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因斯坦的感恩心态

(2014-06-19 16:04:11)
标签:

科学与佛学

爱因斯坦与佛教

教育

分类: 般若浪花

爱因斯坦的感恩心态

——他对佛教认识的几句话中,一个凡夫得到的启示

爱因斯坦真诚地写到:“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劳动(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和至今仍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为感到自己占有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一)

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站在高端,走在学术前沿的非凡人物,他的感恩心态崇高而真纯,过着俭朴生活,仍然感到占有他人的劳动而难受不安。在他老人脚下,我感到羞愧,老人家并非佛弟子,却对佛教有更深次层的理解,它具有睿智敏锐的思维,远见卓识的大脑,使他能在物理学上提出了相对论。认识到人类对时间、空间、方向视野上的局限性,从而也认识了:“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宗教能解答科学上提出的疑问,这个宗教一定是佛教”。(二)

他不仅用归纳去总结已知的过去,了不起的是他能在前人积累的知识上推演出新的理论,从而把科学引领到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天地!普通人难有他的智慧和功德,可还只关心自己索取,赚钱唯恐太少,受惠多多益善,不知恩图报,这就欠人性!他的生活水平(物质、精神道德的综合水平)必定低下而欠缺不全。爱因斯坦是公认的一等人,正因为他深知感恩,这就是伟人所以成为伟人的道理。我们凡夫能力微薄也必须做好众生的服务员,尽自己本份力争有益于他人!

有幸读到他有关佛教的五句言论,上面已引用了(一)(二)两条,下面再抄录其他三条:

“如果有一个能应付现代需要,又能与科学相依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三)

“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人格化的神,扬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宗教理论,涵盖着整个自然与精神,它应该是建于对万有的体会而生起的宗教意识,将自然与精神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佛学正符合这些条件”。(四)

“人类是我们称为宇宙这个整体的一分子,这一分子界定在时间与空间之中,他经验到的自己,他的想法,感受被视为与其他部分分离而无关——这是一种意识上的视觉幻象,这个幻象是我们的监狱,把人限制在个人欲望上,而且影响力只及于最近身旁的那几个人。我们的任务,必须把自己从这个监狱里解放出来,扩大同情圈,拥抱所有的存在物与自然物”。(五)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净空法师说,我们同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佛早教导修行人要有“四无量心”,心包太虚,周遍法界,我们读过但不一定都能在内心中承认它,我看不懂大科学家的深奥理论,也没有文化水平和福报去研究大藏经,我连小知识分子也算不上,没有学过任何专业学科,读书甚少,但觉得“拾人牙慧”也是一种受用;“能净心,随扎记,莲友聚,共分享”,点滴闻思修经过认真整理能使一个个观点清晰起来,但因为程度极差,一提笔就经常要“就字典,求确义”,常写错字,一再改抄,很辛苦,但乐此不疲,锲而不舍,非理清思绪而不止,它不是什么“心得”,更不是大德们经典融通在胸,从心中自然流出来的“般若”出口成章,不用修改,东抄西拾仅是自己一种学习方式,初识扎记,恳望读者明鉴。

认真思考爱因斯坦有关佛学的理解,可以知道他已从整体上把握了佛教的实相。科学是研究现入手,以实验为依据,一个发明,一个理论需要上百千次的实验,对人体的认识经过几百年一次次的解剖,显微技术从几百倍到上千倍,运算速度从百万次到亿万次,手段愈来愈先进,宇宙和大自然无穷奥秘,无奇不有。科学面对的是不可穷尽的万象,它的研究愈分愈细,互相渗透,产生了交叉的新专业,随时间的推移,过时的定理要推翻或修订补充,重新立项,研究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科学向宏观、微观纵深发展,永无止境。科技对人类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就像目前争论不休的核能扩散问题,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只看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用高科技对地球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过度的索取,已经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平衡,天上出现了臭氧洞,地上因污染灭绝了上亿物种,人类至今不能统一步调,京都议定书不得签定就是例子。控制着众多核武器可以威摄弱小的国家,又怕别人掌握核能,可悲的人老想去控制占有人、事、物,却又永远控制不了,东边爆炸,西边枪响,剖析各种冲突史,个人之间、家庭之间、国与国之间无不是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史。净空法师慧眼透底,指出解决人世间一切矛盾的根本方法,是要先除去自私自利,从内心深处解除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占有的思想。可惜人们至今不能放弃既得利益,弥劫有方而不被看好,故世界上仍然冲突此伏彼起,捺下葫芦冒起瓢,不平故难和也。

人类肤色不同、地区文化不同、宗教不同、观念价值、政治模式不同,这才组成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世界树。认识有差异,追求目标不同,只要不损害大多数人利益都是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的。人有共业也有千差万别的别业,只能有个大致的准绳,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没有一种同时可被全球采纳的政治制度,强求一致会物极必反。个体需要就是科学也说之不清,有好吃肥肉的百岁老太,有一把把吃盐的人;电视上还看到一位外国妇女吃泥巴像吃寿司饭团一样,故切勿以个人爱好一国模式强加于人。道法自然,天下没有偶然的事,只要存在必有道理。让亿万年吃草的牛去吃动物内脏,那除了疯牛之外,自以为可以主宰一切的万物之灵也可能颠倒了,直到近十几年人们刚刚认识到要善待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承认多元化、多极化。中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正是这种识大体。

科学不能穷尽真理,因为它只研究无常的现象,故只能在真理的长河中把握相对真理。而佛教是从心识上把握整体,宇宙、自然、人心加以综合研究,得出缘起性空因果不昧的基本规律,它不需要推翻、再修定,它是恒久性的至上真理。它涵盖着一切,包容着森罗万有,把人们的心识拓展到过去、现在、未来,无始无终的无量劫。视野从一芥地球到外太空。我们不得不赞叹释迦牟尼的伟大,二千多年前他就认识到:一切生命现象就是生老病死,一切精神现象是生住异灭,一切物质现象是成住坏空。他没有埋在万象分析上,认识到众生的业力推动了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从微尘到大三千,从天外有天到一滴水中“八万四千虫”;从人的入胎到成长,从紧握小拳头吸进最初一口气出生到松开双手吐出最后一口气死亡。一从受苦、烦恼颠倒无明到通过修学,感恩利他,彻悟解脱的智慧。他了明的剖析了人生,从生息不已死死生生的轮回中,为了提携人格,升华苍生他指出了条条通向离得乐的途径,不是为他自己能得到什么,他是王子什么也不缺,只是为了救度芸芸众生。佛弟子们几度集结,将他的教诲记录下来,“如是我闻”成为人类瑰宝——大藏经。证严法师说得好:“经者,道也道者,路也经是给人走的路,而不是给人念的,我们要行经,而不光是口头上念经啊”。学佛重在心识上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需要自己精进的修行实践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宇宙,达到涅槃即圆寂的境界,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这在生前就应达到,而不是光指圆寂为死亡超生。

科学开拓了人的视野,已知的都已成过去,地球上公认的规律在外星体上决不雷同地球上百年为寿,他星球上就可以有五百年寿命,上千年寿命的外星人随着航天知识的普及,失重现象已为人们熟知外星体还有密致的超重物质,一粒米大小的质量,可能有几顿。天体还在澎涨,黑洞引力连光线也不能逃脱,有正粒子,有反粒子人们正在耳闻中,体爆炸,微尘聚合,空有不二,在佛学中早有认识。佛学涵盖着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科学。孙中山先生早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英国著名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他用了“唯有”两字,来肯定他的论断,中国人应先审视自己,掌握好民族文化的正确航向!

我们也不能不赞叹爱因斯坦思维的慎密、广阔和深邃,他从研究物理学上认识到:“将自然与精神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佛学正符合这些条件”。他的认识也必然会被有头脑、有良知的科学工作者所印证。我们以崇敬的心向老校长——释迦牟尼和爱因斯坦这样一大批好老师合十致敬!正因为有了他们,人类才可能摆脱无明愚昧的迷信(宗教迷信和科学偏见两种迷信)创建懂得和谐相处的人类更美好的明天!挽救被人糟塌的地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净土!

(选自台州佛教2006年第2总第171  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