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冲淡萧散:云林题画诗之美学格调值得研究

(2022-09-27 22:15:14)
分类: 雅乐美食

冲淡萧散:云林题画诗之美学格调值得研究

 

黄树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宋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艺术创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家因画生思,遂而援诗入画,将这两种不同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追求“诗中见画意,画里见诗余”的艺术效果,由此产生了意境共生的题画诗,并成为中华诗词园圃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中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由于宋元文人画之兴盛,题画诗在元代以降的诗海里一大门类,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蔚为大观。

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地倪瓒,号云林子,开创了中国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其绘画历来备受追捧,“或作溪山小景,人得之如拱璧”,古往今来对此研究既深且丰。客观地分析可信之史料,倪瓒在元代虽有画名,然而“益自喜其诗”,纯以一诗人的角色流行于世,“咏歌以娱”,诗名远盛于画名。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倪珵刻本《清閟阁遗稿》中,自卷一到卷八,收录题画诗约280首。后世学者在《遗稿》之外,还辑录到了118首云林题画诗。

倪瓒之题画诗诗创作颇丰,内容可以归为四大类:山水、人像、花鸟竹石、画技品评,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诗之余而绘画。倪瓒的美学情趣在于“聊写胸中逸气”,以此为精神追求和创作态度展开书画实践,且以“诗之余”观照绘画。有时,也借画中之物抒情言志。倪云林之于绘画的态度,正如黄公望所云“然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

诗之源在自然。倪瓒是当时“隐逸”中的高标之士,自言只傍清水不染尘。寄情寓志于物是中国一大文学传统,讲求物我两照,借所咏之物言胸中之情思心志。倪瓒其诗其画,以简淡为美,意境清幽而高逸,充分显现了元代士人的逍遥容与的心境、清逸脱俗的心性、萧散疏放的心态和闲愁无尽的心绪,无一丝尘俗气、烟火气、急躁气、工匠气。

诗之情融雅集。历史上的倪瓒并没有完全像后来人所想象的散尽家财、孤舟于间而不践红尘。或安居于清閟阁博古遐思,或优游于一叶扁舟徜徉于五湖三泖,“雅趣吟兴,每发挥于缣素间,苍劲妍润,尤得清致”(周南老语),以“逸格”的书画诗文应酬于亲友、同调。

倪瓒“不事富家,事事作诗”(王志语),其题画诗彰显了鲜明的个性禀赋。“所作诗画,自成一家,潇洒颖脱,若非出于人为者”(张端语)。究竟是云林体现了山水精神,还是山水体现了云林精神?在倪瓒之题画诗中,两者合二为一创新别样“忘境”。时人盛赞倪瓒之诗堪比“元诗四大家”诸先辈,那种冲淡萧散的古典美学格调值得深入研究。

 

二〇二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