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精湛,意味着死亡
文/孙学林
诗是什么?诗是皇冠上的明珠,是闪烁的光彩,是画龙点睛的神笔!
既然是皇冠上的明珠,那么它就是起镶嵌作用的,它就是勾勒神韵与美的点晴之笔,绝不可以长篇巨制地虚耗!
什么是长诗?这个长诗写了多大的一点事?只屑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偏偏要在诗里又拉长又喧染,加上一大堆毫无用处的费话,把它制造成一大堆浪费人心神的牛粪,那还叫精粹么?那还有诗的精致内涵么?它还具有诗的本质意义么?
叙事诗,是人类文化历史起源阶段的产物,因为思想、技巧与手段的原因,人类驾驭文字的能力还很低下,无法把历史写成《史记》那样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就只能采取用叙事诗的手段,利于传唱和流传!比如印度《罗摩衍娜》与《摩诃婆罗多》、荷马史诗、古希腊的《伊犁亚特》、巴比伦的《吉尔加美什》、西藏的《格萨尔王》以及其它民族的一些史诗等,所以说叙事诗是一种很低级的文字手段!人们之所以称它为诗,是因为它采用了诗的长短句的方式,除此之外难以给它起第二个名字。但是,随着文学艺术的不断发展,各个民族驾驭文字的能力越来越强,所以后期历史发展史,再也没有出现过史诗这种无奈的题材!
现在,那些抱着叙诗不放的人,其实是一种智力低下的表现,更是一些大脑顽固不化的老古董,因为他们一直抱着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不放弃!
在社会的宣传功能方面,人们之所以还用叙事诗,还离不开叙事诗,还是利用它的朗朗上口、功能简单的特点,因为其思想不深,勿须使用各种具有高度晶莹化的意像、以及具有隐喻特色的语言,在耳感上容易接受,妇孺老少皆宜,象白开水一样大家都能喝,所以它仍旧没有被彻底抛弃,但它做为诗,其实早已被远远地边缘化了,或者说它早已经死了!至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抱着叙事诗不放,我们也只能考虑这类人是不是患了脑萎缩之类的疾病!除此之外,我找不其它的任何理由!
诗是精湛的,不精湛就意味着死亡!
大自然中石头那么多,人类为什么偏偏喜欢玉?人类表达感情,除了拉动脸上的肌肉绽放笑靥,那最传神的也就是眼睛了!画龙点睛的才是诗,所以诗绝不能长篇大论,越精炼越传神越好,但绝不能精短到伤其神韵的枯绝上去!太精短了,比如激光,那会灼人耳目,失去了晶莹柔和的传神之功!
精炼传神,就需要炼字炼意!意境不能模糊,用字不能含糊,传神达意,内境与外在要和谐圆通,如玉之晶莹如水晶之通透!让读者目触之而生爱恋,口诵之而不忍再失,如此方为好诗!
任何一种诗歌的立意皆为官感,只有官感上的最悦,没有诗歌理论上的上乘与下乘!任何以诗理论把诗分成上乘或者下乘的,都是谬误之举!格物致知,你能用单一的长相理论形式把美女分出等级来么?这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美貌、文化品味、处事的境界与智慧,这一切都在决定着你的视觉之感,这哪里是理论所能界定的?诗也是如此,还要看内的思想、境界和品味!绝不能以单一的结构方式来分析诗歌,那是浅薄的愚夫之见!
中国人喜欢玉石,外国人喜爱钻石!
玉是仿佛能看的透,其实是看不透;钻石的光泽很锐利,除了微微晶莹之感外,它是折射的,不具有玉花的那股润朗与灵气!但它们都是稀有的,大自然也没有对此种物类进行长篇巨制的创造!对于美,大自然有时是很吝啬的!
既然大自然是吝啬的,所以对于诗,我们在文字上也要吝啬,让美更美,让美更稀奇!
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大排的牛粪充当精华摆上桌面,诗,不会是那样的!
谈到叙事诗,如果有那个媒体编辑再教训你,还摆他的臭资格,你当场可以还击他:现在不是诗歌刊物独霸舞台的时候了,你们的文章可以无缝地覆盖媒体,我们的文章也可大篇地摆上网络与博客,收起你那套侏儒逻辑,不要再糊弄我们这些爱诗的人了!现在需要的是真本事,不要以为你们独霸舞台就可以小看天下!天下编辑一家人,你们不就是天天互换着发稿么?本刊不用别刊用,制度在他们面前从来都是屁!至此再问一句,是谁糟蹋的诗歌?这个责任该由谁负?脏水该倒在哪里?风向标的方向是如何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