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庄灿煌
庄灿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9,167
  • 关注人气: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廿六年后重游紫帽山》庄灿煌

(2017-09-22 07:17:19)
标签:

紫帽山

蜉蝣

生命意义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廿六年后重游紫帽山》庄灿煌
      
      紫帽重来意万千,    清泉翠色旧曾怜。
    春花春鸟天真梦,    秋叶秋风宿命旋。
    往迹化云云化雨,    韶华如水水如烟。
    涌潮思绪难言语,    渺渺蜉蝣古道边。
   
    注释:
    1991年春,读泉州师专时,同舍友与联谊宿舍的舍友一起攀登紫帽山。那时,也是人生之春,风华正茂,做着天真的梦。26年后的秋天,也是人生之秋,重登紫帽山,感触良多……
     遂有此诗。

    怜: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赵策》
    往迹:往事;陈迹。清·田兰芳《袁武修(袁可立曾孙)招同唐斨邻小集感旧》:“十载清齐追往迹,难停老泪染衣红。”
     渺渺:微弱貌;藐小貌。唐 许浑 《尝与故宋补阙秋夕游练湖南亭今复登赏怆然有感》诗:“西风渺渺月连天,同醉兰舟未十年。” 

    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比喻微小的生命。宋苏轼《前赤壁赋》(公元1082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意思是: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蜉蝣的生涯,大概是我所认知的动物中,最为短暂的。古人对蜉蝣的认识,似乎比人自己的生命,还要清醒明晰得多。诗经中便有了关于蜉蝣的描写,并且把蜉蝣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之翼是如此绚丽,却令人想到人生的迷茫和短促。看蜉蝣而叹人生。蜉蝣的生命,往往只有短短几个小时而已。 人们自以为蜉蝣生命短暂,朝生暮死。而沾沾自喜,加以嘲笑,这种心态无异于五十步笑百步,实际上也是在嘲笑自己。人生何其短暂:弹指一挥间,转眼就是百年。没人能抗拒死亡的到来。

     《蜉蝣赋》中写道:“读诗至蜉蝣,感其虽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羽翼,可以有兴,遂赋之。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戏渟淹而委余,何必江湖而是游。”

    就是这样,即使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我们如蜉蝣般朝生暮死,但那又怎样,做好最的自己就行了。 真正的生命,不在乎时间的长短。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人世无常,倒正是很妙的事罢。遍观有生,唯人最长生。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优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厌足,虽千年亦不过一夜的梦幻。在不能常住的世间活到老丑之时,又有什么意思呢?耳畔又轻轻响起那千古的歌吟:"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是最古老的昆虫,号称生命进化史上的活化石。它们的生命,已经在地球上延续了几亿年,比人类生命诞生的时间,要早得多了。最短暂的生命,却是最恒久的存在,这也是我先前所没有想到的。越是伟大的灵魂,便越能感受生命的渺小和短促。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这是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名句。它启示我们,应以蜉蝣而观人生,蜉蝣之小而忽悠,天地之大而永恒,是我们所必须选择的人生观。或许蜉蝣的生命价值,才是真正体现了宇宙圆满的根本。

    蜉蝣在人的眼中,无疑是那么渺小,那么无足轻重,人在宇宙眼中呢,渺小得更不如蜉蝣。蜉蝣的一生对于人来说,不过是一只小小的昆虫;人的一生对于大自然来说,也许只是造物的一声哈欠。蜉蝣不知道悲伤,短短的几个小时营造了丰富多彩的一生,悲伤的人啊,在造物的一声哈欠中,该怎么展现你生命的风采?

    我只是宇宙中的渺渺蜉蝣,蜉蝣的生命意义与人的生命意义,其实在很多方面很像。在无边的宇宙中 人也不过像蜉蝣一样 微小到不值一提,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记。就人的一生几十年而言,相比能活几千年的巨树 与存在几十亿年的星体而言 我们的生命短暂的不值一提。   

   古道:1、 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 唐 韩愈 《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説》以貽之。”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风簷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2、古老的道路。    唐 杜甫 《田舍》诗:“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