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艺术研究:自在的灵魂惟简洁而高雅
(2021-02-22 08:09:45)分类: 文史研究 |
自在的灵魂惟简洁而高雅
黄树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为文坛“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融诗书画三绝于一身,是一座事迹和作品入编《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世界级文化丰碑。毋庸讳言,六百多年来世人用段子的方式去议论他的第四绝——洁癖,然而真正懂得其奥旨者,微乎其微也,除非看官本身是一位超俗之有识之士。
倪云林之洁癖,最初可能缘于对宋代大咖米芾的崇拜,因为脾性相似,后者即有洁癖。同时,又因为那个杂剧之外文化乏善可陈的元末黑暗,他认为动乱而污浊的社会容不下一颗干净的灵魂,转而着意在生活和心灵深处中寻找洁净的世界,向往魏晋名士超然绝俗的境界。事实上,也正是他的这种性情、游历、以及这份洁癖,才有了那画风中的空灵、旷远和荒疏。
在生活中,倪云林非常苛刻自我形象的文雅洁整,“性好洁,行也如之”。倪云林之洁癖与高雅相关,与其出身道家和复古精神相关,所以在艺术风格上则表现为冲淡和平与古淡天然。以致于后来,收藏界以“有无‘倪画’来分清浊”。
在绘画创作上,倪云林的洁癖表现为对“空”与“白”的偏好。整体来说,倪画构图与布局称之为“一河两岸”:远景是一座淡淡的山或小坡,近景是河岸或者小坡,然后用树将画面立起来(两横一竖)。这种大片的留白艺术处理,被倪云林无限可能的技巧运用,营造出一种峻洁之境,流露出一股清逸之气。画面中的水,他一笔不画,而以留白来代替;但是看的人却又知道这是水,而且能给看画的人无限想象,画面空间一下就被放大,既清素又清逸。
在题画诗及其书法上,倪云林的洁癖表现为对“简”和“精”的偏爱。他的诗作亦以绝句为多,诗余以小令为主。这种“小”风格的审美取向,就是舍弃浓墨、精简语言,不与浓艳馥郁的元朝俗世审美相游的清明俊朗。甚至,他对自己的书画作品罕用印鉴,特别是中年以后的创作更是绝少印识,有意识地避免印之朱色可能破坏画面素洁的审美意趣。
道家崇尚自然,提倡文化洁癖的极端完美主义。倪云林的洁癖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隐喻,寻求一个最干净、最纯粹的天地自然。倪云林由洁癖影响的文艺观,表现出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其一,他甚少作人物画,更无英雄赞歌,所谓“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他的空亭、野水皆无人迹;其二,倪云林喜洁,对素色水墨最为推崇,故而作画甚少设色。
倪云林“真翰墨中第一流人,不食人间烟火而登仙者矣”,其开创的“逸品“画格更是将中国山水画推向“隐逸”高峰。他苛求简洁,追求高雅,就是反抗战火纷乱之“浊”,认可灵魂之“净”和意境之“新”。无论是鉴赏他哪个时期的作品,我们总是能感觉到意境之胜高于笔法。如此淡然高洁的自在灵魂,如清人评说倪云林:“如诗中之有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
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注:《云林艺术研究》2021年第1期刊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