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7-11-24 19:24:44)分类: 教学设计 |
潇河湾小学教学设计
课 题 |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
课 时 |
第二课时 |
||
主备人 |
王玲 |
使用人 |
|
||
第一部分 |
|||||
学习目标 |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感悟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
||||
学习任务 |
任务一
任务二 |
||||
教学重难点 |
1.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2.体会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
||||
第二部分 |
|||||
教
学
过
程
|
激 情 导 课 |
一、导入课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 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所左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看看谈迁是怎样战胜厄运,在逆境中站起来的。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的信念是什么?(立志要编写 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板书:立志编书) 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原稿《国榷》被小偷偷走了,而且下 落不明) 过渡:为什么一部书稿的遗失就被称之为是“厄运”呢? (这部书稿来之不易) |
|||
民
主
导
学
|
任务一:精读“家贫著书”部分,感悟信念 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这部书来之不易? 提示:先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时间两分钟,然后小组交流,做好汇报准备,时间3分钟。 1.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 2.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3.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补充资料:谈迁自幼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来维持生活。当时,相关的史书只有富贵人家才有,于是谈迁经常忍受屈辱上门求借,珍贵的书籍不肯借,就当场掏出纸笔抄录,这其间没少受到别人的嘲笑和驱赶。 总结:家境如此贫寒,编书如此艰辛,谈迁竟然完成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他靠的是什么?(信念的力量) 当我们读到此处,可以想象到这部书在谈迁眼里简直就是—— (他的生命,命根子,一生的心血……)
然而就在一夜之间,这部书稿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这个消息对于谈迁来说,那简直就是:——厄运 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谈迁仰望苍天,他长叹一声“吾力殚矣!”他说:老天呀,我已经没有精力了! 谈迁就这样沉沦下去了吗?(没有) 是的,他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有一天他站起来了: “吾手尚在,宁已乎”。意思是:我的一双手还在,怎么能停止呢?怎么能就此罢休呢?请同学们齐声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是什么力量使他重新站起来了?信念的力量。 (板书:有信念就有希望) 任务二:品读“从头再来”部分,成就信念 过渡:从头撰写,意味着谈迁又将重新经历编书的艰辛。 默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想象谈迁再写《国榷》的艰辛。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四处寻访图,终日奔波图,奋笔疾书图,读着这些语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时间三分钟,然后小组交流,做好汇报准备,时间5分钟。 小组汇报 配乐文改诗。 是啊,就这样谈迁奔波了一天又一天,写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走进新编的《国榷》。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谈迁名垂青史,原因何在?
(明史巨著《国榷》 难怪作者蒋光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让我们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
||||
检 测 导 结 |
1.目标检测 读完谈迁的故事,相信大家对文末这段话有了自己更深的理解,请大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理解作为你的座右铭。 2.播放歌曲《从头再来》,共勉。 |
||||
第三部分 |
|||||
板 书 设 计 |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有信念就有希望 |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本节课围绕两大任务,一条主线(有信念就会有希望),设计了学生活动。两个任务顺利完成,学生无论是精读“家贫著书”部分还是品读“从头再来”部分,都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对第四段的理解水到渠成。
反思自己的课也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
2.
3.
欣赏优点,取长补短。
不足之处:
1. 虽然前置学习非常充分,但课堂上学生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学生拘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 第一段中的数字感悟谈迁的编书艰辛,学生整体感知到了,但每个数字背后的内容没有感悟到,小组合作学习也没有关注到。备课时,我认为这一点不难,没有预设学生感悟不到的方案,课堂出现冷场,自己应变也不够灵活,处理的草率,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3. 检测导结设计了用一两句话写写对最后一段的理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已下课,没有进行,很遗憾,第二节课让学生写了写,效果很好。
4. 刘欢的《从头再来》,听过无数次,感动过无数次,我想原因是我听出了歌词的含义,今天给学生播放作为结课,感觉学生没有我那么激动。如果让学生能一边看到歌词,一边听,我想效果会好一些。
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创新优质课堂,为学生服务,是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