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音乐备课组活动
(2013-06-02 10:28:12)
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艺组活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平阳中学 美术、音乐备课组_
项目名称 |
音乐美术备课组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朱雪琳 |
活动时间 |
2013-5-22 |
活动地点 |
音乐办公室 |
活动主题 |
专题讲座 |
主讲人 |
朱雪琳 |
参加对象 |
朱雪琳 吴梦怡 |
申请学时 |
两课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朱雪琳老师讲座:《高中美术评价建议和方法》 2、吴梦怡老师讲座:《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
活动反思 与意见 |
全体组员认真听讲,积极讨论。 |
||
过程确认 |
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陈立平 |
说明:活动一周内,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讲座
高中美术评价建议和方法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根据高中美术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开放性、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各学校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推进学生美术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监控、调控机制。
1、评价目的。
3、评价方法
(1)学生学习评价
树立学生学习评价是为了增加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关注和兴趣的观念。要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体现评价标注的多体性,开放性特点。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利用科学的学习评估体系促进学生了解自我,养成反思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表现方式,从而学会学习。
针对修习模块的不同特点,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手评语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客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教师可结合教学模块内容和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课堂、单元、学期的学习评价表,体现学校特色。
具体操作:
①
②
(2)学分认定
具体操作:
◆
①
由课任老师每节课前登记入册,满分100分,用扣分的形式进行记录,事假一次扣10分,旷课一次扣20分,扣到零分为止
②
由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审美的创作性、思维的逻辑性等加以全面评判,给出客观的分值。当学生觉得所给分数不满意时,可在下次机会中主动回答问题,回答较好地可给予加分。总分为100分。
③
期末考核可采用理论测评、小论文、作品创作等形式进行考核,根据水平给出客观的分值。总分为100分。
◆
高一段学业成绩管理表 |
|||||||
班级和学号 |
姓名 |
出勤分值 |
课堂提问分值 |
考核分值 |
折合分 |
是否合格 |
学分确认情况 |
10101 |
王某某 |
80 |
70 |
90 |
84 |
合格 |
1 |
10102 |
陈某某 |
70 |
65 |
0 |
69 |
合格 |
1 |
10103 |
李某某 |
50 |
40 |
50 |
48 |
不合格 |
重修 |
10104 |
张某某 |
100 |
100 |
90 |
94 |
合格 |
1 |
10105 |
章某某 |
90 |
90 |
100 |
96 |
合格 |
1 |
10106 |
宋某某 |
80 |
80 |
90 |
86 |
合格 |
1 |
10107 |
林某某 |
90 |
90 |
80 |
84 |
合格 |
1 |
10108 |
杨某某 |
100 |
100 |
90 |
94 |
合格 |
1 |
10109 |
赵某某 |
50 |
50 |
60 |
56 |
不合格 |
重修 |
10110 |
黄某某 |
50 |
50 |
50 |
50 |
不合格 |
重修 |
10111 |
苏某某 |
90 |
100 |
100 |
98 |
合格 |
1 |
10112 |
马某某 |
100 |
100 |
100 |
100 |
合格 |
1 |
10113 |
钱某某 |
100 |
90 |
100 |
98 |
合格 |
1 |
参考文献:
⑴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⑵走进新课程丛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三、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四、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五、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