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和艺术衍生品(转载)
标签:
当代艺术艺术衍生品版画独茂兰石文化 |
一、版画市场和知识点
市场分析
即选择名家的代表作品,进行限量印刷,并按版画的标准用作展览和销售。那么,这类以“版画”命名的作品究竟是不是版画作品?它们到底求有没有收藏的价值呢?
中国的典籍历来讲究“左图右史”,即通过文字和图像的互动阐述事理,版画最初即是作为插图,以辅助文本阅读的功能存在。在书籍的制造作生产过程中,图像的刻印技术同时成熟,随着其艺术性的日渐凸显,版画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重要画种。
因此流传于大众的版画作品就成为美术欣赏和教育的重要资源。
复制版画是以某一原作为样本,以版画技术作为复制手段,复制版画为原作的延伸,其知名度和价值也主要依附于原作。不同于原创版画,复制版画的制作只是一种生产和呈现方式,本身一般不具有创造性,其审美价值是原作的移植。复制版画往往是艺术家授权,由特定制机构生产。复制版画的目标是尽可能还原原作风貌,追求与原作的相似度。
市场价值
版画在西方一直是艺术收藏的重要选择。
西方画家几乎都不同程度地涉足版画的创作,最著名的如早期的伦勃朗,之后的米罗、达利等,很多藏家也都是从收藏他们的版画作品入手。
欧美、日本市场中的版画已经普及,甚至出现制作版画的上市公司。
版画的“原始价格”一般是原作价格的1/20左右。除了原作的价格作为版画价格的衡量标准,版画的价格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不同类型版画的价格有所不同。以北京画廊制作的吴冠中版画为例,一般有珂罗版画和丝网版画两种,前者价格偏低,可能最低仅需要三五千元,而丝网版画价格从三五万元到二十万元不等。
版画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1、从现有的市场看,价格优势仍是复制版画受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
吴冠中的限量版画作品市场行情,
2、复制版画,另一个收藏和投资热点
另一个方面,艺术收藏,或者说任何收藏事实上除了追求艺术本身,背后又隐藏着一种心理需求,即一种占有的满足感的获得。
从稀有程序方面考虑,复制版画虽不具有原作的唯一性,但其自有限量的特点加上艺术家的亲笔签名,作品仍具有保值意义。
除了标明版数,有些版画还有如下字样:
H.C.——即印制样本,技师制作前用来对版或试版的作品;
A.P.——即艺术家保存版,也会标明数量,如A.P.1/3、A.P.2/3。
当然以上三种情况一般极少流入市场。
中国当代名家限量版画的市场还未形成,其整体市场价格较低,大多数名家限量版画的市场价位在8000至20000元,也因印制数量的多少产生价格的浮动,但这个价格还远未体现出当代名家限量版画的艺术价值,有巨大的升值潜力,随着名家原作的不断升值,其限量版画的市场价格必然也会提升。
如何选购版画?
是否原创或印刷品。如有网点出现即为印刷品。
有无画家亲笔签名。
一般以铅笔签名比较常见,而且通常都会有固定的签名字样。
有无发行数量编号。国际标准为一个百分之几的数字,如某张版画是10份里的第1张,就要
标上1/10,说明它共印了10份,这是其中的第1份。分子越小,版画的价值越大;分母越大,版画的价值越小。
是否原创或复制。
原创版画是画家构图绘制并逐张套印完成的版画,复制版画是由画家或原画
作的所有权者委托印制的、限定了数量的版画。一般而言,复制版画比原创版画要便宜。
是否精品。有一个参照系:看其有否入选全国美展或获过全国大奖、得到过美术评论界的一致
好评。
作者名头如何。版画家的名头约略分为3类:全国美协会员或中国版协会员、著名版画家、著
名书画家或油画家。最后一类作者的画价最高。
丝网版画的手工制版(上)
丝网版画是艺术、技术、构料相结合的创造性工作,制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保证后续版画印制质量的前提。由于大多数丝网版画爱好者并不具有专业网印的设备条件,因此掌握手工条件下的制版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经验。
1.丝网
丝网是制作丝网版画的第——要素,现今的丝网版画一般选择十七纤网,其中尼龙网丝面光滑,油墨通过性较好,丝网回弹力强,适宜印制以色块为主的画面。涤纶网张力水平较高,延伸率低,稳定性强,适宜印制精细的丝网版画。
2.网框
网框是固定丝网的一种支架,要求有足够的强唐,即在丝网张力的作用下,网框不变形。丝网版画的爱好者尽管有金属框、塑料框可以选择,但在手工条件下,还是选择木制框为宜。木框的优点是
3.绷网
绷网是将丝网绷紧并牢固地和网框结合,是制版系统中关键的一环。丝网绷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丝网版面的印制质量。过松的丝网,刮印时不易回弹,丝网粘贴在印品上,网版掀起,印品—上留有不应该的印痕。绷网也不是愈紧愈好,张力过大,超出丝网的弹性限度,丝网会丧失回弹力,容易变脆,甚至撕裂。绷网的原则应该是既不失弹性,又好的伸长性。
手工:
绷网检测质量的简易力、法如下。用手指触感丝网,丝网既坚挺又有弹性为好。因为丝网版画赢利困难,多数爱好者是兴趣所至,机器绷网一般难以进行,这里介绍几种可行的手工绷网方法。
(1)徒手湿网法
利用丝网干湿不同的延伸性,将剪裁好的丝网用水打湿并盖在网框上,裁剪的丝网四边要大于网框5㎝以上,以供拉网用力。丝网的经纬应垂直于网框。丝网的经向最好与网框的氏边一致,因为丝网在经[司拉力较好。拉网时先将网框中段的丝网对拉固定,再将网框四角的丝网拉伸固定,然后拉伸其余部分。拉伸的丝网可先用图钉固定,待丝网及网框晾干后再用“粘得牢”等胶水将丝网与网框粘固。粘固过程最好——边打开电吹风,一边用排笔杆将浮在丝网—上面的胶水赶入丝网网孔并与网框牢固黏合。
电吹风的吹网过程,风门要与丝网有5㎝的距离,并沿网框方向小幅摇晃。风口与丝网太近,会烤化丝网。徒手湿网法是代价极低的绷网手法,因为它的拉力强度不够,而且也不均匀,只适合作单色较粗犷的丝网版画。
(2)铁棍旋拉法
裁剪的丝网先用“粘得牢”等胶水粘固一边,另三边丝网要大于网框8㎝以上。绷网时先将已固网的对边,以每隔2 cm用胶带纸将丝网与铁棍粘接,再利用铁棍的旋转并抵顶框边所产生的拉力,达到紧网的目的。丝网旋紧后沿着框边涂“粘得牢”,在电吹风和排笔杆的作用下将丝网紧粘于网框。左右两边的丝网旋拉时,应注意两头靠近框角的地方要适当放松,以免撕裂丝网。铁棍旋拉法绷网效果好于徒手湿网法,但需要两人配合才行,其中一人压框粘网,一人手持铁棍旋转拉网。由于用力不够均匀,在制作精良的丝网版画时,铁棍旋转法仍不够理想。
(3)夹钳韦丁网法
是最常见的手工绷网方法,主要工具是一把丝网夹钳(也称绷网钳)和一把绷网射钉枪(一般常用订书机强力不够,不易选择)。绷网前先将丝网裁成大于网框四周3 cm以上并盖在网框上,然后从网框的一边中间钉起。钉网时注意展平网边。当网框一边的丝网钉齐后,用夹钳夹住丝网对应一边中间,边夹边钉。每次夹网用力要均匀一致,钉网密度密比疏好。网版余下的两边用同样的方法拉紧下钉。夹钳钉网法在保证高质量丝网版画的印制上仍然是困难的,因为它很难做到用力均匀。
(4)手动拉网器粘网法
手动拉网器每个夹口25 cm(一般沿海城镇或内地大城市有售),是比较专业的丝网版画绷网工具。购置手动拉网器最少需要4个,一般拥有8个就够用了,因为丝网版画多在100 cm以内。绷网时先将丝网裁成四边大于网框5 cm,然后打开拉网器夹口将丝网夹住, 并抵顶网框。每个拉网器间隔l cm。绷网一边的拉网器要尽量同步用力(如果拉网器不够,可以用“粘得牢”等胶水固定一边)。高精度的丝网版画最好预拉一下,待丝网松弛后再重拉一下。拉网稳定后,用手指试一下绷网效果,如果网面既坚挺又有弹性就可以固网了。固网时用“粘得牢”等胶水沿框边呈条形倒胶,再用排笔杆在电吹风的摇晃吹动下赶压均匀,使丝网与网框牢固地黏合。手动拉网器粘网法,无论是拉网强度,还是用力均匀程度都优于以上其他的手工绷网,而且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是靠得住的绷网法。
丝网版画的手工制版(下)
4.去脂
去脂是为了保证丝网与感光胶的黏合,也称网版前处理。
丝网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会粘上油脂或其他杂质,若不清除,会影响制版的效果。去脂的洗网剂有多种,都属碱性溶液。简单的方法是用洗衣粉,方法是先将网版用水冲洗一遍,平放后均匀地撒些洗衣粉,然后再用干净的棉布均匀地揉擦一遍。洗衣粉的颗粒在揉搓的过程中对丝网的表面有粗化作用,有利于感光胶的黏合,但要注意用强水冲净。网角处容易积留洗衣粉残液,尤其要冲洗。网版清洗后自然晾干,就可以上胶制版了。
网印的制版方法有多种,但是直接涂刮感光胶制版是最常用的制版方法。
目前感光胶主要使用的是重氮感光胶,分耐溶性(油性)和耐水性(水性)感光胶两类。分别针对油性油墨和水性颜料。市场上出售的感光胶分成两个包装,大瓶装的是胶体,小黑瓶装的是感光粉,需要在暗室里将感光粉与胶体充分搅拌10 min后放置2 h,待气泡完全消失后才可使用。搅拌使用木棍或玻璃棍,金属棒容易起化学反应不能使用。
未调合的胶液呈蓝色,调合后的胶体呈浅绿色。调好的感光胶不能拿出暗室,以免曝光。感光胶最好即调即用,用不完要放置在冰箱里保存,因为天热会使调制的感光胶几天后变质无法使用。
是指直接在丝网上涂布感光胶。刮胶力求厚薄均匀,表面平整,厚度一定。手工刮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制备一把厚度l一1.5 mm,宽最好大于所印版画一边4 cm(但要小于网框内径),高约10 cm左右的不锈钢刮板。刮板一侧要打磨呈刃,但不要太锋利,以免无意伤及肢体和网面。然后将清洁晾干后的网版一面朝上平放,接着向网版的一侧,呈条状倒上感光胶,用不锈钢刮板将感光胶均匀地刮过网版对应一侧。
刮感光胶时,一定要将刮板轻抵网面并手持刮板上端匀速直线运动,不要中途停顿。感光胶的用量要视网版的大小而定。一般网版刮上两遍即可,精细的版画只需刮上一遍。刮胶最好一次完成。感光胶遗漏的地方,制备一个小刮板补刮,但这样过多会影响制版质量。二是采用刮斗刮胶,这是目前常用的手工刮胶工具,市场上有售。刮斗的长度最好要大于版画一边4 cm(但要小于网框内径)。刮胶前将足够的感光胶倒入刮斗,刮胶时将网版立起。略向前倾,双手拿住刮斗的两端,贴向网版底部,令胶流到网面,然后使刮斗与网版保持一定角度,流畅而均匀地由下向上刮运。当刮斗行至靠近顶端时,使刮斗下倾,并继续向上刮运,网版上胶液会自行回流刮斗,这时取下刮斗,完成一次涂布。刮胶次数视需要而定,精细的版画要求刮胶薄。刮胶运行时刮胶压力要适中,太轻运刮不稳,涂层不匀;太重会伤损丝网。刮胶速度要均匀适中,过快涂层薄,容易产生气泡;过慢容易引起过分的流动,影响涂层的均匀性。刮胶应尽量满版,过多地用胶带纸,会影响下一环节的印刷。
7.干燥
涂布感光胶的网版干燥后方可曝光显影。
在夏季高温时自然晾干2 h即可达到干燥目的,但是天冷,尤其是冬天网版干燥就是一件麻烦事了,因为多数丝网版画爱好者并不具备专业网印的烘箱,可用的干燥工具,多半是电吹风。使用电吹风烘版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因为网版干燥不足感度下降,膜版耐抗性差,显影时容易脱胶;干燥温度太高,电吹风逼近网版,会使感光胶发生热硬化,显影困难。因此手持电吹风烘版,要保持风口与网版有5 cm的距离,而且要均匀摇晃吹版,并呈“之”字形由上而下整版过渡,不留余处。网版是否干燥,在暗室的微弱光下是可以辨别清的。干燥的感光胶略浅,没有润泽;未干燥的感光胶略深,有润泽。此外用家用叶片式或板式电暖器也可以干燥网版,方法是把上胶的网面呈平行靠近电暖器并保持一定距离,干燥一定时间后即可曝光显影。
8.晒版
也称网版曝光,关键在于控制曝光时间。曝光时间不足,膜版硬化不够,其分辨力、耐抗性均会变差;曝光时间过度,图像细微层次容易丢失或出像不全。由于丝网版画爱好者多数使用日光灯曝光,在灯具间隔5 ㎝,光源离玻璃15 cm的条件下,曝光的正常时间是4 min。精细丝网版画可以定为3 min。
曝光环境的温度对曝光时间也是有影响的,天冷相对天热要加半分钟。大幅网版曝光一定要注意曝光台的中心与四周的曝光量是不一样的,因此曝光的网版要小于曝光台的灯管排列3 CIN以内,才能保证曝光的均匀性。曝光的具体操作是将网版面对曝光台的玻璃,与描稿片紧贴,在网版上面平放毛毡或海绵,再平放厚玻璃,然后施于重物压制,用沙袋最好。在这里提醒的是,上胶的网版在显影之前,包括刮胶烘版、曝光均是在暗室中进行的。如果没有专门的暗室,一定要关上照明灯,拉上遮光的窗帘,在类似暗室的房间里,用小瓦数红灯照明。
9.显影
是将曝光后网版感光胶未感光的部分彻底溶去,而保留感光部分。方法有二:
(1)
显影多用盆浸法,即将曝光后的网版放入温水的水槽中浸泡2 min,即可显出图像,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
显影可用喷水法,作业时,先淋湿网版的正反两面,令膜软化,然后水冲显影。显影程度的控制是在显透的前提下,时间愈短愈好。时间过长,膜层湿膨胀严重,影响制版的清晰度;时间过短,显影不彻底,会有“淡膜”现象出现,堵塞网孔造成废版。淡膜是—一层极薄的感光胶残留膜,易在图像细微层次处出现,高度透明,难与水膜分辨,常误认为显透。检测的简单办法是用嘴对准局部贴紧网面猛吹气,如能吹开水膜,说明已经通透。也可对光检验,未通还需继续冲淋,直到通透。显影完成后,可用白草纸吸除网版两面多余的浮水。
有时网版的浮水含有微量的感光胶,流人开孔区后,网版晾干后会形成淡膜,所以浮水要尽量甩干除去。显影后的网版一般自然晾干即可。如果急用,可用电吹风或电暖器助烘。
10.修版
显影晾干后的网版,可能会出现图像网孔堵塞或不需要的砂眼、空白。
处理好这项工作叫修版。
修版一般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将网版对着亮处观察,然后在网版印刷的一面用毛笔蘸着感光胶涂补图像不需要的砂眼和空白处,并用电吹风吹干。图像网孔堵塞处,可用细针刺通。网版四周开孔处,用宽胶带纸封闭。最后再曝光坚膜10 min,网版制作即告完成。
二、艺术衍生品市场和知识点
艺术衍生品:艺术市场的新增长点!
国际艺术授权产业发展至今仅有不到30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和运营机制,每年艺术授权的衍生商品超过180亿美元营业额,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地更有了专门的艺术授权交易博览会。
有资料显示,美国是全球艺术授权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艺术授权产业的总产值是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三倍以上。
艺术品版权授权的目的,是为了对艺术品进行深度开发,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所谓艺术授权,是一种以艺术创作为主体的授权类型,即授权商将所代理的艺术家作品著作权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商使用,进行商业开发,授权商所得收益将按一定比例回馈给提供著作权的艺术家。
国际通行的艺术授权形式主要有三种:产品授权、数字授权和原作复制授权。产品授权系指将艺术品的形象印制在各种普通产品上,使之成为具有艺术特色的艺术衍生品,从而在销售中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
数字授权系指通过拍摄艺术原作获得艺术品的数字化图片或形象数据,然后将这些图片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之上,用于装饰或各种电子媒体的展示使用。原作复制授权则是指获得对艺术品进行原尺寸仿真复制并销售的权利。
2011:中国艺术授权市场元年?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艺术授权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已呈现10倍以上的增幅,未来3个季度有望维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基金秘书长郭羿承表示。。“当年齐白石的一件原作才20万元新台币,但如今从一件瓷器上面收到的授权费就可以有几百万元新台币。”对中国艺术授权市场的发展,行业内普遍乐观,并早早地将2011年定义为中国“艺术授权元年”。
“今年艺术授权市场的火爆,主要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企业转型、追求高附加值的需求提升与中国文化消费需求的大幅增长日益紧密结合,这些都促成了艺术授权市场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
随着国内文化单位转制进入尾声,以公益为主的美术馆、博物馆也在探索全新的营收模式,开发艺术衍生产品就是一条重要思路。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支持博物馆、艺术馆开发衍生产品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博物馆、艺术馆艺术授权产品遍地开花的局面可能马上就将来临。
国艺术授权市场的火热,在目前看来,北京是一个重要中心。一方面,是故宫、圆明园等强势单位陆续进入艺术授权市场,提供了大量可供开发的优秀资源。另一方面,一系列艺术授权相关的金融创新也逐渐在北京落地。
2010年,国内首个艺术授权专项基金——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正式成立,用于资助和扶持文化艺术授权市场的推广项目。而未来几年,很可能在北京出现艺术授权交易中心。
而与北京相比,同为艺术大都市的上海则仍然在摸索自己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和上海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就是这样两个试点。
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由上海知识产权园成立,为国内首个艺术品登记中心,其宗旨是“针对艺术品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保护艺术品作者的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中心对艺术品真伪进行鉴定,并给艺术家、收藏家、消费者出具客观、公正的艺术品原作证书,提供迅速核查的便利,防止伪品买卖。通过这一平台,希望能保证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使艺术品作者的知识产权得到最大化的保护。
中心登记程序一般是,首先向该中心领取填写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表,并由该中心拍摄所需登记的作品并制作《作品确认书》,再由艺术家本人确认原作真迹并签名,获得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号后,颁发《艺术品原作登记证》。
国内的艺术授权制度尚不健全,许多艺术家的授权都是不收取费用的,一方面是看到复制品对当代艺术的宣传和推广,一方面是国内的相关法规不健全,授权产品一出来,盗版、次品“山寨”就会跟风而起,艺术家和正规的生产商很难在授权复制的生产、销售中获益。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愿意让出自己的一份利益来培育授权复制在国内的新兴市场。
http://s5/mw690/002a7NW0zy6II4mIpmc44&690
http://s5/mw690/002a7NW0zy6II4mOB6I84&690
http://s11/mw690/002a7NW0zy6II4n5Aeuda&690
http://s7/mw690/002a7NW0zy6II4naEnAf6&690
http://s15/mw690/002a7NW0zy6II4nkBvo7e&690
http://s1/mw690/002a7NW0zy6II4nrAac20&690
http://s8/mw690/002a7NW0zy6II4nw8jdb7&690
http://s2/mw690/002a7NW0zy6II4nAGIx41&690
http://s2/mw690/002a7NW0zy6II4nFncB11&690
http://s12/mw690/002a7NW0zy6II4nJsrFab&690
http://s5/mw690/002a7NW0zy6II4nNXZa24&690
http://s6/mw690/002a7NW0zy6II4nTknb25&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