的谷场和滴翠的菜圃,我俩同饮村酿美酒,共话桑麻。
要走了,我还是留恋不舍,满腔情谊化作两句话:
等到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译文3: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译文4:
老朋友热情好客,杀鸡炊黍,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庄稼院去做客。小树掩映在绿色之中,树木环绕在村子周围,青山横亘在山庄的外边。推开小窗户,面临着平坦宽敞的场院;端起酒杯,谈唠起桑麻庄稼收成的情况来。酒足饭饱,十分高兴,临行时老朋友殷勤相邀,我慨然应允,等到明年的重阳节,我还来这里一边赏菊花一边饮酒。
译文5:
老朋友杀鸡蒸黄米饭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家做客。树木茂密浓荫把村庄围绕,青山连绵在郊外横卧。推开屋舍的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饮酒一边闲话农事桑麻。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来与老朋友饮酒赏菊花。
http://a3.att.hudong.com/35/21/01300534428230135199211551965.jpg
4、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
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因而到长安寻觅机会。他的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可惜在仕途方面却阻碍重重,始终得不到朝廷重视,孟浩然受到莫大的打击,只得失意地回到鹿门山,悠游山水间。之后虽有一、两次机会,但可惜都没能施展才能。
公元740年,好朋友王昌龄来到襄阳,此时孟浩然背上生疽,己经快痊愈了,医生叮咛不可吃鱼虾等食物,可是老朋友相聚,饮酒聊天,无比欢乐,孟浩然竟忘了忌讳,吃了鲜鱼,结果病毒发作死亡。活到五十二岁。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奇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26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26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20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86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26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13名,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排名第38名。
http://www.1-123.com/works/UploadFiles_8238/201109/20110908165355926.jpg
6、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农村老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让我兴奋不已。
我走近村庄,来到村对面的小山坡上,眺望村庄里的房舍,蓝天,白云,绿树,碧水,交相辉映,俯仰生姿。
空气里都带着热情,如甘醇的老酒浓香醉人。淳朴的农村,古老的像一个悠远的梦。那种来自大自然的纯净,明艳,温馨和朴素,就像是一首绝佳的田园诗。
现在的农村生活富裕了,许多人家的孩子在外面打工,挣回了钱,回到家盖起了小洋楼,这在上世纪是想也不敢想的事,也还有极少数的人家仍住着水泥砖墙盖的瓦房,这高高低低的组合,形态各异的房屋组成的村庄,就像是张大千的小水墨画。公鸡带着母鸡,母鸡带着子女“一家人”悠闲地散步,觅食;狗却蹲踞在马路边的树荫下吐舌沉思,对于进村的行人不屑一顾,偶尔也有个别热情的“旺旺”的招呼着客人;蛀蚀斑斑的老槐树一副久经世故的哲人形象,弓背驼腰,向人们诉说着世事的沧桑;还有那不可一世的白杨树,顶天立地的高傲的矗立在村庄里。地里几个劳作的农民热情的和我们打着招呼,述说着我离开村庄后,这么多年家乡的变化。
我信步走进村庄,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夏日的阳光懒洋洋的,却是那么的炽热,烤的大地热烘烘的,微风吹过,热浪嘭脸,高大的杨树叶子也耷拉着脑袋,有几片叶子悄悄地离开母体投向大地的怀抱;村外的田里也是张着大嘴眼巴巴的等待着雨水,地里的劳作的农民也只得提前回家。但房屋周围却仍然绿意婆娑,向日葵飒爽英姿却谦逊的低着头;紫红的月季、鲜红的大丽花红红火火,把农家的院子也装点得的热热闹闹。
村东头几棵老槐树依然那么刚强,浓密的树荫下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正坐在树下闲聊,我信步走了过去,和他们打着招呼,他们中大部分还能记得我的,还有能叫出我的乳名的,连忙起来让座。我说“你们在说些什么呢”“也就是闲聊,说说这些年来我们庄上的变化”一阵寒暄之后,我问起了这些年庄子上的事,这下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七嘴八舌的说起了我走了以后,家乡的变化怎么怎么大。我家原来的邻居王大爷今年都八十出头了,身子骨还那么硬朗,一时都不闲着,几个女儿家都很富裕,不让老人再干什么,可他呢就是不肯,老人晒得黑油油的,自己种种菜,还喂了几只鸡,说是好下蛋,老人的生活自给自足,怡然自得,多么幸福。刘叔接过话茬说“林子,你到他家菜园去看看,里里外外种满了蔬菜瓜果,菜园四周有向日葵,园子里有山药,大葱,韭菜,黄瓜,茄子,西红柿…..根本不需要到街上去买菜,都是绿色的,比你们在街上卖的那些菜要好多了。”
张大爷说“林子,你回来也看到了,庄子里很多人家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家家都打了压水井,装上了太阳能,洗澡不用愁,还装上了空调,我们晚上再也不怕热了,老人赶紧起来从压井里压出一瓢水端到我的跟前说孩子你尝尝。”我连忙接过水瓢,那水清澈,甜美,纯净。老人说“我们这井里的水是不是比你们那自来水要好喝呀。”本来不渴,我还是用喝了一口“哇,凉意浸人,还甜丝丝的。”我想它一定会净化我的心灵,洗礼我的灵魂。老人们都说,现在的好生活都要亏党的政策好呀,现在的年轻人是赶上了好时代,我们也搭上了这趟末班车。
是呀,家乡的山水、花草、树木和淳朴憨厚的人,组成的不仅仅是一幅田园的水彩画,更是我们久久寻觅的“世外桃源”,这里有的是淳朴、善良,没有的是城里人的狡诈、欺骗;有的是空气的清新,没有的是城市的污浊;这里有的是收获,没有的是相互攫取;这里的人没有一丝的遮遮掩掩,没有半点的虚虚假假,没有城里人的那种世故、圆滑,回到故里,与其说是探亲,倒不如说是我对尘世的一次避难。
我的同事说:“什么时候贫穷与落后都是农村的主旋律。”那你错了,尽管这里没有城里的灯红酒绿,没有城里人的醉生梦死的娱乐天地,但是,这里的人们比我们活得充实。现在的交通发达,村村通工程,连接了千户万家;卫星接收器取代了往日的天线,和城里人一样看上了有线电视;宽带进万家,农民在家里就可以国内外大事,农民们再也不用愁,坐在家里就可以把农副产品给出售了。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民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李大爷还饶有兴味的告诉我“林子,我家那个小孙子经常闹着要回来和我们住在一起,说我们这里空气好,吃得又都是什么绿色食品,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哈哈……”老人的脸上绽开了花。家乡人们的生活简单而又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的确,城里人忙忙碌碌而又紧张的工作,加之都市的嘈杂,让人心烦意乱,经常走出家门来到农村,感受村庄绿树环抱、小溪潺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生活,享受淳朴的民风、和谐安宁的农村新天地,那将是一种多么令人惬意的事啊。
午饭后,小憩了一会,带着乡邻送给我的农副产品,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老家,离开了那个曾给我许多梦想的村子。走到村南的山岗,回望绿树掩映的村子,我想起了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画卷又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一定还会回来的。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人生不过匆匆几十余载,恍若绚丽的烟火转眼即逝,华丽的绽放后却只留下一个空旷的夜空。我们曾经不知疲倦的前行,追逐,憧憬,而当走到生命的尽头时才发现,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到最后什么也没有拥有。名利,金钱,权位,不过是浮云罢了。然而,梦醒梦碎后,只有那些刻骨铭心的回忆陪伴着我们。
望明月,心悲凉,千古恨,轮回尝。
漂流在外,远走他乡,只是为了出人头地。多少游子的一生就在思念亲人的痛苦和感叹自己人生无为的忧愁中度过。短暂的人生为何非要去追逐那些没有价值的,为何不能像陶渊明一样看破红尘,逍遥于山水间,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度过呢?
烟雨绸缪,花开花落寂静无声,回眸之间,一半快乐一半醉。
漫步在落花铺满的街道,我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没有油纸伞,没有丁香一样的姑娘。我迷茫,我失望,落寞的青春让我不禁吟唱悲伤。我在梦的彼岸,盲目的追寻着海的那边,天空弥漫着蓝色的惆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我的梦想,它在何方?我的人生,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继续。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好一场人生的梦,好一个曲散人终的结局。人生,不过如此。无须哀怨,无须悲凉,每个人都注定拥有不同的经历,失也罢,得也罢,喜也罢,忧也罢,我们都应该坚强地去面对,创造出自己的人生。
人生如梦,让你看不透,猜不尽。人世的浮华,又有几人贪恋?我不过是行走于漫漫人生中的一人,不求功名,不求波澜,只愿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http://3img.zhuokearts.com/auction.pics/2014/12/11/zc-14109-381.jpg
8、红枫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斓的色彩演绎着大自然的华美乐章。拂过岁月的琴弦,那些沉睡的华夏文化在跳跃的音符中苏醒。而重一阳一节,就是秋天诗卷里一页雅致的风景。菊花绽放,是馨香馥郁的盛筵;秋天行来,是云淡风清的际会。飘逸的芳菲,记忆远游的步履,穿越魏晋与唐宋,采集一束束霜菊与茱萸,在诗人词客的印象里,写下锦绣玲珑的辞章。
重阳节登高,清秋时赏菊。这是华夏民族传统的节日,它被成熟的光芒所笼罩,蕴涵了秋天深沉高远的思想。追溯到先秦,在秋季农作物丰收之时便有了祭天、祭祖的风俗。魏晋以来,重一阳一日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为一种时尚。直至唐朝,重一阳一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而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沿袭至今。九九重一阳一,如今又被增定为敬老节,年岁压在双九的日子,隐含着长长久久,延年益寿的寓意。在空旷的岁月面前,重一阳一这个绵延千载的佳节,不知被多少支温润的笔填充过。也许那些心旷神怡的片段,在翻卷的浪潮中只留存一些模糊的景象。但是凭着时光流淌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出许多一精一致生动的细节。
温暖的秋一阳一落在古藤攀附的城墙,那一束束金色的亮光,折射着过往时间的沉香。在这天高云淡的清秋午后,选择离开城市高楼拥挤的丛林,离开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轻盈地推开重一阳一这个古老节日虚掩的门扉。红叶内敛的山头,一片深秋的风景就那样生动起来。漫步于枫树林中,在写意的空间拨弄流水清音,静读烟霞性情。流转的山风顺着季节的方向,将深深的情愫倾泻到逶迤的峰峦,蔓延至幽深的谷底,浸润到秋天的脉络里。那凭高长啸的旷达,饮酒赋诗的闲雅,醉卧白云的洒脱,是天空与大地的心灵对话,是古人与今人的思想叠合,让豪迈快意的人生变得深邃悠长。
置身在云烟苍茫的山峦,俯揽着城廓的黄昏景致,那些或高耸或平和,或古典或现代的建筑,静静地沉醉在陀红的夕一阳一里,呈现着岁月行走的痕迹。远处飞翔的大雁,它拨开层云,丈量故乡的路程,将思念与祝福带向那个遍插茱萸的地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最是这吟哦千载的诗句,给重一阳一增添一抹浓浓的乡情。登高望远,穿行在历史的奔流中,感悟更豁达更高远的人生意境。那个绚丽繁华的朝代,随着变幻的时空,浓缩成淡淡的记忆,在水墨古卷的文字中沉淀成重一阳一登高的典故,唱和了千古风流。
低眉遥望南山脚下,篱院故圃里,一朵朵悄绽的黄花,洗去岁月的铅华,以夺目的清雅,点染出重一阳一的色彩。那个独倚斜一阳一的瘦影,守着东篱,饮一壶菊花佳酿,赋闲归隐,形骸无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一阳一日,还来就菊花。”菊花,以它孤标傲世、卓然离俗的淡泊情操,融入文人挥洒的墨中,写进我们编织的梦里。于薄暮的风中独醒,独醒间犹见其悠然超逸的风骨。在有流水的地方,秋天的船筏满载菊花的清香,它从乡村篱舍的溪边放逐,流经古镇石桥,流入雪浪江涛,迈着文明的步履,载着历史的碎片,在流淌的岁月里渐行渐远。行经之处,刻录了千年的光一阴一,也见证了世事的风云。
目光越过远方那些斑斓的秋树,落在了芦花飘飞的江畔。观江涛渚影,听沙汀雁声,在宁静至极的意境中感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纯然清远,也体会着秋天深邃的人生况味。“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那轮刻着重一阳一二字的秋月,宛若一块远离繁华的美玉,静静地镶嵌在天边。一半是明镜晓霜,一半是岁月苍茫。在季节如此频繁的交替里,有多少过往的记忆悄然地呈现?被时光闲置的静谧空间,连文字与意念也显得多余。远山的轮廓在无边的暮色中走失,只余下低低吹弄的萧声,于轻漾的微风中徐徐渺渺,若有若无。
大浪淘沙,千年的存在也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回到盛世的天空,一种来自内心的热流驱散了所有飘忽的思绪。“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一阳一,今又重一阳一,战地黄花分外香。”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已经远去,风雨湮没了硝烟战火,锈蚀了戈矛刀枪,一切归于和平宁静。但我们仿佛还能看到那位开拓者在烽火连天的战场里显露英雄本色,王者之风。如今,又是重一阳一,那些脱去征袍、回归故里的老者,在风和日丽的午后闲坐品茗,在楚河汉界的厮杀中回忆当年的剑影刀光。唱一曲大江东去,于壮丽的山河中怀想风流人物,享受夕一阳一无限好的晚年时光。
一路行走,将浮华的世事搁置,流连着重一阳一节于不同朝代所呈现的剪影。在追梦的旅途中,一次次被深远高旷的意境打动灼热的心灵。择一棵茱萸佩带,或摘一朵菊花簪头,抑或是醉倒在青天之下,摆放一秋的思想。清风翻开许多尘封的记忆,那些被收藏的文字,像是一个沉静了太久太久的梦。即使是向晚的余照,也作一次璀璨的光芒,把波光洒在粼粼的秋水间,留看明日的思量。
蝉声渐老,低吟驿路的垂杨;大雁始飞,回看故林的落叶。那些明净的秋水长天,飘逸的菊花梦境,都随着重一阳一散落在一页页封存的典籍中。曾经萍聚,而后云散,许多沉积在岁月深处的迷雾已飘然远去,历史还原了它本来的清晰与真相。怒放的黄花邂逅了秋天的情怀,那些古典的印象,宛如一泓清泉,缓缓地流入华夏民族的一精一魂。
一叶秋风已成往事,明月在历史长河里悄然流淌。重一阳一,这个凝聚着古老文化、民间风俗的传统节日,像一壶陈年佳酿,让古往今来的华夏儿女们品味出浓郁的醇香。一岁韶华,云烟过眼,趁这重一阳一日,佳节时,邀约两三好友行舟泛水,登楼咏月,超然以风物,放达于人情。在江山如画的中华大地,踏着一条浮光跃金的道路,浩歌天下,劲舞太平。(白落梅)
逍遥是放浪不羁。谈起逍遥最优哉游哉的莫不是那位千古诗仙了,细事不干其虑,即使巍峨,亦岿然不动。又有什么样的事情能使李白的心中泛起波澜呢!这种大胆,这种气魄,传出了贵妃醉酒,力士脱靴的佳话,引领风骚,气冠中唐的美名。拔出剑鞘,七分酿成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逍遥于世。如果说,十八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那中唐便是李太白的时代。这样的李白,岂不乐哉!
逍遥是归园田居。质性自然,淳朴归依、他是陶渊明。一个自由人。他不断的追寻,追寻着他想要的人生。早已厌倦了官场尔虞我诈,争名夺利的生活。脑海中,浮现出与妻儿赏月于花下,谈笑于天地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于田间,挥洒着汗水的画面。但那些汗水,那种劳累,在他眼中都满是幸福。而这。才是陶渊明想要的生活。
再看看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样的悠然,让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仿佛感受到了当年他的快乐。而这样的陶渊明,岂能让人不羡!
逍遥是超然物外。庄子,继老子之后的又一名家。他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而所谓的“逍遥”就是对周围发生的事物采取一种旁观,放下的看待。要想逍遥。就要无所恃,无所待。正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样的庄子,又怎能不自在!
无论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陶渊明;亦或是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老庄。他们都达到了自己的逍遥。或许。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吧。毕竟世事无常,我们却不能笑着遗忘。难得活得快乐。自在。何不就这样逍遥一世。
http://pic116.nipic.com/file/20161129/6167852_194712410034_2.jpg
日本积极地承接和发展了中国的麻文化。日本的麻服饰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中国的影响。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各国文化、贸易的交流,起源于中国的麻文化已在世界广为传播。
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911091174,2053835582&fm=27&gp=0.jpg
美,到底是什么?说文解字说羊大为美,将美解释在味觉上,也可理解。毕竟,民以食为天,何况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可是,我们知道美的内涵没那么简单,它很多时候是一种感觉,可能以一件实物或一时景色呈现,大到埃及的金字塔的建筑之美,小的中国的鼻烟壶的手绘之美,既可是优雅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景色之美,也可是生活气息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情景之美,但它却让你震撼,让你心灵得到“充满”。美,是人类五种感官的活动,是心灵的愉悦。
我们作为教师,当我们不自觉地在美中觉醒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慢慢去欣赏美,创造美。2016年的中国国教部的教育计划中,也将“美育”纳入了重点工作之中。“美”“美育”在我们社会开始觉醒。其实,我们素质报告册最后一页的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也有很多项关于美的评价标准。我们最常说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到最后我们很多时候只落脚在“智”上,甚至可以说是“分数”,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美”被稀里糊涂放入“德”中了,那就是心灵美。真正的艺术之美,那些所谓的无用的东西,可能被忽略,其实,“无用”最养人。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呢?我有时觉得我们语文老师可以比美术老师引导的更广,因为语文准确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师生一起欣赏一篇诗歌、一幅图画、一道风景,一首曲子,在谈话聊天中让学生去感受美,让他们的心也如春天的雨水滋润起来,丰盈起来。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这种无声的渗透引导,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育人,一个身体精神都积极健康的人。
抓一束光线,填充内心的空洞;踩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释放身心的疲惫;仰望晴空,让一缕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我的心田上,抚慰失落已久的心灵。我需要这一缕阳光,哪怕只是星星点点的光彩,因为这足以温暖我的心,足以使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我可以很闲适地坐在窗台上,感知《简爱》深刻的爱情真谛,随鲁滨逊一同漂流,为祥子的不幸人生遭遇扼腕叹息,加入尼莫船长的神秘的海底两万里探险中,学习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感受《繁星.春水》的柔情似水,婉约细腻……独自在阳光的沐浴下,与名人名言近距离的接触,享受精神世界的营养品。
放下诗书,到田园瞧瞧。这里没有登临泰山“一览众山小”的广阔视野;没有拥抱大海,感知“海纳白川”的伟大胸襟;也没有绵绵长城的蜿蜒盘旋的磅礴气势……却不乏“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酣畅淋漓,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在,更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淳朴真挚……
美在心境,美在心中。如果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古今佳作,蓬莱文章,你不屑一顾;巍峨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生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百般抗拒。那么你将永远也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朋友啊,请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心灵沐浴阳光的温暖。别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充满了阳光,热爱生活吧!重拾生活的信心吧!让一束阳光燃起你心中熄灭已久的斗志,温暖你冰冻冷漠的心灵。放开自己,摒弃心中久藏的抑郁和痛苦,接受阳光最温暖的抚慰吧!
是啊,这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我们为自己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感到庆幸的时候,别忘了抬起头看看那一轮永远都绽放着无限光辉的美的缔造者,奉献者——太阳。
她的每一丝奉献都值得我们倍加感恩,她的每一寸光阴都值得我们倍加珍惜。“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充满阳光的日子里,我们不只是享受,更要懂得珍惜和感恩。
沐浴阳光下,洗礼心灵尘土,一同畅想美好明天!
13、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忘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
于是,上帝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为你的无知而悲,为美的埋没而叹。
朋友,快醒醒吧!睁开你的双眼――那是上帝赐予你的、本应充满灵气的双眼。大千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欣赏、去享受。
你被上帝的叹息惊醒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看了看眼前的世界,你吁了口气,有几分愧疚,又有几分兴奋。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站起来,想专心去感知美的境界。
登上泰山,领略“一览众山小”的愉悦,燃起你心中久熄的斗志;拥抱大海,感知“海纳百川”的胸襟,摒弃你心中久藏的郁闷;走进深山,融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找回你心中久违的宁静......
http://www.cflac.org.cn/xw/bwyc/201604/W020160427385089912543.jpg
14、奔命于尘世中的你我,在身心俱疲之时,总渴望有那么一个地方完全属于自己让脆弱的灵魂得以栖居,安放一帘清梦。
15、坐在暖洋洋的摇椅上,拉开落地窗,让冬日的阳光暖暖的照进来,照在绿绿的舒展着自己的龟背竹身上,照在我的脸上,照在膝盖上的那本书上。
冬日暖阳中,阅读一本可以静静的读进去的书,是再美不过的事情了。冬天,似乎不能容忍你的浮躁,冬天是一个肃杀的让人难以忍受的季节,冬天,是一个逼着你寻找内心一片净土的季节,冬天,让你安静的蜗居起来,自己舔舐自己的伤口,自己慰藉自己的灵魂,同时,又让你于初临的寒冷当中,不由自主会寻找自己灵魂的皈依,以及触手可及的温暖。
那条大坝,永远可以安抚我浮躁的灵魂,让我短暂的归于宁静。
一年四季,似乎都有一只永远不知疲倦的鸟在歌唱,“布谷布谷”,我认为它是布谷鸟,可是庄稼成熟的季节里它要唱,冬日里,还有什么可以引诱它的歌喉,婉转依旧呢?我想也许是那遍地的萝卜,顶着绿盈盈的萝卜缨子,骄傲的钻出地面一半红彤彤的身子,还有那满枝的枸杞,红艳艳的,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如一颗颗玛瑙,随风摇曳……这只鸟儿,一直陪伴我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比如,夏季我在巢湖,它陪伴着我唤醒清晨;冬季我在芜湖,它陪伴着我度过黄昏。它是冥冥中我的一个知音。
天高云淡,日朗影稀。树枝透着寒意,却也在日光的照耀中班驳陆离,构造出一幅绝妙的图画。我想这是楝树,春天的时候满树的楝花,小小的,密密匝匝的,透着淡泊的紫,却渗出点点幽香,随风飘远……满树楝食的季节,应该是在盛夏,那种难闻的味道使楝实成为孤单的果实,无人光顾,不过,我曾经看到过羊儿乐食此物,不知是真是假?
传说中有一种高贵的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可见楝实(练实)实在不是俗物。
即便是现在的季节,这楝树不还是高高的挂满果实,坚定的迎向冬日,伸手接纳所有的光和热,传递来自天空的温暖。这样的一幅图景,因为有了果实,而显得丰硕和隆重。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不知道是在什么季节,我想应该是在乐栽乐种的季节吧?而在冬季,我也听到了一老一少谈论收成的问题。这倒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一老一少在坝上砍了一些树枝,捆扎成堆,儿问:“也这么便宜啊?一斤一毛么?”老答:“恩。”我行远了,老人和年轻人的对话不再听得见,我知道这些树枝也成了这个季节的另外一种独特的收成。
没走多远,一棵大树挡住了去路,很多人在伐木,还有人在丈量。我原路返回,就看到了一蓬一蓬的野菊花,无视冬天寒冷的逼近,依然积极热情的开放着自己的花儿,一朵又一朵……
16、恬淡古朴的农桑生活,曾是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的人生向往。经过勾心斗角的名利纷争,饱尝宦海沉浮的人生际遇,那些满怀疲惫的仕子们,开始走向农桑世界,去找寻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声“归去来兮”,回到了“鸡鸣桑树颠”的田园,开始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孟浩然“把酒话桑麻”,在充满温馨的农桑家园里悠然自乐。而遭受贬谪流离之苦的苏轼,似乎也悟到了“胜固可佳,失亦可喜”的人生至理,陶醉在“日暖桑麻光似泼”的美景里,沉浸在“谁家煮茧一村香”的氤氲中,怡然自乐,恬然自适。就连念念不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经过一番壮志难酬的挫折后,终于欲说还休,归隐农桑间。“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面对如此宁静的田园风光,词人揠息了“醉里挑灯看剑”的万丈雄心。还有陆游,这位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铁血将军,展望“麦陇青青桑郁郁”的汉中沃野时,还在幻想凭此可以收复失地,但不久就被罢了官,置身“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的小天地,诗人只有仰望苍天,发出“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的千古喟叹!
但是,毕竟还有不愿躲进桑阴而独善其身的诗人,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虽不能一展鸿图,兼济天下,却也不肯老死南阳,寂寂无名。他们以诗歌为载体,时刻关注现实,强烈抨击时弊,对农桑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人道主义的关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杜陵叟》诗中,对桑农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发出了“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为”的无限感慨。深受乐天影响的宋代诗人范成大,也作过一首《缫丝行》,不仅描绘了“缫车嘈嘈似风雨”的劳作场景,也写出了桑农们“明日西门卖丝去”的窘迫生活。谢枋得《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一面是贫苦百姓夜起喂蚕,一面是达官贵人彻夜作乐,两相对照,不露声色中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而同代的张俞也有一首《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此诗一反“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诗歌传统,锋芒毕露,毫不遮掩,表现出少有的锐气。这类封建文人的“悯农”诗,虽不脱儒家“民本”思想的窠臼,却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鲜明的感情色彩,即使今天看来,也不掩其熠熠光辉。
围绕农桑世界,一显一隐,一进一退,显示出两种取舍,两样人生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登者的境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农家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隐者的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仁者的境界……
母亲的脸颊镌刻着岁月沧桑的痕迹,那是在诉说着人生坚韧与执着的境界;父亲挥舞着黝黑皲裂的手臂,那是在诠释着人生奋斗与忍耐的境界;伴侣无声地彼此挽起双手,庄严地走进陌生、走到捻熟的他(她)的境界;孩子欢跳着一路跑来,幼小心灵中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境界……
我遥望远方,默默地用心灵去体验着境界。人生的境界是如此绚丽多姿,如花朵的芬芳因为孕育了种子而更加馥郁,如涛声的歌咏因为激荡着大海的胸怀而分外壮美,如灿烂的星辰,因为点缀了黑夜而被赋予了动感的内涵……生命如斯短暂,生命又如斯唯美!即使存在遗憾,我也一样热爱着生命;即使有太多的苦难,我也深深眷恋这个世界。有人说,境界是人生所能达到的完美的高度,包括思想、作为、成就……可是我觉得,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活着,只要快乐,就是最美好的境界。因为,我们沉醉,鸟语花香春如酒;我们流连,绿树浓荫夏之泉;我们徜徉,红枫硕果秋之韵;我们怀思,银装素裹冬如画……世界对我们是那么的慷慨和眷顾,朋友,让我们用一种恒久的感激,来无言地体验这种超越平凡与生死的无极之境……
境界属于心灵,它是一种存在,但更多是一种体验。无论平凡、超卓;无论一帆风顺,或者坎坷多舛;无论骄傲的成功和喜悦包围,还是只有平淡和寂寞相伴;也无论忙碌和疲惫,亦或闲适而安逸。境界有如月光、花香以及清新的空气,浸染、弥漫在我们周围,从容而淡泊,宁静而悠远……行色匆匆的人生道路上,朋友,再忙,也要喝上一杯咖啡,慢慢回味它的苦涩,直到心中升起久违的甘醇……
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境界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姿容,牵动心潮。为追求人生的深刻我们可以经受磨难;为寻求完美的答案我们可以蒙受猜疑;为求得心灵的沟通我们忍受孤独和误会;为爱,为希望,我们可以历尽苦难而甘之如饴。欢迎痛苦,笑对曲折,愈挫愈奋,历久弥坚,这就是境界,它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跌宕有致,激情飞扬。
这世界永恒,这美好的境界也永恒,只要你用心去阅读……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孟浩然名句
乡泪客中尽,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夜来风雨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开轩面场圃,
绿树村边合,
待到重阳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 《送朱大入秦》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二) 孟浩然《宿建德江》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