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011-04-06 13:00: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字词辨析搜集 |
首先,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刺激物一旦从感官所涉及的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都停止了。
其次,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
最后,知觉则要借助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完整。
一、知觉的含义
(一)什么是知觉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充满了光波和声波,但那并不是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你看到的不是光波,而是墙上的海报;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广播中的音乐。感觉只是“演出”的开始,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使刺激变得有意义和有趣,而最重要的是你能做出有效的反应。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二)知觉的特点
知觉不同于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知觉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知觉的形成离不开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
3.语言在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知觉受到诸多心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三)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例如,我们看到一个三角形,它的成分是三条直线。但是,把对三条直线的感觉相加在一起,并不等于知觉到一个三角形。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我们日常看到的不是个别的光点、色调和线段。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主要表现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相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感觉和知觉反映的内容不同;
(2)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性质不同;
(3)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不同。
3.感觉和知觉之间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原始自然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凝聚成个体的感觉,以此为标志形成第一对象关系;
人化自然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凝聚成个体的知觉与表象,以此为标志形成第二对象关系;
他人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凝聚成个体的意识和语言,以此为标志形成第三对象关系;
自我与个体自身发生相互作用凝聚成个体的反思,以此为标志形成第四对象关系。
人在与对象世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
在感觉阶段,人是一个凭着感觉认知世界的感觉主体,感觉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摹仿性;
在知觉和表象阶段,人是在多个感官的自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觉主体,知觉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综合特性;
在意识阶段,人是一个有着反主体倾向的意识主体,意识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反主体性;
在反思阶段,人是一个能够自我审视的理想主体,理想主体的能动性就是反思自身。
这些不同阶段的对象关系进驻在个体之中,就形成了个体不同阶段的自我。
自我就是个体从对象那里获得的对象关系寄宿在个体之中所形成的人的感觉、知觉、意识等精神实体。

加载中…