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家乡:大墙门的故事(苏州评弹)

(2013-03-03 20:47:39)
标签:

家乡

评弹

历史

人文

故事

分类: 文史研究
我的家乡:大墙门的故事
我的家乡:大墙门的故事(苏州评弹)

黄树生

      大墙门,是无锡市东南边陲一个市镇的名字,为无锡新区硕放街道的首府。硕放东南隔望虞河与苏州相望,东北、西和南分别与鸿山(后宅和鸿声)、梅村和新安三个街道接壤。大墙门作为一个集镇名词出现于文献,不迟于明成化年间(1465一1487),别号“二泉先生”的明正德礼部尚书邵宝著《容春堂别集》,卷六《邹氏庄东新居记》文中提及昭伯之新修之大墙门。我的老家即在秦村东堰湾,硕放街道的东北隅,从东而北往西分别与后宅、鸿声和梅村交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

      男白:各位观众,发掘历史文化,传承吴地文明,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伲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大墙门的故事。
      合唱:无锡有个大墙门,历史文化底蕴深,明清街市演变镇,代代相传人人闻。 
      女白:大墙门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大家只听其名勿见其迹,何形何貌何址啥人都勿晓得。 
      男白:伲倒有点晓得格。听老一辈人说,无锡南门外大墙门的门臼大得像只浴缸,一个大人汰浴绰绰有余,大家可能勿相信,反正啊——
      男唱:说故事讲故事,说是当里就是,说勿是就勿是,说也勿当里是,勿是也当里是,传说有一桩事。 
      女白:格末伲俩个人说说讲讲,就从大墙门自然形成的地名谐音,向大家一一叙述,以解朦胧之迷——
      女唱:大墙门的宅基大,朝南门堂好气派,往东方向到后宅,朝西直达到西宅,向北秦村是北宅,方园百里大人家。 
      男白:大墙门地域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交叉,民居沿河而枕。因此,出门出路主要靠行船码头,当时一东一西就拥有两个主要渡口——
      男唱:安桥头上杨家渡,望虞河面白帆鼓,劈波斩浪两岸过,直指长江如穿梭。
      女唱:建新角上小沈渡,大运河中船只多,号声阵阵纤夫歌,船行苏锡皆辛苦。 
      男白:大墙门创业有道、守业有方,作坊经济兴旺。油坊、纱坊、厨房匀设嘞塔西村,粮库设嘞硕放村——
      男唱:油坊设嘞油房里,榨油淳淳飘香味。纱坊设嘞纱巷里,纺纱织布上万米。 
      女唱:厨房设嘞树巷里,炊烟绕袅有生机。粮食囤嘞白米墩,殷实人家陈柴米。 
      男白:大墙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有史以来以农耕为主,蚕桑养殖为副—— 
      男板:新联有个牛池头,牛养壮来奔田头。里河有个梨尖头,翻田耙地勿见沟。和平有个翻扒头,打场晒谷勿要愁。八一有个张修船,养蚕收茧纺丝绸。 
      女板:后宅勿到金鹅墩,光明鸭船上靠河蹲,鹅鸭成群叫声振,“吼嗄吼嗄”闹新春。塔西有个毛塔桥,“掐乌掐乌”老鼠逃。墙西有个朱朗桥,“咕哩咕哩”猪长膘。 
      合唱:五谷丰登粮满仓,六畜兴旺财气旺,持家立业靠勤劳,富裕门庭勿怕荒。 
      男白:大墙门地处太湖之畔,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虽是一望平川,说无山有山,说无花园有花园——
      男唱:墙西有座庄郎山,满目绿荫松柏翠,树林丛中鸟声脆,山脚茅屋人居崭。 
      女唱:塔西有个花园里,满园春色把人迷,春夏秋冬花勿断,万紫千红开四季。 
      男白:大墙门自古到今行善积德、吴语依侬、民风纯朴。当时翁家里的翁氏义庄,就是专门资助穷苦小孩读书的地方。 
      女白:还有曹家门前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昭嗣堂,立碑刻字“让里人家”,告诫后人要“规范治理,和谐邻俚”。 
      男白:俗话说:好田长好稻,好人有好报。因为如此,当时大墙门出过两个高官,一个是塔西古时候在军界里的周琴思大将军,另一个就是古时候任职于福建汀州知府四品官衔的曹察。 
      女唱:这真是—— 风水宝地大墙门,天地生辉降祥云,人杰地灵披锦绣,万民安泰世代盛。 
      男白:风水轮回,沧海桑田。大墙门从墙门镇、薛典镇、硕放公社、硕放乡、硕放镇演变到硕放街道、空港园区。 
      女白:万变勿离其宗,伲里的老祖宗总归还是大墙门—— 
      合唱:留下记忆传后人,世上万事勿忘本。祖上传下精气神,发扬光大来传承。科学发展催奋进,一代更比一代胜。为建现代大墙门,万众出力小康奔。 

我的家乡:大墙门的故事(苏州评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