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之旅【三】法隆寺的造像
标签:
文化旅游历史 |
分类: 日本佛教古寺巡礼 |
一、止利派造像、梦殿观音、百济观音
在飞鸟寺那篇游记中提及的渡来人鞍座部止利派佛师,是日本7世纪飞鸟时代一个十分重要的造像流派,其造像风格以模仿北魏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为主,虽然当时的中国已步入隋唐时代。均是长脸,瘦身,厚衣的龙门样式。
止利派的主要造像家鞍部止利(鞍部鸟)除了参加飞鸟寺的营建之外,最主要的创作活动就集中在法隆寺。法隆寺中传为该派佛师作品的,除本尊释迦三尊外【图五】,还可举出戊子铭(628)小释迦三尊像,宝藏观音菩萨像,金堂药师如来坐像等,此外,从法隆寺流入东京国立博物馆的48尊佛像中【图二】,也有数尊属于止利样式。止利作品虽为皇室钦定样式,占据飞鸟雕刻的主流,但绝不是全部,如法隆寺的梦殿救世观音【图三】和百济观音【图四】,均是樟木雕刻的立像,身躯硕长,收胸隆腹,与止利样式的稳重僵硬体态相比,给人以灵动,柔和,舒畅之感,其风格接近南朝佛像系统,当出自止利派以外工匠之手。
法隆寺金堂本尊释迦三尊像:
http://s9/mw690/002a6wTcgy72qnyR78k38&690
据《法隆寺金堂释迦佛造像记》,此像为悼念一年前去世的圣德太子而发愿铸造,造像人是“司马鞍首止利佛师”,堪称止利派佛师的代表杰作。法隆寺释迦三尊像的祖型,学界公认来自中国南北朝,较之肥体薄衣的云冈样式,更接近长脸,瘦身,厚衣的龙门样式。不过,龙门佛像与飞鸟佛像,不仅地理上相距万里,时间上也相隔半个世纪之遥,无法想像两者之间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比较客观的看法是,飞鸟佛像不是龙门佛像的翻版,在流播传承过程中,多少融入南朝及朝鲜半岛的某些风格和特色。
http://s3/mw690/002a6wTcgy72qnFjbGi02&690
图二
手足指间缦网像,佛陀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爷的手足犹如水禽的脚蹼,有缦网相连,这也是北魏造像的典型风格。
http://s13/mw690/002a6wTcgy72qnInWC8cc&690
图三
樟木雕刻的立像,身躯硕长,收胸隆腹,与止利样式的稳重僵硬体态相比,给人以灵动,柔和,舒畅之感,其风格接近南朝佛像系统,当出自止利派以外工匠之手。
http://s16/mw690/002a6wTcgy72qnKttzFaf&690
图四
法隆寺百济观音
这尊造像上甚至可以看到东魏北齐造像的影子,佛像的衣着接近印度萨尔拉特式的衣纹。通透的大衣,仅在领口和腰部用几道阴刻线表现出衣纹,被称之为裸佛。
以上两尊立像,脚下均为覆莲瓣形的台座,覆莲上的莲花瓣为高肉髻,这些都是南北朝造像的典型风格。
http://s10/mw690/002a6wTcgy72qnNtmfTf9&690
图五
这种一主二仆式的造像方式也是模仿北魏龙门石窟的样式。
从这尊法隆寺的释迦三尊像的背面铭文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尺寸王身”的铭文,说明,这是一尊与圣德太子的身长等身制作的释尊,据说脸部也是圣德太子的面容。
http://s14/mw690/002a6wTcgy72qnQ7w052d&690
图六
参观法隆寺,每当看见释尊,你或许会忘记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因为在这里,仿佛太子就是佛陀,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寄托着太子的理想,圣德太子自比为佛陀。
圣德太子辅佐推古女皇治国的7世纪初,当时,佛教这一信仰传入不过半个世纪,尚未得到普及和宏传,太子曾有言:世间虚假,惟佛是真。他将佛教定位国教,是要以此来约束,规范贵族的行为,由此可见太子的宏大构想,太子是带领日本由蒙昧走向文明的精神领袖。地位之尊贵,自比为释迦牟尼,并不为过。
二、太子像
进入镰仓时代之后,末法思想盛行,对太子的推崇和追思发展出了日本佛教独有的“太子信仰”。13世纪,来自奈良东大寺的快庆佛师为法隆寺雕塑了多尊的太子像,保存至今,成为法隆寺的至宝。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尊为收藏在圣灵院中的圣德太子摄政像,日本国宝。
http://s13/mw690/002a6wTcgy72qnTdhhO3c&690
天上天下
http://s11/mw690/002a6wTcgy72qnVfWLU3a&690
圣德太子摄政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