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这梅花,说它是花吧,春天还没有来呢;说它是雪吧,它又传来奇异的花香。
【出典】 南宋
郑域 《昭君怨·梅花》
注:
1、《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2、注释:
昭君怨:本琴曲名。【琴曲谱录】:“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又琴操:“齐国王穰,以其女昭君,献之元帝,帝不之幸。后欲以一女赐单于,昭君请行。及至,单于大悦。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故李商隐诗有“七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之句。(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明君)。至隋唐由乐府而入长短句,浸成词曲名。清毛先舒【词学全书】云:“汉
王昭君作怨诗,入琴操,乐府吟叹曲,有〔王明君〕,盖石崇拟作,以教绿珠;隋唐相沿有此曲。”词调多取名于琴曲;观此,可知本调调名之由来已。又本调亦名〔一痕沙〕、〔宴西园〕。
3、译文1: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译文2:
这梅花,说它是花吧,春天还没有来呢;说它是雪吧,它又传来奇异的花香。竹林外,一枝梅花斜出,开在一户山野的人家。
无论在冷清的竹篱和茅屋,还是在富贵人家的华丽的庭院和画楼,两地都栽种着梅花啊,却都是同样地盛开着。
4、郑域(生卒年不详)字中卿,号松窗,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曾倅池阳。庆元二年(1196)随张贵谟使金,有《燕谷剽闻》二卷,记金事甚详。嘉定中官行在诸司粮料院干办。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松窗词》一卷。杨慎《词品》卷四谓其《昭君怨》咏梅词“兴比甚佳”,又《画堂春·春思》词“乐府多传之”。
5、宋人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物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结句。”以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
自从《诗经·摽有梅》以来,我国诗歌中咏梅之作就屡见不鲜,但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精粹雅逸,托意高远,如林逋的《梅花》诗,姜夔的咏梅词《暗香》、《疏影》;一种是巧喻谲譬,思致刻露,如晁补之的《盐角儿》,以及郑域这首《昭君怨》。这后一种实际上受到宋诗议论化的影响,在诗歌的韵味上稍逊前者一筹。
杨慎说此词“兴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隐喻,如同《文心雕龙·谐隐》所说:“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在宋人咏物词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象林逋的咏草词《点绛唇》、史达祖的咏春雨词《绮罗香》和咏燕词《双双燕》,他们尽管写得细腻传神,但从头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这类词读起来颇似猜谜语,但谜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写的景物却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体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以“雪”“香”二字咏梅,始于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人咏梅,不离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似与苏诗辩论。陆游《梅花绝句》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丢了香字,只谈雪字。晁补之词《盐角儿》则抓住香雪二字,尽量发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至卢梅坡《雪梅》诗则认为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词好似也参加这一辩论,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开花时间,似乎是作者的独创。
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竹外一枝斜”,语本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斋闲览》评东坡此句云:“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曹组《蓦山溪·梅》词中也写过:“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却把思路引到杜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来,离开了梅花。此词没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为典所囿,一气呵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为衬托,以梅花为主体,在猗猗绿竹的掩映之中,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而且以竹节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个短语,非但在音节上倩灵活脱,和谐优雅而且使整个画面有了支点,流露出不识人间烟火者的生活气息。
词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然亦有所本。李邴《汉宫春》咏梅词云:“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相比起来,李词以情韵佳,此词则以哲理胜。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明代杨慎《词品》云:“中卿小词,清醒可喜,如《昭君怨》云云,兴比甚佳。”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6、这首词起首二句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以“雪”“香”二字咏梅。梅花出类拔俗,不同凡花,它虽春未到却独自凌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以疏竹为衬托,以梅花为主体,在绿竹的掩映之中,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作者以对比
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7、《昭君怨》:“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道是咏梅词,但倒与路边菊相若。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打我会记事起,家乡的山坡上,小河边,稻田旁,一丛一丛,一簇一簇,长满了这样的小花。尽管高不盈尺,但挂满枝丫。小小的绿色花托上,长着密密的细长的小花瓣,金黄明静,拥挤在一起,簇拥着中间一小扎针儿似的菊花心,花瓣儿那么多,没有人细数过它有几多瓣,也没有人研究过它的名字。在家乡,人们都叫它路边菊。没有人知道它从什么地方来,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落户,它似乎也不关心自己的身世,只会和身边的野草一样,努力的疯长着,一季又一季。
路边菊是卑微的,哪怕春雨如酥,阳光普照,它的枝条注定是那么纤弱细小,无力象其他的花儿一样,挺直了脊梁把自己的美丽“秀”出去。它卑微地弯着腰,匍匐着身子,把自己的缕缕花朵,托付给身旁的野草闲花。它不象现在长在城市绿化带的小黄菊,一下子便爬得满地满草丛都是。它一枝一蔓,相互交错承托着,相互依存着。于是,我们所见着的路边菊,很少是一枝独秀,它们都长成了一丛一丛的,静静的开着细细碎碎的花儿。
乡野农夫,靠着泥土吃饭,对田地间所有的植物都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他们很自然会熟悉每一种植物的习性,什么是中草药,可以用来治什么病,什么是杂草,要及时的从田间地里清除出去等等,都了如指掌。
那时的乡村,缺医少药,生活相当的苦。在那个食仅裹腹的年代,村民充分的发挥着底层劳动者的智慧,把田间路边的野生植物,化成无尽的宝藏。路边菊,算是他们最常用的草药了。在地里忙活完了,在路边看到那长得蓬蓬勃勃的路边菊,突然想起家里谁人上火了,哪个感冒了,小孩儿湿热没胃口了,便顺手摘下一把金黄的路边菊来,放在耕作用的担子里,煞是好看。回家把花朵摘下来,洗干净了,加上冰糖煲上半个多时辰,便是一大煲老少咸宜的清热降火的凉茶了。在秋季路边菊盛放的季节里,上山放牛,去塘边放鸭子的孩子们,回家路上就多了一项任务,就是摘满满一袋的路边菊回家,趁着秋日艳阳灿烂,北风干燥,把路边菊晒干了,留待梅雨天用来煲凉茶,生津消火又治感冒。大暑天,喝上一大碗,不会中暑,可以抵抗毒毒的日头。
记得有回插田,田中的稻杆沤不烂,我的脚指头却沤坏了,流着脓。脚背肿得老高,睡在床上高烧。入夜,油灯也不点上,就这样睡,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恶梦大作。不知何时,耳边传来:“崽伢子,你生病了?!”一双温手按在我头上,那是我娘。她为我煮了一大碗路边菊服下,发了一身满汗,药渣用来洗脚伤,几天就好了。
几周后,掉了的坏脚甲长了新甲,田里的晚稻也封行了。傍晚,家家屋顶又升起饮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吃着农家青菜子饭,有点如野菊般清苦而真实。
8、“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无论贫贱之梅还是富贵之梅,都有着凌霜傲雪的品格:“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萧泰来词)除了一身傲骨,还是一身傲骨,知心者,只有一轮冰魄,投我以疏影,报之以暗香,冰雪情愫如何共“紫腻红娇扶不起”的海棠诉说?
9、时间就这样从指缝间悄无声息的滑落,不知远在他乡的伊人你依然还好吗?
依稀的笑容,匆匆来而又匆匆去。时而触手可及,时而虚无缥缈。曾为你祝福,曾为你祈祷,可留下的只是轻轻的思念。
忆往昔,愁?喜?你不在天涯,我不在海角,但却也是天各一方。历经岁月的冲刷,时光的洗礼,我真怀疑你是否真的还记得那昔日的同桌!曾想过将我的日记投稿,将我一颗诚挚而又无奈的心陈列给你看,怎奈我天生驽钝,疏于文字,怕这糟粕的浊化了你的灵魂,于是就悄悄地收回了那一颗妄动的心。
翅膀的肿瘤摘除后,庄子就沉重的倒下了,蝴蝶悄悄的飞出,逍遥静观脚印孤零零的踉跄,不知远在他乡的伊人是否曾感受到有一个少年是那么深深的,深深的……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若即若离,若隐若现。
漂泊的小船找到了他温暖的港湾,她却不敢在此多做逗留,因为也许这美丽的港湾却容不下这只破旧的小船。
就这样耐心的等待,等待奇迹的出现。
那一天,你带着他介绍说:“……”
你知道吗?我听到了我的心在身体内一点一点的破裂,我听到了那些脆片狂欢般的嚎叫,那样的猖狂,嘲笑我
看到你那灿烂的笑容,还是依稀吐出一句:“hello, nice to meet
you……”;看到你幸福的表情我知道了--你真的不需要我。
我悄悄的来,悄悄的去,不忍打扰你宁静的生活。
为什么我偏爱那苦瓜的味道……
又一次站在落叶的梧桐树下,看那漫天飞舞的蝴蝶,身段轻盈,旋转,旋转……叶子的飘落不是因为风的残酷,而是树的不挽留。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无限的春光到来时,我早已化为一缕晨雾,氤氲在美丽在宽广的东湖上。我已是你头上的一片云彩,或只是你身边的空气了。只要这样就好,能这样时时看着你我很满足了。
请告诉我,你是幸福的。好吗?
想要抓住风的翅膀,却无力拾起梦的碎片。想要留住云的脚步,但我是真的累了,好累了……
折一支弱柳,编织梦的花环,送你一个温馨的祝福。缘--惜缘--随缘,流星划过的天空,没有奇迹,只留下一丝苍白……
10、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郑域《昭君怨梅花》
花中坚强的一枝。汉元帝时,一个诗、词、棋、琴样样精通的女人,曾在南都秭归的一条小溪里沐浴,竟使整条溪流都变得芳香馥郁。从此,有了一条香溪传世。这样难得的女子竟在被选入宫时不被重色的汉元帝知晓。她,曾经是百千宫女中平凡的一名却造就不平凡的王嫱(王昭君)。是势力的画师丑化了她的容貌,使她无法像数千佳丽一样受宠于皇帝;也是无知的画师使她不甘于平庸,从而也有机会踏上“和亲”之路。不知这是她的不幸还是荣幸,宫女一日之间成了公主――可又有谁知道女子心中本有的那股多愁善感。出塞路上,孤独寂寞的她在大漠里深情地弹起了琵琶,凄美动听的琴声竟使高飞的大雁沉醉得忘了飞翔而惊落于她眼前。此情此景,是否可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女人,怎不让汉元帝深深地且长久地悔恨与阵痛呢?当她无奈地面对与王昭君大相径庭的画像睹物思人之后,气愤地杀了那个势力却无知的画师。然而,即使他再诛杀多少个画师也挽不回一个如此不平凡的女子。
这朵花,在历史上阴差阳错,却奇异地地开放在汉匈两国人民心中。
关于梅花的古诗词名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照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
《别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 《赠范晔》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郑域
《昭君怨·梅花》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周密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朝 翁森
《四时读书乐·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