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现场研修 多彩的英伦风情——无锡市中学科学教师赴英国研修工作汇报
(2013-10-03 08:23:15)
标签:
中学科学理科教师埃塞克斯stem课程考察汇报 |
分类: 教育科研 |
丰富的现场研修 多彩的英伦风情
——无锡市中学科学教师赴英国研修工作汇报
黄树生(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国际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进步潮流,在教育发达国家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是全球化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创新。无锡市教育局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积极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境外师训基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教研的国际视野,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有效教学质量,是整体提升区域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项目概述
英国是世界上近代科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仅是享有“物理学之父”的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母校——剑桥大学一所大校,竟然诞生了89枚诺贝尔奖(2012年的数据)。“无锡市首届中学科学教师赴英国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肇始于2013年春,是无锡市教育局与英国埃塞克斯郡政府(以下简称“埃郡政府”)战略合作的中学科学师资境外培训计划。研修班成员来自无锡各市(县)、区和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均为所在学校选拔推荐、卓有执教经验的中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目一线教师,以高中教师为主体。4月,21名教师通过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组织的英语口语会话测试,由市教科院带队赴英研修。
无锡市举办的这个中学科学教师境外师训项目,采用了一种国际上先进的政府间直接对话(G2G)的教育战略合作,至少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无缝合作 不经国内外第三方教育中介机构,直面无锡中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与英国埃郡政府合作策划境外研修课程,相互交流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这是无锡市教育局直接与埃郡政府洽谈成功的国际化师训合作创新。
(2)系统设计 这次研修班的课程设计,依据英国新版《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Science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主体服务无锡市中学理科教师,访学重点在埃郡七至十二年级的中学科学教育,但同时兼顾小学和大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还根据国际“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s,简称“STEM”)课程发展的新潮流,安排考察了东英格兰地区的高科技公司。
(3)直观课堂 这次研修班采用“沉浸式在校研究(immersing study in school)为基本学习方式,主课堂在埃郡学校科学教学现场,中国教师直接进入外国的课堂,零距离观课学习,直接面对活生生的英国课堂和中学生。
(4)高性价比 出访教师的“行前培训”委托埃郡政府科学教育专家来锡培训,境外研修课程设计合理,专家讲座与在校研究比例得当,在校研修课堂,关注课堂教学实践,住家学习文化,增进国际文化理解,大量节约经济成本。
二、研修内容
这是无锡市教育局第一次组织非英语学科教师赴海外进修,深入学校学习。2013年5月3日,研修班正式建班开学,学习过程分为国内的“行前培训”(Pre-departure Training)和境外的“在校研究”(School Studies)两个阶段。7月7日,学成返航。
(一)国内的行前培训
行前培训为期两天,地点在市教科院。英方委派了埃郡政府(Essex County Council)首席科学教育专家克里斯•海恩士(Chris Haines)先生和埃郡政府江苏汉语中心(Essex-Jiangsu Centre for Chinese Studies)主任王仲(Vicky Zhong Wang)女士担纲主讲教学。
全真的行前培训课程丰富多彩,充满西欧异国风味,提高研修班学员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英国的基础教育概况,以利于出国后尽快地融入英国社会生活,适应埃郡中学教育生活,同时节约境外学习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行前培训课程共分如下五讲:
第一讲:介绍英国教育体系,了解中英两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
主要内容为:英国教育管理结构及其学校的类型、埃塞克斯郡教育概况、英国教育体制及其课程设置、英国的教学文化和学校管理委员会,等等。
第二讲:介绍英国学校课程体系,尤其是基础教育科学课程。
主要内容为:英国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自学前教育至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四级科学课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STEM课程、科学课堂教学法、有效科学课的特征和模式、一个成功的科学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素养,等等。
第三讲:了解英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如何监督和评估科学教学质量。
主要内容为:介绍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及其专业工作、英国的学校视察评估制度、好的科学教学质量标准、介绍优良科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教学视频观摩了解科学学习的进程、英国科学教学的评课标准(OFSTED的督学听课记录表),等等。
第四讲:介绍研修班在英国埃郡的培训课程,教研工作方式和生活安排。
主要内容为:如何观察英国课堂教学,如何与英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在校进修中获取最大的学习收益、了解恰当的期望、礼节、调研方法和成果衡量,等等。
第五讲:介绍英国文化、习俗和传统,如何培养英语能力。
主要内容为:介绍英国文化常识和生活礼仪、如何与英国人进行交流、如何享受在埃郡的生活文化体验,英国基础教育网站和科学教学资源,等等。
(一)英国的在校研究
6月15日,来自无锡市的中学科学教师一行22人着陆英格兰土地,入住埃郡不同城市的12个英国寄宿家庭,与英国普通老百姓同住同吃,体验西洋社会的日常生活。
1.观课研修
与一般性的出国考察不同的是,无锡市这次组织的中学科学教师出国访学研修项目,没有采用集中居住和集训方式,而是划分9个学习小组,直接将教师投入埃郡各地如盎格鲁欧洲学校(Anglo European School)、切姆河谷中学(Chelmer Valley High School)和大巴都中学(Great Baddow High School)等英国知名的高品质学校,采用“沉浸式在校研究”的学习形式,在课堂现场接触英国教学和教师,基于课例比较研究与英国教师零距离交流。
在埃郡为期三周的在校研究学习中,研修班学员在各自蹲点的中学观察了不少于400小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七至十二年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在埃郡学校,还观摩了所在学校“课程拓展”(Extra-curricular)类的“科学俱乐部”(Science Club)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集会”(Y7-12 Assembly)等德育活动,以此全面地了解英国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和个性化的特色教育。
研修班有的学习小组还多次参与所在学校的教研活动,各抒己见,建议英国科学教师修改课堂教学设计或课堂教案。每天听课结束,中国教师按照埃郡政府和学校的日程安排,总是认真地花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与授课教师和学校科学部主任或教学副校长进行及时反馈,交流观课心得和评价意见,以课例研究为话题载体,讨论两国科学教育概念和课堂教学技术的不同之处,取长补短。
研修班全体学员还观摩了英国诸如保尔兹-霍尔斯高级小学(Powers Hall’s Junior School)等一些模范小学的科学教育和课外实验活动,访问了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和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University of Anglia Ruskin)的STEM课程活动。
2.培训学习
研修班在英国的培训考察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学习地点主要在埃郡威克福德中心(Wickford Centre in Essex)、东英格兰科学学习中心(Science Learning Centre East of England, 简称SLC East)。研修班学员在英国各地专心聆听了20多场次关于科学教学的学术讲座,演讲者来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研究员、世界级的科学教育专家、高水准的科学教师和科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
6月17、18日,研修班在威克福德学习两天。主讲教师是埃郡政府学校学习和发展部(ECC Head of School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主任凯伦•皮瑞尔(Keren Prior)和克里斯·海恩士。主要内容包括:研究一系列灵动的科学学习方法,运用模拟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了解英国当前在STEM领域与国家就业需求相对应的教育热点,提高在校学习和职业培训年龄,探索如何认证优秀科学教学实践模式,指导学员课堂观察,做课例案例研究。
6月25、26日,研修班在东英格兰科学学习中心培训学习两天。讲课教师除了克里斯·海恩士和学习中心副主任凯特·莫恩丝(Kate Mouncey)等讲师之外,还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与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安德鲁•汤姆森(Andrew Thompson)、英国物理研究所顾问斯蒂芬•郎(Stephen Long)和赫特福德大学天文台常驻天文科学家马克•伽里伟博士(Mark Gallaway)等。主要学习内容为:探究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方法,注重灵动学习技能培养;如何将尖端新科技引入中学科学课堂;如何将学校里的STEM教育与继续教育和就业相互挂钩。
在SLC East,研修班学员在马克•伽里伟博士的引导下,还参观了英国贝福德布利天文台(Bayfordbury Observatory),动手操作了一些天文望远镜等探索空间设施,咨询有关天文学知识及其最新发展的方方面面。
3.学术交流
在英国研修期间,无锡教师与埃郡不同学校的同科教师以课例和案例为研讨专题,积极开展基于现场实践反思的学术交流,赢得了英国同行的尊敬。
无锡市东林中学的物理老师徐春珏、生物老师左喆和南湖中学的化学老师伏芸等,对所访赛登学校(Sandon School)和盖特维中学(Gateway Academy)两节生物课《树叶》和《昆虫的一生》记忆颇深,英国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阳光下学习、分享自然美丽的教学方法令人赞叹。市教科院黄树生博士观摩了埃郡中学作为外国语的法语选修课教学之后,介绍了中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课堂一般范式。英国同行对中国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控制使用母语控制”和“尽量运用目标语发布教学指令”这两条基本原则非常赞同,表示要虚心地向无锡的外语教师学习取经。
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生物老师王怡临、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物理老师陈燕和华士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张謇在思菀公园学校(Sweyne Park School)分别上了《细胞的结构》、《串并联电路》和《光的色散现象》三节研究课,充满东方风情和不同风格的教学,受到学校同科教师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埃郡政府教育厅向上述三位教师颁发了《上课证明》,感谢她们为埃郡科学教学提供了生动的课例,感谢她们作出的专业贡献。
结合市教科院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主动参与式课堂有效学与教研究》,黄树生博士与英国教育专家和埃郡不同学科的一线教师举行了三场主题研讨,双方自由地辨析了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观点。
主题一: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ion Teaching)
英国科学教学实践强调,每一位学生主动地融入(engage in)多元化的异质结构的学习团队(teamwork),自觉担当或接受委任的角色,教师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授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内容。埃郡科学教学的课堂机构模式,基本上只有“导入——活动——总结”三个环节,教师的主要角色任务是观察和评价,激励学生课堂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学习。
从理论上说,无锡市教科院探索中理想的“参与式课堂学与教”样式,应该超越英国学生的组织参与的活动层面,着力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对话,而以“学”(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创设富有生命活力的“参与式课堂”(participating class)。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生长中稚化自己的思维,激发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动机、唤起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和融入课堂学与教的共同体,以教学对话促成主体间性的交互,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以自觉性、理解性、选择性和合作性为主要特征的有意义学习,力图使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都投人到学与教的活动中,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自主建构意义,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由此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进而提高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形成自主发展的智慧。
主题二: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
埃郡教育界将这个术语翻译中文为“灵动学习”。英国高级技能科学教师尼古拉•威尔奇(Nicola Welch)和杨明博士等教学实践专家以十二年级的化学实验课为例,演示说明英国灵动教学和形成性评估促进学习,如何帮助高能力中学生进步到大学预科和更高学习水平。
在埃郡的威克福德中心和思菀公园学校,黄博士与英国科学教育专家多次辩论这个术语的内涵,介绍了市教科院关于主动学习的认识。在无锡中小学,主动学习是指课堂主体因学习内容或项目所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主动参与,涉及课堂主体的教学关系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基于原本的生活经验及知识准备,以认知发展为中心而自主选择,并采取积极行动,强调学习者在主体交互中情感、思维和行为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通过对话和互动,实现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的课程目标。二是主动学习,指由学习者发起的学习,学习者创造性的学习,能动地建构关于现实的知识,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主动有效的学与教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学习方式,以及激发和引导这种主动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
主题三:特殊教育
上世纪70年代,英国最早倡导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理念、教育过程和师资培训。2003年,政府颁布《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孩子而改变》(Every Child Matters: Change for Children)的绿皮书,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最大程度的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兴趣与爱好,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帮助每一个孩子提高成就目标,激发每一个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无锡教师就英国中小学校普遍设置的机构——“特殊需要教育部”(Special Education Needs Department),与埃郡诺特里中学和大学预科学院(Notley High School and the Sixth Form)马克•哈德维克(Mike Hardwich)主任讨论了特殊需要教育及其学习支持,从教育理念、政府支持和学校课程三个维度,分析比较两国特殊教育体制和学校教育服务的优缺点。
4.考察访学
7月1日,在埃郡政府的安排和科学教育导师马克•易姆斯(Mike Imms)的引导下,研修班访问了与STEM领域相关的东英格兰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公司——驰名世界的AST公司(Applied Scintillation Technologies),探究科学教育在现实工作社会中的相关性和实用性,探究组织学生访问科技产业公司的好处。其中,STEM使者的校外志愿者组织结构和活动形式,对于中国教师来说,颇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除了预设的研修课程之外,大部分学员们利用周日宝贵的余暇时间,在凯伦•皮瑞尔和王仲等英国专家的陪同和指导下,自费参观游历了泰晤士河水闸(Thames Barrier)、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温莎城堡、莎士比亚出生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科学博物馆(London Science Museum)和英国国家博物馆(British Museum)等历史文化名胜场所。
一踏上异国土地,黄博士时差不倒,即响应英国住家的邀请,马不停蹄考察了东英格兰地区的亚力克斯•亨特社区教堂(Alex Hunter Church)。他积极宣传钟灵毓秀的璀璨吴文化,解释中国大陆多元自由的民族宗教政策,描绘无锡地区众多恢弘的欧式大教堂建筑,结识了大诺特里教区的许多天主教朋友,邂逅了来日即将见面的英国学校教师和处室领导。
研修班绝大部分教师是第一次跨出国门。一线的中学理科教师利用不可多得的海外学习,参观这些世界著名科文机构和高等学府、尤其是科学博物馆,无疑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增益多元的历史人文素养,扩展跨学科教研视野,丰富鲜活的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库。
5.专题汇报
7月5日下午,研修班聚首埃郡首府切姆斯福德市(Chelmsford),在埃郡板球俱乐部(Essex Cricket Ground)举行了专题学习报告(Practical Presentation)。学员们结合自己在国内的课堂教学实践,分享在各自沉浸在学校观课研修的学习心得,总结出能够改造运用于中国学校的优秀实践方法,讨论下一步回国后的课例研究计划以及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及对策。
研修班9个学习小组,分课堂教学设计、导入、引导提问、主体对话、学生活动、学习评价、课堂总结等12个微课题项目,向英国专家、埃郡中学教师和研修班同学们反馈观察学习体会。为了展示研究成果风采,学员们精心制作了幻灯片,图文并茂地汇报有意义的研修成果。其中,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的化学老师钱玲艳和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的化学老师钱黛蕙,汇报了格林沃德中学(Greensward Academy)十年级的“产业日”( Industry Day)课程。与国内风格不同的是,企业、工厂、政府部门志愿者走进校园,上门服务学校,向未来的建设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模拟不同的社会行业。非科学教师出身的研修班领队黄树生作《观察英国课堂现场 研究科学教学导入——以英国诺特里中学的科学课为案例》的报告,总结了英国科学课堂教学中抛锚式情境导入、目标引领导入、示范操作导入和“计划花”(Planning Flower)导入等四种课堂导入方式。
此外,黄树生6月26日上午在埃郡的大诺特里(Great Notley),应邀作了一场题为《分享中国文化》的英文演讲,概要地介绍上下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化,现场指导学做中国剪纸,推介无锡风光旖旎的水墨江南梦之乡,增进中英两国的国际理解和相互尊重,热情邀请英国朋友和学生来中国旅游或访学。
6.跨国情谊
英国政府对这次来自太湖之滨的研修班访学考察非常重视。学习期间,埃塞克斯郡议会负责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议员考希勒•雷•谷丁(Councillor Ray Gooding)先生,亲自到培训现场看望无锡教师,关心研修班学员的学习和生活。
研修班学员与埃郡接待学校和寄宿家庭虽然相处短暂,然而互动顺畅友善,关系和谐亲密。如宜兴市汇文中学的尹聪和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的朱坚等教师与住家马克•易姆兹(Mike Imms)先生、无锡市江南中学的徐勇峰和积余实验学校的刘宏卓等老师与杰夫和南希夫妇(Nancy & Jeff Turnbull)建立跨越国界的亲人般的真挚友情。
研修班出国成行前,市教科院向埃郡政府教育部门赠送了七至十二年级全套的中学理科教材及其测试卷等学业评价工具。归国前后,诺特里中学尼克•沃斯普尔(Nick Vosper)副校长和科学部萨曼沙•瓦莉丝(Samantha Wallace)主任免费贡献无锡教师所观察过课例的整套教学档案,包括每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幻灯片和视频资料、其他相关的课程资源等。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埃苏中心王仲主任和华裔官员韩笑女士全程陪同研修,始终和无锡教师在一起,提供一切可能的专业服务和生活帮助,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一致好评。
在告别宴会上,黄树生代表研修班全体学员、无锡市教科院和教育局,发表了题为《再见了,埃塞克斯》(Farewell, Essex)的英文致辞,由衷地表达对英伦风情和教育文化的无限留恋和感悟。同时,感谢埃郡政府及其埃苏中心全面周到的协调和无微不至的服务,感谢埃郡有关接待学校提供原生态的研修现场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感谢英国住家提供的宾至如归的热情招待。黄博士热情洋溢的讲话,充盈着中英两国浪漫而古典的诗情画意,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英国朋友。
临行前,埃郡政府赠送黄树生一条高级男士领带,上面纺有郡徽标识,作为寓意绵绵的特别礼物。教育厅长铁姆•考尔逊(Tim Coulson)先生希望“黄博士每年带领无锡市不同学科的教师来英国开展学术交流,共同分享两国在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经验,”并再次代表郡政府热诚邀请他“至少,三年回访一次埃塞克斯。我们期盼着!”
唐朝诗人李商隐云:“相见时难别亦难”。第二天正式辞行时,英国住家和中国教师紧紧拥抱在一起,依依不舍,恋恋不舍,不少人留下了真切的眼泪。
三、收获与反响
完全不同于当年徐志摩再别康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埃塞克斯郡政府和埃苏汉语中心的协助下,研修班每一位学员在各自参访学校刻苦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和比较理想的成效,满载而归。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在教育领域形成一定的差异,很难辨论孰优孰劣,有时候未必表现为差距。然而,研修班每一位教师归国前夕普遍有一种“在水中学会游泳”的切身感觉,认为深入埃郡课堂的现场观察更让人受益匪浅。“每个孩子都重要”的全纳教育精神,氤氲在埃郡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自觉地为孩子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教学,直叫参访的无锡教师感动不已,叹为观止。各学校“学生至上”的人文主义服务文化、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课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课堂中自由而活泼的团队学习等,都是值得中国同行学习。英国的《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所表述的科学教育思想,优良科学教师的专业标准,纵横贯通的STEM课程逻辑体系,OFSTED组织的科学教育督查制度等,给研修班学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同样,英国中小学校也很看重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基础教育,认为中国的外语教学优于英国学校。埃郡教师非常羡慕中国课堂纪律严明,学生基础知识夯实,惊叹中国孩子从小练就神通的运算能力。
埃郡政府和英国学校对无锡市中学科学教师的研修成果非常满意,对他们知书达理的观课表现也十分欣赏。埃郡教育厅长铁姆•考尔逊先生认为,无锡市教育局领导思想开放,理念前瞻,具有国际化的教育视野,与埃郡政府直接洽谈完成境外师训项目,富有专业性的战略创意,可以作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典范。埃郡政府学校学习和发展部凯伦•皮瑞尔主任倡议,与无锡市教科院建立互惠共生的、长期的教学和教研合作关系,志愿为国际兄弟学校之间的修学交流牵线作筏。首席科学教育专家克里斯·海恩士教授对无锡教师的好学敬业和刻苦用功印象深刻,非常钦佩。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表示,竭诚愿意为无锡科学教育提供智能服务和技术支持。埃苏中心主任王仲女士对无锡教师在埃郡学校的表现十分欣赏,称赞说这是她所见到教师访英研修最优秀的教师群体。
研修班每一位学员都以优良的成绩圆满完成学业,埃郡政府教育部门授予研修《学历证书》,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颁发《学习证明》。王怡临和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化学老师李宗华两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员”,黄树生被评为“卓越领导”,获郡政府特别《嘉奖证书》。
通过这次境外研修,学员们对英国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科学教育感同身受,在基于现场的观察教研中拓展专业视野,富润学科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技术,必将提高科学教育有效教学的水平。正是由于无锡教师在英国中小学的沉浸式研修访学,包括世界一流的埃塞克斯大学在内的埃郡大中小学校,对中国基础教育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都希望与无锡的学校建立教学研究合作关系,互惠交流教学理念和课堂经验。
四、深化与建议
无锡市十分珍视这次中学科学教师赴英国学校观课研修的教研成果和课程资源。早在埃郡研修期间,市教科院即决定计划与埃郡政府教育厅及其中小学开展教学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入中英两国科学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8月中旬,申报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第10期(2013年)教研课题——《中学科学教育主动参与式学习的中英课例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Learning —— The Observing Secondary Classrooms in China and England),课题由市教科院黄树生和市教育局国际交流处林蜀涓联袂主持。9月,被批准为江苏省教研重点资助课题。
目前,市教科院中英教学比较研究课题组及其专题研究小组基本架构,业已检索汇编了中英物理、化学和生物以及中英学习评价四个比较项目的参考文献200多篇,并完成文献综述4篇。在埃郡政府和埃苏中心支持下,经英国相关学校的协助,课题组已搜集整理英国中学科学课例和案例100多项。研修班学员递交海外研修汇报23篇,累积6万字以上。
回顾埃郡访学历程,反思观课研修成果,由于这次无锡出国访学的科学教师英语能力有限,课堂理解与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修班教师散居在12个不同的城镇家庭,完全依靠移动通讯实施管理,紧急事故只能通过遥控指挥,这种组团形式对领队的人格魅力、跨文化交际和危机处理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无疑具有一定的风险。
建议无锡市在后期的境外师训项目中,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现场学习力出发,一要加强双语教育实验,教师和学生应该掌握课程中基本的学科术语;二要加强外语交流培训,提高行前培训外语学习的针对性,特别是生活口语和教学对话培训;三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了解目的地国家的文化概况,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尊重多元宗教信仰自由;四要加强教研方法指导,掌握课堂观察技术,学会教学比较研究;五要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改善公共时空的言行举止,重塑教师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