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历代书院

黄树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宜兴设县,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是无锡市的一个县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物宝天华,历来重教崇文,书院林立,素来以诗书传家,教育非常发达,人才辈出。这里,给大家介绍12所比较有名的古代书院及其文脉传承。
一、东坡书院。位于丁蜀镇,创办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工部侍郎沈晖重建“苏轼祠”,并题写“东坡书院”匾额。书院一直延续至清代。民国时改为“东坡小学”(今丁山小学前身),至后小学迁出,原址“东坡书院”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崇儒书院。位于宜城,原为“三贤祠”,明万历二十七至三十二年间(1599-1604)建。因兴建该祠为了“景贤崇儒”,所以改名“崇儒书院”。明末改办义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为“南二社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又改为“城厢市第二初等小学校”。民国十四年(1925)停办。
三、明道书院。位于宜城,明万历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间(1604-1608)创办。天启五年(1625)因与东林党有关被废。
四、阳羡书院。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建,初名为“蜀山书院”,清乾隆六十年(1795)改名为“阳羡书院”。嘉庆七年(1802)复称“蜀山书院”。道光二十年(1840)复名“阳羡书院”,咸丰年间被毁。光绪六年(1880)重建“阳羡书院”。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办为“经正学堂”。
五、临津书院。位于徐舍镇,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办为“荆溪县临津高等小学堂”(即今徐舍实验小学前身)。
六、鹅西书院。位于杨巷镇,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民国二年(1913)书院改为“杨巷市立第一初等小学校”(今杨巷小学)。
七、国山书院。位于张渚镇,清光绪五年(1879)建,光绪七年(1881)在书院中建“桃溪三贤祠”。民国元年(1912)书院改为“国山高等小学堂”(今张渚小学前身)。
八、鹅山书院。位于和桥镇,清光绪六年(1880)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书院改为“鹅山高等小学堂”。
九、竺西书院位于周铁镇,清光绪六年(1880)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书院改为“竺西高等小学堂”(今周铁小学前身)。
十、滆南书院。位于高塍镇,清光绪元年(1875)在“滆南书社”基础上兴建,光绪十年(1884)落成。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滆南高等小学堂”(今高塍小学前身)。
十一、凌霞书院。位于官林镇,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冲寂观为基础创建书院。宣统元年(1909)官林初、高两等小学堂从宗家祠迁到这里。民国二年(1913)改为“宜兴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今官林小学前身)。
十二、宜荆试院。位于宜城,清光绪十八年(1892),以原通真观巷的“阳羡书院”旧址,兴建“宜荆试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宜荆经史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知新学堂”,开办“宜荆师范传习所”。民国成立后,该院先后成为“宜兴县立敦本小学”、“宜兴县立宜兴中学”(今江苏省宜兴中学前身)、私立精一初级中学(今宜兴市实验中学前身)的校舍。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此开办“宜兴县立模范小学”。翌年,改为实验小学,后并入文庙小学(今宜兴市实验小学前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